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4 毫秒
1.
江西赣州地区宫颈癌普查队送检的247例Ⅱ级以上宫颈涂片,是采用HE染色和巴氏五级分类法为诊断标准。同时作了宫颈活检对照。247例中,Ⅱ级涂片216例(87.4%),Ⅲ级25例(10.2%),Ⅳ级4例(1.6%),Ⅴ级2例(0.8%)。涂片级别伴随着年龄增高而上升。Ⅱ、Ⅲ级涂片中无症状者占多数,Ⅳ、V级者中白带腥接触性出血者明显高于Ⅱ级涂片。涂片与病理活检对照,共检出6例宫颈癌,其中2例细胞涂片为假阴性,即漏诊(其中1例为巴氏Ⅱ级。1例为巴氏Ⅲ级);Ⅳ级涂片4例,检出宫颈癌2例。Ⅴ级涂片2例,无假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FNAC)的可靠性与局限性。方法对照分析75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FNAC涂片细胞学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520例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97.1%,230例良性病变诊断的特异性为98.3%,总准确率为97.6%;假阴性率为2,9%,潜在假阳性率为1.7%,无一例假阳性,总误诊率为2.5%。结论FNAC检查结果可靠性强;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病理组织学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ThinPrep液基细胞学检查(TCT)与传统巴氏涂片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早期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2007年6月门诊已婚妇女进行液基细胞学(6036例)和传统巴氏涂片(7821例)检查,对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包括ASC—H以上病变)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并在阴道镜指导下活检,送检病理诊断。结果7821例巴氏涂片样本中,阳性(48/7821)例。经阴道镜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23例,阳性符合率为86.96%。6036例TCT受检样本中,阳性(187/6036)例,经阴道镜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95例,阳性符合率为93.68%。TCT阳性检出率3.1%(187/6036)明显高于巴氏涂片检出率0.6%(48/7821),差异具显著(x^2=126.12,P〈0.01)。结论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可提高妇女CIN及早期癌的检出率,弥补巴氏涂片诊断的不足,提高了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在诊断宫颈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5~10月,我院对1104例患者行液基细胞学检查、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并取组织活检,细胞学诊断采用TBS分级系统。将阴道镜检查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作对照,以观察阴道镜检查在诊断宫颈病变中的价值。结果:①阴道镜检查异常患者中,35岁以下占23.46%,年轻患者占较大比例。②阴道镜检查阳性124例,检出率为11.23%,大大高于巴氏涂片。③阴道镜检查存在漏检及假阳性病例。结论:①年轻妇女宫颈病变发生率较高。②阴道镜检查能使宫颈病变得到早期诊断与治疗。③阴道镜检查存在漏诊率及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巴氏五级分类法与TBS报告系统诊断宫颈细胞异常的阳性率及其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探讨TBS报告系统在传统宫颈涂片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接受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者,其中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的3781例进行传统宫颈涂片、巴氏染色、巴氏五级分类法进行细胞学诊断;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的7888例进行宫颈涂片、巴氏染色、TBS报告系统进行细胞学诊断,其阳性结果的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取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使用TBS报告系统诊断检出宫颈异常细胞的阳性率为0.87%(69/7888),与组织病理学诊断总的符合率为95.7%(44/46),均明显高于巴氏五级分类法(P<0.01);传统宫颈涂片经济、简便易行、重复性好、适合于大规模的普查。结论:TBS报告系统可很好的使用于传统涂片的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宫颈癌筛查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液基细胞学诊断结果及其在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4年11月-2007年7月间所作液基细胞涂片4000例诊断阳性的(ASC以上)386例中,可追踪到确切组织学诊断的212例病例,进行细胞学与组织学诊断结果对照分析,评价。结果212例病例中细胞学诊断癌26例、HSIL34例、LSIL78例、ASC87例、AGC12例,与组织学结果对照,检出率,符合率分别为:癌100%、83.9%,HSIL80.9%、89.2%,LHSl76.4%、86.3%。8例ASC-H中2例HSIL,3例IMSI;12例AC,C中腺癌2例,鳞癌1例,CINI级3例,内膜增生过长6例。