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靶向灌注导管冠状动脉(冠脉)内尿激酶原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尿激酶原靶向灌注导管冠脉内溶栓(观察组)及接受替罗非班靶向灌注导管冠脉内溶栓(对照组)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各61例临床资料。记录两组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冠脉血流(TIMI)3级血流获得率及术后1周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情况[心肌灌注定量分析时间常数(k)]差异,并记录两组术后3个月时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等近期预后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TIMI 3级血流获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时,观察组基础态及负荷态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k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术后LVEDD、LVESD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且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靶向灌注导管冠脉内尿激酶原溶栓可提高STEMI患者PCI治疗效果,且具有一定安全性,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秋水仙碱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通过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评估秋水仙碱在冠心病患者中预防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比较秋水仙碱组和对照组(安慰剂或仅常规处理)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随机对照研究、10 923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秋水仙碱组冠心病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显著降低(RR=0.70,95%CI:0.61~0.80,P0.00001),试验序贯分析显示当前信息量观察到的效果具有结论性。秋水仙碱组的胃肠道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与对照组相似(RR=1.22,95%CI:0.82~1.81,P=0.32),试验序贯分析示该结果还需更多研究支持。Harbord回归分析显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胃肠道不良事件均不存在发表偏倚。GRADE证据质量评价显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胃肠道不良事件的证据均为中等质量。结论:秋水仙碱干预可能会降低冠心病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胃肠道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与对照组相当,这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并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尿激酶原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STEMI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仅行PCI;观察组患者于PCI前行血栓抽吸,待造影检查显示无明显血栓影后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尿激酶原。比较两组患者PCI前后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及校正的TIMI帧数(c TFC),PCI前及PCI后1周心功能指标;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PCI前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TMPG及c TF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观察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和TMPG优于对照组,c TFC少于对照组(P0.05)。PCI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Tn 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1周观察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血清BNP、Tn 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抽吸并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尿激酶原能有效改善STEMI患者PCI后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6):531-536
目的:系统评价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全面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等从建库至2021年1月发表的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3篇文献,共1312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可进一步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RR=0.54,95%CI:(0.40,0.72),P0.000 1]和再住院率[RR=0.42,95%CI:(0.29,0.61),P0.000 01];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RR=0.70,95%CI:(0.31,1.58),P=0.39]、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RR=0.67,95%CI:(0.28,1.60),P=0.37]、再发心绞痛发生率[RR=0.55,95%CI:(0.21,1.41),P=0.21]和病死率[RR=0.49,95%CI:(0.21,1.15),P=0.10]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沙库巴曲缬沙坦组较对照组进一步提高左室射血分数[MD=5.26,95%CI:(4.00,6.52),P0.000 01],降低左室舒张期末内径[MD=-2.62,95%CI:(-3.31,-1.93),P0.000 01],且不增加低血压[RR=0.69,95%CI:(0.26,1.83),P=0.45]、血管性水肿[RR=0.60,95%CI:(0.15,2.46),P=0.48]和高钾血症[RR=1.00,95%CI:(0.18,5.60),P=1.00]的发生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对高危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等数据库,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1日有关高危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或PCI前行RIPC后对肾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获得相关数据后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项RCT共包括138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IPC组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风险显著降低(RR=0.47,95%CI:0.36~0.62,P<0.00001);RIPC组术后48 