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30~79岁人群代谢健康型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贵州省侗族、布依族及苗族成人共10 110名;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描述贵州省少数民族人群代谢健康型肥胖的流行现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影响因素。结果 贵州省少数民族人群代谢健康型肥胖的总体患病率及95%CI为9.1%(8.6%~9.7%),在肥胖人群中的患病率及95%CI为38.8%(36.9%~40.8%)。MHO的患病率存在一定民族差异(χ2=100.983, P<0.001);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χ2趋势=59.897, P趋势<0.001),女性高于男性(χ2=22.158,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429, 95%CI:1.133~1.803)、布依族(OR=1.475, 95%CI:1.182~1.841)、苗族(OR=1.448, 95%CI:1.177~1...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血脂异常流行现状及其与特色饮食的关系。方法 对贵州省30~79岁10 620名侗族、苗族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特色饮食与血脂异常及其分类的关系。结果 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血脂异常检出率为34.94%,其中侗族35.30%,苗族34.4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牛/羊瘪>1次/月与血脂异常(OR=1.261,95%CI:1.091~1.458)和高甘油三酯血症(TG)(OR=1.380,95%CI:1.174~1.622)患病风险呈正相关;白酸汤>4次/月(OR=0.862,95%CI:0.753~0.988)与血脂异常患病风险呈负相关,蕨菜>1次/月与高胆固醇血症(TC)(OR=0.737,95%CI:0.581~0.936)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LDL-C)(OR=0.611,95%CI:0.472~0.790)患病风险呈负相关。结论 牛/羊瘪>1次/月可能会增加血脂异常和高TG血症患病风险;白酸汤>4次/月可能会降低血脂异常患病风险,蕨菜>1次/月可能会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贵州省侗族、苗族、布依族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血脂异常的剂量-反应关系,为该人群血脂异常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中国多民族队列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7月—2019年8月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对16 053名30~79岁侗族、苗族、布依族常住居民进行基线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MI与血脂异常之间的关联,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两者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在总人群中,偏瘦与血脂异常呈负相关(OR = 0.46, 95%CI:0.33 ~ 0.64),超重(OR = 1.55, 95%CI:1.40 ~ 1.72)与肥胖(OR = 1.37, 95%CI:1.16 ~ 1.62)与血脂异常呈正相关;在民族亚组分析中,除了在侗族人群中未发现肥胖与血脂异常关联外,上述关联在三个少数民族中仍然存在。总人群和民族亚组分析均显示BMI与血脂异常风险之间呈倒“U”型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non-linear<0.001)。结论 贵州省侗族、苗族、布依族成人BMI与血脂异常风险呈倒“U”型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居民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sm -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患病现状及与饮食因素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方式对贵州省黔东南地区 30~79 岁的10 810名苗族侗族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该地区MAFLD的饮食影响因素。结果 当地人群MAFLD患病率为14.93%。腊肉摄入频率达到每月均吃(OR = 1.28,95%CI:1.02~1.61)以及腌制蔬菜(OR = 1.39,95%CI:1.11~1.73)和油茶(OR = 1.35,95%CI:1.16~1.57)的摄入频率>2次/月时均可能会增加MAFLD的患病风险,而食用白酸汤(OR = 0.76,95%CI:0.64~0.90)和蕨菜(OR = 0.80,95%CI:0.65~0.99)的摄入频率>2次/月则均会降低MAFLD患病风险。结论 过量频率的腊肉、腌制蔬菜以及油茶摄入可能会增加苗族侗族人群MAFLD的患病风险,而摄入适量的蕨菜、白酸汤则可能对该病有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贵州省30~79岁苗族人群尿锰水平与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排除未收集尿液者后,对贵州省30~79岁3 722名苗族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苗族人群尿液中锰的浓度,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尿锰水平与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 贵州省30~79岁苗族人群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8.47%,糖尿病患病率为9.3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第一分位(Q1)相比,尿锰浓度第三分位Q3(OR=1.363,95%CI:1.123~1.656)和第四分位Q4(OR=1.417,95%CI:1.167~1.720)与糖尿病前期患病风险呈正相关,未发现尿锰水平与糖尿病患病风险之间存在关联。