结论液基细胞学有助于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检出,诊断的阳性符合率比普通巴氏涂片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阴道镜检查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对1999年9月—2001年12月在我院妇科就诊,因临床可疑或宫颈细胞学巴氏Ⅱ级以上而行阴道镜及病理检查的241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CIN病变的发生率在各年龄段之间无显著差异,241例阴道镜检查的患者175例做细胞学涂片,宫颈细胞学涂片为巴氏Ⅱ、Ⅱa级的患者85例,阴道镜检查定点活检病理结果为CIN病变者22例,阳性率为25.9%;宫颈细胞学涂片为巴氏Ⅱb级及以上的患者110例,阴道镜检查定点活检病理结果为CIN病变者37例,阳性率为33.6%,假阳性率为66.4%;临床可疑未涂片行阴道镜检查者66例,活检病理结果为CIN病变者21例,阳性率为31.8%。阴道镜图像为Ⅰ级者139例,病理诊断为CIN病变者7例,检出率为(5%),均为CINⅠ;阴道镜图像为Ⅱ级者78例,病理诊断为CAN病变者51例,检出率为65.4%,其中CINⅠ为36例,CINⅡ14例,CINⅢ1例;阴道镜图像为Ⅲ级者24例,病理诊断为CIN病变者22例,检出率为91.7%,其中CINⅠ为4例,CINⅡ9例,CINⅢ9例。结论 防癌检查应从年轻患者开始,宫颈细胞涂片、阴道镜、病理活检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CIN的早期诊断率,对防止和减少子宫颈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CT膜式液基超薄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病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将812例患者要求进行TCT宫颈疾病检测者同时进行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测。结果:812例患者中巴氏涂片Ⅰ级754例,占92,85%,巴氏Ⅱ级有49例,占6%,巴氏Ⅲ级7例,占0.86%,巴氏Ⅳ级2例,占0.24%,而在同时使用TCT检测发现,在巴氏涂片Ⅰ级的754例中,不典型鳞状细胞必须活检有3例,占0.39%,中度炎症伴鳞状上皮化生细胞75例,占9.94%。在巴氏涂片Ⅱ级49例中: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5例,占2%,重度炎症26例,占53%,细菌性阴道病15例,占30,6%,不典型鳞状细胞6例,占12.2%。在巴氏涂Ⅲ级中有5例为上皮内低度病变(CI-NI-CIN,),建议活检,1例HPV感染,1例重度炎症伴鳞状上皮化生细胞。在巴氏Ⅳ级2例中,1例为HPV,1例为鳞状上皮癌。结论:TCT膜式液基超薄细胞学检测在医疗监测上具有准确率高,敏感性强的效果。在妇科普查中应用可以起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腹水沉积物涂片结合切片检查在肿瘤细胞学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临床送检可疑肿瘤患者110例,做胸腹水沉积物涂片进行涂片和石蜡切片观察,采用瑞-姬姆萨氏染色,HE染色。结果110例涂片中肿瘤细胞阳性者55例,可疑6例,阳性率59.4%,切片中肿瘤细胞阳性者60例,可疑3例,阳性率66%。涂片阳性病例切片无1例阴性,最后结果证实切片阳性率高于涂片。结论胸腹水沉积物切片避免了单一涂片取材的局限性。切片上细胞相对集中,易于观察肿瘤的组织形态,可增加肿瘤细胞学的诊断价值。提高检出的阳性率,也可有效地降低假阳性率,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新疆医学院妇科门诊1980~1985年所作的20226张宫颈涂片诊断宫颈癌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按巴氏Ⅴ级分类法标准,异常涂片Ⅱ_L级以上者736例,检出率为3.64%,其中481例有病理对照,81例有阴道镜检查,Ⅱ_L级涂片癌占6.8%,Ⅲ级涂片阳性率66.7%,Ⅳ级涂片阳性率81.6%,Ⅴ级涂片阳性率98.0%。涂片发现的拾遗癌中早期宫颈癌30例占71.43%。本组宫颈癌阳性率1.73%,而晚期癌占绝对优势,讨论表明坚持开展宫颈癌普查普治方可实现“三早”和降低“二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的差异。方法:选择26例经ELISA法检测已确定乙肝五项中HBsAg阴性而HBeAg和HBcAb阳性(其中7例HBsAb阳性)的患者血清,应用MEIA法再次检测乙肝五项。结果:MEIA法检测结果显示,21例患者血清HBsAg呈现阳性(其中6例HBsAb阳性),1例患者血清HBsAg仍呈现阴性(其HBsAb阳性),4例患者血清HBsAg和HBeAg均呈现阴性。结论:MEIA法可减少假阴性、假阳性的发生,优于ELISA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提高乙肝血清标志物ELISA手工法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回顾性分析了279例处于"灰区"的HB-sAg检测标本的复检结果。方法以HBsAg检测结果0.7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5种艾滋病初筛试剂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方法:将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发放的标准质控血清做一稀释系列,用艾滋病初筛试剂对此系列进行检测,从而初步判断该试剂的灵敏度;对艾滋病抗体初筛阳性的标本进行免疫印迹法及RIBA确认,上述结果均为阴性的标本视为假阳性标本,从而计算试剂的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进口试剂灵敏度高于国产试剂,特异性则无显著差异;检测出现的假阳性与显色剂及包被抗原的纯度有关。结论:根据试剂灵敏度和特异性,选择更加有效的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14.
张海军 《河北医学》2013,(6):958-960
目的:研究分析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假阳性情况。方法:对酶联免疫法检测HBsAg结果为阳性的1500例血清标本用金标法验证,并用化学发光仪微粒子捕捉免疫发光法(MEIA)定量检测HBsAg的含量,以确认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的假阳性。结果:1500例酶联免疫法检测HBsAg阳性的血清标本,其中1479例为真阳性,真阳性率为98.6%(1479/1500);2l例为假阳性,假阳性率为1.4%(21/1500)。结论:酶联免疫法检测HBsAg有一定的假阳性,临床检测时应高度注意,避免错报误诊。  相似文献   

15.
