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case,HD)是以结肠壁内神经节细胞缺如为特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对诊断明确的常见型HD可行Ⅰ期拖出根治术;但对于长段型HD因直肠灌洗效果不佳或并发小肠结肠炎需要采取分期手术,即在新生儿期先进行结肠造口缓解症状,待营养状况好转后再Ⅱ期根治手术.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进步和单切口腹腔镜手术的兴起,我们在常规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的基础上,针对结肠造口术后患儿,利用原造口部位完成单切口腹腔镜辅助下Duhamel术治疗3例长段型HD,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切除、结直肠钉合吻合术治疗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我们对12例4—14岁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采取腹腔镜辅助下病变肠段游离经肛门拖出切除(改良Swenson手术)、结直肠采用吻合器完成钉合吻合术,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排便情况和近期并发症。结果12例患儿均在腹腔镜辅助下顺利完成改良Swenson手术、结直肠钉合吻合术,手术时间1.5~2.0h;术中出血3~5mL;无术中并发症及术后伤口感染。2例术后出现排便时肛门疼痛;2例出现吻合口瘘,1例保守治疗30d瘘口愈合;1例行横结肠造瘘,术后4个月出现结直肠吻合口狭窄,经肛门纵行切开横行缝合后扩肛缓解;1例出现肠炎症状给予对症治疗痊愈。7例获随访患儿均无污粪、便秘情况存在,每日排便1~3次。所有患儿小便正常。结论腹腔镜辅助巨结肠根治、结直肠吻合器钉合方法可行,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短期随访疗效满意,适合儿童巨结肠手术,但婴幼儿不适合此法。  相似文献   

3.
"心形"吻合法治疗先天性巨结肠3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心形”吻合法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HD)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术前清洁灌肠 ,对本组 31例在肛门外套叠式拖出并切除病变的巨结肠 ,将正常结肠与直肠下段的吻合口一律吻合成前高后低的鸡心衣领状 ,还纳后逐层关腹。结果 本组 31例患儿均达到最大限度地保留肛门括约肌 ,保留其正常排便功能。未发生 1例吻合口瘘等早期并发症 ,均痊愈出院。远期随访 2 4例均未发生吻合口狭窄和其他晚期并发症 ,均达到良好效果。结论 “心形”吻合法是治疗HD的较好术式之一 ,尤其适用于常见型和短段型及病变在降结肠以远的长段型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mng’Sdisease,HD)传统手术治疗需两至三期完成。目前一期根治术是HD的标准治疗方法。腹腔镜辅助下Swenson和Duhanmel拖出术相继报道,其中腹腔镜辅助下Georgeson—Soave手术应用最广,这种方法和单纯经肛门拖出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HD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5.
Hirschsprung’s病(HD)或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首先由Hirschsprung描述自1948年Swenson首次成功经肛门拖出矫治HD以来,HD的治疗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疑似全结肠巨结肠病例行急诊回肠造瘘术后二期手术的诊疗流程及手术方案。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2例回肠造瘘术后的疑似全结肠巨结肠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手术年龄3~13个月,平均年龄5.8个月。经下消化道造影后24 h复查腹平片及直肠测压检查。均行术中回结肠多处活检,冰冻病理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决定下一步手术方案。结果11例诊断为全结肠巨结肠,行经腹部切口辅助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全结肠切除回肠肛门吻合术)。2例确诊为长段型巨结肠,1例确诊为常见型巨结肠,行巨结肠根治术。8例排除巨结肠及巨结肠同源病,行关瘘术。术后患儿恢复可。结论对于因疑全结肠巨结肠而行回肠造瘘的患儿,二期手术前可行下消化道造影,造影后24 h复查腹平片以评估远端肠管排钡功能。术中行回结肠多处浆肌层活检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及病变范围,从而指导二期手术方案的选择,是一种可靠、可行、简便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治疗直肠乙状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12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直肠乙状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HD)的临床经验和近远期疗效.方法 2001~2010年本院收治直肠乙状结肠型HD患儿122例,年龄15 d至12岁.均应用3个或4个Trocar行腹腔镜辅助经肛门Soave拖出术.