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就是侵袭转移。肿瘤侵袭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很多研究证实,在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早期都会形成各种伪足(如丝状伪足、片状伪足、侵袭性伪足、足体等),其中侵袭性伪足备受关注。伪足的形成依赖于肌动蛋白聚合与解聚.而肌动蛋白聚合与解聚受肌动蛋白解聚因子(actindepolymerizingfactor,ADF)/cofilin的精细调控。  相似文献   

2.
易晓雷  苗雄鹰 《肿瘤药学》2012,(4):242-248,252
丝切蛋白(Cofilin,CFL)是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存在于真核生物中,通过肌动蛋白纤维解聚作用,可以使肌动蛋白重复使用,以确保快速的肌动蛋白纤维聚合/解聚,从而改变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粘附,并最终促进细胞迁移和运动。CFL-1是丝切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其活性影响着细胞内信号转导以及细胞骨架肌动蛋白重组,与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有关,可能是恶性肿瘤的一个潜在治疗靶点。内皮细胞分化因子受体-1(EDG-1)可通过激活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和Rho等信号分子而发挥生物学效应,在细胞的增殖和移动、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关于EDG-1的相关研究表明,EDG-1将可能成为一个新的肿瘤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综述了CFL-1与EDG-1这两个可能成为恶性肿瘤治疗靶点分子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齐学袖 《药学研究》2019,38(6):351-354
Mena蛋白是Ena/VASP家族蛋白之一,在细胞伪足的形成和延伸、细胞的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ES是一种细胞黏附分子,在细胞外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近年来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伪足的形成和延伸以及细胞黏附是影响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探讨Mena与TES蛋白相互作用对肿瘤细胞伪足和细胞运动能力以及细胞黏附的影响,阐明Mena与TES在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为肿瘤转移患者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Profilin-Ⅰ广泛存在于除骨骼肌之外的机体组织,是一种小分子量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调节肌动蛋白聚合及解聚过程;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运动过程以及信号转导。研究显示,Profilin-Ⅰ的改变可影响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等心血管主要构成细胞的迁移、粘附、血管形成、收缩力、信号转导等,在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该文综述profilin-Ⅰ的结构、功能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凝溶胶蛋白(GSN)是一种多功能肌动蛋白结合蛋白,通过调节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组和细胞外基质重塑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活动。GSN的表达与缺失在不同肿瘤中发挥着双向作用,在多种癌症中GSN可增强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促进肿瘤的发生与转移,并且逆转GSN的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行为。此外,GSN具有成为多种癌症诊断标志物的潜力,可作为基因特征预测肿瘤患者的预后情况。该文就GSN在人类癌症中的双向调控作用、诊断效用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卵巢癌淋巴结高转移SKOV3-PM4细胞运动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揭示大黄酸调控Rac1/LIMK1/cofilin信号通路与抑制卵巢癌细胞运动侵袭作用的机制。方法划痕实验观察大黄酸对卵巢癌细胞运动的影响,Matrigel-Transwell方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大黄酸对卵巢癌细胞形态和细胞骨架超微结构的影响,Western blot分别检测Rac1/LIMK1/cofilin通路上Rac1、LIMK1、PAK1、cofil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黄酸能抑制SKOV3-PM4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浓度为8.8、17.60、26.40μmol·L~(-1)的大黄酸处理24 h后,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下降(P<0.05);细胞出现伪足减少,细胞内微丝断裂、分布紊乱,质膜凹凸不平、细胞间的间隙变宽等超微结构改变;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大黄酸能明显下调Rac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呈浓度依赖性。卵巢癌细胞经大黄酸及Rac1抑制剂处理后,磷酸化LIMK1、cofilin、PAK1蛋白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且大黄酸联合Rac1抑制剂处理后的磷酸化蛋白下调更为明显(P<0.05);而Rac1激活剂联合大黄酸组比大黄酸组磷酸化蛋白上调明显(P<0.05)。结论大黄酸为潜在的Rac1小分子抑制剂,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调控Rac1/LIMK1/cofilin信号通路,抑制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细胞运动和侵袭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p21活化激酶(PAKs)是肿瘤细胞内信号网络的关键调节因子之一,其可以通过众多的下游结合蛋白,对肿瘤细胞的生存、伪足形成、细胞周期、细胞侵袭和迁移等众多生物学功能发挥调节作用,因此,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对近年来PAKs及其抑制剂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川楝素对体外卵巢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癌SKOV3细胞,分为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以50,60,70μmol·L-1川楝素与等量生理盐水干预,分别干预24,48和72 h。用活细胞计数(CCK-8)法检测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抑制情况;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人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能力;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人卵巢癌SKOV3细胞的侵袭能力;用蛋白质印迹(Wb)法检测人卵巢癌SKOV3细胞LIM激酶1(LIMK-1)、丝切蛋白(cofilin)和磷酸化cofilin(p-cofil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干预72 h时,低、中、高剂量实验组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6.41±2.69)%,(68.37±3.56)%和(79.51±4.64)%;干预72 h时,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人卵巢癌SKOV3细胞的迁移率分别为(92.43±3.51)%,(47.32±4.11)%,(36.25±3.42)%和(18.62±2.69)%;侵袭率分别为(91.48±3.73)%,(76.56±4.12)%和(34.51±3.22)%,(10.36±2.91)%;LIMK-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6±0.11,0.59±0.14,0.53±0.12和0.28±0.09;cofili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9±0.08,0.82±0.12,0.80±0.10和0.81±0.11;p-cofili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0±0.10,0.82±0.12,0.55±0.08和0.24±0.07。