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 探讨肺癌术前常规纵隔淋巴结外科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76例肺癌患者开胸术前常规行纵隔淋巴结活检,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比对术前胸部CT和纵隔镜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术前胸部CT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5%、66.7%、68.4%、84.6%和16.7%.纵隔镜检查术则分别为87.5%、100%、84.2%、100%和60%.结论 肺癌术前常规纵隔镜检查术对纵隔淋巴结分期的优势明显,具有极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术在肺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方法:40例患者接受了经颈纵隔镜检查术或(和)前纵隔切开术,36例确诊为肺癌但因纵隔淋巴结肿大(直径>1cm)需作术前分期,4 例高度怀疑为肺部恶性肿瘤。结果:电视纵隔镜检查未见纵隔淋巴结转移者28例,中转开胸行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肺癌,手术切除标本未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与电视纵隔镜检查结果相符。淋巴结转移阳性者12例,均放弃开胸手术,N2 期淋巴结转移10例,接受新辅助化疗;N3 期淋巴结转移2 例,接受放化疗。电视纵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2min,平均出血量50mL,切口无感染,出血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0),无围手术期死亡。本组电视纵隔镜检查对肺癌术前纵隔淋巴结分期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到100% 。结论:电视纵隔镜手术创伤小,是肺癌术前病理分期的重要检查方法,具有确诊率高、安全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王俊  赵辉  刘军  李剑峰  李运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13):738-740
目的:探讨纵隔镜手术在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999年11月至2003年7月69例经纵隔镜检查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部纵隔镜手术57例,胸骨旁纵隔镜手术7例,颈部加胸骨旁纵隔镜手术5例.术前所有患者胸部CT均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最小直径大于1.0cm).结果:本组69例患者,经纵隔镜检查证实纵隔淋巴结转移(阳性)者50例,未见纵隔淋巴结转移(阴性)者19例.阳性者放弃手术,予以化疗.阴性者中15例中转开胸行肺叶切除或肺楔型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证实14例纵隔淋巴结未见转移,1例隆突后淋巴结可见癌转移(纵隔镜检查假阴性).纵隔镜手术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0%、100%和98.5%.全组术后发生声音嘶哑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1/69).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纵隔镜手术安全、可靠,可作为明确肺癌分期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4.
胸腔镜辅助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94例高龄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行支气管、肺动脉成形肿瘤切除并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高龄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3月~2003年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65岁以上手术前已确诊为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支气管、肺动脉成形肿瘤切除并行纵隔淋巴结清扫.与同期90例同年龄段的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行常规开胸全肺切除并纵隔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94例惠者中1例死于手术后术侧脓胸,围术期死亡率1.1%.本组患者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7.8%、52.6%和47.3%,3年和5年生存率与行常规开胸全肺切除并纵隔淋巴结清扫患者40.8%和30.9%相比,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平均每例患者的纵隔淋巴结清扫数(11.61枚)同全肺切除术组(11.97枚)相比,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围术期肺部感染、心率失常、呼吸衰竭、肺栓塞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8.1%、34.0%、7.4%、1.1%和1.1%,与常规全肺切除术组28.9%、70.0%、24.4%、3.3%和6.7%相比,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行支气管、肺动脉成形肿瘤切除并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既达到了完整切除肿瘤和彻底清扫纵隔淋巴结的目的,又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高龄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是一种符合高龄肺癌人群特点的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超声内镜诊断肺癌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强  陈奇勋 《中国肿瘤》2006,15(5):315-318
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和超声内镜引导下的针吸活检术是近年来开发的新技术,目前应用于多种肿瘤的诊断和分期.术前了解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对于决定是否手术治疗尤为重要.文章就两者对肺癌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和分期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临床Ⅰ和Ⅱ期肺癌纵隔淋巴结微小转移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早期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内癌细胞微小转移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2例临床分期为Ⅰ期或Ⅱ期且未经任何术前治疗的肺癌患者的181枚纵隔淋巴结,每枚淋巴结于两个不同层面切取冰冻切片,用抗上皮细胞抗原的Ber-Ep4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同时行HE染色进行对照,观察早期肺癌纵隔淋巴结内微小转移的情况。结果 15例患者(46.9%)的2l枚(11.6%)常规病理石蜡切片HE染色阴性的纵隔淋巴结,经Ber-Ep4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有微小癌细胞转移灶,其中6例患者冰冻切片HE染色也发现有微小转移灶。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确定为N0、N1、N2的患者分别为19,6,7例,Ber-Ep4免疫组化染色后微小转移灶阳性的患者分别为7,2,6例,即7例Ⅰb期(N0)和2例Ⅱb期(N1)患者上升为Ⅲa期(N2)。32例早期肺癌患者术前临床分期、术后常规病理分期和免疫组化分期中,N2患者分别占0、18.8%和46.9%。结论病期愈晚,纵隔淋巴结微小转移愈多见,Ber-Ep4免疫组化染色较两平面HE染色更易于发现淋巴结中微小转移灶。临床诊断为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常规病理分期存在分期偏早现象。  相似文献   

7.
