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燕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6):1117-1118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解除严重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所引起的关节剧烈疼痛,纠正关节畸形从而改善膝关节功能的有效手段。随着我国步入老年社会,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增多TKA的开展也愈来愈多,TKA的疗效除与骨科医生精湛的手术技术相关外,还与术后系统康复护理密切相关。我院自2005年6月起对TKA患者开展系统的康复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于海驰  张远鹰 《吉林医学》2007,28(9):1146-1148
目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的手术,10年以上的临床优良率在90%以上.充分的术前准备,精确的手术技术,以及正确的术后处理和康复指导是获得手术成功的3个重要步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经济的发展,每年行TKA的患者日趋增多.因此,降低假体松动、磨损率及提高术后疗效,避免再次手术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就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一些相关问题的处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一种人工关节置换外科手术,切除机体已无法自行修复的关节面,用人工关节部件替代损坏的关节,以矫正肢体力线、消除膝关节疼痛、维持关节稳定性及恢复膝关节功能.随着生物材料学及关节生物力学的发展,TKA已经成为治疗各种退行性骨性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的重要手段,能有效矫正畸形,解除疼痛,恢复无痛行走[1].国内接受TKA的患者逐年增加,其成功率也越来越高,但术后一旦感染,将会有灾难性的并发症.手术护士作为TKA团队的成员,要严防感染的每一个环节,让医生放心施展他们精湛的医术,为患者更好的服务.现将手术配合及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假体设计和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全膝置换的适应证不断扩大。但同时,患者对全膝置换术后假体寿命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固定平台和移动平台假体TKA术后都明显的改善了患膝的症状和功能,这两种假体在膝关节评分、疼痛评分、功能评分、髌骨评分及X线片检查结果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移动平台假体组TKA术后的最大屈曲度小于固定平台假体组的最大屈曲度。虽然在实验室研究中移动平台型假体在耐磨损和关节运动学方面优于固定平台型假体,但是在临床研究中的观点却并不一致。本文就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技术中不同假体的选择以及手术技术对于术后髌股关节生物力学、髌骨运动轨迹以及假体旋转位置的影响加以分析,探讨影响TKA术后膝关节功能以及假体使用寿命的相关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关节炎(OA)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功能与变量因素相关性。方法回顾72例行TKA的老年OA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临床资料,采用HSS评分对老年人TKA后早期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72例顺利完成TKA,术后2周与术前比较在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关节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TKA术后2周HSS评分与术前膝关节活动度、术前HSS评分、术前膝关节疼痛、术后早期CPM应用情况(即CPM初始角度)显著正相关(<0.05)。结论影响骨OA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因素复杂,作用于骨OA患者的手术治疗前后,影响疗效,并提示预后,明确这些因素可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指通过外科手术将高分子聚乙烯、陶瓷、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关节假体植入患者体内,代替病变的膝关节,用来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疾病,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恢复膝关节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近些年来TKA临床应用已经相当成熟,但随着膝关节置换基数的增加,膝关节翻修术也随之增多;膝关节翻修手术的主要原因是关节无菌性松动和关节感染 [1],虽然这二者并发症的临床表现相似,但治疗方法却截然不同[2],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1485-1488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下肢力线的影响。方法:TKA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TKA术治疗,观察组则在TKA手术基础上以3D打印技术进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和下肢力线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1周膝关节活动度、下肢力线变化和膝关节HS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均有所提高且下肢力线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1周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且下肢力线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两组HSS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3D打印技术用于TKA术中可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下肢力线以及HSS评分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全膝关节置换的康复训练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是解除严重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引起的关节剧烈疼痛,纠正关节畸形,从而改善膝关节功能的有效手段。随着我国步入老年社会,骨性关节炎患者增多,TKA的开展也愈来愈多。术后康复锻炼及护理的目的,是让患者获得独立生活能力。2005年12月~2007年12月,我们对TKA患者开展系统的康复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 是治疗终末期退行性膝骨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手术方式。传统认为精确地矫正下肢力线是重要的目标,它影响着关节稳定的维持和关节功能的恢复。随着膝关节假体设计、手术方式的发展,以及机器人辅助系统及计算机导航系统在TKA中应用,TKA对准较前更加精确,但TKA术后临床效果却并未明显提升,且仍有将近20%TKA术后患者对自己的手术表示不满意。究其因素,许多骨科医生认为普遍使用传统的机械轴对线技术可能是因素之一,探讨何种下肢力线技术才是最理想的选择。基于此,本文阐述的内容和TKA中的下肢对线有关,涉及运动学、机械轴、功能性及解剖轴等对线,目的是在 TKA 中为骨科医师针对不同的下肢力线选择合适的对线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凤萍  华淑芹  王桂艳 《吉林医学》2008,29(10):865-866
随着关节手术技术的提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但其只是给患者有了改善功能的条件,要达到恢复功能的目的,必须在术后的康复护理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康复训练才能完成^[1]。  相似文献   

