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子宫疤痕妊娠病例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表现.结果 本组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符合率为85.0%(17/20),10例表现为子宫前壁下段剖宫产瘢痕处混合回声团块,3例表现为子宫前壁下段剖宫产瘢痕处孕囊,4例表现为子宫前壁下段剖宫产瘢痕处蜂窝样包块.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子宫切口妊娠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前壁瘢痕与子宫前壁下段肌瘤的声像图特征,评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瘢痕与子宫前壁下段肌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经剖宫产术后的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二维声像图特征与彩色血流显像及血流频谱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剖宫产术后瘢痕与子宫肌瘤的声像图变化特征。结果:定期随访后,18例剖宫产术后瘢痕患者彩超图示前壁近宫颈处异常回声区均无明显变化,32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前壁下段肌瘤患者的彩超图示异常回声均有所增大,CDFI血流信号增多。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瘢痕及子宫肌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是鉴别诊断剖宫产术后患者子宫瘢痕和肌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切口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4例剖宫产后子宫下段切口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主要观察子宫前壁峡部的异常回声,了解其形态、大小、与切口的关系及局部血流情况。结果 34例均经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其中20例显示子宫前壁下段切口处见孕囊,14例显示子宫前壁下段混合回声区。结论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早期诊断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妊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简称切口妊娠)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切口妊娠患者经腹部或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表现、临床治疗及病理结果。结果:30例超声及临床诊断为切口妊娠的病例中,8例表现为切口区混合性包块,2例切口内见妊娠囊,16例妊娠囊壁局部突入切口内,大部分位于宫腔下段,4例妊娠囊位于宫腔中央,切口区见子宫蜕膜突入。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为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提供较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立强  蒋幼华 《四川医学》2011,32(1):121-123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子宫瘢痕妊娠的声像图特征。结果本组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符合率为83.3%(10/12),7例表现为子宫下段前壁剖宫产瘢痕处孕囊,5例表现为子宫前壁下段混合回声团块。结论超声检查可作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可靠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切口妊娠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0年5月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切口处妊娠21例的超声表现.结果 21例切口妊娠病例中,超声诊断子宫切口妊娠19例,超声诊断率90.5%;(宫颈妊娠、宫内不全流产各1例),误诊2例,误诊率9.5%.结论 超声检查是诊断剖宫产子宫切口妊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阴道、腹部联合超声对剖宫产瘢痕处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诊断为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正确为25例,正确率89.29%,误诊3例。结论经阴道、腹部联合超声诊断子宫下段切口瘢痕处妊娠是可靠的检查方法,并对临床选择后续治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蒋文化 《吉林医学》2011,(5):929-930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后切口瘢痕处妊娠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008年间收治子宫下段剖宫产后切口瘢痕处妊娠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检查9例确诊,2例误诊为宫颈妊娠,2例误诊为稽留流产,1例误诊为宫内早产,1例误诊为滋养细胞肿瘤。12例经保守治疗后宫腔镜下清宫术,治愈,2例行切口瘢痕处妊娠物清除及修补术,1例行子宫全切术。结论:彩色多普勒是诊断子宫下段剖宫产后切口瘢痕处妊娠的主要方法。保守治疗后宫腔镜清宫术,是治疗子宫下段剖宫产后切口瘢痕处妊娠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韩笑  李成  包雍江  丁向清 《吉林医学》2012,33(31):6833-6835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特点,讨论经阴道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处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5例患者均于子宫前壁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探及2.30~3.89 cm的孕囊或者不均质回声团块,其中4例表现为胚囊型,1例表现为混合型。剖宫产瘢痕处的子宫肌层菲薄,彩色多普勒(CDFI)显示其内部及周边丰富或少量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呈高速低阻型频谱。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在超声检查中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超声检查能够辅助临床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诊断经临床证实的12例剖宫产后切口瘢痕处妊娠的图像特征。结果:12例患者图像为子宫前壁下段剖宫产切口处5例为混合回声型包块,5例为孕囊型,2例为无回声型,局部肌层均变薄。结论: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有特征性图像,超声能准确诊断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前壁下段切口妊娠的早孕期经阴道彩超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1 月—2018 年6 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178 例。彩超重点观察子宫纵切 面孕囊位置、孕囊下缘高回声距离前壁浆膜层最近距离及孕囊周边血流情况,对其声像图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 声像图特征表现为大部分位于子宫前壁下段型、大部分位于宫腔型、位于宫腔中下段及前壁下段混合 型和大部分位于宫颈型。确诊176 例,误诊2 例,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约98.9%。结论 经阴道彩 超对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诊断符合率高,检查省时、直观,对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起重要的指导价值,并在追 踪观察治疗效果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中的意义。