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9,(19):2662-2667
目的:研究四川南派藏医药的学术特色及内涵,为南派藏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相关信息,为其中常用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的数据挖掘、统计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系统分析属于四川南派藏医药的藏医院中使用的672个医院制剂的品种特点、药物频次、主治疾病及其用药规律等,并采用熵层次聚类方法演化出基于核心组合药物的新方。结果:四川南派藏医药方剂中共使用了624种药物,其中植物药509种(81.67%)、矿物药61种(9.77%)、动物药54种(8.65%);使用频次>120的药物有16味,排名前3的药物为诃子(57.44%)、红花(43.15%)、木香(42.26%);主治疾病包括13类,排名前3的依次为胃病(28.13%)、肝胆疾病(12.80%)和神经疾病(11.90%)。在治疗胃病方面,主要使用诃子、红花、豆蔻、荜茇、木香、石榴子等,常用药物组合共61个,最常用的药对为荜茇-豆蔻;治疗肝胆疾病主要使用诃子、红花、波棱瓜子、獐牙菜、渣驯等,常用药物组合共64个,最常用药对为红花-诃子;治疗神经疾病主要使用肉豆蔻、诃子、木香、丁香、沉香、广枣等,常用药物组合共73个,最常用药对为诃子-肉豆蔻。采用熵层次聚类方法演化出包括紫草茸-紫草-茜草-石榴子在内的5个候选新方。结论:所得四川南派藏医药医院制剂治疗常见疾病的高频药对及基于核心组合演化出的候选新方可为治疗胃病、肝胆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现代藏药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2.5软件,分析和总结历代中医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方剂,以方测证,探寻小儿外感发热的用药规律。方法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与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有关的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数据挖掘方法频次分析、组方规律分析、熵层次聚类分析,统计数据并分析其结果,探究小儿外感发热的用药规律。结果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录的122个用于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方剂分析,共使用药物170味,最常用的药物分别为甘草、黄芩、大黄、人参、茯苓。再通过软件进一步分析,得到常用药物的组合有31个,3味药的核心组合共32个,新方的核心药物组合18个,新方9个。结论小儿外感发热的基本病机为外感邪气,脾胃虚弱,心气不降。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之时应当解表清热泻火以祛邪,宁心益气健脾以扶正,同时,针对小儿特殊体质易出现的神昏、惊厥等症状,施以宁心息风、开窍醒神等药物。  相似文献   

3.
荜茇是蒙医、中医治疗胃脘冷痛、消化不良等胃肠疾病的常用药材[1].本文用荜茇粉[2]对大鼠实验型胃溃疡及胃液等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荜茇粉在一定程度上有保护胃粘膜等作用.  相似文献   

4.
荜茇(PL)是具有药食两用性的常用中药,中医临床多生用,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于胃脘冷痛、胃寒呕吐等,同时也是蒙医、藏医和印度传统常用药物。在本研究中,首先建立大鼠胃溃疡动物模型,考察荜茇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进而将血清药物化学与网络药理学相结合,挖掘荜茇药效物质基础,从荜茇中筛选药效物质和潜在作用靶点。研究结果表明,荜茇对乙醇诱导的胃溃疡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网络药理学预测了潜在的药物-疾病共同靶点后,GO富集分析预测荜茇可能影响多种生物过程,如脂质代谢和炎症反应。KEGG富集分析提示TNF和AGE-RAGE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其中,分子对接预测芝麻素与胡椒碱等可能是荜茇抗炎和抗菌作用的主要成分。此外,荜茇的血清药物化学揭示了入血成分中有23种原型成分和17种代谢物。本研究整合了血清药物化学和网络药理学,为荜茇在胃溃疡治疗中的药效物质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8,(6):769-773
目的:为中医药治疗咳血提供新的思路及参考。方法:筛选、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咳血的方剂,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中统计用药频次;采用Apriori算法统计药材组合情况(支持度个数为12)和药材组合关联规则(置信度>0.7);采用复杂系统熵聚类法统计2味不同药材间的关联系数(相关系数为8,惩罚系数为2)和3、4味药材核心组合;采用无监督的熵聚类法提取核心组合和新方。结果:共筛选出105首治疗咳血的方剂,包含198味药材,其中用药频次>6次的有39味药材;得到30个常用药对(包含15味药材)和11个关联规则;演化出3味药材的核心组合48个、4味药材的核心组合5个;提取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1、2各6个,得6个治疗咳血的新方。结论:治疗咳血方剂的单味药材功效多为清热凉血、益气养血、化痰止咳。治疗咳血的药对功效总体为清热凉血与滋阴养血/益气养阴。