电视纵隔镜手术在肺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随着新辅助治疗方案的提出,以及人们逐渐认识到CT和PET等检查在肺癌分期中的局限性,纵隔镜手术在肺癌分期中的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电视纵隔镜手术在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1年9月至2004年6月60例经电视纵隔镜检查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部电视纵隔镜手术52例,胸骨旁电视纵隔镜手术2 例,颈部加胸骨旁电视纵隔镜手术6例。术前所有患者胸部CT均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直径大于1.0 cm)。结果 本组60 例患者,经电视纵隔镜检查证实纵隔淋巴结转移(阳性)者42例,未见纵隔淋巴结转移(阴性)者18例。纵隔淋巴结阳性者放弃手术,予以化疗;阴性者中转开胸行肺叶切除或肺楔形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证实17 例纵隔淋巴结未见转移,1例隆凸后淋巴结可见癌转移(电视纵隔镜检查假阴性)。电视纵隔镜手术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7.7%、100%和98.3%。本组术中发生无名动脉撕裂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1/60)。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电视纵隔镜手术安全、可靠,可作为明确肺癌分期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探讨纵隔镜手术在临床N2期肺癌纵隔淋巴结病理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999年9月-2008年4月87例经纵隔镜检查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部纵隔镜手术83例,胸骨旁视纵隔镜手术4例。术前所有患者胸部CT均发现同侧纵隔和(或)隆突下淋巴结肿大(直径>1.0cm)。结果本组87例患者,经纵隔镜检查证实纵隔淋巴结转移(阳性)者61例,未见纵隔淋巴结转移(阴性)者26例。纵隔镜检查阴性者中转开胸行肺叶切除或肺楔型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证实24例纵隔淋巴结未见转移,2例隆突后淋巴结可见癌转移(纵隔镜检查假阴性)。纵隔镜手术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8%、100%和97.7%。本组术中发生无名动脉撕裂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1/87)。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纵隔镜手术安全、可靠,是明确临床N2期肺癌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Chen C  Lin PQ  Lin RB  Kang MQ  Zheng W  Chen DZ 《癌症》2007,26(6):657-660
背景与目的:CT、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对某些纵隔疾病确诊仍十分困难;而准确地判定肺癌是否有纵隔淋巴结转移并对肺癌进行合理分期,对制定治疗方案和初步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纵隔镜检查在纵隔疾病诊断和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肺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和经验.方法:对16例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有纵隔疾病的患者和14例术前经CT或PET、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诊断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进行纵隔镜检查和活检,行病理诊断.根据病理结果对肺癌进行分期.结果:未能确诊的纵隔疾病16例,经纵隔镜检查活检后获得病理确诊,分别为结节病5例,纵隔淋巴结结核3例,纵隔淋巴结炎性改变2例,淋巴瘤2例,胃肠道外胃肠道型恶性间质瘤1例,胸腺瘤1例,转移性小细胞癌1例,转移性腺癌1例;术前诊断肺癌并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14例患者,经纵隔镜淋巴结活检,发现6例有纵隔淋巴结转移,8例无转移,后者经开胸手术,病理确诊为肺癌无纵隔淋巴结转移.14例患者经纵隔镜淋巴结活检均获得准确的肺癌分期;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纵隔疾病诊断和肺癌分期的应用方面纵隔镜检查是一种安全、准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前,肺癌已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约占肺癌80%。手术治疗在早期NSCLC治疗中占主导地位,而淋巴结分期及手术中清扫程度直接影响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患者的预后。解剖性肺叶切除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一直以来被认为是NSCLC的标准手术方式,但对早期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清扫程度问题上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精确评估区域淋巴结的转移及淋巴结清扫的程度是影响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于早期肺癌行肺叶特异性或选择性淋巴结清扫已逐渐为国内外学者接受,并可能成为临床I期NSCLC患者标准淋巴结清扫方式。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 电视纵隔镜检查与CT均可用于诊断术前肺癌有无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本研究为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与CT在术前肺癌N分期上的价值并比较两种诊断方法之间的差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上行CT或PET-CT检查后诊断为肺癌的患者共48例行电视纵隔镜检查,以术后病理报告为"金标准"推测电视纵隔镜及CT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真实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比较电视纵隔镜(VM)与CT在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上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①本组中患者48例,行VM后结果为阴性有31例,行开胸肺癌根治术,N2期14例,行新辅助化疗2个疗程后再开胸行肺癌根治术;N3期3例,放弃手术而行放化疗治疗为主.