方法:对122例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后35周起采用高频探头,观察子宫下段的厚度及结构(其中下段厚度≥3 mm 67例,<3 mm 55例);下段厚度≥3 mm孕妇中32例进行阴道试产;<3 mm适时行再次剖宫产术,于再次剖宫产术中对子宫下段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孕妇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明显小于无瘢痕子宫孕妇(P<0.05);(2)高频超声显示子宫下段呈“鼠尾状”及“截断状”的病例,子宫不全破裂和瘢痕愈合不良的比例较“均匀一致”组高(χ2=27.99,P〈0.05);(3)瘢痕子宫下段厚度≥3 mm且超声呈“均匀一致”孕妇阴道试产率为47.76%,试产成功率为81.25%。结论:通过高频超声检查妊娠晚期瘢痕子宫下段肌层状态,为临床判断是否可以经阴道试产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子宫前壁下段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在其早期诊断中价值.方法:经腹部超声结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本院2005年10月-2012年10月200例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孕周子宫下段厚度测量结果不同,40~41周为(3.63±0.47)mm,显著小于38周及以下孕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声像图特征为妊娠物位于子宫前壁峡部瘢痕处,子宫肌层变薄,回声紊乱,彩色多普勒提示团块周边血流丰富.根据瘢痕愈合情况,选择不同的分娩方式.结论:超声检查简便,为本病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的临床诊治和预防。方法对5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清宫时发生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1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行子宫瘢痕病灶切除加修补术,另3例术前诊断明确,经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杀胚治疗后清宫治愈。结论有剖宫产史的患者再次受孕,应及时行超声检查及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及早明确诊断,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妊娠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经腹部超声必要时结合阴道超声及CDFI对加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处早期妊娠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做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处早期妊娠的病例中,单纯孕囊型11例,不均质团块型10例,超声诊断率91.3%;误诊2例,误诊率8.7%。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妊娠的首选和最佳方法,阴道超声及CDFI有助于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76例剖宫产术后经超声诊断为子宫切口憩室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76例患者均表现为剖宫产术后月经改变;声像图均可于子宫前壁下段的剖宫产切口处见一尖端指向子宫浆膜层方向的无回声区。结论:超声检查可以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进行早期、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于探讨联合超声检查在子宫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处妊娠的应用价值.方法腹部超声探查子宫腔内未见妊娠囊,而于其下段切口瘢痕处探及异常回声,然后再用阴道超声仔细观察该处声像图特征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及宫壁的厚薄,彩色多普勒呈现低阻血流频谱.结果43例患者中,确诊39例,超声诊断符合率约90.7%(39/43),误诊4例,误诊率约9.3%(4/43).结论应用联合彩超诊断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快速、准确、无创伤,给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洪莲  万映  关莹  柏雪菲  韩笑 《重庆医学》2017,(34):4841-4843
目的 比较妊娠中期和晚期经阴道超声检测子宫瘢痕前壁下段厚度对评估分娩方式及预测妊娠结局的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154例患者,采用经阴道超声分别于孕28周和孕36周时测量子宫瘢痕前壁下段厚度,比较孕28周和孕36周时子宫瘢痕前壁下段厚度对患者分娩方式及子宫破裂发生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 孕36周时子宫瘢痕前壁下段厚度明显较28周时下降(P<0.05),选择再次剖宫产的孕妇子宫瘢痕前壁下段厚度在孕中、晚期均显著低于经阴道分娩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发生子宫撕裂孕妇的前壁下段厚度显著低于未发生子宫撕裂孕妇(P<0.05).孕36周时,11例中有10例患者子宫瘢痕厚度小于2 mm,孕28周时有3例发生子宫撕裂的孕妇前壁下段厚度大于平均值.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测子宫瘢痕前壁下段厚度有利于评估分娩方式及预测子宫破裂风险,孕28周时的结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韦励  刘喻  王向东  唐莉 《广西医学》2013,(4):475-47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处瘢痕妊娠的病因、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病例的临床表现、超声检查及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子宫瘢痕妊娠早期症状无特异性,误诊率31.3%(20/64);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子宫前壁下段包块,并可探及血流信号;包块与膀胱之间的子宫前壁下段出现肌层缺失或连续中断.Ⅰ型20例,化疗后清宫、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治愈率100.0%;Ⅱ型26例,先行子宫动脉栓塞,后行清宫术,治愈率为100.0%;Ⅲ型18例,选择子宫瘢痕切开术治疗,治愈率为100.0%.结论阴道彩超是临床早期诊断子宫瘢痕妊娠的主要方法,且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中起到决定性作用.选择清宫术宜做预处理或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经阴道超声和MRI检查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2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分析经阴道超声检查和MRI检查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影像学表现,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比经阴道超声检查和MRI检查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220.%、6463.%、7195%,低于MRI检查8902%、9024%、8659%。MRI检查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明显高于经阴道超声检查(P<005)。纯妊娠囊型胎囊较大时超声可见胎囊丰富低阻血流,混合回声包块型内见无回声,子宫下段常见局部隆起,包块与膀胱间的子宫肌层常明显变薄。MRI检查妊娠囊黏附于子宫前下壁呈类圆形或卵圆形,明显前凸反“3”字征或“C”字征;T1WI上呈低信号、混杂斑片状高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病灶周围可见低环形线状低信号包膜带。结论MRI检查对CSP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优于阴道超声检查,可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