h时血肌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MD=-0.11,95%CI:-0.18^-0.05,P=0.0004);RIPC组术后6周内死亡风险亦明显低于对照组(RR=0.25,95%CI:0.07~0.88,P=0.03),但两组在术后肾脏替代治疗可能性(RR=0.57,95%CI:0.12~2.63,P=0.47)和再次入院风险(RR=0.65,95%CI:0.42~1.01,P=0.06)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IPC能显著降低高危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或PCI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保护肾功能,降低近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Pub 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有关中国ACS患者行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31个RCT共4 34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在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RR=0.37;95%CI(0.31~0.45);P0.05]、心肌梗死[RR=0.37;95%CI(0.23~0.57);P0.05]、支架内血栓形成[RR=0.28;95%CI(0.16~0.49);P0.05]和脑卒中的发生率[RR=0.44;95%CI(0.23~0.81);P0.05]均显著降低,但出血[RR=1.47;95%C(I1.19~1.81);P0.05]和呼吸困难发生率[RR=2.05;95%CI(1.47~2.84);P0.05]较氯吡格雷组高。结论:中国ACS患者行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可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卒中的发生率,但须警惕出血及呼吸困难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对冠心病患者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发生介入性心肌损伤即4a型心肌梗死(4aMI)的预防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并收集从建库至2017年12月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和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资料。由三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7项随机对照研究,共1 198例患者,分RIPC组和对照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RIPC组4aM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72,95%CI:0.63~0.83,P0.001);RIPC组择期PCI术后心肌肌钙蛋白低于对照组(SMD=-1.64,95%CI:-1.92~-1.37,P0.001);RIPC组患者随访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14.5%vs14.8%,RR=0.97,95%CI:0.54~1.74,P=0.930)。结论:RIPC能够保护心肌,减轻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高血栓负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5例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原组54例和血栓抽吸组51例。尿激酶原组在血栓抽吸后经抽吸导管于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20mg;血栓抽吸组只行血栓抽吸。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肌组织水平灌注情况、出血事件及术后30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尿激酶原组术后慢血流/无复流和心肌灌注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血栓抽吸组(11.1%∶29.4%,P=0.027;13.0%∶33.3%,P=0.013),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50%比例显著高于血栓抽吸组(92.6%∶76.5%,P=0.029),术后30d内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血栓抽吸组(3.7%∶19.6%,P=0.013),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血栓抽吸联合重组尿激酶原冠脉内注射与单纯血栓抽吸相比,可以获得更好的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减少术后MACE发生,且不增加术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血栓抽吸装置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应用血栓抽吸装置与单纯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2个随机对照研究,共5177例患者,研究分为抽吸组与PCI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抽吸组出院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明显低于PCI组(OR=0.78,95%CI:0.62~0.99,P=0.04)。抽吸组与PCI组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2,95%CI:0.65~1.31,P=0.64),但随访时间在180天至365天抽吸组术后死亡率明显低于PCI组(OR=0.63,95%CI:0.42~0.94,P=0.02)。抽吸组术后心肌灌注3级高于PCI组(OR=2.03,95%CI:1.37~3.0,P=0.004);术后TIMI3血流高于PCI组(OR=1.31,95%CI:1.11~1.54,P=0.001)。结论血栓抽吸装置可明显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肌血流再灌注,降低术后180天至365天的死亡率,减少出院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造影随访和常规随访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同时手工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7月1日,搜集有关PCI术后造影随访(AF)和常规随访(CF)对患者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由2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按照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6篇,患者7065例,其中AF组3492例,CF组411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CF组相比,AF组患者总的再次血运重建率(RR=1.62,95%CI:1.32~2.00,P0.00001)升高,靶血管血运重建(TVR)(RR=1.68,95%CI:1.18~2.38,P=0.004)和靶病变血运重建(TLR)(RR=1.64,95%CI:1.39~1.95,P0.00001)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全因死亡率(RR=0.66,95%CI:0.50~0.87,P=0.004)下降;心肌梗死(MI)率(RR=0.80,95%CI:0.52~1.23,P=0.31)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作为PCI的随访手段之一,增加再次血运重建的机率,可能减少患者远期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肌梗死率。