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人格特质、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150例作为调查组,选取体检健康者1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人格简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医用应对问卷(MCMQ)对患者进行评估,以了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人格特质、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分析。结果:调查组患者的心理变态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03,P0.01),调查组患者的总均分(t=7.406,P0.01)、躯体化(t=9.130,P0.01)、强迫症状(t=8.408,P=0.01)、抑郁(t=7.176,P0.01)、焦虑(t=8.128,P0.01)、恐怖(t=9.886,P0.01)和精神病性(t=4.737,P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应对方式评分中,回避评分比较调查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74,P0.01)。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心理变态的人格评分,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的心理健康评分与健康人有差异,其主要采取回避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社会心理因素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生活事件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及社会支持问卷,测定48例精神分裂症照料者遭遇的生活事件及其身心健康状况,了解其采取的应付方式,现有的社会支持及其影响因素,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50例相同量表评定。结果精神分裂症照料者所经历的生活事件总频数,负性生活事件频数,精神紧张总值及负性紧张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978,5.064,6.694,9.282;P0.01),消极应付方式评分,抑郁及焦虑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8.195,9.815,7.174;P0.01)。积极应付评分,社会支持总分减低(t=-2.394,P0.05;t=3.616,P0.01);消极应付方式明显高于对照组(t=8.394,P0.01)。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生活事件频数,生活事件紧张总值,抑郁等因子维度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在社会支持及应付方式上研究组与对照组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精神分裂症照料者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要进一步关注,必要时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及抑郁发作患者述情障碍的特征.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多伦多述情量表(TAS).对320例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躁狂发作患者、105例抑郁发作患者及1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①除TAS因子Ⅱ,精神分裂症组TA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②躁狂发作组TAS总分及因子Ⅲ、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③抑郁发作组TA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④抑郁发作组TAS Ⅰ分、TASⅡ分及TAS总分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与躁狂发作组(P<0.05),而精神分裂症与躁狂发作组述情障碍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抑郁发作、精神分裂症及躁狂发作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述情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截肢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截肢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症状的特点。方法 对31例截肢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测评。同时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1名健康人为对照。结果 截肢患者常有焦虑、抑郁症状,其心身健康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表现在SCL—90中的总分和部分因子分、SDS、SAS、HAMA、HAMD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SSR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伴发焦虑、抑郁症状的截肢患者应及时给予心理治疗、抗焦虑剂、抗抑郁剂治疗及良好的家庭照顾和社会支持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高龄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高龄初产妇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个性特征。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 SCL-90 )、焦虑自评量表 ( SAS)、抑郁自评量表 ( SDS)及艾森克个性问卷 ( EPQ)对 82例高龄初产妇 (研究组 )于产后 1周内进行了测评 ,并将测评结果与 82例正常年龄初产妇 (对照组 )加以比较。结果  1高龄初产妇的 SCL-90总分及强迫、焦虑、抑郁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年龄初产妇 ( P<0 .0 1 ) ,其 SAS及 SDS评分亦均明显高于正常年龄初产妇 ( P<0 .0 1 ) ;2高龄初产妇 EPQ的神经质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年龄初产妇 ( P<0 .0 1 )。结论 高龄初产妇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多为不稳定个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离异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的心理健康状态及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1]及自编一般项目调查表,将64例离异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母亲进行焦虑、抑郁状况测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1个月后再次测评两组的焦虑、抑郁状况.结果 离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母亲焦虑(t=9.5...  相似文献   

7.
社会支持对伴有抑郁的2型糖尿病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对抑郁症状及糖脂代谢的影响并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例糖尿病患者及100例正常人群进行测评,并进行队列研究,选出2型糖尿病组中合并抑郁症状5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9例,在原药物治疗基础上,对观察组进行为期3个月社会治疗,治疗前、治疗后进行抑郁自评量表及代谢控制水平评估.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忧郁症发生率高于正常组(P<0.01).经社会支持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抑郁指数显著降低(P<0.05),糖脂代谢显著改善(P<0.05),抑郁转归发生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抑郁症状,社会支持可改善抑郁症状及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焦虑、抑郁的精神状态及行为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银屑病患者共200例作为调查组,选取体检健康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A型行为问卷对患者进行评估,以了解患者焦虑、抑郁的精神状态及行为特点。结果:银屑病患者的平均病程时间为(3.4±1.3)年,调查组患者的SAS评分为(67.2±12.4),SDS评分为(66.3±14.6),显著高于对照组(t=29.185,26.859;P0.01),调查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7.062,147.062;P0.01),调查组患者的TH、CH和TH+CH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67,8.155,9.289;P0.01)。结论:银屑病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也容易合并A型行为特点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态的矫治效果。方法将10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113名家属随机分为研究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组)59例,对照组54例,分别在入院时、干预6周后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艾森克人格量表(EPQ)评分。结果研究组干预6周后抑郁、焦虑程度显著降低(P〈0.01),且抑郁、焦虑减轻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具有不稳定性人格特征的家属干预6周后抑郁、焦虑减轻程度明显大于稳定性人格特征的家属(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和情绪障碍,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干预能不同程度地减轻患者家属的抑郁、焦虑情绪和具有不稳定性人格特征家属的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并分析肠易激综合征(IBS)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从而探讨精神心理因素在IBS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在消化内科确诊为IBS患者12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10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A)"分别评估两组被调查者焦虑、抑郁状况,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BS患者中29.17%存在焦虑症状,33.33%存在抑郁症状。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51.56±8.78和55.94±9.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32±5.75和41.73±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BS患者不同性别方面比较,女IBS组患者中存在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比率分别为36.62%和40.85%,显著高于男IBS组的18.37%和2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BS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存在相关性,尤其女性IBS患者中存在焦虑抑郁情绪较男性患者更为常见。因此,对IBS患者不仅要通过药物治疗改善其肠道功能,同时也要重视其心理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神病康复期开放管理前后心理及社会功能状况的变化,从理论上论证、在实践中证明开放管理是精神病人康复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呼吁为精神病患者创造更多更好的康复期开放管理模式。方法随机抽取20例开放管理1年以上的病人,使用IPROS量表和SSPI量表分别进行测评,并对测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精神病康复期开放管理前后心理及社会功能状况有显著差异(P<0.01)。开放管理后心理及社会功能状况较开放前有明显改善,自我管理及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增强。结论对精神病康复期实施开放管理是病人出院回归社会之前的重要阶段,实施开放管理对提高康复质量、减少病情复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2.