亚组分析显示,女性(OR=1.792,95%CI:1.341~2.239)、患高血压(OR=2.132,95%CI:1.363~3.334)人群尿锰浓度越高,糖尿病前期风险越大。结论 贵州省30~79岁苗族人群尿锰浓度升高与糖尿病前期患病风险增加有关,未发现尿锰浓度与糖尿病患病风险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贵州省男性主要少数民族骨量异常的影响因素,为骨量异常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基于中国多民族队列,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贵州省苗族、布依族、侗族男性共5 727名。采用随机森林算法、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探讨骨量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骨量异常重要的前5名的因素依次是职业、午睡时长、年龄、BMI、静态行为。布依族(OR=1.223,95%CI:1.065~1.405)、年龄≥50岁(OR=1.254,95%CI:1.038~1.515)、吸烟(OR=1.191,95%CI:1.060~1.338)、有关节炎(OR=1.259,95%CI:1.001~1.583)和有骨折史(OR=1.528,95%CI:1.227~1.902)可能是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而农林牧渔劳动者(OR=0.787,95%CI:0.626~0.990)、午睡时长≥90分钟(OR=0.725,95%CI:0.612~0.858)、中水平体力活动(OR=0.818,95%CI:0.708~0.946)和高水平体力活动(OR=0.824,95%CI:0.696~0.975)可能是贵州省主要男性少数民族骨量异常的保护因素。BMI与骨量异常的患病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关系,业余静态行为时长与骨量异常的患病关联强度呈线性关系。结论 影响贵州省男性主要少数民族骨量异常的因素包括多方面,包括非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建议加强对可控因素的管理以预防骨量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少数民族绝经女性初潮年龄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抽取贵州省世居苗族、布依族、侗族绝经女性共5848名。初潮年龄分为≤11岁、12~13岁、14~15岁、16~17岁、≥18岁五组。采用二元逻辑回归计算初潮年龄与糖尿病关系的OR值和95%CI。通过分层分析,了解在不同民族间二者的关联大小。结果 贵州省少数民族绝经女性糖尿病患病率为7.4%。二元逻辑回归结果显示,未调整混杂因素时,初潮年龄与糖尿病无关联(P>0.05),调整一系列混杂因素后,初潮年龄在16~17岁(OR=0.159,95%CI:0.030~0.846)和≥18岁(OR:0.097,95%CI:0.016~0.594)的女性与≤11岁相比,患糖尿病风险降低。二者关系仅在苗族绝经女性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考虑给予苗族初潮年龄较小的绝经女性更多重视,为其糖尿病防治提供机会窗口。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贵州省侗族和苗族绝经女性骨量异常的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为贵州省少数民族绝经女性骨量异常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从西南区域少数民族聚集地世居自然人群队列研究数据库中抽取3 208名侗族、苗族绝经女性为研究对象;使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跟骨骨密度。尿液中镉、钴、铜、铬、铁、汞、锰、钼、镍、铅、锶、钒、锌元素的浓度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尿液金属、人口学特征、生殖特征、民族特色饮食与骨量异常的关联,并构建骨量异常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研究共纳入3 208人,检出骨量异常共1 520人,骨量异常检出率为47.38%;年龄(OR=1.098,95%CI:1.083~1.113)、骨折史(OR=0.560,95%CI:0.395~0.794)、绝经年龄(OR=0.965,95%CI:0.949~0.982)、活产次数(OR=0.900,95%CI:0.818~0.990)、是否服用避孕药(OR=0.708,95%CI:0.555~0.901)、总体力活动(OR=0.989,95%CI:0.984~0.994...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高尿酸与体重指数(BMI)交互作用对苗族人群代谢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贵州省30~79岁苗族居民中进行调查,共纳入研究对象共4 672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尿酸、BMI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通过计算交互作用的相对超额危险度比(RERI)、归因比(AP)、协同指数(S)、纯因子归因交互作用百分比(AP×AB)%,来评估相加交互作用。结果 本研究中MS的检出率为20.17%、高尿酸的检出率为25.09%、BMI≥24检出率为59.85%。在调整了潜在混杂因素后,与非高尿酸者相比、高尿酸者患MS风险的OR=2.640,95%CI:2.251~3.097(P<0.001)。BMI≥24与MS的患病风险相关(OR=8.430,95%CI:6.738~10.560,P<0.001),但二者对MS无相乘交互作用(OR=0.754,95%CI:0.476~1.194,P=0.228)。在相加交互作用分析中,高尿酸合并BMI≥24者的患病风险OR=18.976,95%CI:13.995~25.730(P<0.001),高于只有高尿酸或者只...