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例1,男,45岁。因小腿瘀斑6月,发热5月入院。查体:T38.5℃,P 102,R24,BP 14.6/9.3 kPa。消瘦,苍白,颌下及腹股沟可触及10余个花生米大的淋巴结,胸骨无压痛,肝肋下4.0cm,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RBC1.95×10~(12)/L,Hb61g/L,WBC16×10~9/L,分类N11%,幼稚85%,血小板41×10~9/L,网织红2%。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原粒35%,早幼粒38.5%。  相似文献   

2.
女性患者,21岁,护士,主因颈部淋巴结肿大,持续高热6天于1992年9月9日入院。查体:体温38.5℃,颈部左侧可触及三个1.0×1.0cm的淋巴结,质韧、活动、有压痛。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及特殊检查:9月4日血白细胞总数为6.5×10~9/L,10日为5.2×10~9/L,14日为4.6×10~9/L,分类均正常。血CRP2.7μg/ml。1∶100000T试验阴性。13日颈淋巴结穿刺活检结果:未见肿瘤细胞,见少许结缔组织和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3.
例1 男37岁。左上腹包块伴不适16个月。查体脾肋下4cm,左右活动,边缘钝,无触痛,肝未触及。血像正常。B超:脾大,脾实质回声欠均质。疑脾多发性囊肿。剖腹见脾暗红色,25cm×25cm×10cm大,质中,部分与左腹壁粘连,下极有直径1.5cm的丘状突起。 例2 男19岁。因鼻衄、牙龈出血6个月以“原发性脾功能亢进”入院。查体脾刚触及。Hb90g/L~105g/L,WBC3.5×10~9/L~4×10~9/L,分类正常,BPC40×10~9/L~50×10~9/L。骨髓检查示增生  相似文献   

4.
病例例1:男,21岁。因乏力,浅表淋巴结肿大1个月,于1987年2月3日入院。贫血面容,双侧耳后、颈部、锁骨上、腋下及腹股沟可触及数个大小不等的淋巴结,最大者2×3cm,质硬,活动性差。心率100次/分,节律规整,无杂音,肝肋下1.0cm,脾肋下8.0cm,质中等硬度。RBC2.8×10~(12)/L,Hb83g/L,WBC40.2×10~9/L。淋巴肉瘤细胞达40%以上。骨髓象:增生活跃,原淋0.36,幼淋0.51红系,粒系均明显受抑。心电图正常。左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弥漫型非何杰金淋巴瘤。临床诊断:非何杰金淋巴瘤细胞性白血病。采用VAP方案化疗,2月9日静注长春新碱2mg,并开始口服强的松每日45mg。10日上午10时30分  相似文献   

5.
<正> 急性白血病合并骨髓坏死较罕见。国内报道不多,现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治疗中合并骨髓坏死,继续化疗后,获得部分缓解一例报告如下: 病历摘要某女,36岁。住院号276878。因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1个月入院。查体:T37.2,轻度贫血貌,无出血点及瘀斑,左锁骨上窝可触及1.0cm×1.0cm肿大淋巴结。胸骨叩击痛,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触及边,脾未触及。血象:WEC49.0×10~9。可见大量幼稚细胞。RBC2.2×10(12),Hb65,BPC60×10(9)。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红二系受抑,淋巴  相似文献   

6.
患儿,女,8岁。进行性面色苍白伴发热、皮肤出血点于1983年3月16日住院。血片:Hb60g/L,WBC100×10~9/L,N0.10,L0.90,幼稚细胞占0.30,血小板40×10~9/L。骨髓涂片: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红系受抑制。淋巴细胞系增生活跃,原、幼淋巴细胞占0.46,未见巨核细胞,血  相似文献   

7.
例1女,9岁。以发热伴右颈肿痛两周于1989年7月25日入院。查体:T38.7℃,一般情况好,右颈部淋巴结肿大1.0×2.0cm,质硬。心肺无异常发现。肝脾未触及。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红细胞2.9~3.2×10~(12)/L,血红蛋白80~90g/L,白细胞3.5~4.5×10~9/L,淋巴细胞0.52~0.78,末梢血涂片未见异常细胞。  相似文献   

