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和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4例接受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7例,经依托咪酯等静脉快速麻醉诱导后,研究组持续吸入七氟烷进行麻醉维持,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维持。于麻醉前及应答后,6,12,24和72 h分别采用MMSE量表检测患者的认知功能;于入室后(t_0)、手术结束时(t_1)、术后3 h(t_2)、术后6 h(t_3)、术后24 h(t_4)、术后72 h(t_5)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于术前24 h、术后24 h检测S100β含量。结果研究组应答后1,6,12 h的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麻醉前1 d、应答后24和72 h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t_1、t_2、t_3时间点CD3~+和CD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t_0和t_4时2组CD3~+、CD4~+及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t_1、t_2、t_3时间点CD4~+/CD8~+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24 h研究组S100β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用于肺癌根治术对患者短期认知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较小,较丙泊酚静脉麻醉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胃肠手术的效果及对患者麻醉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4例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研究组47例应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比2组麻醉诱导前(t_0)、麻醉诱导后(t_1)、手术开始时(t_2)、手术开始后30 min(t_3)和手术结束时(t_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2组麻醉后苏醒质量、手术基本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t_2、t_3、t_4时间点心率(HR)和舒张压(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t_1、t_3时间点收缩压(SBP)以及t_1时间点D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和清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拔管后即刻镇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镇静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苏醒期躁动、恶心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腹腔镜胃肠手术中应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效果显著,同时能明显提高患者麻醉后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麻醉药物及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接受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98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瑞芬太尼(R组),每组各49例,分别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分析2组疼痛满意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2组麻醉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麻醉清醒时间及镇痛效果。结果 2组镇痛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患者的心率随着用药时间逐渐减慢,瑞芬太尼组心率逐渐加快;在t_5、t_6时刻,瑞芬太尼组的心率显著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在t_1~t_4时段,2组MAP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至t_5~t_6后逐渐降低;在t_5、t_6时刻,瑞芬太尼组的MAP显著低于舒芬太尼组。而t_1~t_6时段2组Sp(O2)均没有明显变化(P均0.05);瑞芬太尼组麻醉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麻醉清醒时间均比舒芬太尼要早(P均0.05);2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但是瑞芬太尼组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顺式阿曲库铵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应用芬太尼+咪达唑仑);观察组(应用顺式阿曲库铵+瑞芬太尼)。观察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生命体征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基本生命体征变化相似,但用药量、并发症、苏醒时间等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顺式阿曲库铵联合瑞芬太尼在气管异物取出术中麻醉相对平稳,并发症出现较少,是一种相对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动脉瘤介入治疗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具有动脉瘤介入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芬太尼组、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输注1μg/kg的舒芬太尼,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组输注0.5μg/kg的舒芬太尼和4 mg/(kg·h)丙泊酚。采用Datex Ohmeda监护仪监测诱导前(t_0)、插管即刻(t_1)、插管后1 min(t_2)、插管后5 min(t_3)、拔管时(t_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恢复情况,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组组在t_1、t_2、t_3、t_4的SBP、DBP、MAP、HR均显著低于舒芬太尼组(P均0.05);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舒芬太尼组(P均0.05);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组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结论相比舒芬太尼,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动脉瘤介入治疗手术中输注麻醉可使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苏醒质量更高,不良反应率减少,更适合在动脉瘤介入治疗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急性颅内出血开颅手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156例急性颅内出血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以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麻醉诱导,对照组术中予以丙泊酚持续泵入,观察组予以1%~2%七氟醚持续吸入麻醉、丙泊酚低浓度持续泵入,观察对比2组术中维持麻醉的脑保护作用。结果 2组手术2 h(t_1)、术毕(t_2)、术后24 h(t_3)时血清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麻醉诱导前(P均0. 05),但观察组t_1~t_3时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2组t_1~t_2时Sjv(O2)值均显著高于麻醉诱导前(P均0. 05);观察组t_1~t_2时Sjv(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术后NIHSS评分为(6. 25±0. 1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 38±0. 75)分(P 0. 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可抑制急性颅内出血开颅手术中的炎性反应,并可保障局部脑组织供氧,继而有助于发挥积极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免疫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胃癌根治术的116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于麻醉前(t_1)、术后2 h(t_2)、术后24 h(t_3)、术后48 h(t_4)、术后72h(t_5)检测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及CD3^+、CD4^+、CD4^+/CD8^+水平变化情况,记录各时间点简易智力状况监测表(MMSE)评分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同时记录2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例数以及舒芬太尼追加剂量。