对高缺血风险患者的价值还需大样本完全随机方法的研究结果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评价叶酸联合降压治疗预防伴H型高血压脑卒中复发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搜集关于叶酸联合降压药物预防H型高血压脑卒中复发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8年12月。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RCT,共1262例H型高血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叶酸联合降压药物组的脑卒中复发率(RR=0.35,95%CI:0.24~0.51,P0.00001),收缩压(MD=-6.42,95%CI:-7.79~-5.05,P0.0000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MD=-0.12,95%CI:-0.18~-0.06,P=0.0002),同型半胱氨酸(MD=-6.28,95%CI:-6.99~-5.57,P0.00001)及维生素B12水平(MD=-12.68,95%CI:-17.52~-7.83,P0.00001)显著低于单纯降压药物组,叶酸水平(MD=4.35,95%CI:4.03~4.66,P0.00001)显著高于单纯降压药物组。结论 叶酸联合降压治疗预防H型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复发的效果优于单纯降压,由于纳入的研究数量及质量有限,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使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祛风通络法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以及英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收集祛风通络法治疗冠心病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RCT,包括668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心绞痛有效率(RR=1.38,95%CI:1.25~1.52,P0.00001)、心电图有效率(RR=1.40,95%CI:1.19~1.64,P0.0001)更高。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RR=0.31,95%CI:0.15~0.63,P=0.001)、中医证候积分(MD=-2.58,95%CI:-3.73~-1.42,P0.0001)明显降低。在不良反应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未见严重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祛风通络法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的限制,本研究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3.
《内科》2021,(3)
目的探讨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心肌灌注及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6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单纯进行PCI术治疗的患者(34例)设为对照组,将进行rhPro-UK联合PCI术治疗的患者(34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肌灌注情况以及MACE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心肌有效灌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肌灌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Pro-UK联合PCI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灌注率,但不增加患者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比伐芦定在PCI治疗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CTO)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CBM、CNKI、VIP及Wanfang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截至2019年11月,收集有关比伐芦定在PCI治疗CTO中的研究,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交叉核对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Stata 12.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篇文献,共573例患者。研究主要终点:比伐芦定与对照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85,95%CI:0.799~1.756,P=0.399),比伐芦定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3.398,95%CI:1.227~9.361,P=0.019)。次要研究终点: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404,95%CI:0.038~4.343,P=0.455)。安全终点:基于比伐芦定的抗凝方案减少了大出血风险(RR=0.481,95%CI:0.261~0.884,P=0.018)。结论:对于CTO病变的血运重建,基于比伐芦定的抗凝治疗在主要研究终点和次要终点方面与肝素相比无明显差异,比伐芦定可降低出血率,但增加支架内血栓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CYP2C19基因分型为指导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对冠心病(CA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经过严格的纳排标准和文献质量评估,采用风险比(RR)比较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共纳入10项随机对照研究,包括11 065例CAD患者。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治疗组,基因指导组在PCI术后发生心肌梗死风险(RR=0.55,95%CI:0.42~0.72,P<0.0001)、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RR=0.62,95%CI:0.42~0.91,P=0.02)、心血管死亡风险(RR=0.67,95%CI:0.46~0.97,P=0.03)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RR=0.60,95%CI:0.39~0.91,P=0.02)均更低。而两组的靶血管血运重建风险(RR=0.90,95%CI:0.75~1.08,P=0.26)和大出血风险(RR=0.87,95%CI:0.73~1.03,P=0.11)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YP2C19基因分型为指导的抗血小板策略可以显著提高CAD患者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性评价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11月。由2名独立的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1 92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NAC组治疗AMI患者术后全因死亡率(RR=0.54,95%CI:0.35~0.84,P=0.007)、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RR=0.59,95%CI:0.45~0.77,P=0.000 1)、心肌酶水平(SMD=-0.38,95%CI:-0.55~-0.20,P0.000 1)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对于全因死亡率指标,依据给药剂量分组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高剂量NAC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7)。