8.
患者陈某,男,25岁。因皮肤散在性紫斑1个月,进行性四肢乏力伴低热7天,于1988年5月16日入院。查体全身散在性紫斑,压之不退色。肝、脾不肿大。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无其它阳性体征。化验检查:WBC37.2×10~9/L,分类:单核细胞4%;淋巴结细胞14%;幼稚细胞82%。RBC3.96×10~12/L。Hb115g/L。血小板45×10~9/L。骨髓象诊断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2岁,因齿龈肿痛、出血伴低热2周,于1989年1月31日入院。血红蛋白120g/L,血小板21×10~9/L,白细胞10.5×10~9/L,分类:原粒0.21,原+幼单0.61。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早幼粒0.27原+幼单0.52,嗜酸粒0.08,未见尼曼-匹克细胞,诊断为急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予HOAP、HP方案治疗后,3月25日骨髓完全缓解,但全片(2.5 cm×3cm)见尼曼-匹克细胞8个,并接受巩固强化治疗,2疗程后,于1989年6月4日出院。1989年8月18日再次入院强化治疗时,除白细胞偏低(1.6×10~9/L)外,血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26岁,上海籍。因头昏、乏力1月,右侧牙痛伴发热4 d于1988年5月12日入院。查体:体温39℃。右侧胫骨前皮肤可见一3 cm×4 cm瘀斑。右面颊明显肿胀,局部皮温增高,有触痛,(?)龋齿,伴牙龈肿胀,右颌下可触及蚕豆大小淋巴结1个,有压痛,心肺未见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Hb138g/L,WBC 4.7×10~9/L,分类N 0.12、L 0.27、M 0.61(其中幼单0.17),Plt 47×10~9/L。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废活跃,粒系占0.335其中原始及早幼粒细胞分别为0.115和0.045;单核系占0.505,其中原始及幼稚单核细胞分别为0.115和0.140。嗜酸性粒细胞按非红细胞计数(NEC)达0.130,该类细胞以中、晚幼阶  相似文献   

11.
朱某,男,37岁,农民。低热乏力伴皮肤出血点一月余就诊并入院。PE:中年男性。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颈、双腋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质韧,无触痛。咽(一),扁桃体无肿大。胸骨压痛。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可触及。N.S(一)。化验:Hb110g/L,Wbc15.7~20.0×10~9/L,N0.12,L0.12,E0.34,幼稚细胞0.42,PC50~60×10~9/L。B超示肝脾肿大。胸片未见心肺异常。骨髓示增生明显活跃,以粒、单核系增生为主。原始粒及早幼粒细胞占0.47,原始及幼稚单核细胞占  相似文献   

12.
<正> 一患儿女,5个月。进行性腹膨,肝脾肿大2日。体检:体重4kg,皮下脂肪0.2cm,皮肤弹性差,心肺(-),肝肋下8cm,脾肋下11cm,腹水征和,神经系统(-),家族中无类似情况。实验室检查:RBC2.9×10~(12)/L,Hb90g/L,WBC 4.8×10~9/L,BPC92×10~9/L,SGPT59单位,胆固醇544mm01/L,甘油三脂0.97mmol/L,胸片(-),眼底检查(-),骨髓涂片见典型泡沫细胞,酸性磷酸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32岁,因头昏,乏力,面色苍白月余,不规则发热半月于1991年9月7日入院。体检:贫血貌,西侧颈部、腋下及腹股沟触及数个蚕豆大小淋巴结,质中,无触痛,胸骨下端压痛(+),左上臂及肩胛区皮肤散在出血点,心肺听诊正常范围,肝肋下3.5cm,脾肋下6cm。实验室检查:Hb64g/L,WBC18×10~9/L,N18%,L6%,原淋+幼淋76%,PL4.0×10~9/L。骨髓检查:示增生极度活跃,原淋+幼淋占86.5%,FAB分类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_1型。其中约27%原始细胞镜下见其前部增大,后为狭长伪足样尾部,外形有如手  相似文献   