先在腹腔镜下行浆肌层活检明确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和有神经节细胞肠段,然后在腹腔镜辅助下经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技术在不同类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中发挥的作用。方法159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接受手术治疗。短段型25例,常见型114例,长段型20例。其中单纯经肛门Soave拖出手术32例;腹腔镜Soave-Georgeson手术70例;腹腔镜直肠肛管背侧纵切心形吻合术57例。主要观察手术过程、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术后排便功能。结果在短段型和常见型患儿,经肛门Soave手术时间与腹腔镜Soave-Georgeson手术和腹腔镜直肠肛管背侧纵切心形吻合术时间相同,但肛门解剖时间前者比后两者明显长。腹腔镜组住院费用比经肛门Soave手术组高,术后并发症、排便优良率、直肠肛管反射恢复率、肛管静息差、肛管高压区长度均无明显差异。长段型患儿腹腔镜Soave-Georgeson手术和直肠肛管背侧纵切心形吻合术均明显比经肛门Soave手术时间长、住院费用高,但腹腔镜操作不可缺少。结论对于短段型和常见型巨结肠根治术,常规应用腹腔镜没有必要,但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拖出手术是更全面的技术,能显著缩短肛门解剖时间,游离更长的病变结肠,更容易判断无神经节细胞肠段范围,观察结肠肛门吻合后肠管是否扭转、腹腔出血等。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经脐及肛门自然腔道巨结肠根治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监视下联合经肛门直肠内拖出结肠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及其类缘性疾病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11月,对15例常见型和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及其类缘病患儿实施经脐单孔腹腔镜监视下联合经肛门直肠肌鞘入路游离左半结肠或全部结肠,然后拖出在体外完成直肠乙状结肠或次全结肠切除术.结果 全部患儿...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巨结肠类缘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HAD)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恰当的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总结1990~2004年间手术治疗的HD患儿315例,重新复习术后病理切片(HE染色)。发现新生儿HAD17例。其中14例表现为腹胀、便秘、呕吐;3例表现为肠穿孔的症状。病理分型混合型11例:HD IND3例、HD 节细胞减少症1例、HD 节细胞未成熟7例;单纯型6例:IND3例、肠神经元发育异常3例。经历的手术方式:单纯肠造瘘;小肠部分切除 肠吻合或造瘘;右半结肠切除;巨结肠根治术;造瘘口关闭术;肠粘连松解术等。6例行过2次手术;10例曾行3次(包括3次)以上手术;1例行回肠造瘘。13例已行巨结肠根治术。结果2例死于多次手术导致的肠功能异常、营养不良、感染等;2例需经常回流洗肠协助排便;1例回肠造瘘后4月在观察中;2例失访;其余随年龄增长肠道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HAD的存在应引起临床医生足够的重视,疑似HD的患儿术前应尽量做到诊断明确,以便施以正确的术式,避免多次手术。按HD根治术后效果不满意者,应再复习病理切片,防止遗漏HAD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巨结肠的一种术中快速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的术中快速诊断方法。方法 17例术前诊断为巨结肠的患儿,术中分别在狭窄段、移行段和扩张段取三份全层标本,以直肠肛门畸形患儿结肠造瘘术后关闭瘘口时的结肠标本为正常对照,利用一种快速AchE染色方法,将标本孵育时间分别确定为1、3、5、10、15、30min,同时进行冰冻切片HE染色并和正常组比较。结果 快速AchE染色法标准孵育时间5min后出现深褐色的沉淀,我们可以识别出增生的胆碱能神经纤维,而正常组神经纤维不显色,如果结合冰冻切片HE染色观察神经节细胞使结果更准确。结论 这种简单而可靠的快速AChE染色方法可以和冰冻切片HE染色联合应用在术中诊断HD和IND,并判断异常肠段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肛门改良Swenson术和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肛门手术治疗的5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短段型11例,普通型35例,长段型4例;行经肛门改良Swenson术21例,经肛门改良Soave术29例。比较两组患儿手术相关因素、术后并发症及排便功能情况。结果两种术式术前灌肠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出院时排便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比较,前者较后者短(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9.0%和37.9%,术后6个月时排便优良率为95.2%和89.6%。结论经肛门改良Swenson术和改良Soave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但经肛门Swenson术较经肛门Soave术操作更简单方便,并发症明显减少;两者手术适应证均可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13.