结果观察组麻醉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舒芬太尼追加剂量、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_3~t_5时,观察组POCD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t_2时2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t_1,t_3~t_5时2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t_2时(P均<0.05);t_2~t_5时,观察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t_2时2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低于t_1时,t_3~t_5时2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t_2时(P均<0.05);t_2~t_5时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胃癌根治术中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阻滞麻醉,能有效减少全麻药物的剂量,降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减小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采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的效果。方法选取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4例(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7例。A组麻醉采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B组麻醉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记录2组患者麻醉前(t1)、诱导后3 min(t2)、插管时(t3)、切皮时(t4)、腹腔镜探查时(t5)、拔管时(t6)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丙泊酚的用量。结果 2组t2时HR均较t1时显著降低(P均0.05);B组t2时的SBP、DBP明显低于A组(P均0.05);2组在t3、t4、t5时的HR、SBP、DB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B组t6时的HR、SBP、DBP显著高于A组(P均0.05);B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首次诉求镇痛药时间均明显早于A组(P均0.05);2组丙泊酚的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采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均平稳,但术毕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的患者需提前给予镇痛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泵注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手术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F组静脉泵注芬太尼,泵速调整至2~4μg/(kg.h);R组静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浓度设定为2~4μg/L。2组均同时复合吸入七氟烷。术中间断应用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比较2组麻醉过程中血压、心率、呼吸变化及拔管时间、疼痛评分。结果2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苏醒时间R组短于F组。结论术后镇痛可以及早使用舒芬太尼泵注,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最低肺泡有效浓度七氟烷对顺式阿曲库铵增效作用的时效关系。方法60例择期手术病人在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麻醉期间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维持90%的肌松,达到稳态后,病人随机分成静脉麻醉组、七氟烷组。调整顺式阿曲库铵的注入速率。维持90%的肌松。观察病人吸入1MAC呼气末浓度的七氟烷后顺式阿曲库铵的注入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结果七氟烷显著降低了顺式阿曲库铵的注入速率。并且这个效应随着吸入七氟烷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吸入七氟烷90min后达到最大效应即顺式阿曲库铵的注入速率下降到最大值。最大下降率:七氟烷组为43.8%。结论七氟烷明显增强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作用,但这种增效作用有显著的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不同麻醉镇痛方法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与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2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2例。A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术后行自控硬膜外镇痛;B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对比2组麻醉前30 min(t_0)、切皮后1 h(t_1)、术后4 h(t_2)、术后24 h(t_3)、术后72 h(t_4)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应激激素水平,并记录2组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A组在t_1~t_4的CD3~+、CD4~+、CD4~+/CD8~+均高于B组(P均0.05)。A组t_1~t_4催乳素(PRL)水平、生长激素(GH)水平、IL-8水平均低于B组(P均0.05)。A组t_2~t_4的皮质醇(Cor)水平均低于B组(P均0.05)。2组在术后t_2~t_4各时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相较于全凭静脉麻醉、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开展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方案可有效减轻免疫功能抑制,降低应激激素水平,且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食管癌根治术自控镇痛中应用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安阳肿瘤医院6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自控镇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舒芬太尼组,B组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组,每组30例。观察术后4 h、12 h、24 h、48 h的镇痛、镇静评分和术前、术后1 d、术后7 d的CD3~+、CD4~+、CD8~+数量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的CD3~+、CD4~+、NK细胞水平均明显降低,NK细胞水平在术后7 d明显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1 d的CD3~+、CD4~+水平明显升高,NK细胞水平在术后1 d、7 d明显升高(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镇痛CD3~+、CD4~+和NK细胞活性轻度下降,复合氟比洛芬酯能够使免疫抑制减轻,在满意镇痛的同时,可获得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麻醉对腹腔镜结肠癌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麻醉组48例和阻滞麻醉组48例。常规麻醉组患者给予常规麻醉,阻滞麻醉组则给予超声引导TAPB麻醉。分别观测并比较2组患者的VAS和Ramsay评分、麻醉指标、免疫指标以及应激指标。结果术后1 h、术后4 h和术后12 h,阻滞麻醉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麻醉组(P均0.05),Ramsay镇静评分则显著高于常规麻醉组(P均0.05)。阻滞麻醉组患者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常规麻醉组(P均0.05)。麻醉前,2组患者的CD4~+、CD8~+和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 h,阻滞麻醉组的CD8~+和游离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常规麻醉组(P均0.05),CD4~+、CD4~+/CD8~+水平和NK细胞活性则明显高于常规麻醉组(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TAPB麻醉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患者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可产生较好的镇痛、镇静作用,能减轻机体应激损伤,改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加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 障部队第 909 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收治的 66 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 将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 33 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麻醉药物(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 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恢复情况、疼痛情况、应激反应。 