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肺炎支原体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由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小儿常见社区获得性肺炎,它除了肺部症状外还可伴有广泛多系统、多器官的肺外并发症.对于MPP的发病机制,过去主要倾向于呼吸道上皮细胞黏附、免疫学发病机制和MP直接侵入学说,近些年还发现MP具有释放毒素、损害呼吸道上皮以及引起宿主细胞凋亡的能力.该文系统综述了目前对MPP致病机制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2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有增多趋势,MP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不仅可引起呼吸系统炎症,也可引起多系统肺外并发症,病程长,病情重,甚至引起死亡,已引起广泛关注。迄今MP感染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主要倾向于免疫学发病机制,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和MP直接侵入学说。为进一步探讨其免疫学有关的发病机制,我们对30例MP感染患儿进行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12(IL-12)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肺炎支原体肺外并发症患儿辅助性T细胞亚群及B细胞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引起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迄今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测定MP感染肺外并发症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45RA^ 、CD4^ CD45RO^ 及B淋巴细胞(CD19^ )的表达,旨在探讨MP感染肺外并发症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4.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肺炎支原体肺炎 ( Mycoplasmal pneumoniaepneumonia,MPP)的发病率明显增加〔1 ,2〕 ,肺炎支原体 ( My-coplasma pneumonia,MP)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MPP肺内炎症有轻、重不同程度的改变 ,而且可引起多系统肺外并发症 ,病程长 ,病情重 ,甚至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MODS)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 MOF) ,甚至死亡 ,已引起广泛关注。迄今 MPP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目前主要倾向于免疫学发病机制、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和 MP直接侵入学说。1 免疫学发病机制1 .1 体液免疫在 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前认…  相似文献   

5.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人类致病原,是目前支气管炎、肺炎的重要病原之一,且与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并可引起广泛多系统、多器官的肺外并发症。到目前为止,御感染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主要倾向于呼吸道上皮细胞黏附、免疫学发病机制和MP直接侵入学说,其中细胞因子在脚感染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该文就MP感染后所引起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生长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等)的变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肺外并发症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不仅可引起呼吸道感染,也可引起肺外其他器官病变。目前,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表现以及MP感染引起的肺外表现逐渐受到重视。本文总结了MP感染呼吸道的临床表现以及肺外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表现多种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关节等,可以伴呼吸道症状,亦可以肺外表现起病,多数预后良好,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时,预后不佳,提示我们在MP流行高峰期应常规行MP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40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40例MP感染中,45例有肺外并发症,主要有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受累,肝功能损害,血尿、蛋白尿,皮疹等。结论MP感染可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部分患儿可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并发症,少数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易误诊、漏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肺炎支原体 (MP)感染不仅可引起呼吸系统炎症 ,且可引起多系统肺外并发症 ,病程长 ,病情重 ,甚至引起死亡 ,已引起广泛关注。迄今MP感染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目前主要倾向于免疫学发病机制、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和MP直接侵入学说[1] 。为进一步探讨其免疫学有关的发病机制 ,本文对 30例MP感染患儿进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及白细胞介素 6 (IL 6 )、IL 8检测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1.MP感染组 :30例中男 17例 ,女 13例 ;年龄2~ 14岁。实验室检测咽拭子MP培养阳性和 /或血清MP IgM阳性 ;诊断标准见文献[2 ]。 …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4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213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13例MP感染中,44例有肺外并发症,发生率为20.7%。主要有支原体脑炎、心肌炎、泌尿系统受累、肝功能损害、粒细胞减少、皮疹等。结论 MP感染可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部分患儿可同时有2种或2种以上的合并症,少数以肺外合并症为首发症状,易误诊、漏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12.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