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11):968-968
1、读数目字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2、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如“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  相似文献   

2.
从哲学、美学走入中医学的"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医的发展史上,随着哲学、美学对中医的影响不断加深,哲学、美学领域的各种概念和范畴,诸如:“形”、“气”、“象”、“情”、“志”、“意”、“精”、“神”、“和”等词汇都先后进入了中医的领域。正如美学将“神”定为最佳一品,中医之谓“神”,则是人所处的最佳状态,是“形”与“气”的和谐统一,是“意”对“象”的作用成果,从而使自身成为“平人”、“全德之人”,体现的是中医美学“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1“神”的初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记:“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示,天垂象见吉凶以示人”,“申,电也”,“申,神也…  相似文献   

3.
痲痳考辨     
在一些医学文献中,经常看到“痲”与“痳”二字,由于这两个字的字形相近,容易混淆,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从“痲”、“痳”二字的形、音、义出发,着重分析了这两个字及其相关的“麻”、“”、“髍”、“”、“淋”诸字的字形、字义,指出“痲”和“痳”是分别表示疾病的“麻”、“”、“髍”、“”、“淋”的正字,纠正部分文献的疏漏,并强调“痲”、“痳”不应在使用中相混淆。  相似文献   

4.
“做”和“作”都有“从事某项活动”的意思,一般认为,“做”表示具体的动作,“作”表示抽象的动作。比如“作出贡献”、“作出选择”、“作出让步”、“作出决定”等,这里“贡献”、“选择”、“决定”都不是具体直接的一个东西;而“做出一副鬼脸”、“做出一个高难动作”、“做出一道难题”中动作涉及的对象都是具体事物。  相似文献   

5.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在一段时间内屡感外邪,往复不已,中医典籍中无此病名及明确记载,但已有较多内容散在其中。1病名研究根据其证候特征,可将病程分为急性感染期和间歇期。急性感染期,根据其上、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种类,分属于“感冒”、“伤风”、“外感风热”、“小伤寒”、“冒寒”、“时行病”、“乳蛾”、“单蛾风”、“双乳蛾”、“双蛾风”、“咽肿喉痹”、“咽痛”、“急喉痹”、“急喉风”、“喉痛”、“咽喉肿塞”、“咽喉肿痛”、“咳嗽”、“肺炎喘嗽”、“肺热喘咳”、“风温”、“风温肺热”、“喘鸣肩息”、“喘”、“上气”、…  相似文献   

6.
自9月上旬至9月底,一种自称“下阴毒素,48小时排完“、“用了宫欣宁,妇科病没了“、“热销源自疗效“、“卖疗效讲良心“的“宫欣宁清宫养阴丸“的、其批号为“陕食药监健用字05020225“的保健用品整版广告,以极富“冲击力“的广告阵势,在河南郑州的多家报纸连续推出,记者在跟踪采访后发现:“宫欣宁“连续发布的大量广告不仅多处违法,而且其宣称的各种“疗效“也有违医学常理,且在此之前,有关“宫欣宁“的广告已在海南、江西等地已多次遭到查处!……  相似文献   

7.
<正> 在现代汉语中,普通量词前,只用“两”,不用“二”,只有“二两”,不能说成“两两”。作为数词,无论是基数、序数、分数、倍数、概数,一般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第二、五分之二、十二倍、二三十等”。在多位数中,《现代汉语词典》中有说明:①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②千、万、亿前,“两”和“二”都可用,但如“三万二干”、“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在汉语中,只要本来成双的事物,可用“两”,如男女“两性”,人体有“两眼、两耳、两手”,衣服“两袖”,路“两旁”,行政区简称“两广、两湖”,事物相对的两方面“两面、两派”。而所有这些部不  相似文献   

8.
1病历档案的概念定位   我国古代就有保存病历的记录,当时称作“诊籍“、“医案“、“脉案“,近代医院诞生后,记录医疗过程的原始材料又称作“病史“、“病案“.现代医院则称之为“病历档案“.……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称糖尿病为“消渴病”,亦有“善渴”、“消瘅”、“肺消”、“膈消”、“三消”、“上消”、“中消”、“下消”等名称,繁杂不一,但以“消渴病”命名最为通用。中医学对消渴病的认识和诊疗有着悠久的历史,消渴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并明确指出消渴病“饮一溲二”、“  相似文献   

10.
一、然(虽然、然而、然则、然后)“然”可作指示代词、连词、动词用,也可作名词、动词、形容词、付词的词尾。再者,“然”与“虽”、“而”、“则”、“后”结合,可组成“虽然”、“然而”、“然则”、“然后”等词。  相似文献   

