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肖怀玉 《中国药房》2014,(21):1952-1954
目的:利用流程改进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各项医院药学工作。方法:分析旧工作流程存在的问题,依据药库和药房(门诊、住院药房)的工作特点设计、实施新流程并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取消部分工作环节实施新流程后,各项工作程序得到简化、效率提高,药品库存大幅下降,存销比由96.03%降至28.51%,住院药房药师被动等待医嘱时间及护士停留药房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门诊药房工作环境改善,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由32.5 min缩短为12.5 min,调剂出门差错率由0.04%降低为0.01%。结论:流程改进能明显提高医院的药学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2.
于西全  方婕  王祖斌 《中国药业》2013,22(13):51-52
目的优化医院门诊药房调剂模式,改进调剂程序,缩短患者候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方法现场考察省内医院门诊药房高峰时段患者候药时间,咨询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人员配备管理、人均处方量等。结果13家三甲医院门诊药房调剂模式不尽相同,有刷卡语音叫号模式、预配候取模式及传统取药模式。患者等候取药时间及药师调配的处方量有显著差异,人均处方量最多330张,最少100张,平均207张;患者候药时间最短3.40 min,最长20.22 min,平均10.15 min。结论调剂模式、发药设备和人员管理直接影响患者候药时间及药师的发药质量和工作效率。先进的发药设备及人员绩效管理等优化调剂模式值得在门诊药房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国内自动化药房的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我院自动化发药系统及其工作流程,以不同时间段患者取药等候时间和药师步行数为指标,评价了自动化发药系统对调剂效率和调剂工作强度的影响,探讨了自动化药房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结果:自动化发药系统使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缩短20%,调配药师步行工作强度降低65%,门诊药房自动化促进了药师工作重心的转移。结论:自动化药房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引进智能快速发药机建立门诊药房自动化快速发药体系对门诊药房调剂工作的影响。方法:结合实际抽样组成两组样本,即智能发药机组和传统人工发药组;比较两组样本的发药平均取药时间和药房服务的满意度及发错药等发生情况,以期建立一种提高药师工作效率、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减少药房差错率并提高患者对发药满意度的门诊药房工作流程。结果:智能发药机组发药系统降低了药房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发药的准确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智能快速发药机的硬件、软件、流程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工作中继续完善。结论:智能发药机的使用,建立和完善了门诊药房快速发药体系,使智能发药机发挥最大的作用,缩短了患者取的时间,提高了患者对药房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门诊药房应用自动摆药机结合排队叫号系统后,药品调剂流程发生变化,工作效率和摆药质量明显提高,缩短了患者取药的等候时间,同时节约了人力资源,但使用成本以及日常维护相关费用较高,综合来看,此系统在门诊药房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提高了医院药学服务水平,是医院药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葛菁  冯雷  李瀛  朱珠  刘燕  葛悦 《中国药师》2014,(11):1957-1960
目的:门诊药房使用智能药架改进服务流程,为新流程的服务效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分析智能药架服务流程下药师调配时间和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的数据,并比较流程改造前、后的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等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智能药架流程下药师调配时间在5 min之内的占71.52%,在10 min之内的占95%以上;在9个时段中,2013-10-21患者取药等候时间中位数比2010-10-18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结论:智能药架服务流程提高门诊药房工作效率,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提升门诊药房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高速发药系统(high-speed drug delivery system,HDDS)在门诊药房自动化调配中的应用及其工作效率,以缩短患者候药时间.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现有的高速发药系统和快速发药系统为研究对象,将其与自动化调配流程进行比较;并统计90个工作日内,两种调剂模式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等候时间;应用"五点尺度"法,分析调剂药师对两种调剂模式的满意度.结果:结果发现与快速发药系统相比,患者等候时间缩短了80.34%~89.59%;药师对调剂模式的满意程度提升了33.82%~48.13%;在调配高峰时间段,高速发药系统的工作效率提高了23.56%~41.21%.结论:整体而言,高速发药系统的工作流程得到明显简化,节约了工作成本;鉴于医院药房正处于自动化升级改造阶段,以快速发药系统为主,结合高速发药系统的工作模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门诊药房药师的工作效率,降低调配差错率。方法调取医院门诊药房医院信息系统(HIS)2019年2月18日至3月17日8:00-18:00的电子处方129574张,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药师配药路径,对比智能药筐使用前(2019年2月18日至3月3日)、使用后(2019年3月4日至3月17日)医院日均处方量和差错率,药师配药时间,以及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结果使用智能药筐系统优化后日均处方量增加1398张,内差差错率由6.00‰降至5.48‰;智能药筐系统安装后,各时段患者数不同程度增加,但药师配药时间及患者等候时间不同程度缩短,且取药高峰期(10:01-12:00)缩短更明显。结论门诊药房智能药筐系统能优化药师配药路径和患者取药流程,是国内医院药学智能化改造升级的趋势,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药房的工作效率,且该系统仍有继续优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移动药师协同系统用于医院住院药房的效果。