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居民功能性消化不良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10月—2017年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贵州黔南地区抽取98 877名≥20岁农村常住少数民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其他诊断性检查。结果贵州黔南地区98 877名常住农村少数民族居民中,患功能性消化不良者18 432例,患病率为18.64%,标化患病率为18.59%;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3.334,95%CI=1.237~5.883)、年龄40~79岁(OR=2.195~4.628)、布依族(OR=3.411,95%CI=1.635~5.195)、水族(OR=2.524,95%CI=1.034~3.572)、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OR=3.424,95%CI=1.535~3.074)、有家族史(OR=3.415,95%CI=1.321~5.897)、体质指数(BMI)为消瘦(OR=3.306,95%CI=1.122~4.969)、喜欢咸性食物(OR=3.901,95%CI=1.431~4.706)、喜欢生冷食物(OR=3.862,95%CI=1.352~5.989)、劳动强度Ⅰ级(OR=3.321,95%CI=1.243~4.197)、每日饮水量500 m L(OR=3.226,95%CI=1.227~4.778)、每日睡眠时间5 h(OR=3.764,95%CI=1.232~5.009)、长期服用药物(OR=2.867,95%CI=1.245~3.782)、便秘(OR=3.157,95%CI=1.339~5.812)、长期紧张或焦虑(OR=4.511,95%CI=1.542~6.998)和居住海拔高度1 500 m(OR=3.483,95%CI=1.335~4.792)是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居民功能性消化不良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居民功能性消化不良患病率较高,应针对该地区少数民族居民功能性消化不良患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海市杨浦地区成年人打鼾、打鼾频次和鼾声强度与糖尿病的患病关系,为制定糖尿病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在上海市杨浦区开展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以社区为单位,对35~75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对其中资料完整的11 100人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研究人群自报打鼾4 414人,打鼾比例为39.77%,打鼾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为22.90%,高于非打鼾人群的16.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打鼾与糖尿病患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7,95%CI:0.90~1.27),女性打鼾能显著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OR=1.24,95%CI:1.10~1.40);女性中,与不打鼾相比,打鼾1~2次/周及每天打鼾人群的糖尿病风险增加29.00%(OR=1.29,95%CI:1.05~1.57)和23.00%(OR=1.23,95%CI:1.04~1.46),并且打鼾声音强度越大,糖尿病的患病风险越大,与不打鼾相比,鼾声比交谈声大(OR=1.50,95%CI:1.19~1.88)和鼾声非常大(OR=1.78,95%CI:1.25~2.53)人群均能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结论男性中,打鼾与糖尿病风险无统计学关联;女性中,打鼾、打鼾频次高和打鼾声音大均能够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重庆市大足区30~79岁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指导高血压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以四川盆地大气重污染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为基础,于2018年底在重庆市大足区5个镇街通过分层抽样选择986名30~79岁常住汉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SPSS 2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不同人群患病率和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非条件逐步后退法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调查986人,平均年龄(51.67±12.22)岁。高血压患病率38.95%(384/986),标化患病率29.39%。多因素非条件逐步后退法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0~59岁(OR=5.70,95%CI:2.29~14.19)、60~69岁(OR=5.81,95%CI:1.98~17.06)、70~79岁(OR=17.20,95%CI:4.90~60.37)、超重(OR=2.68,95%CI:1.50~4.76)、肥胖(OR=7.84,95%CI:3.70~16.62)、中心性肥胖(OR=2.18,95%CI:1.23~3.85)、高血压家族史(OR=3.06,9...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贵州省布依族地区老年人群甲状腺功能减退流行情况及与血脂异常的关系,为预防血脂异常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7—8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1 211名≥60岁的布依族地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OH)与血脂异常的关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_4)及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对血脂异常的诊断价值。