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9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国产尿激酶溶栓和皮下注射国产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82例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11例,小剂量尿激酶溶栓组73例,低分子肝素钙组98例。结果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14d基本治愈,有效率比较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小剂量尿激酶溶栓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14d基本治愈率、有效率相近。结论早期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中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制订疗效判定标准,然后两组均静脉滴注血塞通、丹参注射液及能量合剂,观察组加用尿激酶,短期应用。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严格掌握溶栓治疗适应证、禁忌证,中小剂量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寻找脑梗死尿激酶溶栓应用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鹤岗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在24 h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48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24例,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首先进行PT,APTT等指标检查,检查合格后,观察组给予尿激酶15万U静脉滴注,1次/d,连用3 d进行溶栓,对照组给予尿激酶5万U静脉滴注,1次/d,连用3 d进行溶栓,溶栓后,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22/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1.67%(10/2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62 1,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6/2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4/24),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时,尿激酶15万U的溶栓效果要明显优于尿激酶5万U,但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应用尿激酶大剂量短时间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25例,年龄60岁~79岁,冠脉再通率64%。溶栓开始距发病时问越早,效果愈佳,具显著性差异(P<0.05)。合用小剂量肝素钙皮下注射无严重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李纲  李玉东  牛桂林 《中国保健》2007,15(11):45-47
目的观察60例急性大面积肺栓塞(PE)患者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肺栓塞患者一次性静脉应用大剂量尿激酶在1h内用完,之后予以低分子肝素抗凝7d.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w进行临床观察及核素肺灌注显像等检查.结果本组60例患者按照疗效判断标准溶栓后治愈15例,显效19例,好转14例,有效4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溶栓过程中患者血压、心率等情况平稳,未见严重出血等副作用.而治疗1w后血气分析、核素肺灌注显像和超声心动图检测肺动脉压等指标明显好转.结论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在发病2w内尿激酶大剂量一次性静脉溶栓方案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可行.在某些慢性病例适当选择进行静脉溶栓也有一定的益处.  相似文献   

6.
静脉内溶栓疗法系治疗心肌梗塞溶解血栓的一种治疗方法。治疗方法是向静脉内注入链激酶或尿激酶以达到使已形成的血栓溶解、被阻塞的血管再通的目的。治疗前先作好准备,适当应用抗过敏药物,作血常规、血型检查及心血管造影等。注射溶栓药物提倡大剂量短程,开始应先给试...  相似文献   

7.
尿激酶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尿激酶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50例发病时间<6h且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每组25例.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入院即刻静脉给予尿激酶20万U,30 min内滴注完,同时准备动脉溶栓:行全脑血管造影,经微导管在靶血管闭塞点进行溶栓治疗,将尿激酶加入0.9%氯化钠中持续以1万U/min泵入,总量不超过100万U.静脉溶栓组入院即刻静脉给予尿激酶,剂量为100万U溶于100 ml 0.9%氯化钠中,60 min内滴注完.根据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溶栓后的临床疗效.根据溶栓后90 d Barthel指数(BI)评分判断生活质量及修订Rankin量表(mRS)评分判断预后.结果 两组溶栓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NIH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溶栓后24h、7d和14 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静脉溶栓组[(8.97±4.56)分比(11.01±3.65)分,(6.88 ±2.31)分比(8.34±3.05)分,(4.06±3.02)分比(6.73±2.15)分](P<0.05或<0.01).两组溶栓前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溶栓后90 d BI评分[(79.55±19.64)分]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组[(69.31±21.35)分](P=0.0162).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溶栓后90 d mRS评分0~2分(疗效良好)率[72.0%( 18/25)]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组[52.0%( 13/25) ](P=0.0198).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尿激酶动静脉联合溶栓较静脉溶栓疗效显著,该方法可能是今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是近年来的新进展。目前用于临床的溶栓药种类很多,剂量和疗效各家报道不一致。笔者单位近年用小剂量海贝克栓(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15例,冠状动脉再通翠达80%,优于国内尿激酶溶栓治疗心肌梗塞(冠脉再通率50%~55%)。15例中仅1例出现镜下血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AICD)超早期溶栓治疗是目前国内外急性脑梗死治疗的研究热点。已知用于临床治疗的溶栓药物有链激酶(SK)、尿激酶(UK)和基因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给药途径包括静脉滴注和局部动脉内灌注溶栓(LIF)。用药时间在6h以内。由于溶栓药物在AICD超早期溶栓应用可能带来严重出血的潜在危险,所以,此项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0.
目前,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发病6h内)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很多脑梗死病人不能于6h内得到及时治疗.对于这部分病人,CT检查未见异常或仅有轻度低密度灶,病情仍处于进展期,溶栓是否有效,其安全如何,尚不清楚.我们对3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予以小剂量尿激酶连用7d静脉溶栓.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大剂量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发病1-6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2例,将其随机等分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静点三七总皂甙注射液,治疗组静点尿激酶注射液。观察2组在治疗后24小时、3天、7天、30天的神经功能缺失情况及2组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肇优干对照组。结论 大剂量尿激酶超旱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改善神经功能缺失情况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我院急诊科从1996年~1998年,对发病6小时以内,无溶栓禁忌症的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采用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法治疗32例病人疗效显著,现将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胸痛的观察与护理胸痛是AMI最突出和最早出现的症状。疼痛的  相似文献   

