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自制的排卵预报监测仪测量阴道分泌液电导值(1/VR)预测排卵。分析了62人112个周期,与超声监测对照,1/VR高峰出现于排卵前1~2天,并与LH峰值吻合。1/VR高值周期天与LH峰值天及宫颈Insler评分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1/VR检测是一种简单的预测排卵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选择月经正常妇女34例,观察96个月经周期101个卵泡。对排卵侧别,顺序与卵泡期,黄体期长短及卵泡大小的关系了研究,结果表明:(1)左右卵巢排卵机率相近;(2)交替排卵比同侧排卵发生机会多,同侧排卵者前周期卵泡期较长,而交替排卵者前周期优势卵泡直径较大;(3)有36.5%的妇女交替排卵与同侧排卵洵不定期发生。此研究有助于辅助生育技术实施前的准备。  相似文献   

3.
尿LH快速测定结合宫颈粘液评分预测排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0例无明显盆腔病变的不孕妇女,在预计排卵前2 ̄3d开始测尿LH及宫颈粘液评分,连续4 ̄6次,其中20例同时作血LH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血LH峰值与尿LH阳性符合率为81.9%;血LH无峰值与尿LH阴性符合率为88.9%。宫颈粘液评分值与尿LH(+)呈正相关,与尿LH(-)呈负相关。经u检验,可以CS7分作为有无排卵的分界线,因此认为尿LH测定结合宫颈粘液评分,为预测排卵的有效简介方法。  相似文献   

4.
几种排卵预测方法的比较研究江苏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王信心吴周亚排卵监测在有关生殖的临床及科研中是十分重要的。随着医学发展,对排卵监测的指标要求日趋细致、精确。较全面的监测内容应包括主导卵泡(dominantfolicle)的位置(左右卵巢)、数...  相似文献   

5.
LH半定量试纸及B超监测排卵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不孕症患者监测排卵时,通过检测尿黄体生成素(LH)值,同时B超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并以测基础体温(BBT)为对照,探讨LH值在监测排卵中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方法:不孕症病人41人,年龄为24~39岁,进行了46个周期监测,监测基础体温;于月经第10天开始进行B超及尿LH排卵监测,每天1次,直到排卵或确定无排卵时停止。结果:有排卵者15人,LH峰值为50~100mIU/mL,无排卵者24人,LH值多徘徊在0~10mIU/mL之间。卵泡黄素化不排卵综合征(1uteinized unmptured follides,LUFs)7人,尿LH缓慢的增加,并迟迟不下降。结论:(1)尿LH半定量试纸可较准确的预测排卵的时间;(2)排卵前1d尿LH突然上升,上升≥50mIU/mL后,24h左右排卵,当尿LH上升缓慢并维持3d以上,应考虑为LUFs综合征可能,可配合B超卵泡≥2cm后,继续长大;(3)尿LH半定量试纸监测排卵有较好的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用尿LH试纸测试尿液预测排卵日期,为不孕夫妇启示最佳受孕时机。方法 从诊治不孕妇女中随机选择50名,B超监测卵泡生长情况,尿LH试纸测试尿液,根据结果预测是否出现LH峰,提示有否排卵。结果 尿LH预测排卵准确率为94.9%(75/79),尿LH阳性与出现成熟卵泡的符合率为95.1%(79/83)。结论 尿LH试纸测试检查可作为常规检测排卵的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可靠,能提示即将排卵或是否已排卵,在不孕症的诊治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不孕症已经成为影响女性生殖健康的重要问题,其中排卵障碍约占女性不孕症的25%~30%¨0,西医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存在着疗效的不确定性,而且有明显的副作用,如:(1)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2)取卵穿刺与腹腔镜手术可引起取卵穿刺的损伤与出血、麻醉意外、气胸和纵隔气肿、血栓、大血管损伤等;(3)自然流产、异位妊娠、先天性畸形、多胎妊娠;(4)诱导排卵有罹患癌症的潜在危险,如乳腺癌、生殖道癌,及以来自激素的癌症如黑色素瘤等旧一“。中医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治疗有独特的疗效,相对于西医治疗无明显毒副作用。现将近几年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诱发超排卵条件下进行16例配子输卵管内移植(GIFT),共发生5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OHSS及重度OHSS发生率分别为31.3%(5/16)及6.3%(1/16)。结果提示:OHSS的发生主要与hMG、hCG用量尤其是黄体期hCG用量有密切关系,注射hCG前血巳水平≥1500ng/L及卵泡数≥10个为发生OHSS的高危因素;妊娠可以促进或加重OHSS;通过连续阴道B超监测卵泡生长;调节hMG用量;结合注射hCG前血E2水平决定黄体期hCG用量,可有效地防止OHSS发生。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5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提示出现对应导联S-T段压低ST-D时病情严重、预后较差;在AMI时出现ST-D意味着较大范围的梗塞或缺血。建议对AMI有ST-D者给予足够重视,以期积极预防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用超声心动图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DEST)检查了45例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病人。依据分级负荷试验中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二尖瓣室间隔角(MSA)的变化趋势分为组1(MSA增大)和组2(MSA变小)。静息状态下,两组间X线左室造影的心功能指标有显著性差异。静息状态和DEST中,两组间MSA均有显著性差异。组1病人中多支血管病变12例(12/15),组2病人中有14例(14/30);DEST中MSA动态变  相似文献   