方法 从系统运行环境、软件设计、工作流程及功能方面分析移动药师协同系统的开发应用现状,并比较其与人工调剂模式在住院药房调剂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移动药师协同系统可实现摆药的移动化、无纸化、高效化,做到药品调剂全流程闭环管理。与人工调剂模式相比,应用移动药师协同系统后,摆药单数量下降77.99%,摆药条目数下降51.63%,退药条目数下降61.56%,住院药房调剂服务成本减少6.46万元。结论 移动药师协同系统能减少摆药时间,降低药师的工作强度,减少住院药房调剂服务成本,实现退药信息精细化管理,提升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24 h无人药房在门诊药房药品发放与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广州市南沙区第一人民医院发热门诊药房2020年4—9月未安装24 h无人药房时发放的药物处方400张为对照组,另选取门诊药房2022年4—9月已安装24 h无人药房时发放的药物处方400张为试验组。比较2组药房调配错误率、药品处方审核错误率、近效期药品管理错误率、单张处方调配时间、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患者取药满意度及药师工作强度。结果 试验组药房调配错误率、药品处方审核错误率、近效期药品管理错误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单张处方调剂时间、患者取药等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患者取药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药师工作强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24 h无人药房在门诊药房药品发放与管理方面可提高药师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减少药师的工作强度,提高患者取药满意度,但还需进一步磨合临床使用,更多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陈春玲  卢善亮  许建国  朱华 《中国药房》2013,(41):3886-3887
目的:介绍某院住院药房绩效管理方案的制订与实施效果,促进住院药房绩效管理质量的提高。方法:该院住院药房通过制订工作量、夜班量、模拟工作量、考勤、药品维护质量、处方调配差错、病区满意度、技术职称、学习及考试、带教工作量等lO个指标的具体考核内容和核算细则,对住院药房全体药师进行考核,建立和完善住院药房绩效管理方案,并进行方案实施后效果评价。结果与结论:实施绩效管理后,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服务满意度得以提高;与2009年比较,2012年病区的平均候药时间缩短了20min,调配差错率由原来的1/10000降低到8/100000,病区满意度由80%提升至92%;责任心、劳动纪律得以加强,工作、学习积极性得以提升。表明该院制订并实施的住院药房绩效管理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2.
徐新  王钦 《中国医药指南》2013,(36):336-337
目的适应医院的信息系统,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提高门诊药房调剂工作质量。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门诊药房的药品调剂工作进行管理,目标将药品调剂差错率控制在1%。以下。管理措施主要包括:解决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药品调剂工作效率;减少药品调剂差错。每月检查药学人员执行PDCA管理措施的情况,计算药品调剂差错率,并进行分析和评定,检查整改的效果,提出新的计划和措施。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后,门诊药房的药品调剂工作效率显著提高,药品调剂差错率降至0.89%。(223/251238),达到本轮PDCA循环的目标。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有效减少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提高门诊调剂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李辉  赵锦欢  林伟斌  季波  赵树进 《中国药房》2011,(45):4258-4260
目的:为优化住院药房医嘱摆药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围绕住院药房医嘱摆药,通过对医嘱摆药系统常见问题及与医师、护士、药师有关的医嘱摆药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结果与结论:住院药房实行中心摆药,方便了临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仍存在各方面问题,如医嘱摆药系统方面存在药品计价失败导致无法保存等问题,医师方面存在医嘱意愿与患者实际用药不符、长期医嘱执行时间不详等问题,护士方面存在非药疗项目选择药疗等问题,药师方面存在医嘱摆药系统时间选择有弊端、医嘱摆药系统不识别部分执行时间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医、药、护人员应加强沟通,针对性解决上述问题;而药师的临床药学专业实践能力也应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国内大型医院自动化门诊药房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快速出药、智能存储、批量上药及智能发药等设备对我院门诊药房进行自动化改造,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改造后药品管理、调剂质量、药师工作效率等方面发生的改变。结果:门诊药房自动化优化了药品管理,有利于药品养护,加强了库存管理,解决了效期管理难题,实现了药品批号追踪;调剂差错由改造前的32.6件/周减少至改造后的11.3件/周,降低了65.3%;自动化药房设备参与了约90%的门诊处方调配,实现了药品调剂从"人等药"到"药等人"的转变,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结论:自动化有利于提高国内大型医院门诊药房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郑晓娴  缪丽燕 《中国药房》2010,(29):2739-2741
目的:推进病区药房自动化建设,促进病区药房管理水平提高和药学服务质量提升。方法:分析我院病区药房加强自动化建设后,工作模式与管理模式的转变情况。结果与结论:引入药品智能定位存储器和分包机并结合信息电子传输技术,推进了病区药房自动化建设,从而优化与改进了病区药房药品调剂流程,完善了病区药房药品规范化管理,提高了片剂、注射剂调配工作效率和调配准确率,降低了调配差错和库存金额,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员数量,全面提升了病区药房的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朱慧娟 《中国药业》2014,(14):76-77
目的评价自动化发药系统对门诊药房工作质量的影响,以发掘其在门诊药房管理中的潜在作用。方法分析自动化发药系统对药品存贮、患者取药时间、调剂质量及整体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自动化发药系统运行以来,不仅提高了药品存贮的质量及数量,而且还减少了患者取药等待时间,提高了调剂的准确性与发药质量,从整体上提高了医院的形象和服务水平。结论自动化发药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医院药房管理模式,其应用将会在不断地探索中进步与优化。  相似文献   

17.
