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护理方法.方法:测定266例子痫前期患者(A组)和266例正常妊娠孕妇(B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tHey)水平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对子痫前期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应用叶酸联合甲钴胺进行治疗,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浆tHey水平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结果:血浆tHey水平A组高于B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A组低于B组,两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中70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经叶酸联合甲钴胺进行治疗4周后,血浆tHey水平下降(P<0.01),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上升(P<0.01).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浆tHey水平上升,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下降,叶酸联合甲钴胺进行治疗能使子痫前期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浆tHey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偏头痛患者及正常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评价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偏头痛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8例无先兆或有先兆的偏头痛患者及40例健康人血液标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放射免疫检测法测定血浆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比较二者间差异。结果:偏头痛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主要分布8mmol/L以上范围,均值为(11.4±3.6)mmol/L。对照组主要分布在4.9~8.0mmol/L,均值为(6.6±1.1)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3,P<0.001)。而偏头痛组平均血浆维生素B12犤(124.8±38.6)pmol/L犦及叶酸水平犤(9.9±3.9)nmol/L犦较对照组犤(267.4±64.8)pmol/L,(25.8±7.8)nmol/L犦显著下降(t=3.56,t=2.69,P<0.001),对照组及病例组维生素B12、叶酸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3~-0.50,P<0.001)。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偏头痛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护理方法。方法:测定266例子痫前期患者(A组)和266例正常妊娠孕妇(B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tHey)水平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对子痫前期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应用叶酸联合甲钴胺进行治疗,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浆tHey水平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结果:血浆tHey水平A组高于B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A组低于B组,两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中70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经叶酸联合甲钴胺进行治疗4周后,血浆tHey水平下降(P〈0.01),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上升(P〈0.01)。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浆tHey水平上升,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下降,叶酸联合甲钴胺进行治疗能使子痫前期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浆tHey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基因检测指导下的叶酸个体化补充与辅助生殖助孕夫妇健康及胎儿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生殖医学科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夫妇679例,自愿接受叶酸利用能力基因检测,并根据基因检测结果筛选出的中、高风险代谢能力的325例孕妇作为观察组,给于个体化叶酸补充,而选取未接受叶酸利用能力基因检测的354例孕妇作为对照组,仅给常规剂量的叶酸补充(400μg/d)。对比两组孕妇妊娠结束前血清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叶酸含量,妊娠并发症以及胎儿结局情况。结果 观察组叶酸浓度为(26.37±8.23)nmol/L,Hcy浓度为(8.16±2.23)μ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23.23±8.15)nmol/L(10.43±2.3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妊娠并发症186例,观察组妊娠并发症8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管缺陷性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叶酸个体化补充可减少孕妇妊娠并发症和降低胎儿畸形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产妇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妇产科进行孕检的124例正常中晚期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孕妇血清中25(OH)D3水平分为缺乏组[25(OH)D3<25 nmol/L,n=42例]、不足组[(25~75) nmol/L,n=52例]和充足组[25(OH)D3>75 nmol/L,n=30例],比较三组妊娠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结果]缺乏组孕妇中流产、早产及子痫前期发生率分别为35.71%、47.62%和30.92%,明显高于不足组(15.38%、26.92%和19.23%)和充足组(6.67%、16.67%和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乏组孕妇细菌性阴道病和贫血发生率为38.1%和28.57%,明显高于不足组(17.31%和25.0%)和充足组(13.33%和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乏组孕妇分娩周期为(37.12±0.52)周,显著短于不足组(38.24±1.02)周和充足组(39.57±1.45)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产妇血清25羟维生素D3含量缺乏或不足,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及妊娠合并症发生的风险,同时导致胎儿发育受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对妊娠妇女的妊娠结局影响以及药物干预后妊娠结局的改变情况。