13.
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实现脑血流再灌注最为重要的手段。目前认为其最佳治疗时间窗是在发病的4.5~6.0 h以内。近年来溶栓药物已发展到第三代:第一代包括链激酶(SK)、尿激酶(UK),第二代包括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剂(t-PA)和重组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剂(rt-PA),第三代包括替奈普酶、去氨普酶等。随着新型溶栓药物的不断问世,大大提高了溶栓成功率,而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下降。目前常用的溶栓方式有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以及超声溶栓。溶栓药物的剂量、溶栓方式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本文就溶栓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肺栓塞(PE)致休克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本院住院期间发生PE致休克的14例患者,采用尿激酶快速静脉注射及其综合治疗措施。结果溶栓后48h,14例均脱离呼吸机并拔除气管插管。治疗10d后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尽早较大剂量尿激酶快速溶栓治疗PE致休克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若巧  范思香 《工企医刊》1999,12(6):112-113
自1977年9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心肌梗塞(AMI)80例,除扩冠、抗凝等常规治疗外,配合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通过护理观察,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用药过程中的护理1.1 尿激酶为粉剂,用0.9%生理盐水100ml将其溶解,溶剂量要准确,选择较大的血管,以保证液体顺利进行,滴速为65滴~67滴/min,30分钟内滴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激酶稀释液在PICC导管堵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剂量10万单位的尿激酶1支加生理盐水20ml稀释,用10ml抽取尿激酶稀释液5ml,将PICC导管管端的肝素帽换成三通接头,侧臂接上10ml的空注射器,直臂接上10ml抽有尿激酶的注射器,利用注射器回抽形成管腔内产生负压,利用负压将尿激酶吸入导管内,30分钟回抽一次,反复多次操作,直至回抽有血,持续数小时或几十个小时不等。结果15例 PICC患者中有5例出现导管堵塞,5例通过尿激酶的溶栓作用均复通成功,再通成功率为100%。结论尿激酶在PICC导管发生血栓性堵管的再通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4月心内科收治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28例为溶栓组,另选同期住院未行溶栓治疗的380例患者为对照组。溶栓组根据溶栓开始时间距发病时间〈6h为A组,6~24h为B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组加用尿激酶治疗。观察各组胸痛缓解时间、心电图、心肌酶学改变以及出血等并发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溶栓各组除发生轻微的一般出血外,未见严重并发症。溶栓组再通率61.4%(A组再通率72.2%,B组再通率42.9%),对照组再通率1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组病死率8.77%,对照组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溶栓治疗效果与溶栓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该病起病急,早期临床多采用溶栓治疗。我院循环内科对早期(6h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静脉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溶栓前后对病人实施有效的护理,能提高溶栓病人冠脉再通成功率,降低AMI死亡率。现将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47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对急性脑梗死进行再灌注治疗成为脑血管病研究的热点,溶栓治疗作为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措施被临床所接受。溶栓治疗药物首选尿激酶,笔者所在科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无溶栓禁忌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应用国产尿激酶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ml,〈30min静脉滴完,溶栓后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结果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率为68.0%;再通率与发病距溶栓的时间有关,发病距溶栓〈6h再通率达75.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疗效确切,仍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