随川楝素作用浓度增大,低、中、高剂量实验组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实验组人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率、侵袭率及LIMK-1和p-cofili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均P<0.05)。结论川楝素具有体外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LIMK-1/cofil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虫草素是冬虫夏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其抗肿瘤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包括肺癌、肝癌、乳腺癌等,其通过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PI3K/Akt)、核因子-κB (NF-κB)等多种信号通路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就虫草素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具体应用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综述,以期为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对人食管鳞状癌细胞(KYSE150)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KYSE150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罗哌卡因Ⅰ、Ⅱ、Ⅲ组(10,20,50μg·ml-1)。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罗哌卡因对KYSE15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划痕实验检测各组KYSE150细胞迁移能力变化情况; Transwell法检测各组KYSE150细胞的侵袭能力; 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各组KYSE150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法检测黏着斑激酶(FAK)、磷酸化FAK(p-FAK)、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ERK (p-ER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罗哌卡因Ⅰ、Ⅱ、Ⅲ组KYSE150细胞存活率依次降低(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罗哌卡因Ⅰ组KYSE150细胞愈合率、侵袭数量、凋亡率、p-FAK和p-ERK蛋白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及罗哌卡因Ⅰ组相比,罗哌卡因Ⅱ、Ⅲ组KYSE150细胞愈合率、侵袭数量、p-FAK和p-ERK蛋白表达量依次降低(P<0.05),KYSE150细胞凋亡率依次升高(P<0.05);各组KYSE150细胞中FAK和ERK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可能通过下调p-FAK/pERK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影响人食管鳞状癌细胞迁移、侵袭和凋亡行为。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七氟烷抑制胶质瘤细胞侵袭、迁移的作用及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通路的影响。方法:不同气体浓度七氟烷处理人胶质瘤U251细胞24 h,分为空白对照组(0%)、七氟烷低(1.7%)、中(3.4%)、高(5.1%)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多柔比星,75 nmol·L-1),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改良Matrigel Boyden室测定法和划痕试验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侵袭能力和迁移能力,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B)法检测细胞ERK、VEGF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七氟烷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人胶质瘤U251细胞存活率、侵袭细胞数、细胞迁移率和ERK、VEGF、MMP-9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七氟烷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作用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能够抑制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ERK-VEGF/MMP-9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中心体分离相关激酶2(NEK2)是一种调节细胞周期进程的关键酶.NEK2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并通过多种信号传导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转移及耐药.深入研究NEK2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对于肿瘤靶向治疗有重大意义.本文就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恶性肿瘤中NEK2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李鹏远  刘月  张慧英 《中国药师》2022,(11):1910-1921
摘要:目的:研究小檗碱通过JAK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JAK2/STAT3)信号通路对食管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50μmol·L-1和100μmol·L-1两个浓度小檗碱处理人食管癌细胞系KYSE170,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迁移实验(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JAK2/STAT3信号通路蛋白以及细胞周期和转移侵袭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小檗碱处理组的KYSE170细胞的平均存活率、迁移细胞和侵袭细胞数目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小檗碱处理能显著抑制金属蛋白酶2(MMP-2)和9(MMP-9)、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蛋白表达(P<0.05),上调P21蛋白表达(P<0.05),同时下调JAK2和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小檗碱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激活,阻断食管癌细胞周期进程和促进凋亡,抑制食管癌细胞转移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蟾毒灵(Bufalin)对黑色素瘤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以及对有氧糖酵解关键酶M2型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M2,PKM2)的调控作用。方法:分别使用MTT、划痕及Transwell实验,考察蟾毒灵对A375黑色素瘤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利用试剂盒检测蟾毒灵对A375细胞有氧糖酵解主要指标乳酸、葡萄糖及丙酮酸激酶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探讨蟾毒灵对PKM2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对下游肿瘤迁移与侵袭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蟾毒灵能显著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还能抑制A375细胞的有氧糖酵解及PKM2的蛋白表达,进而下调肿瘤转移相关蛋白MMP-2、MMP-9、N-cadherin的表达。