医学院校女大学生择业行为与心理健康水平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毕业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择业行为,为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针对性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择业指导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的择业心理行为调查表,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375名不同专业的毕业女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毕业女大学生群体SCL-90中总均分,躯体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惧、精神病性等5个因子分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而且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择业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有明显相关。结论医学院校毕业女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与正常人没有明显差异,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轻度或中度以上心理问题,以至于影响到毕业择业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贫困大学生心理学届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证明经济水平较好的大学生中也存在贫困生,为修正贫困生届定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000名本科大学生进行团体测试,从经济水平处于下、中、上的被试中筛选出理论意义上的贫困生,分为生存组、发展组、奢侈组,比较他们的心理与应付方式,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发展组和奢侈组贫困生与生存组虽在人际敏感、应付方式积分存在差异,P<0.05或P<0.01,但总体上心理症状均较突出,应对方式均趋于消极,统计学检验P>0.05,表明经济水平较好的群体中也存在贫困生问题.结论 贫困生的产生还与个体对贫困的认知和不顾现实的消费需求紧密相关,贫困生届定标准急需修正.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山东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自制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013名60岁以上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1.1%的老年人SCL-90得分为阳性,在躯体化(t=12.50,P0.01)、强迫症状(t=3.33,P0.01)、人际关系敏感(t=9.00,P0.01)、抑郁(t=3.00,P0.01)、焦虑(t=5.56,P0.01)、恐怖(t=12.29,P0.01)、偏执(t=1.03,P0.01)和精神病性(t=6.15,P0.01)8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多元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自理能力、慢性病种类、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6变量对山东省老年人群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山东省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影响因素包括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生活自理能力、慢性病种类、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应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我国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家庭环境模式、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以16~19岁首发精神分裂症60例为研究组,同年龄段在校就读学生60例为正常对照组;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和心理健康测查表(PHI)进行测评.结果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在亲密度、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性、组织性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非常显著(P<0.001和P<0.005);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心理健康各量表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除L、SOM、ANX分量表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外,其它分量表均差异非常显著(P<0.001);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及组织性高度相关(P<0.001).结论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家庭环境诸多因素的严重影响,特别是家庭环境的亲密度、组织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疆维、哈、汉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831名新疆民汉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汉族组强迫症状、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1);维族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偏执因子分显著低于中国常模(P<0.01);哈族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因子分显著低于中国常模(P<0.01);而维、哈族2个民族的恐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1)。新疆北部(北疆)不论男、女中学生汉族组SCL-90各因子分显著高于维族组(P<0.01或P<0.05)。新疆南部(南疆)汉族组男中学生焦虑、恐怖因子分低于维族组,躯体化因子分高于维族组(P<0.01或P<0.05);汉族组女中学生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高于维族组(P<0.01或P<0.05)。结论哈萨克族中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最高,依次为维吾尔族,汉族;北疆民族男女中学生及南疆维族女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比汉族中学生好;南疆汉族男中学生心理素质比维族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进行测量,检验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提高大学生心理应激测验的准确性。方法应用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困扰症状量表和SCL-90量表,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测试,求量表间的相关性。结果重测信度为0.90(P〈0.01);心理应激事件量表和困扰症状量表总分相关系数为0.60(P〈0.01);心理应激事件量表和SCL-90量表总分相关系数为0.62(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学生心理性应激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价大学生心理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高校教师现阶段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寻找高校教师心理保健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体育锻炼问卷对某高校151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将统计结果根据工作年限、年龄、学历、性别、研究学科、体育锻炼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校教师的SCL-90各因子得分比国内常模各因子得分高,工作8年以上教师的躯体化、抑郁和偏执等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工作1~8年的教师(P〈0.05,P〈0.01);35岁以上教师的躯体化、忧郁、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明显高于35岁以下的教师(P〈0.05,P〈0.01);高学历的教师(硕士、博士)的强迫、忧郁和敌对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大学及以下学历的科技人员(P〈0.05,P〈0.0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除敌对因子分高于偶尔参加与基本不锻炼者外,其余因子分均低于后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4个因子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体育锻炼状况不佳,应加强心理卫生、体育锻炼及健康知识的宣传,做好心理咨询和心理保健,提高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 对116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研究,实验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QCQ)进行测查,并进行实验效果反馈调查.结果 经过实验后患者配偶除精神病性外的SCL-90各因子得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积极应对分子得分显著升高(P<0.01),消极因子得分显著降低(P<0.01),反馈结果显示,90%以上参加实验的配偶对心理干预持肯定和欢迎的态度.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模式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