开胸术后病理报告结核球2例,炎性假瘤1例,硬化性血管瘤1例,肺癌41例;②以41例病理报告确诊为肺癌的病例为样本推测电视纵隔镜检查对肺癌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93.3%、特异度100%、真实性97.6%、阳性预测值100%及阴性预测值96.3%;CT对肺癌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66.7%、特异度53.8%、真实性58.5%、阳性预测值45.5%及阴性预测值73.7%,电视纵隔镜检查的各项指标均高于CT(X2=4.083,P=0.039),有统计学差异;③本研究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08%(1/48),并发症为气胸.结论 电视纵隔镜检查对术前肺癌N分期准确性高,优于CT;电视纵隔镜检查安全有效,在胸外科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检查(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无创分期的手段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它在纵隔淋巴结分期中的作用尚不明了。本文探讨了电视纵隔镜检查术在PET肺癌纵隔淋巴结显像阳性病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3年11月-2008年11月,对宣武医院收治的术前PET检查提示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行电视纵隔镜检查术。对纵隔淋巴结进行病理学检查,病理来自纵隔镜或开胸清扫的纵隔淋巴结,分析纵隔镜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等。结果本组61例肺癌患者中,男38例,女23例,平均年龄60岁(年龄41岁-81岁)。其中右肺癌41例,左肺癌20例。45例肺癌患者手术病理证实有纵隔淋巴结转移,其中10例N3的患者接受化疗,38例N2的患者给予2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并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是否接受开胸手术。16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翻身行开胸探查、肺癌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PET的阳性预测值为73.8%(45/61)。电视纵隔镜在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8%(45/48)、100%(13/13)、95.1...  相似文献   

13.
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3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外科治疗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作用。方法 对可手术的504例Ⅰ-ⅢA期病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肺切除同时行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则在肺切除同时仅行肺门淋巴结清扫术;纵隔淋巴结肉眼怀疑转移者则行该淋巴结摘除术。凡符合入选标准病例均对术式、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肿瘤体积、淋巴结切除总数目、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比(淋巴结转移数量/淋巴结切除总数量)、PTNM分期、辅助治疗、随访期间内的复发转移、手术并发症、生存时间、生存质量等13项指标进行观察和评价。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预后分析用Cox成比例危险率模型。结果 504例中,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例共320例,研究组160例,平均每例切除淋巴结9.49个;对照组160例,平均每例切除淋巴结3.63个。Ⅰ期肺癌研究组的1,3,5,9年生存率分别为91.8%、86.9%、81.4%和74.2%,对照组为88.7%、72.5%、58.5%和52.1%,差异有显著性。Ⅱ、ⅢA期两组间的生存曲线差异无显著性。影响长期生存率的因素有术后分期、淋巴结转移比和淋巴结清扫范围3个因素。结论 肺叶(全肺)切除加上系统性的胸内淋巴结清扫,能减少肺癌术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提高长期生存率,可列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规范性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手术在肺癌术前N分期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拟诊肺癌、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采用全麻行颈部电视纵隔镜手术。[结果]40例患者经电视纵隔镜检查,未见纵隔淋巴结癌转移者15例,均中转开胸行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肺癌,其中14例纵隔淋巴结未见转移,与电视纵隔镜检查结果相符;1例隆突淋巴结可见癌转移,考虑取材部位不佳所致。病理证实纵隔淋巴结癌转移者24例,电视纵隔镜手术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5.8%、93.3%和94.9%。有1例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电视纵隔镜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是确定肺癌术前N分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Zhang SY  Wang X  Zhu ZH  Zeng CG  Rong TH  Zheng L  Fu JH  Xie ZM  Zhang X  Yu H 《癌症》2005,24(3):349-352