11.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目的在于缓解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训练不仅能促进患肢静脉血回流,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且能减轻关节周围组织粘连,最大限度改善假体关节的功能。因此,术后康复活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手术的好坏。但TKA术后约60%的患者伴有重度疼痛,显著降低了康复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3D打印技术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膝关节病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及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该文为前瞻性研究,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至信阳一五四医院接受TKA治疗的50例膝关节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抽签法,将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接受TKA术治疗,试验组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试验组的手术耗时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及下肢力线近似(P>0.05);术后,试验组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下肢力线角度小于对照组,美国膝关节协会综合评分(AKS)、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膝关节IKDC主观症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00%(2/25)]低于对照组[20.00%(5/25)](P<0.05)。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TKA术可提高患者手术效率,对进一步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症状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膝关节是人体主要的负重关节之一,因关节炎,肿瘤等原因造成膝关节的病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变.随着人工关节材料的改进和设计的不断完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技术不断成熟,现已成为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方式,术后10年优良率高于90%[1].  相似文献   

14.
膝关节是人体主要的负重关节之一,因关节炎,肿瘤等原因造成膝关节的病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变.随着人工关节材料的改进和设计的不断完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技术不断成熟,现已成为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方式,术后10年优良率高于9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午2月~2008年8月,对28例(28膝)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膝关节表面关节置换术,均使用台联后稳定型表面膝关节。2例合并外翻畸形,26例合并内翻畸形,21例合并屈曲挛缩畸形。所有患者进行3个月~3年(平均18个月)的随访,并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手术优良率为9286%,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基本消除、关节活动功能满意,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TKA是治疗膝关节晚期骨性关节炎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出血控制策略在股内侧肌入路全膝置换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开放止血带进行出血控制策略的股内侧肌入路(quadriceps-sparing approach,QS入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可行性、实用性和操作要点.方法 行TKA 50个膝关节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获得3个月以上随访.入院后分为两组各25个膝关节,分别实施开放止血带出血控制策略的QS-TKA(QS组)及传统内侧髌旁入路MP-TKA(MP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膝关节肿胀程度、术后渗血量、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1周是否输血及术后3 d、1周、2周、1个月、3个月HSS分数.结果 QS组手术时间较MP组较长,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渗血量少,肿胀程度较轻,拔除引流管时间短,输血量少,术后1个月后关节活动范围较大(P<0.05).结论 出血控制策略在QS-TKA中的运用能减少输异体血的概率,并达到早期锻炼、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例,按术前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将所有病例分为A组(ROM<90°)和B组(ROM≥90°)。所有病例均采用相同型号假体及手术方式,术后采取相同功能恢复锻炼方法,随访6~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TKA术后所有膝关节的活动度均高于术前,而最大屈膝度数术前与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ROM及最大屈膝度仍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其他因素相同条件下,术前活动度大的膝关节较活动度小的膝关节在TKA术后能获得更好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腓骨近端截骨术、单髁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以及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治疗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手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49例,其中全膝关节置换术15例,单髁关节置换术17例,腓骨近端截骨术17例,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手术疗效。结果 49例患者随访时间4~12个月。腓骨截骨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少于TKA组和U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3组患者的HSS、VAS、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胫股角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组患者的HSS、VAS、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胫股角均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腓骨截骨术在治疗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中可达到与TKA和UKA类似的近期疗效,有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特点,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关节炎治疗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能有效解除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进而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TKA在我国已经广泛开展,患者关节功能康复的基础是高超的手术技巧和康复护理,一般在康复护理方面往往只重视术后的康复指导和训练,我科对56例拟行TKA的患者行术前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单髁关节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单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24例,8例行UKA,16例行TKA。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结果:除TKA组1例患者因膝关节感染行假体取出,关节框置术,随访期间2组均未出现感染、假体松动、关节翻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及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TKA患者术后疼痛缓解VAS评分优于UKA患者(P<0.05),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KA和TKA治疗单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相当,UKA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TKA术后疼痛缓解则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