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维生素E易氧化的特性,制备了维生素E-β环糊精包合物。并对酪氨酸酶抑制率作了研究。实验表明,包合物对酪氨酸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包合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且线性关系良好。(r=0.9971)其2%包合物溶液的抑制率为60.5%。  相似文献   

2.
β-环糊精对利福平的包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β-环糊精对利福平的包合作用。方法:采用研磨法制备利福平β-环糊精包合物,以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相溶解度法验证利福平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体外肉汤稀释试验测定包合物对金葡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利福平能够与β-环糊精形成物质的量比为1∶2的包合物,包合物改善了药物的溶解性能。包合物对金葡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125mg.L-1和32.0g.L-1。结论:β-环糊精可以包合利福平并改善其溶解性能。包合物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β-环糊精对莪术醇的包合作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间苯三酚比色法定量,用连续递变法测定了莪术醇与β-环糊精包合物组成的摩尔比;实验表明,莪术醇在β-环糊精水浴液中的溶解度明显增加,包合物组成摩尔比为1∶1;红外光谱验证了包合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碘.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碘·β-环糊精(I_1-β-CD)包合物的制备方法,经差示扫描量热法证实所制得的物质为包合物,并将I_1-β-CD包合物制备成了胶囊剂和混悬剂。  相似文献   

5.
环糊精包合物在药剂学上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环糊精(cyclodextrin)简称CD或YD,是由淀粉经环糊精糖基转移酶酶解而得,是以α-1,4键联结成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环合的葡萄糖分子数主要有6、7、8个三种,分别称为α-、β-和γ-环糊精,亦有少量8个以上葡萄糖环合物。环糊精的衍生物近年来也有较多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地高辛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方法.方法:用搅拌法制备地高辛环糊精包合物,UV、HPLC法测定其含量,结果:地高辛及其包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完全一致.包合后地高辛的晶体衍射峰消失,差热分析检测同样说明包合后图谱的变化.结论:地高辛与环糊精包合成功.  相似文献   

7.
蜘蛛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稳定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蜘蛛香β-环糊精包合物的稳定性。方法:室温(避光)、光照(光强2000—3000LX)、湿热(温度38℃、相对湿度75%并避光)三种条件下进行加速试验。结果:包合物能够较长期稳定存在。结论:蜘蛛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使蜘蛛香挥发油的稳定性大大提高。并改善了其难闻气味。  相似文献   

8.
Vitamin D2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羟丙基-β-环糊精对氯硝西泮包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  徐群为  许荔新  张静 《中国药房》2006,17(15):1137-1139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在水溶液中对氯硝西泮的包合作用。方法:采用相溶解度法、等摩尔系列法、紫外吸收光谱法等方法考察氯硝西泮与HP-β-CD在水溶液中包合作用、包合比及包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结果:在不同温度(25℃、35℃、45℃)的蒸馏水及不同pH(4·0、6·0、7·0)的缓冲液中,氯硝西泮的溶解度均随HP-β-CD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相溶解度图为AL型。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氯硝西泮与HP-β-CD可自发地形成摩尔比1∶1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10.
环糊精对药物包合作用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喆  王齐放 《药学进展》2006,30(7):299-304
概述不同种类环糊精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及对药物的包合作用,讨论主客分子的理化性质对包合作用的影响以及包合物的形成对药物性能的影响,为在药物制剂中合理选择、科学使用环糊精包合材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紫外光谱、相溶解度曲线和1H NMR考察了3种环糊精(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和2,6-二-O-甲基-β环糊精)对白藜芦醇的增溶作用及紫外照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环糊精均可与白藜芦醇形成1:1的包合物.其中,羟丙基-β-环糊精对白藜芦醇的增溶效果最好,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白藜芦醇的紫外照射稳定性.另两种环糊精则降低了白藜芦醇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崔山风  胡英  戴义 《中国药师》2006,9(8):701-702
目的:制备槲皮素β-环糊精及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对其加以鉴定。方法:分别以溶液搅拌法和有机溶剂挥发法制备槲皮素包合物;用相溶解度法判断槲皮素与β-CYD、HP-β-CYD形成包合物的摩尔比;并借助红外扫描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通过对两种制备方法的栽药量进行比较,最后采用有机溶剂挥发法得到浅黄色疏松固体。经IR扫描发现:包合物已经形成;槲皮素与β-CYD、HP-β-CYD形成包合物的摩尔比1:1;槲皮素HP-β-CYD包合物能明显增加槲皮素在水中的溶解度。结论:包合后,槲皮素与环糊精形成新相,且溶解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固体分散技术与包合技术对吡罗昔康溶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鹏翼  易以木 《医药导报》2007,26(5):530-532
目的 考察固体分散技术及包合技术对吡罗昔康溶出度的影响。方法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以β-环糊精(β-CD) 包合技术制备包合物。以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鉴定吡罗昔康在体系中的存在形态;以水为溶出介质,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制备工艺下成品的体外溶出度。结果 差热分析图谱表明,吡罗昔康β-CD包合物以及吡罗昔康-PVP(1:6,1:8)的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以非晶型存在,而吡罗昔康-PVP(1:2,1:4)的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与载体形成低共熔物,药物以微晶形式存在于载体中;体外溶出结果表明环糊精包合物和载药比为1:6,1:8的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与相应物理混合物及原料药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制成固体分散体和β-环糊精包合物均能显著提高吡罗昔康的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14.
几种常用包合物表征方法所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糊精分子具有独特的内疏水外亲水的空腔结构,常被用来对难溶性药物进行包合,通过形成包合物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性。本文比较几种常用包合物表征方法的应用情况,指出不同表征方法所存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聚维酮和聚乙二醇对吡罗昔康-β-环糊精包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K -3 0 )和聚乙二醇 (PEG 40 0 0 )对吡罗昔康 β 环糊精包合作用的影响 ,用热力学的方法求出了包合物在高聚物存在下的热力学函数 .结果表明 ,吡罗昔康 β 环糊精包合物在PVP和PEG的存在下包合反应表观稳定常数 (KC)增大 ,包合反应的自由焓 (ΔG)减小 .高聚物的最佳浓度为 3~ 5 g /L  相似文献   

16.
17.
羟丙基-β-环糊精对桂利嗪的包合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备桂利嗪-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对其加以鉴定.方法: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桂利嗪-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薄层色谱、熔点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桂利嗪与羟丙基-β-环糊精已形成包合物.包合物主、客分子之比为1:1.结论:羟丙基-β-环糊精可使桂利嗪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22.4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对药物的增溶作用。方法分析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对SBE-β-CD的理化性质、对药物的增溶作用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和结论SBE-β-CD对药物具有很好的增溶作用,是一种优异的新型药物辅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地高辛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地高辛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方法。方法:用搅拌法制备地高辛环糊精包合物,UV,HPLC法测定其含量。结果:地高辛及其包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完全一致。包合后地高辛的晶体衍射峰消失,差热分析检测同样说明包合后图谱的变化。结论:地高辛与环糊精包合成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对药物的增溶作用。方法分析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对SBE-β-CD的理化性质、对药物的增溶作用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和结论SBE-β-CD对药物具有很好的增溶作用,是一种优异的新型药物辅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