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温志刚  祁利强  夏雪山 《中国药房》2009,(14):1110-1112
丙型肝炎全球流行,感染总人数超过1.7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3%我国自然感染率为3.2%,属丙型肝炎病毒(HCV)中度感染区。HCV感染后慢性化比例非常高,大约70%~80%的HCV感染者可转变为慢性感染,其中10%~20%的HCV慢性化感染者会发展为肝硬化,约5%将最终发展为肝癌。  相似文献   

2.
和发新 《云南医药》2006,27(5):489-492
丙型肝炎(hepatitis C)是一种广泛流行的病毒性疾病,据WHO调查,全世界估计有1亿7千万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在不同的国家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统计是在0.5%-20%,我国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而急性丙型肝炎绝大多数都会形成有慢性感染的过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前,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已成为诱发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病因之一。最新研究揭示,HCV感染如果持续3~ 个月以上,极难被人体自发性清除。HCV引起的轻型慢性肝炎,10年内发展为肝硬化的危险度为10%,中型慢肝为44%,中、重型慢肝和肝纤维化患者几乎100%在10年内演变为肝硬化。肝硬化一旦形成,每年则有1.4%~6.9变为肝癌,5%左右因肝衰竭、出血、感染等并发症而死亡。目前临床虽有不少抗HCV方法,但得到肯定者仅有干扰素(IFN)一种。 1.IFN适应症:目前丙肝应用IFN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与乙、丙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HBsAg、抗.HBs、HBeAg测定用放射免疫法;抗-HBe、抗-HBc、AFP测定用酶联免疫法;HBV、DNA检测采用PCR法:抗HCV采用ELISA法。结果肝癌患者血清HBVDNA、HCVRNA及HBVDNA、HCVRNA双阳性者各占63.89%、12.50%及15.28%。其中8.33%的肝癌患者HCV、HBV标志物均为阴性。结论原发性肝癌与HBV、HCV的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应用国产ELISA试剂盒对157例肝癌、肝硬化病人血清中抗-HCV及HBV-M进行检测,101例肝癌10例抗-HCV阳性,阳性率为9.9%;56例肝硬化6例抗-HCV阳性,阳性率为10.7%;肝癌组抗HCV与HBsAg双阳性率79%(8/101),HBsAg阳性率为723%(73/101),明显高于HCV感染率,说明HBV仍是乙肝流行地区的主要相关因素。14例抗-HCV阳性(包括可疑阳性),肝癌外周血中8例(57.1%)HBsAg阳性,推测HCV可单独作用但更常与HBV形成混合感染参与慢性肝病的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熊健 《江西医药》2014,(11):1331-1332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HCV)感染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为监测HCV的病情提供方法。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84例慢性HCV感染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等进行检测,并根据荧光反应模式判定结果。结果慢性HCV感染者84例中有33例出现自身抗体,检出率为39.29%(其中ANA的检出率为33.33%),高于健康对照组检出率2.5%(P<0.01)。结论 HCV感染可触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自身抗体阳性,须引起临床上高度重视,并进行自身抗体的监测以及滴度的监测,结合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实时荧光定量检测HCV RNA含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HCV RNA载量与抗-HCV、HCV抗原含量以及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与符合性。方法用RFQ-RT-PCR法检测130份怀疑HCV感染的血清中的HCV RNA,同时检测ALT和抗-HCV。结果130份样本中HCV RNA阳性率为53.9%(71/130);抗-HCV阳性率为56.3%(72/130);ALT异常率为50.0%(65/130)。抗-HCV、HCV抗原滴度和ALT异常率随着HCV RNA载量升高而增加。结论用RFQ-RT-PCR-法检测HCV RNA可以确定。①长期高滴度抗-HCV血清具有传染性,并常预示患者肝硬化和肝癌的可能性加大,应该积极治疗。②抗-HCV、HCV抗原含量与HCV RNA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且有符合性和互补性。③对慢性丙型肝炎长期抗-HCV阳性,若出现HCV RNA出现升高1lg10以上可以鉴别活动性、复制性程度。④是选择抗病毒药物和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病毒(HCV)为嗜肝性慢性病毒。HCV感染的慢性化发生率明显高于乙型肝炎,易早期出现肝硬化、肝癌,死亡率较高。因此,HCV的检测对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大的意义。抗HCV抗体检测已广泛应用于HCV感染的诊断及大规模血液筛查。但由于HCV感染窗口期的存在以及某些耐受人群未发生血清转化等,使抗HCV抗体检测未能准确反映患者体内HCV的感染状态[1]。HCV-RNA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具有早期诊断的意义,但检出率较低,操作复杂,容易出现假阳性[2]。随着HCV抗原检测技术的不断完善,该技术将有可能取代抗体和核酸检测,成为筛选窗口期HCV及监测病情发展和疗效观察的检测项目。本文就HCV抗原检测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世界约有4亿人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 (HCV) ,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3倍。美国每年约新增丙型肝炎患者3万人。我国HCV的感染率为3.2 %左右 ,多数情况下患者无症状 ,往往不易发现。HCV是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常见因素。来自6个国家的研究表明 ,感染HCV7.6~50年后 ,肝硬化的发生率为0.3%~55.0% ,肝癌发生率为0%~23% ,平均感染20年后 ,肝硬化发生率为10 %~15%。我国研究资料显示 :感染HCV10年和20年以上者 ,肝硬化发生率为9.2%和15.3 %。一旦发展为肝硬化 ,肝癌的年发生率为1 %~7%。不论是否发生肝硬化、肝癌 ,HCV感染者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呈全球分布,全世界约有1.7~2亿人感染HCV。在我国HCV的感染率占总人口的3.2%,约4200万,是仅次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HCV感染后85%以上会转变成慢性肝炎,如未经合理治疗,其中10%~30%经10~20年后会发展成肝硬化,1%~3%会发展成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11.
杨斌  程云 《首都医药》2008,15(24):18-19
HCV病毒是造成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HCV属于黄病毒科的有胞膜病毒,基因组编码有多种多肽,其中E2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特定受体相互作用而使HCV病毒感染细胞,造成肝细胞损害。最近研究认为CLDN1在介导病毒与细胞磷脂膜相融合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促进HCV感染肝细胞,但是HCV进入细胞的具体机制仍然不明确。  相似文献   