方法 143例SCH孕妇及64例经左旋甲状腺素(L-T4)替代治疗后的SCH孕妇进入本研究,同时选取252同时期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对SCH孕妇中服药治疗者、未服药治疗者以及甲状腺功能正常妇女之间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未服药的SCH孕妇其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孕妇比较,其在早产、妊娠高血压病、子痫前期、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及新生儿异常出生体重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未服药的SCH与服药者比较,其在早产、子痫前期、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服药的SCH孕妇其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孕妇比较,其在早产、妊娠高血压病、子痫前期、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及新生儿异常出生体重的发生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H使妊娠妇女不良妊娠结局增加,早期治疗能够预防并改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在血栓中的危险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0~2011年52例UC患者(UC患者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研究,检测两组中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叶酸水平,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UC患者组同型半胱氨酸平均为(13.7±1.92)μmol/L(4.60~87 mmol/L),比对照组[(11.1±3.58)μmol/L]高(P<0.001),维生素B12、叶酸水平比对照组低(P<0.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叶酸缺乏是UC患者高半胱氨酸惟一危险因素,并呈负相关.结论 IBD患者水平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并缺乏维生素和叶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A、D以及胎盘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水平与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定期产检伴有子痫前期孕妇112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40例正常妊娠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组。根据子痫前期严重程度将研究组分为轻度子痫前期(63例)和重度子痫前期(49例),根据分娩结果将研究组分为分娩正常(23例)和分娩异常(89例)。使用全自动生活仪检测两组孕妇血清中1,25二羟基维生素D_3水平,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两组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孕妇胎盘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水平。结果对照组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1,25二羟基维生素D_3水平分别为(0. 41±0. 10) mg/L、(24. 14±2. 56) mg/L,胎盘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表达阴性、弱阳性和强阳性的百分比分别为0、62. 50%、37. 50%;研究组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1,25二羟基维生素D_3水平分别为(0. 30±0. 09) mg/L、(17. 32±1. 67) mg/L,胎盘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表达阴性、弱阳性和强阳性的百分比分别为16. 07%、51. 79%、42. 14%;对照组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1,25二羟基维生素D_3水平及胎盘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表达强度均对照组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1,25二羟基维生素D_3水平及胎盘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表达强度均显著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轻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1,25二羟基维生素D_3水平分别为(0. 35±0. 05) mg/L、(19. 14±0. 89) mg/L,胎盘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表达阴性、弱阳性和强阳性的百分比分别为7. 94%、52. 38%、39. 68%;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1,25二羟基维生素D_3水平分别为(0. 24±0. 04) mg/L、(15. 32±0. 66) mg/L,胎盘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表达阴性、弱阳性和强阳性的百分比分别为26. 53%、51. 02%、22. 45%;轻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1,25二羟基维生素D_3水平及胎盘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表达强度均显著小于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分娩正常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1,25二羟基维生素D_3水平分别为(0. 36±0. 08) mg/L、(20. 43±1. 06) mg/L,胎盘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表达阴性、弱阳性和强阳性的百分比分别为4. 35%、39. 13%、56. 52%;分娩异常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1,25二羟基维生素D_3水平分别为(0. 23±0. 03) mg/L、(14. 89±0. 45) mg/L,胎盘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表达阴性、弱阳性和强阳性的百分比分别为19. 10%、55. 06%、25. 84%;分娩异常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1,25二羟基维生素D_3水平及胎盘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表达轻度均显著小于分娩正常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以及胎盘组织中的维生素D受体表达强度降低,并且血清中低水平的维生素A、维生素D以及胎盘组织中低表达强度的维生素D受体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孕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一直在该院按期进行产检的539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PIH 87例作为PIH组,其余452例产检正常作为正常妊娠组),分别于孕早期(孕8~10周、12~14周)、孕中期(孕18周、24周)、孕晚期(孕30周、36周)时空腹抽取孕妇血液测定血清HCY,并检测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同时对研究对象补充服用叶酸、维生素B12情况以及PIH发病情况、胎儿出生缺陷情况进行询问、登记、核实。