11.
英语的词汇非常丰富 ,我们应该学会用不同的词来修饰不同的事物。这样做就会使我们所修饰的事物更生动、更形象、更逼真。例如 ,各种动物的“叫”、“跑”、“跳”、“飞”等动作各不相同 ,不能总是用“cry”来表示“叫” ,用“run”来表示“跑” ,用“fly”来表示“飞”。因为表达不同动物的“叫”、“跑”、“跳”、“飞”要用不同的词汇。例如 ,人们常常用“squeak”来表示老鼠的“吱吱”叫声 ;用“coocoo”来表示鸽子的“咕咕”叫声 ;用“neigh”来表示马的“嘶叫”声。用“scamper”来表示老鼠见到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第四军医大学坚持内涵式发展,以精品战略为牵引,抓好包括“精品讲座”、“精品课程”、“精湛医术”、“精良设备”、“精品党课”、“精英人才”、“精彩年华”、“精细管理”、“精尖成果”和“精优论文”在内的十大精品工程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动词“至”的凝固结构很多,常用的有“至于”、“不至”、“至若”、“至如”、“以至”等。“至于”是动词“至”和介词“于”的凝固结构。“至”和“于”都含有“到”的意思,因为毕竟只有一个“到”字,通常当作一个整体来看。“至于”的意义有时较实,解为“到”、“到了”、“达到”,用来表示时间、处所或某件事情的程度,有时意义较虚,相当于他转连词,具有另提作  相似文献   

14.
碱:用于“酸碱平衡”、“碱性磷酸酶”、“氨茶碱”,不用“硷”字。瘀:用于“瘀血”、“瘀斑”、“瘀点”,不用“淤”字。源:用于“心源性休克”、“心源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不用“原”字。司:用于“阿司匹林”,不用“斯”字。暴:用于“暴发流行”,不用“爆”字。医学书刊中一些字词的约定用法@吴淑芬  相似文献   

15.
何裕民教授摒弃了“以毒攻毒”、“俊下”等“霸道”治则,而以“调整为先”、“零毒为佳”、“护胃为要”的“王道调整”为治则,以“中医药为主”,兼顾“知、心、食、体、行、社”的综合疗法,在胰腺癌的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举典型病案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当前,“郁闷”一词是高职学生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一个词汇,他们用“郁闷”表达诸如“心情不好”、“失落”、“空虚”、“无聊”、“烦”、“有压力”、“没劲儿”、“找不到方向”等复杂情绪。这种情绪不同于“焦虑”和“抑郁”,焦虑是自己明知道没有道理却无法控制、摆脱的复合性负情绪,而“抑郁”是一组综合征,它包括多种症状和体征,涉及躯体和心理两方面。  相似文献   

17.
程度副词是现代汉语程度量的标记词。南通话程度副词“没魂”、“没根”表示程度高,在语义上,相当于普通话程度副词“非常”、“十分”;在句法上,南通话程度副词“没魂”、“没根”具备与“非常”、“十分”相同的句法功能,但又可以单说单用,普通话程度副词不具备这种功能,这是“没魂”、“没根”的特殊用法,“单说单用”其实是“没魂”、“没根”的实词用法未完全虚化的一种表现;在方言本字的考证上,“没魂”、“没根”与古语词“们浑”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8.
1、《陕西中医学院学报》为综合性中医药学术刊物,辟有“理论探讨”、“名老中医经验”、“临床报道”、“实验研究”、“单方验方”、“方药研究”、“针灸与按摩”、“医史文献研究”、“学习园地”、“综述”、“医案医话”等主要栏目。在内容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保持发扬中医特色,集中反映当前  相似文献   

19.
《医学汇函》,明代聂尚恒编撰,成书于明崇祯戊辰年(1628).书中卷十一外科病的内容取自《古今医鉴·卷之十六》,但二者内容略有不同,用《医学汇函》可以改正通行本《古今医鉴》的许多错误.以《医学汇函》首刻本明代崇祯年跃剑山房本对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本和商务印书馆本《古今医鉴》中通治、破伤风、金疮、救荒、虫兽伤及汤火伤部分,改正了误字,补充了脱文.如“默”改为“点”、“盖”改为“尽”、“赢”改为“赢”、“肠痛”改为“腹痛”、“重”改为“肿”、“筮”改作“茎”、“患”改为“蛊”、“盪”改为“烫”、“朱”改作“末”、“同”当改作“回”、“不可多服”后补入“要忌醋,食之令人肠断”9字、“淋漓”前补“热”字、“硫黄等”后补“分”字.  相似文献   

20.
上消化道出血系消化系统常见急症,临床以呕血及便血为主要特征,属祖国医学“血证”范畴。关于血证的治法,首见于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分“吐血”、“远血”、“近血”证型,並予以相应的治疗方剂。继后,历代医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法,如“清热”、“温寒”、“补阴抑火”、“行血”、“补肝”、“止血”,“消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