14.
李某,男,55岁,住院号:125525。患者69年元月起乏力,多汗,纳差,左上腹胀满。脾大肋下1cm。Hb108×10~9/L,WBC150×10~9/L,见早幼粒4.5%,中幼粒8.5%,晚幼粒4%,有核红1%。Bpc450×10~9/L。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红=12.6/1,粒系91%(其中中幼粒36%)。Ph′染色体阴性。69年3月11日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给马利兰每天4~6mg治疗48天,WBC降至9.2×10~9/L,改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9月。入院前5天不明原因发热,继而咳嗽,有少量泡沫样痰,3天前上述症状加重,并气喘。查体:T6.5℃,R28次/分,急性病吝,呼吸较平稳。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少许湿鸣,肝肋下5cm,脾在肋弓最远点可触及,质中。实验室检查:WBC 7.5×10~9/L,分类L 0.58,N0.42。 Hb 105g/L。RBC 3.9×10~(12)/L。 Plt 105×10~9/L, BT 1分,CT 2分。未发现幼稚细胞。B超:肝右叶上下径7.9cm,左叶上下径3.9cm,厚度5cm,边缘光滑,肋角锐利,质地均匀,脾厚4.8cm,稍大。骨髓涂片: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3.4:1。粒系晚期细胞有退变现象,嗜酸性细胞增高;红系易见分裂象,成熟红细胞轻度大小不等;淋巴细胞增多。单核、网状细胞易见,形态正常。巨核系未见  相似文献   

16.
患者,29岁,妊娠29周,因间断性牙龈出血10天收入院。入院查体: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RBC 2.36×10~9/L,Hb89g/L,WBC4.1×10~9/L,血小板(PC)27×10~9/L,IgG 25μg/L,IgM 18μg/L;血清铁蛋白56μg/L,游离铁蛋白2.45μg/L。骨髓报告提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比值形态正常:红系增生活跃,比值增高;全片见巨核细胞13个,血小板少见。详细询问病史,患者既往无血小板减少,考  相似文献   

17.
<正> [病 例]男,47岁。因乏力、多汗、消瘦、左上腹部疼痛二个月于1992年2月14日入医大一院血液科。既往:八年前患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MDS)RAS型。查体:贫血外貌,脾大 甲乙线8.0cm,甲丙线10.0cm,丁戊线—2cm,肝脏、浅表淋巴结不大。实验室检查 WBC 64.0×10~9/L,见到中晚幼粒细胞,RBC2.73×10~(12)/L,Hb96g/L,plt 195×10~9/L,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8%阳性,积24分,有不典型的pH染色体,骨髓有核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18.
白血病细胞的手镜形改变可见于多种急慢白血病,但最多见于急淋。近年来国外研究渐多,但国内报道则较少。现将我们发现的1例报告如下。病历摘要女患,30岁。因低热、头昏、乏力一个月,加重一周而就诊。体检:重度贫血貌。体温37.8℃,脉搏108次/分,血压85/58mmHg。肝肋下2cm,脾肋下3cm,双颌下和双腋下可触及1×1cm大小淋巴结,胸骨压痛(-)。血象:红细胞1.1×10~(12)/L,血红蛋白30.0g/L,白细胞5.0×10~9/L,血小板45×10~9/L,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7%,原始淋巴细胞25%,幼稚淋  相似文献   

19.
例1,男,63岁。因颈部及腹部包块半年余于1988年5月入院。查体:颈部、腋窝、腰股沟均可触及花生米大小的淋巴结。肝剑下2cm,肋下1cm,脾左肋下11cm。淋巴结病理示恶性淋巴瘤(滤泡型)。骨髓象大致正常。经COPP方案治疗64d,症状消失出院。1989年9月因发热而来院复诊。血象:Hb80g/L,WBC92×10~9/L,N20%,L10%,幼稚细胞70%。骨髓象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_2)。例2,女,54岁。因颈部肿物4月余于1986年2月入院。查体:颈部有大小不等  相似文献   

20.
张某某女47岁住院号300284。1986年3月24日因躯干、四肢及齿龈出血入院。检查:血红蛋白92g/L(9.29%),白细胞59.3×10~9/L(59300/mm~3),血小板30×10~9/L(3万/mm~3),骨髓片:原始单核细胞和幼稚单核细胞占68%。诊断:急性单核细胞白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