结果:瑞芬太尼组患者拔管时间、唤醒时间明显短于舒芬太尼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两组定向力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P > 0.05)。舒芬太尼组患者术后 1 h、3 h、6 h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麻醉后、手术 1 h 后 C 反应蛋白(CRP)、血糖(GLU)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舒芬太尼组患者麻醉后、手术 1 h 后 CRP、GLU 水平低于瑞芬太尼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应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延长了患者的 拔管时间与唤醒时间,因此在使用舒芬太尼过程中要注意在手术结束前提前终止麻醉。但是总体效果方面,舒芬太尼与瑞 芬太尼相比,能够延长患者术后镇痛时间,且对患者应激反应影响较小,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肌松药下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4例ASAⅠ~Ⅱ级的腹腔镜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全麻诱导后观察组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维持麻醉下手术并通过调整药物浓度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对照组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维持麻醉下间断追加阿曲库铵,记录2组在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以及术后苏醒相关指标、术中增加药物浓度的例数等指标。结果2组在麻醉诱导后3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麻醉前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拔管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在其余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离室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而拔管时BIS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肌松药下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安全可行,且术后苏醒迅速,麻醉恢复期风险低,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预注右美托咪定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对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腹腔手术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58例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10 min内泵完)泵入后以0.5μg/(kg·h)维持至术毕前10 min,对照组58例给予等量生理盐水,2组麻醉诱导均使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分别于入室时(基础值,t_0)、泵入负荷剂量完成即刻(t_1)、气管插管时(t_2)、切皮时(t_3)、拔管时(t_4)记录MAP、HR、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用量、呼之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并评估2组患者拔管后15 min时的Ramsay评分与VA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t1~t4时MAP、HR均明显降低(P均0.05),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拔管后15 min时研究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VAS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麻醉诱导前预注右美托咪定有利于维持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减少麻醉药的用量,提高术后镇痛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七氟醚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选择155例颅脑外伤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77)给予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n=78)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统计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浆皮质醇、血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观察2组患者麻醉前(t_0)、气管插管即刻(t_1)、去骨瓣即刻(t_2)、麻醉维持时(t_3)、手术结束即刻(t_4)、拔管即刻(t_5)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和心率(HR)。结果观察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中脑水肿、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术后血浆皮质醇、血糖、ACTH水平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均0.05),但观察组的血浆皮质醇、血糖、ACT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间t_0~t_5 DBP、SB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2组t_1~t_4 DBP、SBP、HR均低于t_0(P均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两种麻醉方案的麻醉效果类似,但后者对患者术中的应激反应抑制更加有效,且术中脑水肿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4月—2018年1月期间在该院中进行过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90例患者进行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或是瑞芬太尼麻醉,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并对患者术后睁眼时间、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麻醉有效率等进行记录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睁眼时间、呼吸自主恢复时间以及平衡感恢复时间上都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麻醉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腔镜麻醉的效果。方法:ASAI~Ⅱ级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以咪唑安定、阿曲库铵、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采用瑞芬太尼微量泵持续泵注,丙泊酚靶控输注;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以咪唑安定、芬太尼、阿曲库铵和丙泊酚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吸入1~2%异氟烷维持麻醉。术中均连续监测记录心电图、脉搏、MAP、HR、BP等,并记录苏醒时间(手术结束至唤醒)、拔管时间(手术结束至拔管)及苏醒期有无躁动、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插管时、手术开始时、气腹后15min及手术结束时的HR、MAP与术前基础值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B组气腹后15min的HR、MAP与术前基础值相比则有非常显著的变化,HR增快,MAP升高(P0.01)。而A组和B组在气腹后15min的参数间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A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与对照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时,具有能有效抑制术中的应激反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易于调节,术后不良反应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对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对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将拟在全麻下手术的1~8岁患儿(ASAⅠ级)5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组(M组),分别记录术后患儿躁动发生的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组的患儿术后烦躁明显少于七氟烷组。结论咪达唑仑和七氟烷合用能有效降低小儿全麻术后躁动发生率,减少麻醉意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