11.
超声预测胎儿体重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对回归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预测胎儿体重作一比较,选择一种或几种准确性高、实用性强的方法供临床使用。方法分娩前72小时内测量胎儿双顶径(BPD)、头径(HD)、胸径THD)、腹径(AD)、股骨长度(FL)、肝脏长度(LL)、软组织厚度(STT)和皮下组织厚度(SCT),并记录新生儿出一体重,共390例,其中250例用地训练人工神经网络及建立体重预测的回归方程;140例用人工神经网络、回归方程和临  相似文献   

12.
测定尿LH(EIA)监测排卵和自然避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采用尿LH(EIA)监测排卵和自然避孕,资料和方法:A组;对13例自然排卵的13个周期,自周期的第8-10天开始,用尿LH(EIA)测定LH峰值监测排卵,同时采用血清LH(RI.A)、P(RIA)和BBT、CMS检测排卵,并同步进行超声扫描检测卵泡发育和排卵。结果:当尿LH(EIA)出现阳性反应时,血清LH(RIA)峰值≥28miu/ml,尿阳性出现后24-72h,B超示排卵,排卵后一周血清P≥5ng/ml。B组:14例要求采用自然避孕的35个周期,自周期8-10d开始用尿LH(EIA)测定检测排卵,当阳性反应出现后4-5d内禁欲。结果:无一例妊娠。结论:采用尿LH(EIA)监测排卵并用于自然避孕是可靠、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用三氯化铁试液滴定妇女晨尿所消耗的体积变化来预测排卵。由6名妇女进行了81个月经周期的试验。在月经周期的中期(即排卵的±2天之内),三氯化铁试液体积会出现一个峰值,此峰值与尿的LH峰值相吻合。本方法与基础体温的测定及阴道粘液变化的观察结合使用,能有效地确定月经周期的排卵期。本方法也可应用于动物排卵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用三氯化铁试液滴定妇女晨尿所消耗的体积变化来预测排卵。由6名妇女进行了81个月经周期的试验。在月经周期的中期(即排卵的±2天之内),三氯化铁试液体积会出现一个峰值,此峰值与尿的LH峰值相吻合。本方法与基础体温的测定及阴道粘液变化的观察结合使用,能有效地确定月经周期的排卵期。本方法也可应用于动物排卵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刺激试验对排卵障碍妇女促诱导排卵治疗时卵巢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以35例排卵障碍妇女为研究对象,观察早卵泡期对GnRH-a的刺激血E2的变化类型与卵巢反应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早卵泡期E2的变化类型分为A、B、C3型。A型患者卵巢最敏感,发育的卵泡数显著多于B、C型患者(P<0.05),发生严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OHSS)的危险性高(81.8%),周期取消率高(72.7%),妊娠率下降。B型患者卵巢反应适中,妊娠率(62.5%)、持续妊娠率(50%)高于其余两型。C型患者卵巢反应性最差。结论:GnRH-a刺激试验可预测排卵障碍妇女的卵巢反应,指导促排卵方案的调整,减少OHSS的发生,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应用彩色多普勒脐血流仪检查186例孕妇从妊娠30周~42周的胎儿脐动脉血流频谱,测定其收缩期峰值与舒张期低值的比值(S/D),其中116例随访至分娩。结果表明:正常妊娠脐血流S/D值随孕周的增加逐渐下降,足月妊娠S/D比值<3.脐血流S/D值能预测胎儿宫内安危,比NST更敏感;检测脐血流S/D值,结合B超在产前能明确诊断对胎儿危害的脐带缠绕、羊水过少等症。对进一步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诱发超排卵时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预测和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诱发超排卵条件下进行16例配子输卵管内移植(GIFT),共发生5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OHSS及重度OHSS发生率分别为31.3%(5/16)及6.3%(1/16)。结果提示:OHSS的发生主要与hMG、hCG用量尤其是黄体期hCG用量有密切关系,注射hCG前血E2水平≥1500ng/L及卵泡数≥10个为发生OHSS的高危因素;妊娠可以促进或加重OHSS;通过连续阴道B超监测卵泡生长;  相似文献   

