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并探讨其变化的原因,为将剖宫产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提供资料。方法对2000年至2007年本院剖宫产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年间平均剖宫产率为35.98%。2000年至2004年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004年至2007年剖宫产率逐渐下降(p〈0.05);(2)随着剖宫产率的下降,围产儿死亡率并未上升,反而下降;(3)剖宫产指征中以瘢痕子宫、社会因素上升最快(P〈0.05)。结论分析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有望将剖宫产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李富琴 《中原医刊》2009,(17):51-52
目的分析我院10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围生儿死亡率,指导临床合理掌握剖宫产。方法对1998牟至2007年6024例剖宫产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结果剖宫产率明显升高,后5年显著高于前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指征顺位发生了明显变化,“社会因素”由前5年的第四位上升至后5年第二位;剖宫产产后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机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围生儿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剖宫产率的进一步上升以后,围生儿死亡率并未随之下降。由于手术均存在意外及风险,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原因与剖宫产指征变化。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剖宫产孕妇1518例,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关系。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增加;剖宫产指征中,以难产为手术指征行剖宫产率下降,以胎儿窘迫及社会因素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明显增加。结论剖宫产率上升的因素不单纯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通过医务人员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孕妇及家属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是可以降低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指征变化与剖宫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剖宫产1229例进行指征变化分析,明确影响剖宫产率的主要因素。结果:剖宫产率达44.68%。影响剖宫产率的主要指征;胎儿窘迫516例(41.98%)。脐带绕颈157例(12.77%)。巨大儿97例(7.89%)。社会因素76例(6.18%)。新生儿窒息71例(5.81%)。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做好围产期的宣教,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虞炜萍  施爱萍 《中外医疗》2009,28(26):35-36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5年间剖宫产术1819例,对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关系进行回属性分析。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剖宫产指征变化中,社会因素呈上升趋势,难产和产科并发症因素仍是剖宫产术指征主要因素。结论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选择太原市商业职工医院产科4a间剖宫产孕妇2237例,分析剖产指征及剖宫产率的变化。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中胎儿因素占第一位,其次为社会医源因素,母体因素及头盆因素。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充分认识B超诊断的局限性;做好孕期的宣教工作,正确认识剖宫产的利与弊;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正确看待和处理医疗纠纷。可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9年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楚銮  陈涤瑕 《河北医学》2002,8(10):899-901
目的:总结近9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9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3年为20%、2001年上升至57%。(2)1993年至1999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一位,而近2年,社会因素占第一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剖宫产术增多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主要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文丽 《现代医学》2003,31(5):324-326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可能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途径。方法 统计近13年本院剖宫产病例,分析剖宫产率的变化趋势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 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中,相对性头盆不称、胎儿窘迫排第1、2位;社会因素造成的剖宫产率逐年升高,排第3位。结论 剖宫产率的上升是诊疗技术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官产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对10年来剖宫产及剖宫产指征变化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趋势。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因素,胎儿窘迫持续在1、2位,社会因素自1998年逐年升高。结论:剖宫产率升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温金芳 《河北医学》1998,4(2):48-50
剖宫产427例临床处理结果分析(751700)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人民医院温金芳我院自1991年1月~1994年10月期间,共收分娩者5302例,其中行剖宫产427例,剖宫产率为8.05%。笔者认为如何把握剖宫产指征的处理,是衡量产科医疗质量的优劣及...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芳讯 《安徽医学》2008,29(3):306-308
目的观察10年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寻找降低刮宫产率的对策,探讨剖宫产合理应用。方法对1996年1月~2005年12月5638例住院分娩产妇的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剖宫产率呈逐年丌高趋势,1996年为16.2%,2005年为60.2%;(2)1995~2001年剖宫产指征以胎儿宫内窘迫为第一位,而近两年社会凶素占第一位。结论剖宫产牢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而剖宫产术增多所致,冈此提高对剖宫产的认识、鼓励产妇阴道分娩、正确掌握剖官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近几年剖宫产率以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增高原因。方法对1999年1月-2005年12月1776例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增高。1999年为20.69%,2005年上升为47.29%,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2)胎儿因素、头盆因素持续为剖宫产主要指征。结论(1)胎儿因素和非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引起的剖宫产率逐年增加。(2)对剖宫产医学指征的掌握不严格,也是使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性分析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近14年来剖宫产的临床资料。总结14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从1990年的13.12%上升到2003年的38.14%(P〈0.01)。(2)1990年至1999年剖宫产指征第1位是难产,2000年至2003年社会因素已跃居至第1位。(3)以难产、胎儿窘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臀位为指征的剖宫产增加。提示剖宫产指征普遍放宽,社会因素致剖宫产显著增加是造成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刮宫产指征,控制因社会因素而行的不必要剖宫产。  相似文献   

14.
10年剖宫产率,指征及围产儿死亡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指征及围产儿死亡率的变化。方法:对10年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增高,而围产儿死亡率未相应下降。剖宫产指征变化以社会因素所占比例逐年增高为主。结论:围产儿死亡率进一步降低不能依靠剖宫产率的提高,而有待于围产保健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剖宫产率的变化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剖宫产指征中,以头盆不称居首位,以瘢痕子宫及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明显增加。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有望将剖宫产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双艳平 《中原医刊》2007,34(1):57-58
目的 分析我院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 统计2001—2005年我院产科住院分娩总数及剖宫产数,就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剖宫产的指征掌握的宽松,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结论 应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指征,降低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近6年来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情况.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始终占据前3位,社会因素增长迅速,由1995年的13.4%升到2000年的28.7%(P<0.05).结论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剖宫产手术的现状、手术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后果及解决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及2007年收治的孕产妇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剖析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与剖宫产率上升的关系。结果 2000年收治孕产妇480例,剖宫产率为31.04%(149/480),2007年收治孕产妇560例,剖宫产率为43.04%(241/560),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从手术指征看,胎儿宫内窘迫现居首位(30.71%),胎位异常是第二位,社会因素居第三位因素。结论剖宫产术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其中社会因素升高与剖宫产率上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剖宫产指征构成及医生对剖宫产指征的掌握情况。方法对153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为26.5%。主要指征依此为:臀位(27.5%).胎儿窘迫(14.4%).疤痕子宫(14.4%),要求手术(12.4%),头盆不称(7.2%),妊娠高血压综合征(5.9%),横位(5.9%),骨盆异常(5.2%),脐带绕颈(4.6%),妊娠合并心脏病(1.3%),羊水过少(1.3%)。其中臀位剖宫产率为84%,疤痕子宫剖宫产率95.7%,横位剖宫产率100%,新生窒息率为7.2%。结论 应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避免剖宫产指征扩大化,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徐筱琳  高爽 《重庆医学》2006,35(12):1106-1107
目的观察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择1990~1992年与2003~2005年我院剖宫产病例,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1990~1992年剖宫产率19.9%,2003~2005年剖宫产率42.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上升到首位。结论提高对剖宫产的认识,鼓励产妇阴道分娩,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