自从丹麦医生 Hirschsprung 报告首例先天性巨结肠症至今100多年以来,先天性巨结肠的外科治疗获得显著进步。1948年 Swenson 等[1]采用开腹直肠切除、结肠拖出与肛管吻合术,开创了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拖出(Pull-through)的经典外科术式,先后又有诸如 Duhamel、Soave、Reheibin 等多种术式得到临床应用,并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2]。上世纪90年代,先天性巨结肠外科治疗进入新的历史时期,Georgeson 等[3]于1995年报告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拖出术;特别是 Torre 等[4]于1998年首次报道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进一步简化,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和应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对早期行 Swenson 改良术的患儿远期(8~16年)排便功能评估结果显示,Sewenson 术后远期排便功能优良率达84.4%[5]。而基于 Swenson 原创经肛拖出理念改进的单纯经肛拖出和(或)腹腔镜辅助下经肛拖出术,由于采用更为简捷的手术路径,显著减轻绝大多数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手术创伤和瘢痕形成,从而获得较传统手术后更高的生活质量[6]。虽然先天性巨结肠的现代外科治疗取得不断进步,但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后便秘复发仍屡有报告。在一项对先天性巨结肠术后长达8~24年的随访研究中,发现14.3%的患者术后再次出现便秘[7]。有人统计 Duhamel 术后远期随访结果,便秘复发率为15%,Soave 术为16%,而巨结肠同源病术后便秘复发率更高[8]。国内有文献报告先天性巨结肠经 Swenson 根治术后,便秘症状复发可高达47.9%[9]。因此,先天性巨结肠术后便秘复发问题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分析巨结肠经肛门改良Swenson术、经肛门Swenson术(即完整保留直肠肛管黏膜及肌层)及经肛门Soave术三种术式的临床效果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结合我科巨结肠经肛门行改良Swenson术505例经验,加上统计国内外文献巨结肠经肛门Swenson术456例及经肛门Soave术1443例的大宗病例,将其各种并发症加以统计并予以分析.结果 经肛门改良Swenson术的污粪发生率为0.6%、经肛门Swenson术为3.5%、经肛门Soave术为6.4%;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分别是0.4%、0、2.1%;失禁发生率为0.2%、0.4%、0.4%;结肠小肠炎发生率为1.2%、0.4%、7.2%;便秘复发率为1.2%、0.9%、4.1%.三种手术方式并发症数据进行3×2行列表x2检验,两两比较分析,经肛门Swenson术组和改良Swenson术组组间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1.6546,P=0.1983);而经肛门Soave术组与经肛门Swenson术组和改良Swenson术组的组间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56.3752、P<0.0001和x2=78.1408、P<0.0001.结论 三种经肛门手术均降低了手术创伤,但经肛门改良Swenson术和经肛门Swenson术术后并发症较少,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正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D)在英文中以丹麦儿科医生Hirschsprung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他对该疾病的描述"结肠扩张及肥大导致新生儿便秘",尽管不完全正确,但他是描述该疾病最具体的医生。1948年Swenson完成了腹会阴联合结肠拖出手术治疗HD,标志HD的治疗进入根治性手术阶段,随后的Duhamel术、Soave术使盆腔的解剖游离更少,自此国际上也确认了手术切除病变肠管是治疗该疾病最有效的措施。微创手术是伴随  相似文献   

16.