新方组方特点呈多样性,重视凉血止血、益气养阴或清热化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和总结中医药治疗慢喉痹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慢喉痹的文献,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方剂并建立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中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方剂中中药用药规律。结果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筛选出的主治慢喉痹的方剂129条,对数据库的方剂进行分析,共涉及中药192味,确定了方中药物使用的频次,得出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得到治疗慢喉痹26组核心组合,进一步聚类,得到13个新处方。结论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可对慢喉痹方剂数据进行分析,明确近年来治疗慢喉痹的用药规律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现代中医治疗帕金森病方剂组方规律,总结治疗经验。方法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关于帕金森病证候要素进行筛选、提取、处理、统计、分析。结果收录60篇处方载药203味,其中使用频次≥5次者35味,当归、防风、人参、甘草出现频次≥26次;支持度≥10组合共12个,涉及中药9种,甘草涉及组合最多达9个,人参+甘草为最常见组合;熵聚类分析相关系数≥0.02药物组合25个,其中出现频次最高药物为麦冬、独活与桂心均为6次;应用复杂熵聚类分析,共演化出新处方5种。结论中医治疗帕金森症处方、常见组合繁多,围绕中医关于帕金森症的认识,以补元、活血、解毒、祛风为主要治则,多用当归、人参等补药,配合甘草等调和,辩证应用祛风、祛瘀药。  相似文献   

8.
荜茇是中、蒙、藏医习药,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的功效,临床多用于胃脘痛、腹泻、脚气、盲龋齿痛等,蒙医还用于治疗冠心病。荜茇的心血管药理作用多见于报道,但未有详尽的总结。本文详细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报道,为荜茇药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杨连梅  刘伟 《海峡药学》2022,34(2):29-34
目的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含陈皮方剂组方规律,为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中药成方制剂》中含陈皮方剂收集整理,并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频次统计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疾病证候、常用药物配伍及组方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含陈皮方剂共656首,涉及...  相似文献   

10.
孙占东  刘嘉  曾庆琪 《安徽医药》2021,25(5):1039-1043
目的 探究中医药治疗不孕症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方剂现代应用数据库、《中药成方制剂》中记录的不孕症治疗方剂,数据收集截点为2019年5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分析方剂的组方用药特点.结果 纳入方剂296首,包含中药347味.性味以温性为主(超50%);五味以甘、辛、苦居多;主要归肝、脾、肾等经;其中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等药物频数较高,常用药对为"川芎-当归""当归-白芍""熟地黄-当归"等;提取新处方核心药物组合16个,衍生新处方8个.结论 经数据挖掘,较为清晰的阐明了治疗不孕症的组方规律,即以补血、补气、活血药为主,常以滋补肝肾、养血补血、散寒止痛、补火助阳、活血通经为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分析王烈教授治疗鼻性哮喘的组方规律和用药经验。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烈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门诊小儿鼻性哮喘初诊及复诊病案145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运用该软件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分析和挖掘。结果对收集的145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出现的频数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出现频数位于前5味的中药依次为紫苏子、白屈菜、地龙、前胡和细辛,居于前3位的药物组合分别为紫苏子-白屈菜、紫苏子-前胡、前胡-白屈菜,并通过演化获得了核心组合19个、新处方4个。结论王烈教授以止咳平喘、通利鼻窍、燥湿化痰、清热润肺、温肺化饮、养阴清肺为小儿鼻性哮喘的主要治法,既获得了以往传统医案整理和常规统计学研究未获得的新数据、新信息,经过演化还得到了核心组合以及新处方,为研究和传承国医大师学术经验,丰富中医治疗小儿鼻性哮喘经验的理论和有效方剂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越  李悦  刘施  董琼  王玉  孙婉瑾  熊隽  黄正德 《安徽医药》2019,23(10):1947-1951
