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李伟 《当代医学》2009,15(32):162-162,6
目的达到“洪涝灾后无大疫”。方法对通榆县洪涝灾前后各1年所发生的主要传染病发病率对比分析。结果洪涝灾前后各1年主要传染病发病率差别不大。结论“大灾之后无大疫”。这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结果。历史上的“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是封建社会或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鲁京浦 《医学动物防制》2008,24(12):945-946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发生,灾区急需开展卫生防疫工作.  相似文献   

3.
汶川、唐山大地震卫生防疫工作特点及今后的改进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12汶川特大地震,共造成69 197人遇难,18 289人失踪,损失惨重,举世震惊.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全国医药卫生系统面临两大任务和挑战:一是救死扶伤(救人、救命);二是卫生防疫(防传染病、防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该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集全国、全军之力,医药卫生系统很好地完成了上述两大任务.尤其足卫生防疫工作,在继唐山大地震创造的"大灾之后无大疫"之后,再一次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为灾区防病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嫩江、松花江流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灾区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和解放军战士的支援下终于战胜了洪魔,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又一伟大创举。“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是一句古训,是讲大灾之后各种传染病必然猖极而行。‘大灾之后无大疫”是当代中国人民应用现代科学技术,预防医学理论,提出的卫生防疫目标。洪灾后期洪水退去灾区环境卫生恶化还要持续相当一个时期,可能成为传染病流行的高峰期,在水毁地区重建家园,卫生防疫工作任务极为繁重。现就卫生防疫具体对…  相似文献   

5.
通过参与汶川、芦山抗震救灾工作,针对地震灾害后出现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进行总结、汇总,只有按照不同时期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才能确保"大灾之无大疫"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后,积极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同时,要充分估计灾区疫情防控的形势,认真分析灾区的具体困难和薄弱环节,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坚持依法科学有效开展卫生防疫,千方百计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该文以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疫情的特点为基础,结合目前我国灾后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我国自然灾害发生后传染病科学防控的研究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贯彻琼卫防[2000]66号文件精神,做好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方法:按文件要求对重灾区饮用水灾时与灾后(即投氯消毒前后)进行了监测。监测指标为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集中式供水加测余氯。结果:灾时各种饮用水受到了严重污染,供水类型不同污染程度不同,灾后经过加氯消毒得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灾时与灾后细菌总数合格率为31.0%与92.3%,大肠菌群为36.7%与93.0%,结论:重灾后饮用水水源受到了严重污染,要经过投氯消毒后方可饮用,这样才能达到安全用水,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相似文献   

8.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除严重自然破坏以外还带来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是灾后防疫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增强灾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病能力,搞好灾后防疫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广西医学》2007,29(8):1164-1164
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卫生监督机构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和卫生监督执法工作。2007年入汛以来,我国内地先后遭受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灾害,防止大灾之后无大疫的救灾防病工作任务十分艰巨。通知要求,各地卫生监督机构要把救灾防病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  相似文献   

10.
《肝博士》2010,(5):39-39
为有效预防灾区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暴发和流行.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决定,从8月16日开始.为灾区18月龄至6岁的所有儿童,提供免费甲肝疫苗应急预防接种。舟曲县人民医院门诊部防保科主管护师张巧文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11.
《肝博士》2008,(4):38-38
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四川省卫生厅组织对地震灾区的老人、儿童等易感人群,开展甲肝、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2008年6月1日至10日,防疫人员就统一对灾区群众临时安置点、学校、托幼场所等开展接种工作,以提升灾区易感人群对此类疾病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和掌握水灾之后鼠疫疫区鼠间疫情动态和流行规律.方法:采用血清学和细菌学的检验方法对鼠疫菌保存宿主和传播媒介动物进行监测.结果:3年共检验425份黄鼠血清,其中5份血清结果判定为阳性.结论:充分证实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自然规律,特别是鼠疫历史疫区必须提高警惕,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刊中报     
《肝博士》2008,(4)
四川灾区接种甲肝、乙脑疫苗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四川省卫生厅组织对地震灾区的老人、儿童等易感人群,开展甲肝、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2008年6月1日至10日,防疫人员就统一对灾区群众临时安置点、学校、托幼场所等开展接种工作,以提升灾区易感人群对此类疾病的免  相似文献   

14.
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笔者所在医院所在地乐山有强烈震感.地震发生后,医院迅速启动《武警四川总队医院破坏性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并立即派出多支应急医疗队奔赴灾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为切实做好"大灾之后防大疫",医院迅速制订《破坏性地震灾后疾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展开卫生防疫工作,现将笔者所在医院抗震救灾中卫生防疫工作具体工作办法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构成了很大威胁。地震能够瞬间破坏人类的生活环境,并且和其他各种影响因素协同作用,导致地震后灾区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改善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及预防传染病的爆发是地震后卫生防疫工作的首要目标。实践证明,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使“大灾之后无大疫”。本文对地震后灾区预防传染病流行的对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地震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构成了很大威胁?地震能够瞬间破坏人类的生活环境,并且和其他各种影响因素协同作用,导致地震后灾区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改善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及预防传染病的爆发是地震后卫生防疫工作的首要目标?实践证明,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使"大灾之后无大疫"?本文对地震后灾区预防传染病流行的对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海地发生7.3级强烈地震。我驻海地8位维和警察不幸遇难。天灾!目前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准确预测地震的技术和手段,我们所做的也只是将灾后损失降到最低。作为医务人员。除了“大灾之后防大疫”之外,还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做好灾民的灾后心理干预。下文就是针对灾民典型的心理症状来进行干预的经验体会。供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8.
1形势与任务 2008年在我们国家建设发展史上,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北京奥运圆满成功,神州七号成功发射,举国欢庆,举世称道;南方雨雪大灾,汶川特大地震,举国悲伤,举世震惊.在国家悲喜交集的关键时刻,军事医学科学院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总部的命令,组织精兵开赴各个特殊战场,用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作风、铁的纪律、铁的力量和高超的专业技术,出色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重大特殊任务,确保了地震灾区大灾无大疫,也确保了奥运会期间无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19.
抗震救灾中卫生应急防疫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 震区各县、市区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地震损害,有的县城灾情惨烈,死伤严重.类似大型灾害在世界各地屡有发生,对人类生命造成了严重伤害.防疫机构在卫生防疫中如何满足受灾地区应急防疫的需求,减少灾害伤亡,真正做到大灾面前无大疫,进而建立行之有效的应急管理模式,这是防疫管理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处亚热带,是流行病多发的国度.在传统史籍中,对流行病的记载比比皆是,所用的名称有疫、疾疫、疠等,而一般统称为疫,合称疾疫.从现代疾病分类学看,这些疾疫包括瘟疫、瘴气、痢疾、流行性感冒、麻风病等,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瘟疫论>记载:"疫者,以其延门合户如徭役之役,众人均等之谓也."由此可知,在中国古代,凡是具有高传染性的疾病都被归为疫类.中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疾疫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鲁庄公二十年夏,"齐大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