结论:蟾毒灵对A375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有氧糖酵解途径中关键酶PKM2有关。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组分对结肠腺癌Lovo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按质量1∶1进行3次煎煮,获得水提物,后取适量浸膏用石油醚回流脱脂,再以乙酸乙酯进行多次萃取,获得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组分,并计算得率。实验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Lovo细胞)、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组分低剂量组(10 mg/L)、中剂量组(30 mg/L)及高剂量组(50 mg/L)。通过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各组细胞培养24、48、72 h后的增殖抑制率。各组细胞培养48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Grb2相关结合蛋白1(Gab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苏氨酸激酶(Akt)、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化学萃取后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中主要含有对羟基苯乙酮、野黄芩苷、木犀草素和芹菜素4种化合物,组分得率为0.61%。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G1期肿瘤细胞比例增加,细胞凋亡指数增高,侵袭细胞数和划痕闭合率明显减小(均P<0.05),细胞中Gab1、VEGFR-2、PI3K、Akt、MMP-9、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表达升高(均P<0.05),且存在剂量依赖性。结论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组分可抑制结肠腺癌Lovo细胞的增殖,降低其迁移和侵袭能力,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ab1/VEGFR-2/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m6a甲基转移酶METTL3调控KAI1/CD82表达介导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机制。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测定大鼠垂体细胞、大鼠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系GH3和MMQ中的METTL3与KAI1/CD82表达水平。体外培养GH3细胞,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METTL3过表达质粒组、METTL3空质粒组、METTL3 siRNA组、METTL3 siRNA阴性对照组,经分组转染后,通过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各组细胞METTL3与KAI1/CD82表达;通过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活力;通过细胞划痕、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侵袭情况;通过甲基化RNA免疫共沉淀(MeRIP)实验检测各组细胞KAI1/CD82 m6A甲基化修饰情况。结果 相比大鼠垂体细胞,大鼠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系GH3及MMQ中的METTL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KAI1/CD8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METTL3空质粒组、METTL3 siRNA阴性对照组细胞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小艳  贾建新 《天津医药》2018,46(8):899-904
胰腺癌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 其起病隐匿、 发展迅速, 容易早期发生淋巴及肝转移。目前胰腺癌侵袭转移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 本文主要从小干扰RNA、 非编码RNA、 缺氧方面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基质源性细胞因子、 叉头框M1 (FOXM1)、 双肾上腺皮质激素样激酶1 (DCLK1) 等蛋白分子在胰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进行简要概述, 它们通过作用于靶基因或相关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 抑制细胞凋亡、 促进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或者改变肿瘤细胞代谢, 从而与胰腺癌的恶性进展、 侵袭和转移等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T 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是一种鸟苷酸转换因子(GEF),主要通过催化GTP/GDP 转换并激活Rho 家族重要成员Rac1 的活性,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迁移、黏附等活动。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miRNA 在不同的肿瘤中调节Tiam1 的表达,这可能是Tiam1 在肿瘤中发挥双重作用的原因。Tiam1 在肿瘤中的表达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发挥其正负调控作用。本文旨在阐述Tiam1 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健  周雯  宋秀宇  徐文贵  黄纯 《天津医药》2015,43(9):965-969
摘要: 目的 探讨天然产物衍生物冬凌草甲素对人肺癌细胞体外侵袭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冬凌草甲素处理人肺癌细胞系 A549 和 PC-9 后, 应用细胞增殖实验 (MTS) 法检测肿瘤细胞生长, Transwell 试验检测肿瘤侵袭能力, 黏附试验检测肿瘤黏附能力, 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周期, Western blotting 和 Realtime-PCR 检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1 (CDK1)、 雷帕霉素靶蛋白 (mTOR)、 p53、 p21、 E-钙黏素 (E-cadherin)、 CD44、 β-catenin、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 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2/9、 p-AKT 和磷酸化酪氨酸激酶 (p-Src) 表达, 报告基因技术考察核因子 (NF) -κB 转录活性。结果 冬凌草甲素显著抑制 A549 和 PC-9 细胞的体外增殖、 黏附和侵袭, 将细胞周期阻滞在 G2/M 期, 冬凌草甲素促进 E-cadherin、 p53 和 p21 的表达, 下调 CDK1、 mTOR、 CD44、 β-catenin、 uPA、 MMP-2/9、 p-AKT 和 p-Src 表达和 NF-κB 转录活性。结论 冬凌草甲素可抑制人肺癌细胞系 A549 和 PC-9 的体外侵袭能力,可能与其调节酪氨酸激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考察芒果苷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与细胞糖酵解反应的关系。 方法: 考察不同浓度(10,30,90 μmol·L-1)芒果苷对人胃癌SGC 7901和BGC 823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并检测肿瘤细胞的乳酸及葡萄糖消耗水平,同时将芒果苷与丙酮酸激酶M2(PKM2)抑制剂联合(30 μmol·L-1+ 30 μmol·L-1)给予不同胃癌细胞,初步考察芒果苷影响胃癌细胞迁移及侵袭的机制与胃癌糖酵解反应的关系。 结果: 芒果苷可浓度依赖性抑制不同胃癌细胞的增殖活力,降低肿瘤细胞迁移及侵袭的能力,并减少细胞乳酸及葡萄糖消耗水平,抑制糖酵解反应,抑制PKM2二聚体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KM2抑制剂联合使用后,芒果苷联合抑制剂组与单一抑制剂组相较,对肿瘤细胞增殖活力、细胞迁移及侵袭的的调节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芒果苷可通过抑制PKM2二聚体的表达,抑制胃癌细胞糖酵解反应,继而抑制胃癌细胞增殖活力并降低其迁移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