目的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含柴胡方剂的组方规律,为新药开发和临床运用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6—12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TCMISS),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含柴胡方剂构建数据库,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疾病证候、常用药物配伍规律及组方特点进行分析,并对高频疾病进行深度分析。结果含柴胡方剂共 237首,涉及中药 546味,常用药对组合 27个,主治疾病有 14种,对 4种高频疾病“感冒”“胁痛”“眩晕”频率较高的药物组合(支持度 ≥40%)为疏散风寒药物“月经失调”进行分析。含柴胡方剂治疗感冒的 59首方剂中,羌活,祛风药物防风,宣畅气机药物桔梗,清热药物黄芩,调和药物甘草。含柴胡方剂治疗胁痛的 45首方剂中,频率较高的药物组合(支持度 ≥30%)是逍遥散加减。含柴胡治疗月经失调的方剂有 32首,频率较高的药物组合(支持度 ≥40%)为丹栀逍遥散加川芎、香附。含柴胡方剂治疗眩晕的 22首方剂中,频率较高的药物组合(支持度 ≥40%)为逍遥散清热的黄芩。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含柴胡方剂多具有解表、理气、疏肝之作用,功效集中,组方清晰;用药规律反映了柴胡治疗不同疾病时的配伍特点,为柴胡方剂的功效及临床合理开具处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摘要: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挖掘治疗肺痈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研发和治疗肺痈的中药新药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中国方剂数据库,收集有关治疗肺痈的方剂,建立方剂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核心药物频次、组方规律等进行研究。共筛选出治疗肺痈中药方剂152首,涉及中药220味,分析出44个使用频次≥6的药物、24个常用药物组合和7个核心药物组合。其中高频药物有甘草、桔梗、浙贝母、薏苡仁、杏仁、桑白皮、人参、麦冬、黄芪、当归等;药性以寒、温、微寒为主;药味以甘味、苦味药为主,归经以肺、脾、胃、心经为主;常用药对为甘草-桔梗,薏苡仁-桔梗,浙贝母-甘草,甘草-薏苡仁,浙贝母-桔梗,甘草-薏苡仁-桔梗等;组方规律以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清热药为主,辅以理气药、活血化瘀药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中华医典》中治疗银屑病的内服方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华医典》收录古籍中所载的治疗银屑病的内服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数据库,分析组方的用药特点及规律.结果:筛选出方剂共33条,其中共涉及107味中药,药性多为苦、甘、辛,多归肝、脾、胃经,分析得出用药以防风、大黄、...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19,(13):1812-1816
目的:挖掘和分析治疗感冒的中成药的组方规律,为临床辨证用药及治疗感冒的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名称、剂型、处方、功能与主治,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中,统计药材用药频次;运用Apriori算法及关联规则对处方中核心药物组合进行统计分析(设置支持度为10%,置信度为0.65);根据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法提取新方组合。结果:共收集到治疗感冒的130种(包括同处方不同剂型中成药196个)中成药,包括颗粒剂(47个)、丸剂(32个)、片剂(31个)、合剂(31个)等剂型,包含264味药材;治疗感冒证型有风热证、风寒证、暑湿证、气虚证;用药频次排前3的药材为甘草(45.38%)、黄芩(32.31%)、桔梗(31.54%);常用核心药材组合28个,其中频次排前3的为甘草-桔梗、薄荷-桔梗、黄芩-连翘;挖掘出的新方组合为荆芥-桔梗-薄荷-陈皮-紫苏叶-枳壳-茯苓、连翘-黄芩-金银花-牛蒡子-淡豆豉等4首。结论:本研究通过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分析治疗感冒中成药的组方规律,可为临床辩证用药及研发治疗感冒新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房》2019,(15):2096-2100