夏云  范蓓蓓  曲虹  邵文红 《中国药房》2014,(47):4500-4501
目的:为提高医疗卫生机构中药房的管理质量和效率提供参考。方法:阐述信息技术在我院中药房饮片物流的信息化管理、电子处方、电子显示屏叫号系统和条形码扫描核对发药等工作中的应用。结果:中药房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了饮片"零库存",节省了饮片入库时间,保证了入库信息准确,解决了取药窗口拥挤、取药等候时间长的问题,并提高了发药准确率。结论:通过中药房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提高了中药房的管理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门诊药房精细化管理模式,提高门诊药房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方法:从我院医院信息与大数据中心调取门诊患者取药相关数据,对传统管理模式下的门诊药房处方数据进行统计,通过鱼骨分析法发现可能影响患者候药时间和药房工作效率及质量的因素,采用质量管理工具4M1E法对相关问题进行改进并实施精细化管理。选择改进前、精细化管理第1阶段及第2阶段各10个工作日的处方数据,对改进前后的药师工作效率、患者平均候药时间、调配差错和盘点错误等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效果。结果:通过鱼骨图分析发现,影响患者候药时间和我院门诊药房工作效率及质量的因素包括人员因素、机器因素、物料因素、方法因素、环境因素等,如人员上岗人数和时间分配不合理、机器老化等。实施精细化管理后,我院门诊药房采取了调整人员上岗时间并细化绩效奖励方案、维护自动发药机并更新处方扫描设备、设立临时药柜并优化货位号、加强药品管理和相关人员培训、开设特色单品种发药窗口等多种措施。统计结果表明,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第1阶段,我院门诊药房10个工作日的调剂处方数和处方条目数均有小幅上涨,门诊药房因上岗人数减少且开放窗口数量和时间有所变化,上岗人员累计工作时长由1680 h减少至1440 h;人均每小时调剂处方数和处方条目数分别由52.0张、58.7个增加至65.1张、69.6个(P<0.05);收集到的调配差错数量由30条减少为5条,患者候药时间和盘点错误数未见有明显变化。在第2阶段,在我院门诊药房调剂处方量相近的情况下,药师人均每小时调剂处方数和处方条目数分别由改进前的52.0张、58.7个增加至59.9张、67.3个(P<0.05),患者的平均候药时间由9.30 min缩短到7.32 min(P<0.05);经进一步细化差错数据收集方式和调整绩效激励方案后,门诊药房调配差错上报数增加至75条,盘点错误由5条降为0条。结论:我院门诊药房通过4M1E法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缩短了患者的候药时间。  相似文献   

19.
史涛  曹畅  林臻玉  魏丹丹 《中国药房》2014,(21):1957-1960
目的:评价全自动片剂摆药机在我院实际应用中的工作能效。方法:统计我院住院药房全自动摆药机投入使用前后各15个工作日内手工调剂和摆药机调剂的用时;统计10个科室的调剂情况与不同限制条件下的摆药用时;计算两种调剂模式的消耗成本;调查药师、护士、医师、患者和管理层人员共计100人对使用摆药机的评价。结果:与手工调剂相比,使用摆药机后调剂效率有较大的提高(P<0.01),可减少差错;摆药机可调剂药品的比例增大,调剂速率相应提高;摆药机每天约增加成本550元;受调查人员对摆药机的工作持满意态度(满意度大于90%)。结论:摆药机可提高调剂速率和调剂准确性,其能效受调剂情况的复杂性和可实现机器调剂的药品比例的影响。摆药机调剂得到了相关人员的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