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达67%,其中复杂性肠粘连发生率高达9396,占肠梗阻病因的3396。防止术后肠粘连是临床工作者的难题。国内外目前重用多种方法防治术后肠粘连,但尚未取得满意的效果。我院近10年来对78例剖腹手术患者应用复方腹蛇溶栓酶溶液腹腔灌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钟宪政 《当代医学》2008,(16):154-154
目的 探讨医用透明质酸钠在腹部手术中防止肠粘连的效果.方法 26例患者行腹部手术结束后,清理腹腔,视手术大小取医用透明质酸钠5~5m1均匀涂抹于手术创面,观察术后两年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与同期234例未用医用透明质酸钠的患者作比较.结果 使用医用透明质酸钠患者术后发生肠粘连梗阻2例,发生率为1.59%;对照组术后发生肠粘连梗阻19例,发生率为8.12%.两组肠粘连梗阻情况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医用透明质酸钠在腹部手术中具有良好的防肠粘连梗阻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医海拾贝     
一名82岁妇女因癫痫发作和大脑中动脉卒中入院。脑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右眼球异常,以为是卒中发作时摔倒所致,而眼前节检查正常。遂行眼科会诊。患者曾因右眼慢性视网膜脱落接受手术。右眼球的均匀减弱为眼后节填充硅油(黏度5000厘沲)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报道1例眼内硅油迁移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病例。设计:病例观察报道。方法:1例62岁老年女性患者表现出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左眼牵引性网脱。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内注入5000厘沲黏度的硅油。手术后患者的眼内压升高,4个月来控制效果不好。手术后8个月时,患者出现眩晕症状,于是对其施行CT、M RI及O CT检查。结果:CT、M R I及OCT的影像显示,硅油迁移入鞍部以上及脑室。继续对患者进行随访检查。结论:尽管硅油迁移入脑室的情况比较罕见,作者仍建议,对于每例眼内注入硅油而眼压控制不理想且伴有视盘萎缩的患…  相似文献   

5.
医用透明质酸钠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医用透明质酸钠在腹部手术中防止肠粘连的效果.方法 126例患者行腹部手术结束后,清理腹腔,视手术大小取医用透明质酸钠5~15ml均匀涂抹于手术创面,观察术后两年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与同期234例未用医用透明质酸钠的患者作比较.结果 使用医用透明质酸钠患者术后发生肠粘连梗阻2例,发生率为1.59%;a对照组术后发生肠粘连梗阻19例,发生率为8.12%,两组肠粘连梗阻情况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医用透明质酸钠在腹部手术中具有良好的防肠粘连梗阻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钟宪政 《当代医学》2008,(15):154-154
目的 探讨医用透明质酸钠在腹部手术中防止肠粘连的效果.方法 126例患者行腹部手术结束后,清理腹腔,视手术大小取医用透明质酸钠5~15ml均匀涂抹于手术创面,观察术后两年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与同期234例未用医用透明质酸钠的患者作比较.结果 使用医用透明质酸钠患者术后发生肠粘连梗阻2例,发生率为1.59%;a对照组术后发生肠粘连梗阻19例,发生率为8.12%,两组肠粘连梗阻情况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医用透明质酸钠在腹部手术中具有良好的防肠粘连梗阻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舒浩 《怀化医专学报》2002,1(2):46-46,18
目的:观察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治疗途径。方法:采用带式按摩机配合灸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2例。结果:总有效率95.5%。结论:本方法对术后肠粘连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先天性眼球发育异常并发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本组8例(8眼)采用巩膜外环扎、玻璃体切割及眼内注入硅油术。结果:经3-12个月随访,术眼视网膜复位良好,屈光间质透明,硅油充填在位,8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先天性眼球发育异常并发视网膜脱离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本研究目的是研究联合应用全氟己基辛烷(F6H8)和1000厘沲的硅油作为长期眼内填充物治疗复杂视网膜脱离。方法:60例复杂视网膜脱离的连续患者并且伴:①下方2个象限断裂并伴有严重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②下方巨大视网膜撕裂;③眼球穿通伤;④脉络膜脱离。这些患者均行平  相似文献   

10.
经麦氏点横切口治疗阑尾炎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建敏 《华夏医学》2002,15(4):469-470
目的:探讨阑尾切除术的最佳切口。方法:将86例阑尾炎患者分为两组,甲组40例采用经麦氏点横切口,乙组46例采用麦氏切口。就术后颅痛定应用、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肺部感染、切口疤痕大小及肠粘连性梗阻发生进行对比。结果:甲组术后应用颅痛定10例,术后平均8h下床,1例并发肺部感染,切口疤痕平均0.1cm,1例肠粘连性梗阻;乙组术后应用颅痛定20例,术后平均12h下床,有9例并发肺部感染,切口疤痕平均0.4cm,有4例并发肠粘连性梗阻。结论:采用经麦氏点横切口行阑尾切除术,切口疼痛轻,可早期下床活动,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少,远期切口疤痕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