结果 PIH组与正常妊娠组相比较,孕中期及孕晚期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P<0.05),在孕早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中期和孕晚期,PIH组与正常妊娠组血清HCY水平与血清叶酸水平均呈明显的直线负相关关系(r<0,P<0.05),而与维生素B12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孕中期及孕晚期,孕妇血清HCY水平升高,其PIH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孕期铁缺乏、缺铁性贫血发病率及早期干预铁缺乏孕妇对妊娠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铁缺乏孕妇1 0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一组患者服用琥珀酸亚铁缓释片(服用组,n=500),一组患者未服用琥珀酸亚铁缓释片(未服用组,n=500)。比较两组孕妇的主要营养素摄入量,血清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游离原卜琳(FEP)水平,以及妊娠结局。结果服用组孕妇的子痫前期、妊高征、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盘钙化、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分别为6. 6%(33/500)、3. 4%(17/500)、3. 4%(17/500)、0、6. 6%(33/500)、3. 4%(17/500);未服用组孕妇的子痫前期、妊高征、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盘钙化、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分别为26. 6%(133/500)、3. 4%(17/500)、6. 6%(33/500)、13. 2%(66/500)、10. 0%(50/500)、16. 6%(83/500)。服用组患者的血清Hb、SF、FEP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服用组(P 0. 05),子痫前期、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未服用组(P 0. 05),出血量显著少于未服用组(P 0. 05),胎盘重量显著低于未服用组(P 0. 05),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未服用组(P 0. 05)。结论早期干预铁缺乏孕妇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杨鸿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7):1846-1847,1850
目的探讨孕中期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异常与子痫前期、胎膜早破、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测定本院217例孕16~22周孕妇血β-HCG水平,追踪观察其妊娠结局,分析β-HCG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217例孕妇中出现子痫前期19例(8.8%),早产18例(8.3%),胎膜早破7例(3.2%),正常孕产妇173例(79.7%);新生儿中有低体重儿2例(0.9%),胎儿窘迫1例(0.5%),死胎1例(0.5%)、新生儿死亡1例(0.5%)。子痫前期组、早产组、胎膜早破组血β-HCG水平与正常孕妇血β-HCG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β-HCG水平大于正常孕妇的2倍中位数者,子痫前期孕妇中有5例(26.3%),早产孕妇中有3例(16.7%),胎膜早破孕妇中有4例(57.1%)。结论孕中期血β-HCG水平的异常改变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可作为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指标。尤其β-HCG水平大于正常孕妇的2倍中位数时,妊娠风险大大增加。但β-HCG水平异常的原因及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病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胆汁酸、肝酶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80例ICP患者,根据分娩前总胆汁酸(TBA)、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将ICP患者分为3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同时抽取同期分娩的正常孕妇90例作为正常组比较四组剖宫产率及围生儿结局。结果ICP轻、中、重度三组剖宫产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CP重度组羊水粪染、早产儿、低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中度组也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患者肝酶指标随着胆汁酸的增高而上升预示围生儿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脂代谢和同型半胱氨酸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IP)的相关性,同时了解其炎症反应和胎盘病理学特征。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0年3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74例作为研究组,以同期正常妊娠妇女77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析脂代谢和同型半胱氨酸与HDIP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孕前体质量指数(29.03±4.52与23.99±5.90)、总胆固醇[(6.16±1.48)mmol/L与(5.01±1.0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6±1.35)mmol/L与(2.26±0.86)mmol/L]和C反应蛋白[(29.04±14.90)mg/L与(15.48±4.57)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8、5.52、6.54、7.62,P均〈0.05);甘油三酯[(3.29±1.03)mmol/L与(3.49±1.3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4±0.40)mmol/L与(1.88±0.35)mmol/L]、同型半胱氨酸[(8.77±2.65)μmol/L与(8.40±2.03)μmol/L]和新生儿体质量[(3547±519)g与(3431±461)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胎盘病理学中梗死发生率(54.55%比31.04%)和绒毛发育不良与合体结节形成以及缺氧发生率(65.46%比39.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9、7.53,P均〈0.05)。