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耿新林  沈海丽 《当代医学》2008,14(23):52-53
目的 对应用纳洛酮联合可拉明与单用可拉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将46例收治的COPD并Ⅱ型呼衰的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纳洛酮联合可拉明组).对照组23例(可拉明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3天后的意识状态好转程度、SaO2升高及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同等治疗时间后相比较,意识状态好转程度增加,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O2升高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联合可拉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比单用可拉明效果更理想.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治疗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对比观察30例以纳洛酮治疗和30例以呼吸兴奋剂治疗的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纳洛酮治疗组患者在意识状态的好转、PaO2、PaCO2及pH值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纳洛酮对肺性脑病的呼吸兴奋作用优于呼吸兴奋剂可拉明和洛贝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应用纳洛酮联合可拉明与单用可拉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46例收治的COPD并Ⅱ型呼衰的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纳洛酮联合可拉明组),对照组23例(可拉明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3天后的意识状态好转程度、SaO2升高及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同等治疗时间后相比较,意识状态好转程度增加,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O2升高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可拉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瘸合并肺性脑病比单用可拉明效果更理想,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王庆霞 《吉林医学》2012,33(24):5231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尼可刹米治疗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1例。治疗组给予纳洛酮2.4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0.4 mg/h),同时每隔1~2 h应用尼可刹米0.375 g入壶;对照组单用尼可刹米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症状、体征、血气分析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尼可刹米治疗肺性脑病明显优于单用尼可刹米,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应用纳洛酮联合可拉明与单用可拉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46例收治的COPD并II型呼衰的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纳洛酮联合可拉明组),对照组23例(可拉明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3天后的意识状态好转的程度,SaO2升高及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同等治疗时间后相比较,意识状态好转程度增加,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SaO2升高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纳洛酮联合可拉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比单用可拉明效果更理想,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硬化并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和门冬氨酸鸟氨酸,连用72 h观察.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氨和肝功能指标、意识变化及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血氨水平、肝功能、意识障碍程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种理想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治疗方法,研究应用BIPAP联合纳洛酮治疗此症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本院收治住院的60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用药及BIPAP联合纳洛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BIPAP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情况、动脉血气变化、气管插管率、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意识恢复、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气管插管率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等各项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联合纳洛酮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较快的改善,治愈率有效提高,还可以提高与患者的人机同步率,在临床具有应用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剂,连用3天.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气、神经系统症状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2.5%)(P<0.05);观察组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aCO2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无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9.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轻、中型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轻、中型肺性脑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BiPAP治疗联合静脉应用纳洛酮,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8 h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记录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分析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住院单双号将随机抽取的88例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添加纳洛酮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pH值、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且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效果,快速优化血气指标,缓解二氧化碳潴留,逆转肺性脑病进程,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患者,给予纳洛酮首次0.4 mg加生理盐水20 ml静脉注射;然后纳洛酮0.8~2.0 mg+5%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38例患者给予尼可刹米1.5~2.25 g+5%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1次/d,观察疗效3 d。结果:治疗组30 min~3 d内患者血气指标大多数转为正常,患者的神志意识障碍得到了明显改善,有效率为94.74%,尼可刹米对照组有效率为76.31%,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洛酮应用期间无毒副作用发生。结论: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安全、经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纳络酮对肺性肺病意识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海英  李爱芳 《北京医学》2000,22(6):354-356
目的 观察纳络酮对肺性肺病的疗效。方法 62例肺性肺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纳络酮0.4~0.8mg入壶,并将纳络酮2.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持续静脉滴注至神志转清后改每日1次静脉滴注,疗程5日。对照组以可拉明、洛贝林联合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组神志转清时间及血气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纳络酮有缩短血气改善时间、促进肺脑患者神志恢复的作用,为肺脑患者提供一个新的  相似文献   

13.
韩建辉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2):2756+2771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对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50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均进行抑制肠道细菌生长、促进肝细胞再生、降血氨、输入支链氨基酸、控制感染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纳洛酮或醒脑静治疗。治疗前后监测血氨水平、神志清醒时间、临床分期评价。结果:观察组的血氨浓度下降明显,神志完全转清时间大幅缩短,临床分期评价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可有效降低肝性脑病患者血氨水平,恢复神志及改善肝功能,显效快,疗效高,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4.
吴晓林  王冬梅 《西部医学》2006,18(3):306-307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效果。方法用纳洛酮中等剂量治疗肺性脑病50例,与同期采用肺脑合剂治疗的42例肺性脑病对照,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在症状、体征的改善和好转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有确切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联合呼吸兴奋剂+醒脑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22例,在BiPAP基础上分别联合纳洛酮+尼可刹米+醒脑静治疗、纳洛酮+醒脑静治疗和纳洛酮治疗,比较三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BiPAP联合呼吸兴奋剂(纳洛酮+尼可刹米)+醒脑静有效率为90.9%,并且在症状改善时间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著好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BiPAP与呼吸兴奋剂及醒脑静联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黄文芳  罗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4):2913-2914,2934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方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并发肺性脑病的优劣与疗效。方法:将我院98例COPD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炎、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B组(纳洛酮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纳洛酮治疗;C组(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PaO2、PaCO2两个指标均具有组间差异(P<0.05);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有效率为65.62%;B组有效率为81.82%;C组有效率为93.94%,三组组间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可改善COPD临床症状和血气分析各指标,在此基础上联合醒脑静同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医疗成本,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曾锤利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503-1504
目的:探讨BiPAP通气联合纳洛酮在Ⅱ型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内一科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Ⅱ型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8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各41例。两组均予一般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BIPAP呼吸模式呼吸机联合纳洛酮辅助治疗,对照组单纯BiPAP通气,不予纳洛酮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好转,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变化更为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死亡率和治疗无效率分别为5.3%(2/41)和11.2%(5/41),治疗组死亡率和治疗无效率分别为0(0/41)和7.3%(3/4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动脉血及上腔静脉血氧分压差(△PO2)比较,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当患者PaCO2显著增高或伴轻型肺性脑病时,纳洛酮联合BiPAP通气治疗可显著减轻二氧化碳潴留,较单用BiPAP通气更有效地降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使用纳络酮加丹参注射液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35例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对照组15例。除进行相同的常规治疗外,观察组给予纳络酮静滴,连用5d,丹参注射液加10%GS静滴,疗程28d。观察患儿临床症状的变化,并随访12个月,观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较低。结论纳络酮加丹参注射液治疗重度新生儿HIE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纳络酮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9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并发肺性脑病16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并发肺性脑病1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1.0 mg加生理盐水20 ml静脉注射,每天2次。2组均6 d为一疗程。观察2组呼吸衰竭和肺性脑病恢复时间及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呼吸衰竭恢复时间和肺性脑病苏醒时间,以及血气分析水平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纳络酮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罗用  何刚 《四川医学》2010,31(1):81-82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2月~2009年1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用1,6-二磷酸果糖、纳洛酮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变化。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BN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1,6-二磷酸果糖、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