背景与目的: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是否应常规行纵隔镜检查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评估应用纵隔镜检查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的价值。方法:2000年10月至2004年2月,31例临床诊断为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接受经颈纵隔镜检查。结果:纵隔镜检查共发现2例N2期患者,1例N3期患者(右斜角肌前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10%(3/31);敏感性75%,特异性100%,准确率97%。结论:对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纵隔镜检查有较大的意义,术前可常规行纵隔镜检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原发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对细胞病理学诊断为 N2 M0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治疗 ,分析病人的生存期。 1990~ 2 0 0 0年期间收治的 10 4 3例肺癌病人给予外科手术治疗 ,其中的 15 5例经组织学检查诊断为纵隔淋巴结转移 (N2 M0 )。行胸廓切开术的 130例中的 116例给予原发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该 116例中的 2 3例是由纵隔镜检查和 (或 )淋巴结摘除诊断为纵隔淋巴结转移 (N2 C,C3) ,术前已给予新辅助性化疗(方案择用 MFP,连用 3周期 ) ;另外 93例是由开胸手术取得纵隔淋巴结组织的标本 ,诊断为纵隔淋巴结转移 (N2 PM0 ) ,其中的 19…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病理检测(LCT)结合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经常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组织学确诊并最终行手术切除的NSCLC患者96例。术前均行TBNA纵隔淋巴结分期,穿刺物分别行常规涂片(CS)法与LCT法处理;全组患者均行肺癌根治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分析LCT法检测结合TBNA对NSCLC术前纵隔淋巴结分期的准确率。结果 96例患者经TBNA检查7个部位共258组淋巴结, TBNA穿刺成功519针。 LCT法检测219组淋巴结阳性,阳性率为84.88%(219/258),高于CS法检测的54.65%(141/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T法纵隔淋巴结分期的准确率为93.75%(90/96),高于CS法的62.5%(6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6例患者均能耐受并成功完成TBNA,未出现大出血、纵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LCT法结合TBNA能有效提高NSCLC纵隔淋巴结分期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杨学宁  林欢  吴一龙 《癌症进展》2010,8(6):549-553
手术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 cancer,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手术的适应证主要包括Ⅰ、Ⅱ期和部分经过选择的ⅢA期(如T3N1M0)非小细胞肺癌。肺癌是一种易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疾病,因此完全性的手术切除应包括对纵隔淋巴结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systematic lymph node dissection,SLND)或者纵隔淋巴结采样术(mediastinal lymph nodal sampling,ML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术前CT检查和术后病理诊断的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结果,评价术前CT检查对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的临床参考价值。方法112例临床确诊为NSCLC的患者行术前螺旋CT检查,临床分期为Ⅰ~ⅢA患者行手术切除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前CT检查对TNM的分期结果定义为临床TNM(cTNM),术后的病理分期定义为病理TNM(pTNM)。对比患者的cTNM与pTNM,评价术前CT检查确定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率。结果(1)术前CT检查诊断T分期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6.6%和85.7%,阳性预测值为92.2%,阴性预测值为62.5%,准确率为79.5%。一致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Kappa=0.658,P<0.05);(2)术前CT检查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2.9%和84.9%,阳性预测值为84.3%,阴性预测值为73.8%,准确率为78.6%,一致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Kappa=0.667,P<0.05)。螺旋CT检查诊断 4R、5、6 组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和特异性偏低,其中4R组淋巴结转移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较高。结论术前CT检查对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但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应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PET-CT或纵隔镜等提高术前TNM分期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 评估经支气管针吸淋巴结活检(TBNA)在E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纵隔再分期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 对连续的21名组织细胞学证实的N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新辅助化疗后行经支气管纵隔淋巴结针吸活检、再分期.所有患者行化疗前后CT对比,其中15例病变无明显变化,6例部分好转.所有患者行根治性切除及淋巴清扫术.结果 经支气管针吸淋巴结活检(TBNA)证实13例(62%)仍存在纵隔转移淋巴结.8例未检出转移淋巴结,其中手术标本病理分期仍有7例为ⅢA-N2期.假阴性结果中的大部分(6例,8696)是由于穿刺标本未检出所致.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在ⅢA-N瑚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纵隔再分期中的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596、100%、100%、12.5%、66%.结论 经支气管针吸淋巴结活检(TBNA)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辅助化疗纵隔再分期是一种较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准确,微创的检测方法.但因阴性预测值较低,所以阴性病例应结合纵隔镜等方法行外科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