结果调查对象中SCH与OH的患病率分别为15.5%、5.5%。女性SCH、OH的患病率(分别为17.7%和6.5%)均高于男性(分别为12.6%和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者SCH和OH的患病率(分别为18.6%,7.1%)均高于血脂正常者(分别为12.5%,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甲状腺功能正常者相比,SCH可致甘油三酯(TG)异常(OR=1.64,95%CI:1.12~2.41)、总胆固醇(TC)异常(OR=1.71,95%CI:1.23~2.37)、血脂异常(OR=1.55,95%CI:1.11~2.16)的危险性增加(P0.05);OH可致血脂异常(OR=1.82,95%CI:1.06~3.13)的危险性增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SH、FT_4指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7、0.53)对血脂异常诊断价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贵州省布依族地区老年人群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较高,且与血脂异常患病风险存在关联,建议今后开展老年人群甲状腺功能减退早期干预研究,进一步证实干预措施对血脂异常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侗族人群铅暴露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的关联性。方法 通过分层多阶段抽样调查贵州省侗族30~79岁之间的居民共3 225人,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采集居民健康状况并收集生物样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来检测调查对象尿铅浓度,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尿铅(四分位数)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联性。结果 贵州省侗族人群尿铅浓度为2.87 μg(1.33~4.83 μg),糖尿病患病率为9.02%(291/3 225人),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48.00%(1 548/3 225人),多因素校正后,尿铅浓度与糖尿病前期存在关联,尿铅浓度的第四分位与第一分位相比OR = 1.41(1.15,1.72),未发现尿铅浓度与糖尿病之间有明显关联性。结论 贵州省侗族人群中尿铅浓度的升高与糖尿病前期风险具有关联性,未发现尿铅浓度与糖尿病患病风险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少数民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苗族)人群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的影响因素,为少数民族人群脑卒中早期预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少数民族人群为研究对象,调查民族、年龄、性别、既往病史(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女性月经情况,测量身高、体重等生理指标及血糖、血脂、血尿酸等生化指标,进行CVHI和双侧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检测,计算CVHI积分值,分为CVHI正常组(≥75分)和异常组(<75分),描述人群分布特征,分析CVHI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少数民族人群1236名,年龄(52.0±9.0)岁,男性575名(46.52%)、女性661名(53.48%)。少数民族CVHI异常率为35.11%,各民族CVHI异常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布依族(38.22%)、苗族(37.93%)、侗族(32.70%)、土家族(32.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少数民族CVHI异常率,女性(43.57%)高于男性(25.39%)、绝经者(47.48%)高于未绝经者(39.51%),既往有高血压(57.66%)、糖尿病(76.19%)、高血脂病史者(54.00%)高于正常者(32.30%、35.31%、34.74%),P均<0.05。少数民族人群CVHI异常组的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空腹血糖、三酰甘油、baPWV的水平高于正常组,身高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身高(r=0.309)与CVHI积分值正相关,收缩压(r=-0.239)、舒张压(r=-0.189)、baPWV(r=-0.184)与CVHI积分值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95%CI):1.992(1.405~2.825)]、女性[OR(95%CI):2.240(1.750~2.866)]、高血压病史[OR(95%CI):3.363(1.665~6.791)]、绝经[OR(95%CI):1.384(1.016~1.885)]及收缩压[OR(95%CI):1.031(1.019~1.044)]、体质指数[OR(95%CI):1.091(1.048~1.135)]、空腹血糖[OR(95%CI):1.169(1.017~1.344)]和baPWV[OR(95%CI):1.002(1.001~1.002)]升高为脑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危险因素,高身高[OR(95%CI):0.936(0.920~0.952)]为保护因素。