12.
不同病因肝硬化发展至临床诊断肝癌的病变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善姬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3365-3366
目的探讨肝硬化发展至肝细胞癌的平均临床过程.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3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的肝硬化病例资料和90例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的肝硬化患者发展至肝癌的资料,15例酒精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资料.分析不同病因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对肝硬化发展至肝癌的病程经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诊断HCV相关的肝硬化时的年龄(61.3±9.0)岁与临床诊断HBV相关的肝硬化时的年龄(56.3±11.4)岁相比较明显大,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样较临床诊断酒精性肝炎肝硬化时的年龄(53.2±9.6)岁亦大,差异有显著性(P<0.01).HCV相关性肝硬化发展至肝癌的平均病程经过为(3.9±0.8)年,明显短于HBV相关性肝硬化发展至肝癌的平均病程经过(7.7±1.4)年.结论HCV相关的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年龄较HBV相关的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年龄较大;HCV相关的肝硬化发展至肝癌的时间较HBV相关的肝硬化发展至肝癌的时间短.  相似文献   

13.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引起丙型肝炎的病原体,感染后极易慢性化并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类抗HCV药物不断发展,临床上用其治疗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率逐渐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但近年来,DAA类抗HCV药物在国外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因此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在这些药物的使用说明书中加入了黑框警告。国内今年已开始陆续上市了多个DAA类抗HCV药物,但尚未大规模应用。本文阐述了此类药物的黑框警告内容(包括引起严重皮肤反应、导致心动过缓、严重肝损伤和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及其发生机制,并提出预防及解决措施,为我国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关爱生命关注丙型病毒性肝炎威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忠厚 《河北医药》2004,26(11):910-911
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的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一个主要原因。丙肝全球流行,全球HCV感染率约为3%,即感染人群约有1亿7千万,在美国有1.8%-2%的人口(约4百万人)抗-HCV阳性。我国人群中抗HCV阳性率高达3.2%,因此估计我国的抗-HCV阳性人群约3700万。抗-HCV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有增加趋势,每10岁约增加0.3%-0.1%,30—40岁年龄组抗HCV阳性率最高,HCV是我国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5.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vires,HCV)具有高度异质性,主要经血液和血制品传播。呈世界性流行,全球约1.7亿人感染HCV,感染率约为3%。我国一般人群HCV抗体(抗~HCV)阳性率为3.29/6,约有3800万HCV感染者。目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病人群仅次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检测在HCV单独感染和HCV、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9例HCV感染者检测抗-HCV、HCVRNA和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并对其中的HCV、HBV合并感染(HBV+HCV组,27例)和HBV单独感染患者(HBV组,50例)检测HBVDNA。结果:129例HCV感染患者中,抗-HCV和HCVRNA同时阳性者占68.2%,抗-HCV阳性而HCVRNA阴性者占27.9%。抗-HCV阴性而HCVRNA阳性者占3.9%。肝硬化和肝癌组的HCVRNA阳性率84.2%(32/38)较慢性肝炎组的67.0%(61/91)升高(P〈0.05)。ALT和(或)TBiL均异常的HCV患者HCVRNA阳性率79.8%(71/89)较ALT和TBiL均正常者的55.0%(22/40)升高(X^2=8.42,P〈0.01)。在HCV和HBV合并感染组,HCVRNA阳性率55.6%(15/27)低于单纯HCV感染组的76.5%(78/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的阳性率29.6%(8/27)低于单纯HBV感染组的76.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HCVRNA检测的同时,结合多项血清病毒学和一些生化相关指标分析,对HCV感染的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利 《中国实用医药》2008,3(35):136-137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难治性疾病,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据WHO统计,全球有近20亿人被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其中约有3.5亿人为HBV慢性感染者,中国占1/3。每年约有120万HBV感染患者死于HBV相关疾病,而且在某些不利的因素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的5%-10%最终将发展为肝癌(HCC),30%发展为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中的23%会在5年内发生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8.
丙型肝炎对人类的健康的威胁已经越来越大。目前,全世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者估计有1.7亿,超过爱滋病(AIDS)感染者的4倍。近几年中,美国由HCV感染引发的肝损伤和肝癌的年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AIDS引起的年死亡人数。HCV也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19.
丙<正>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其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传播。HCV感染者最终转变为慢性肝炎或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因此,掌握潍坊市献血者HCV感染情况非常重要。笔者对潍坊市2005至2009年共311055名无偿献血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三联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rival therapy,HAART)为主的综合措施预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感染者HIV母婴传播效果。方法给HIV/HCV合并感染的孕妇孕期应用三联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方案为AZT+3TC+EFV或AZT+3TC+NVP,结合安全分娩和人工喂养预防HIV母婴传播。结果 21例婴儿中有8例年满12月龄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均阴性,13例年满18月龄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均阴性,现阶段母婴传播率为零。结论 HIV/HCV合并感染的孕产妇孕期应用三联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HIV母婴传播阻断效果与单纯HIV感染母婴阻断效果相比较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