心肌肌钙蛋白Ⅰ测定中假阳性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测定结果假阳性的原因。方法测定非急性心肌梗塞的入院患者的血清cTnⅠ,统计病种和计算假阳性率。结果被确诊非心脏疾病患者有154例,其中22例cTnⅠ为假阳性(男性有15例,女性有7例),引起cTnⅠ假阳性病种分布如下:消化道疾病1例(4.55%)、脑疾病5例(22.73%)、肾脏疾病2例(9.09%)、糖尿病3例(13.64%)、高血压5例(22.73%)、呼吸道疾病5例(4.55%)、肝脏疾病1例(4.55%)。结论cTnⅠ目前被认为是最具心脏特异性,且最有价值的心肌损伤指标之一,但其检测方法尚未标准化,循环中cTnⅠ浓度的检测也受多种因素干扰,AMI和ACS以外的疾患的cTnⅠ的假阳性也值得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16.
患者的ELISA一步法检测乙型肝炎抗—HBc,抗—HBe存在假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作美  黄光华 《上海医学》1997,20(2):100-102
  相似文献   

17.
龚晓辛欣 《吉林医学》2014,(11):2297-2298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青霉素皮试结果假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 780例青霉素皮试的临床资料。结果:3 780例皮试结果中阴性3 260例,阳性100例,可疑阳性420例(其中假阳性380例)。结论:青霉素假阳性与患者年龄、性别、皮试时间及护理人员操作方法等有关,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业务技术水平,降低青霉素皮试假阳性,安全地扩大青霉素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探讨血红蛋白对PCR检测乙型肝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红蛋白对弱阳性乙型肝炎 (HBV) PCR定量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煮沸法处理血清 ,分别设置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 (含量 3.0× 10 4 copies/ m L HBV DNA)。取浓度分别为 0 .1μg/ L、0 .5 μg/ L、1.0μg/ L、2 .5 μg/ L、5 .0 μg/ L、2 5 .0 μg/ L、5 0 .0 μg/ L、10 0 .0 μg/ L、5 0 0 .0 μg/ L 的血红蛋白 10 μL 加入管中 ,补充血清 (含3.0× 10 4 copies/ m L HBV DNA)至总体积 4 0 μL。用煮沸法提取 ,荧光定量 PCR检测 HBV DNA。结果 :血清标本中加入血红蛋白浓度 <5 .0 μg/ L 的 HBV DNA PCR结果全为阳性 ,经配对 χ2检验与阳性对照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加入血红蛋白浓度≥ 5 .0μg/ L时出现假阴性 ,经配对χ2 检验与阳性对照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从各浓度组的变异系数 CV观察 ,血红蛋白浓度越高出现假阴性的机率就越大。结论 :在 HBV DNA PCR检测时 ,应纯化核酸避免血红蛋白对结果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目前临床对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常依赖于对血糖指数的监测;另一方面,血糖是反映体内糖代谢状况的常用指标,血糖测定还经常作为检查内分泌功能的一个辅助指标。因此准确测定血清葡萄糖含量作为生化检查的常规检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血糖结果尤为重要。准确、特异、简便、快速的测定血糖,可满足临床诊断和病情及疗效观察的需要;葡萄糖氧化酶法(GOD)作为血糖测定的常用方法,以其特异、稳定和试剂价格低廉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大中小医院的临床实验室;在实际工作中,GOD法测定血糖时,常遇到测定的血糖值较低或很低。这其中原因很多,有的是真性低血糖,有的是假性低血糖;血糖测定中如何排除假性低血糖现象呢?下面,根据我科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就出现假性低血糖的原因及排除做一论述和总结,以供参考。1关于血样处理[1]由于血液离开人体后,红细胞、白细胞酵解利用葡萄糖,资料显示:当离体血液于室温放置1h,血清葡萄糖浓度可降低5%~7%,且红细胞中有干扰血葡萄糖测定的还原物质;所以血清、血浆应在血液采集30min内应尽早分离,及时进行测定。2标本留取方式标本留取时可...  相似文献   

20.
周春霞 《吉林医学》2014,(4):714-715
目的:了解粪便隐血试验胶体金法、邻联甲苯胺法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对45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和29例健康人的粪便分别用两种方法做隐血试验。结果:患者组45例,邻联甲苯胺法阳性32例阳性率为71%胶体金法阳性27例阳性率为60%健康组29例,邻联甲苯胺法阳性4例阳性率为13.7%胶体金法阳性0例阳性率为0。结论:胶体金法对上消化道出血粪便由于后带现象容易产生假阴性,邻联甲苯胺法做隐血试验又容易产生一定的假阳性。所以两种方法要互为补充,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