改良Swenson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改良Swenson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自1995年10月-2004年6月采用改良Swenson术治疗的52例(男50例,女2例,48例为常见型,4例为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经病理明确诊断,术后常规肛门指检。随访40例、时间1~6年。对顽固性便秘、营养状况、吻合口狭窄、污裤及失禁等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52例患儿顽固性便秘消失,营养改善。近期无吻合口漏,无腹腔及伤口感染,远期随访无便秘复发及直肠回缩,无吻合口狭窄、污裤及失禁。52例中仅2例有小肠结肠炎,占3.8%。结论改良Swenson术适用于常见型、短段型及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并且疗效满意,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疑诊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与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3月我们收治的116例新生儿期疑诊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后于新生儿期行巨结肠根治术;94例先予清洁回流灌肠,症状缓解者,教会家长清洁回流灌肠或扩肛等保守治疗措施后出院,3个月后复查,其中28例排便正常,获痊愈,60例症状未缓解者经确诊后行巨结肠根治术,6例失随访;12例新生儿期清洁回流灌肠效果不佳,一期行肠造瘘术,二期行巨结肠根治术。结果116例疑诊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随访110例,随访率为94.8%,获随访病例中,82例经手术治疗痊愈,28例经保守治疗痊愈;12例大便次数多,伴肛周糜烂,2例排便困难,1例肛门狭窄,1例偶有污粪。结论对新生儿期疑诊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可先行清洁回流灌肠、扩肛等保守治疗,3个月后明确诊断者再择期手术治疗。对长段型或全结肠型巨结肠经回流灌肠等治疗效果不佳者,可先行一期肠造瘘术,二期行巨结肠根治术。  相似文献   

18.
经肛门拖出及辅助腹部小切口根治长段型巨结肠3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肛门拖出及/或选择性辅加腹部小切口根治长段型巨结肠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5年3月经用该术式治疗婴儿长段型巨结肠33例。其中病变段位于乙状结肠上段16例,降结肠11例,脾曲4例,横结肠右侧2例。全组病例均经钡剂灌肠、肛门直肠测压、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实施I期手术32例,II期手术1例。结果17例单独经肛门拖出结肠,16例辅加腹部3~5cm小切口协助完成手术。切除病变结肠平均长度为39.2cm(32~63cm)。平均手术时间为145min(110~190min)。出血约10~50ml。术后恢复良好,6例出现肛周轻度红肿、糜烂,均于术后6~11d痊愈出院。30例经3个月~4.5年随访,生长发育良好,3个月内每日排便4~8次,6个月后每日2~3次。5例发生结肠炎,经保守治疗痊愈。轻度污粪及便秘各1例。无腹部并发症及吻合口狭窄。结论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根治婴儿长段型巨结肠方法可行,且安全、有效,操作较简便。对病变位于降结肠以上、结肠系膜较短者,可辅加腹部小切口协助完成手术,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巨结肠微创化手术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微创化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本院收治的68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病例资料。年龄2个月至3岁,其中短段型12例,普通型40例,长段型10例,全结肠型6例。手术方式包括直肠肌条切除术、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结果7例行直肠肌条切除术,35例行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20例行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6例行开腹手术。均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4个月至4年,63例排便正常,5例仍存在便秘。结论进一步规范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的微创治疗,制定儿童先天性巨结肠微创化治疗标准是提高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经肛门改良 Swenson 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HD)的临床经验。方法2000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们确诊并行经肛门改良Swenson手术治疗HD患儿541例。收集其临床资料、术中情况及随访信息进行评估,均经直肠肛管测压、肛门指诊等评价患儿术后情况。结果541例患儿中,387例(71.5%)获随访,平均手术时间70 min,平均出血量5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 d,发生并发症20例(20/387,5.17%),其中污粪4例(1.03%),失禁1例(0.26%),吻合口狭窄2例(0.52%),小肠结肠炎7例(1.81%),便秘复发6例(1.55%)。结论经肛门改良Swenson手术设计符合生理,安全可靠,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