1周内射血分数(EF)(MD=1.52,95%CI:-1.25~4.29,P=0.28)在对照组与NAC组中无显著性差异,而3个月EF(MD=5.04,95%CI:1.97~8.11,P=0.001)NAC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检测炎性因子水平(SMD=-0.21,95%CI:-0.47~0.04,P=0.1)2组无显著性差异。对于安全性,共8个研究报道了NAC的不良反应,NAC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RR=1.19,95%CI:0.75~1.89,P=0.46)。结论:现有的临床证据表明,NAC能降低AMI病死率和MACE,并可能提高远期心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摘要: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中有关互联网智能应用于中国患者PCI术后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所有文献提取数据后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进行评价的文献39篇,合计患者5311例。PCI术后应用互联网智能程序组的生活质量[SMD=0.84,95%CI (0.58, 1.10),P<0.0001]、焦虑水平[MD=-8.22,95%CI(-10.22,-6.23),P<0.00001]、抑郁水平[MD=-9.29,95%CI (-12.50,-6.07),P<0.00001]、服药依从性[OR=3.25,95%CI(2.57,4.10),P<0.00001]、疾病认知水平[MD=9.76,95%CI(7.27,12.24),P<0.00001]、不良事件发生率[0R=0.22,95%CI(0.17,0.29), P<0.00001],与常规术后管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的基础上进行的PCI术后管理,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了心理状态,提高了服药依从性,降低了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6月。搜索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患者影响的相关临床观察性对照研究,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临床随机对照试验7篇,总样本量59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相比,试验组患者穿刺点出血(OR=0.35,95%CI:0.15~0.79,P=0.01)、腰背酸痛(OR=0.15,95%CI:0.09~0.15,P0.00001)和烦躁焦虑(OR=0.18,95%CI:0.11~0.30,P0.00001)发生率明显降低;MAP显著降低(MD=-0.510,95%CI:-7.27~-2.93,P0.00001);住院时间明显缩短(MD=-2.61,95%CI:-3.30~-1.92,P0.00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心功能,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的基础上减少住院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心宝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窦性心动过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以及英文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搜集心宝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窦性心动过缓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4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包括48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用心宝丸,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伴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RR=1.23,95%CI:1.14~1.32,P0.00001)、提高左室射血分数(MD=6.85,95%CI:4.00~9.71,P0.00001)、增加24 h平均心率(MD=11.69,95%CI:8.03~15.34,P0.00001)、增加心输出量(MD=0.58,95%CI:0.40~0.76,P0.00001)、增加心脏每搏输出量(MD=3.72,95%CI:2.33~5.11,P0.00001)、改善6 min步行试验(MD=26.83,95%CI:13.65~40.02,P0.0001)、降低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MD=-0.24,95%CI:-0.33~-0.14,P0.00001)、减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D=-2.23,95%CI:-3.45~-1.00,P=0.0004)、减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MD=-2.35,95%CI:-3.42~-1.28,P0.0001)。结论研究表明心宝丸联合常规西药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伴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心功能并提高心率。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的限制,本研究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系统评价比伐卢定与肝素制剂(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疗效与出血风险.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Elsevier、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及中国万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集比伐卢定与肝素制剂治疗PCI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两名研究者独立检索和评价相关文献,利用RevMan 5.1及Stata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分别观察近期(术后30d内)及远期(术后1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及术后出血风险.结果 共纳入12项研究,37 024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比伐卢定与肝素制剂无论单用或者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短期(RR=0.96,95%CI:0.78~1.18,P=0.26)及1年时(RR=0.94,95%CI:0.81~1.08,P=0.15)死亡率的比较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短期(RR=1.00,95%CI:0.91~1.09,P=0.19)及1年时(RR=1.06,95%CI:0.95~1.18,P=0.25)心肌梗死发生率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短期(RR=1.04,95%CI:0.89~1.23,P=0.21)及1年时(RR=1.03,95%CI:0.94~1.12,P=0.07)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而比伐卢定组短期出血风险较肝素制剂组显著降低(RR=0.58,95%CI:0.48~0.69,P=0.02).结论 对PCI治疗患者,比伐卢定与肝素制剂在死亡率、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结局相似,但比伐卢定在降低术后出血风险较肝素制剂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