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观察刘氏毫火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刘氏毫火针组)和对照组(普通针刺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进行刘氏毫火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伦多评价系统(Sunnybrook)对面神经进行评分,对两组面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进行评估,并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进行临床治疗评价。结果:两组Sunnybrook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后治疗组Sunnybrook评分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IgA、IgG、IgM等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gA、IgG、IgM等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刘氏毫火针技术对顽固性面瘫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可靠,能够降低血清IgA、IgG、IgM免疫球蛋白水平,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针刺治疗干燥综合征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干燥综合征(S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予针刺治疗,隔天1次,治疗2个月;对照组40例予西药治疗,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血沉(ESR)、主要症状积分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5%,对照组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IgA、IgG、IgM、ESR等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且治疗组的口干咽燥、乏力等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P<0.01).结论:针刺治疗干燥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黄芪桃红汤联合CEF方案化疗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CEF方案化疗,观察组实施黄芪桃红汤联合CEF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9周的机体免疫[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IgG、IgM、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gG、IgM、Ig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桃红汤联合CEF方案化疗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疏肝解郁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疏肝解郁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CFS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疏肝解郁汤口服,对照组给予加味逍遥丸,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改善情况,并监测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8周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8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肝解郁汤治疗CF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采用温针足三里治疗难治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将45例难治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及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面部常规针灸,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足三里.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3.5%、87.0%,对照组分别为22.7%、68.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值治疗前后比较两组均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面瘫的发病与免疫球蛋白有关,温针灸足三里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较好降低机体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相似文献   

6.
曹郑云 《光明中医》2014,(10):2195-2196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疏肝法配合点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CFS)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益气养阴疏肝法配合点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长白山景仙灵口服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休息3天后进行第2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疏肝法配合点穴治疗CFS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肺俞及四花(膈俞和胆俞)穴对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老年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肺俞及四花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蜜炼川贝枇杷膏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各项指标(IgA、IgM、IgG)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肺俞及四花穴对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老年患者免疫球蛋白具有升高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补肾活血方合火把花根片对类风湿关节炎血清IgG、IgM、IgA的影响。方法: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补肾活血方合火把花根片治疗组和单味火把花根片对照组。两组均服药12周。记录治疗前和用药后血清IgG、IgM、IgA。结果:两组治疗前IgG、IgM和IgA比较无显著差别,两组各自IgG、IgM在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明显,两各自治疗前后IgA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两组治疗后IgG、IgM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治疗后IgA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补肾活血药合用火把花根片可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gG、IgM,较单用火把花根片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针刺治疗,共治疗20天,于治疗前后对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比较2组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能显著提高面神经功能积分(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显著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尤其对急性期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三伏穴位贴敷与三伏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机制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三伏穴位贴敷组)和对照组(三伏针刺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哮喘发作次数、哮喘控制测试(ACT)量表得分及血清IgG、IgE、IgA、IgM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观察组在哮喘发作次数、ACT量表得分及血清IgG、IgE、IgA、IgM含量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三伏针刺治疗比较,穴位贴敷更能明显减少患者哮喘发作次数,使ACT量表得分增加,症状减轻,且使患者血清IgG、IgA、IgM含量增加,IgE含量明显减少,其调节支气管哮喘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优于三伏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