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合并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接受小脑顶核电刺激并用高压氧治疗,对照组接受高压氧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ADL)进行功能评定,根据临床四级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DL评分较前明显提高(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0.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22%(P<0.05)。结论小脑顶核电刺激合并高压氧能有效提高高压氧对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脑性瘫痪(CP)患儿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11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小脑电刺激组(40例),康复组(40例),对照组38例,小脑电刺激组:在系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脑顶核电刺激;康复组:仅给予系统康复治疗;对照组未经正规康复治疗,仅由家长在家康复训练。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及标准化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进行评定。结果不同组脑瘫患儿疗效结果比较,以电刺激组有效率最高,电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依据GMFM评分结果,3组比较电刺激组分值及康复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电刺激组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智力水平比较,仍以电刺激组最高,康复组次之,对照组最低。结论在系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脑顶核电刺激,能改善CP患儿智力水平,提高其治疗效果,但对粗大运动功能恢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n=75)随机分为A,B两组。A组(n=75),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电刺激小脑治疗,10d1个疗程,而B组对照组(n=75),仅按常规治疗。然后观察其疗效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发现接受电刺激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10d以及三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10dp<0.05,三个月p<0.01)。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合并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接受小脑顶核电刺激并用高压氧治疗,对照组接受高压氧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ADL)进行功能评定,根据临床四级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DL评分较前明显提高(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0.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22%(P<0.05)。结论小脑顶核电刺激合并高压氧能有效提高高压氧对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脑梗死后并发认知功能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2组患者均接受康复治疗及认知功能训练,治疗组同时加用脑电仿生电刺激进行干预。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变化,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oCA评分、MMSE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小脑顶核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改善患者的脑循环进一步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69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随机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23例)、常规治疗联合断路的小脑顶核电刺激(假治疗组,23例)及常规治疗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组,23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睡眠质量,并记录小脑顶核电刺激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其中治疗4周时治疗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和假治疗组(P=0.000,0.000);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4周时PSQI评分均降低(P=0.000)。结论小脑顶核电刺激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良好,可以作为辅助康复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小脑顶核电刺激(FN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和S100的影响,探讨该治疗的康复疗效。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小脑治疗组(FNS组,3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分别观察其治疗前后患者血清NSE和S100水平的动态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 FNS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NSE、S100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SE、S100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但FNS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小脑顶核电刺激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S100水平,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小脑电刺激对脑梗塞患者抗凋亡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观察脑梗塞患者小脑顶核电刺激前后体内的抗凋亡蛋白sAPO-1/Fas及Bcl-2的含量变化,进一步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脑梗塞的机制。方法:发病后3天内的急性脑梗塞病人40例,随机分为刺激组及对照组。采用SNSS评分表及ELISA方法测定小脑顶核电刺激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及血清、脑脊液中sAPO-1/Fas及Bcl-2含量。结果:(1)小脑顶核电刺激10天后的脑脊液sAPO-1/Fas含量较刺激前明显升高,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对血清sAPO-1/Fas含量也有一定的增高作用。(2)小脑顶核电刺激10天后的血清Bel-2含量均较入院时明显增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对脑脊液中的Bcl-2含量有一定的增高作用。(3)小脑顶核电刺激10天后的神经评分明显高于刺激前及对照组。结论:在脑梗塞急性期给予小脑顶核电刺激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评分、提高体内的抗凋亡蛋白sAPO-1/Fas及Bcl-2含量,并可能是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脑梗塞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抑郁患者7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7例,所有病人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2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3个月、6个月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症状。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改善,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小脑顶核电刺激可减轻脑卒中抑郁症状,对患者情绪障碍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电刺激小脑机核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TCD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粘度、血浆比粘度、RBC聚集指数、血学方程K值及血细胞比容等)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咽部冰刺激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合并吞咽障碍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患者均给予卒中后常规护理及基础康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咽部冰刺激,2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及临床疗效评定,并比较2组有效率。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吞咽障碍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治愈24例,有效46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治愈10例,有效41例,总有效率63.8%,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及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咽部冰刺激能更好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6 2例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 ,同时接受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 88.2 %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6 7.9%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同时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 (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和血浆粘度 )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患者偏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只接受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运动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运动治疗的同时接受高压氧和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10 d为一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d内进行神经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疏血通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比较2组疗效.结果 疏血通、丁咯地尔组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70%)(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疏血通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恩必普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恩必普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55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恩必普,14d一疗程,对2组患者在入院时及第14、28d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复查头颅CT,并同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病人14、28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91%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脑梗死面积在治疗后缩小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 恩必普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且疗效显著,并能缩小脑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行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术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急性脑梗死行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术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内科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75.4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92%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5.09%(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急性脑梗死行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术的手术疗效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05—2015-05收治的脑梗死并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共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并给予吞咽训练等康复护理干预,电针组45例在对照组的治疗上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不良情绪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电针组患者的吞咽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电针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治疗有效率(84.44%)明显高于对照组(5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针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脑梗死合并吞咽功能障碍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吞咽功能,提高者饮食质量,且能明显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红花黄色素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相比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梗死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以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接受穴位安慰刺激,均治疗4周。以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有效率为主要的疗效评价指标,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为次要疗效指标,以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与对照组(64.7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可显著提高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P0.05)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低分子肝素结合经颅磁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及经颅磁刺激治疗、康复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采用低分子肝素的治疗组及采用丹参的对照组,观察治疗10 d后的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bg).再将治疗组随机分成经颅磁刺激(TMS)的康复组及未予TMS的非康复组,进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及肌力评价.结果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有显著性改善,治疗后Fbg较治疗前降低(P<0.05).TMS康复治疗可使CMCT显著性改善,且肌力得以早期恢复.结论早期使用LMWH结合TMS康复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