结论动态联合检测HDIP患者的血脂浓度、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尤其重视孕前肥胖妇女妊娠期管理和胎盘病理研究,对于揭示其发病原因和改善妊娠结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清pHCG及孕酮检测在先兆流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早孕患者90例,将孕期4-6周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其临床表现分为正常妊娠组、先兆流产组和流产组,每组各30例,在妊娠第4、5、6周,测定和比较3组孕妇血清孕酮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结果在妊娠第4、5、6周,3组孕妇孕酮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问差异P〈0.05),流产组显著低于先兆流产组(P〈0.05),先兆流产组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而不同时点孕酮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差异P〉0.05);3组孕妇之间、不同时点之间β-HCG水平差异和不同组与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差异、组内差异、交互作用P均〈0.05),流产组孕妇β-HCG水平显著低于先兆流产组(P〈0.05),先兆流产组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结论在妊娠早期,血清孕酮和β-HCG水平可作为反映胎儿状态和胎盘功能的重要指标以及早期诊断先兆流产的辅助指标,对孕妇血清孕酮和β-HCG水平的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因素对罹患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孕妇预后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 入组妊高症患者及正常产妇各173例,记录年龄、受教育年限,测量血钙、血镁、血清脂联素、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同时记录分娩方式、孕妇并发症及围生儿状况,做两组间比较.在研究组内采用多因素分析,分析8种不同因素对妊高症预后的影响.结果 (1)研究组的围生儿窒息、胎儿窘迫、早产、尿酸、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血钙、血镁、血清脂联素显著低于对照组.低体重儿、产后出血、剖宫产在20~35岁年龄的孕妇中研究组多于对照组.(2)尿酸浓度影响围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儿(SE=0.359、0.621、0.486,P<0.05);血钙浓度影响胎儿窘迫、胎盘早剥(SE=0.361、0.473,P<0.05),血镁浓度影响围生儿死亡(SE=0.732,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影响产后出血(SE=0.348,P<0.05);平均舒张压和平均收缩压影响胎儿窘迫、胎盘早剥、剖宫产(P<0.05);受教育年限和年龄影响剖宫产(SE=0.441、0.651,P<0.05).结论 妊高症的预后与年龄、受教育年限、血压、血钙、血镁、尿酸、血清脂联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浆脂蛋白(a)、维生素B12、叶酸相关性及与驱铜治疗的关系。方法将63例HLD住院患者分为33例HLD规范治疗组(规范组)和30例HLD非规范治疗组(非规范组),测定二巯基丙磺酸钠(DMPS)驱铜疗程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维生素B12及叶酸的水平,并留取患者疗前和第一个DMPS驱铜疗程中的24 h尿铜,以35例正常人为健康对照组。结果非规范组患者血浆Hcy异常率显著高于规范组及对照组(P<0.016 7),而规范组与对照组Hcy异常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脂蛋白(a)、叶酸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维生素B12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规范组疗前、第一疗程尿铜显著高于规范组(P<0.05),且非规范组患者血浆Hcy与第一疗程尿铜呈线性正相关。对照组血浆维生素B12、叶酸对Hcy具有显著负相关,而脂蛋白(a)对Hcy具有不显著正相关。结论未经规范化驱铜治疗的HLD患者更易合并高Hcy血症;HLD患者存在脂蛋白(a)的代谢异常及叶酸缺乏情况;正常人的血浆脂蛋白(a)、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血浆Hcy水平存在相关性,但有关HLD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凌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8):1475-1476,1481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围产结局。方法选择159例ICP孕妇,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轻型50例,重型109例,比较不同实验室指标分组及不同分型ICP的围产结局。结果甘胆酸(CG)≥64.43 pmol/L组患者较CG<64.43 pmol/L在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中显著增加(P均<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50 U/L组与ALT<250 U/L且AST<250 U/L组比较及总胆汁酸(TBA)≥40μmol/L组与TBA<40μmol/L组比较,前者在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后者(P均<0.05)。轻、重型ICP不良围产结局比较后发现重型ICP患者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型ICP患者(P均<0.05)。结论应根据ICP分型及时对症处理治疗,从而有助于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肥胖孕妇相比正常非肥胖孕妇血浆Ghrelin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0年12月定期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孕妇103例,将孕前体质指数(BMI)>25,孕期体重增长≥15 kg者作为肥胖组,同期分娩的孕前BMI18.5≤BMI≤23,孕期体重增长9~14 kg者作为正常组,两组孕妇均在分娩前抽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法测定Ghrelin水平。结果 Ghrelin水平在肥胖组(106.71±18.92μg/L)较正常组(190.73±45.15μg/L)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4,P<0.05)。结论血浆Ghrelin水平在肥胖孕妇组较正常非肥胖组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妊娠晚期孕妇的血浆中血小板L—arg/NO系统功能的影响。并探讨Hey对血小板机制的损伤。方法选择妊娠晚期孕妇的血浆32例,采用放射性核素3H—L—arg标记法,分别测定妊娠晚期孕妇(对_照组)及经同型半胱氨酸孵育过(Hcy组)的血小板内L-arg转运、NOS的活性,比色法测定血小板内N0含量。结果经Hey组的血小板L—arg转运为(3.244-0.82)pmol/108ptunfin-1,对照组的血浆中血小板L—arg转运为(5.12±1.75)pmol/108ptumln—1(P〈0.01);在Aeh刺激下,NOS活性明显提高,但Hey组提高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Ach刺激下,NO生成及cGMP含量明显提高(P〈0.01),但Hcy组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影响血小板L—arg的转运,使NOS的活性降低,血小板内NO水平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损伤血小板L—arg/NOS/NO系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青岛市城区中晚孕期妇女缺铁性贫血(IDA)的膳食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20名IDA孕妇为贫血组,120名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应用24h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结果中孕、晚孕妇女贫血组每日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视黄醇的摄入均低于对照组(t=2.5~6.5,P〈0.05),晚孕妇女贫血组铁的平均摄入量低于对照组(t=2.8,P〈0.05);贫血组孕妇蔬菜、水产品的摄入量低于对照组(t=2.8、8.3,P〈0.05),水果类摄入量高于对照组(t=3.5,P〈0.05);贫血组蛋白质供能比低于对照组(t=2.1,P〈0.05)。结论铁摄入不足及蛋白质、维生素C、视黄醇等营养素的缺乏是中晚孕期妇女IDA的膳食因素。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影响铁的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