目的:分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中成药的组方规律,为其临床规范使用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2017年版《国家医保目录》、2017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1992年版《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2002年版《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2010年版《外科与骨伤科中成药合理应用手册》中功能主治出现"膝骨关节炎""骨关节炎""痹症""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补益肝肾"的中成药品种及处方,并采用临床专家问卷调查的方法补充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中成药品种及处方,然后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软件对中成药处方中使用的药材种类、性味、归经、用药频次及药材组合进行统计,并使用关联规则与熵聚类的方法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共收集190种中成药,涉及中药289味。用药频次排名前10的依次为当归(75次)、乳香(55次)、红花(53次)、没药(51次)、牛膝(49次)、羌活(47次)、独活(45次)、防风(45次)、白芷(39次)、川芎(39),药材性味以辛温为主,主归肝脾两经;常用药材组合出现频率排名前5的依次为没药-乳香、乳香-当归、当归-羌活、牛膝-当归、川芎-当归;共挖掘出核心药材组合14个及新方组合7首。结论:本研究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软件对治疗膝骨关节炎中成药的组方规律进行分析,可为临床辨证用药以及相关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房》2019,(1):99-103
目的:为含黄连-干姜药对(简称"黄连-干姜")方剂的后续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包含黄连-干姜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建立数据库,统计主治疾病频次、配伍药材频次;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对含黄连-干姜方剂药材核心组合进行统计分析(设置支持度分别为15%、20%、25%,置信度为0.90);选择频次排前2位的主治疾病和配伍药材频次最高的温里药和清热药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共筛选出492首含黄连-干姜方剂,涉及主治疾病9种(频次≥15),包括痢疾、泄泻、积聚、痞满等;常用配伍药材21味(频次≥55),包括当归、厚朴、附子、黄芩等;常用药材组合有19个,其中核心药材组合包括黄连-干姜-人参、黄连-干姜-厚朴、黄连-干姜-当归;常与黄连-干姜配伍治疗痢疾的核心药材有5种,治疗泄泻的核心药材有9种;在黄连-干姜配伍温里药附子的方剂中核心药材有8种,在配伍清热药黄芩的方剂中核心药材有7种。结论:含黄连-干姜药对方剂主治疾病以消化道疾病为主;该药对可配伍不同药材用于不同疾病的治疗;本研究可为其后续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医儿科杂志》2020,(2):23-2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全国名老中医时毓民教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用药经验及其组方规律。方法收集时教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方剂信息,建立方剂数据库,利用软件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时教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用药经验及组方规律。结果筛选方剂共117首,中药共计138味,使用频次前10味的药物为炙甘草、炙黄芪、大枣、麦冬、陈皮、炒白术、神曲、石斛、川芎、丹参,提取新处方核心药物组合共12个,演化新处方5个。结论时教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从肺、脾、肾三脏论治,在治疗上运用培土生金、金水相生法,多采用补益类药物,配以活血通络以及收敛止汗的药物。软件分析产生的新方,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挖掘藏医治疗“年壬”(瘟疫)的用药规律。方法 对藏医治疗“年壬”的824首方剂利用Apriori, Pos算法、TMIP_Ronuszhurjes_1.1等进行分析。结果 824首方剂中涉及组方药材399味,使用频次≥50次的有34味,其中频次最高为麝香;药对关联分析发现,设置支持度≥10%,置信度≥60%时共有34对,其中穆库尔没药-麝香等关联最强;对含有高频高关联组方药物34首方剂进行偏序结构分析,发现五味麝香丸组方药物-穆库尔没药共有性最大,而穆库尔没药等组成的消热方剂特异性强,且这些方剂是以具有“苦甘辛-苦化味-凉钝糙重稀-赤巴”为主的药性组合模式。结论 藏医防治“年壬”具有“对治年壬、消热”的治则,方剂配伍多以五味麝香丸为核心,麝香、穆库尔没药为主的卡擦配伍方法,以调节赤巴为核心的药性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王孟清教授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的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孟清教授门诊、西医明确诊断为RRTIs的病例。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分析药物频数、药物组合、核心药物组合及新处方。结果 309首处方共涉及中药132味,药物频数居于前5位的依次为白术、黄芪、黄芩、山药、麦冬;药性以温性药使用频数最高,其次为寒性、平性;药味以甘味药的使用频数最高,其次为苦味、辛味;药物归经前6位依次为肺经、脾经、胃经、心经、肝经、大肠经。常用药物组合37对,其中包含中药黄芪、白术、黄芩、山药、麦冬、茯苓、防风、牛蒡子,得到3首新处方。结论 王教授治疗儿童RRTIs,用药以补肺健脾、益气养阴为主,兼顾消导,组方符合肺脾同治、攻补兼施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