18.
杨海燕  陈莉 《海南医学》2011,22(22):54-56
目的探讨和比较促排卵受孕周期和未孕周期的卵泡发育、子宫内膜生长变化、尿LH峰出现、卵泡与子宫内膜同步性的差异。方法收集36例排卵障碍患者促排卵后成功受孕周期(36周期)及前期未孕周期(72周期)的卵泡监测情况。结果受孕周期平均排卵日(14.39±2.28)d、排卵时卵泡大小(19.75±1.93)mm、卵泡数(1.58±0.77)个、LH峰出现20次;未孕周期平均排卵日(14.44±2.48)d、排卵前卵泡大小(18.93±1.28)mm、卵泡数(1.42±0.65)个、LH峰出现24次,二者在排卵前卵泡大小和LH峰出现频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卵前子宫内膜厚度受孕周期的两个高峰区间分别是0.7~0.8cm(10例)、1.1~1.2cm(15例),而未孕周期分布于0.7~0.8cm(24例)、0.9~1.0cm(26例)。子宫内膜厚度与卵泡大小的相关性方面受孕周期r=0.341,未孕周期r=0.31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在卵泡大小和LH峰出现频率上的差异体现了促排卵成功受孕的关键在于卵泡的质量,同时最宜受孕的内膜厚度是1.1~1.2cm。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卵巢间质动脉血流超声学指标预测卵巢储备功能及超排卵反应性的可靠性。方法:经阴道彩色B型超声检测164例月经第2天(M2)卵巢间质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S)/舒张期低值流速(D),预测卵巢储备功能和超排卵反应性,并与用基础FSH值+窦卵泡数+卵巢体积的传统预测方法进行比较;用回收卵母细胞数回顾判断卵巢间质动脉血流指标预测卵巢储备功能及超排卵反应性的可靠性。结果: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比较,M2的PI(P<0.05))、RI(P<0.05)有统计学意义;超排卵反应良好组与反应不良组比较,两组M2,PI,RI,S/D(P<0.05)有差异。用卵巢间质动脉血流超声指标预测卵巢储备功能,与传统判断卵巢储备功能结果相一致,预测的可靠性为78.66%(129/164);卵巢基础间质动脉血流预测卵巢反应性的可靠性为76.22%(125/164)。结论:卵巢间质动脉血流PI、RI和S/D可用于预测卵巢储备功能及超排卵反应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对生殖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自动发光法、ELISA法测定20例患者超排卵前后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抗卵巢抗体(AOA)、抗磷脂抗体(PAP)、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D)及血清球蛋白IgA,IgG,IgM。结果 治疗后FSH、LH、E2、IgM、IgG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变化,IgA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后2例患者出现AOA,1例出现ds-DNA。结论 超排卵不影响血清FSH、LH、E2水平,可能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所影响,但无明显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