结论少数民族人群CVHI异常率较高,高龄、女性、既往高血压病史以及绝经及收缩压、体质指数、空腹血糖、baPWV升高是CVHI异常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加强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健康管理,控制体重,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水平,进行CVHI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贵州省铜仁地区17~39岁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1月—2018年9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铜仁地区98 527名17~39岁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常规检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采用SAS 9.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贵州铜仁地区居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病10 591例,患病率为10.75%,标化患病率为10.6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0~29岁(OR=2.032,95%CI=1.106~2.234)和30~39岁(OR=3.472,95%CI=1.148~4.159)、侗族(OR=2.087,95%CI=1.136~4.568)、苗族(OR=4.286,95%CI=1.217~5.396)、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OR=3.368,95%CI=1.234~4.765)、工人(OR=2.008,95%CI=1.122~3.156)、农民(OR=4.274,95%CI=1.216~5.125)、家庭人均年收入5 000~8 000元(OR=1.835,95%CI=1.125~2.763)和5 000元(OR=3.826,95%CI=1.138~4.112)、主动吸烟(OR=2.825,95%CI=1.217~4.128)、高血压家族史(OR=5.075,95%CI=1.297~5.526)、母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史(OR=4.609,95%CI=1.218~5.655)、妊娠周数≥35周(OR=2.409,95%CI=1.116~3.078)、生产次数≥3次(OR=2.618,95%CI=1.115~3.437)、孕前体质指数(BMI)值为超重(OR=2.607,95%CI=1.213~3.035)和肥胖(OR=3.707,95%CI=1.216~5.924)、孕期增重12.0~18.0 kg(OR=2.204,95%CI=1.125~3.774)和≥18.1 kg(OR=3.682,95%CI=1.139~4.776)、精神紧张(OR=3.084,95%CI=1.162~3.879)、血清钙(OR=2.732,95%CI=1.125~3.007)和镁离子(OR=2.882,95%CI=1.127~3.224)浓度降低是贵州铜仁地区17~39岁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病的危险因素。蔬菜水果摄入量正常(OR=0.581,95%CI=0.127~0.904)和偏多(OR=0.498,95%CI=0.264~0.781)、产检次数≥6次(OR=0.471,95%CI=0.275~0.765)是贵州铜仁地区17~39岁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贵州铜仁地区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病率较高,应针对该地区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65岁以上空腹血糖受损人群2年后自然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9年武进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时发现的空腹血糖受损人群,2年后再次进行健康体检,健康体检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来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共计14 790空腹血糖受损者完成2年后的体检,其中6 285(42.49%)人血糖转归正常,5 697(38.52%)人血糖仍为空腹血糖受损,2 808(18.99%)人发展为糖尿病患者。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性(OR=1.13,95%CI:1.02~1.24)、高血压(OR=1.36,95%CI:1.24~1.50)、FPG(OR=12.65,95%CI:10.63~15.05)、TG(OR=1.07,95%CI:1.04~1.11)和BMI(OR=1.05,95%CI:1.04~1.06)是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饮酒(OR=0.82,95%CI:0.72~0.94)、体育锻炼(OR=0.80,95%CI:0.73~0.87)、HDL-C(OR=0.62,95%CI:0.58~0.67)...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贵州黔东南州侗族尿砷浓度及高血压相关因素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联性。方法通过分层多阶段抽样方法调查贵州省黔东南州30~79岁侗族居民4 580名,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采集居民相关的健康状况资料,并收集尿样。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尿砷浓度,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黔东南州侗族高血压患病率为31.5%,女性(OR=0.539,95%CI:0.445~0.653)、BMI18.5kg/m~2(OR=0.624,95%CI:0.438~0.890)为高血压的保护因素(P0.05);年龄(OR=2.670,95%CI:1.887~3.778;OR=5.506,95%CI:3.922~7.729;OR=9.347,95%CI:6.577~13.283;OR=14.397,95%CI:9.632~21.520),饮酒(OR=1.335,95%CI:1.070~1.666)、腹部肥胖(OR=1.700,95%CI:1.397~2.069)、超重(OR=1.626,95%CI:1.338~1.976)和肥胖(OR=2.888,95%CI:2.222~3.752)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尿砷高浓度组与高血压患病率之间存在负相关,OR=0.763,95%CI=0.625~0.930,全部调查对象及非高血压患者尿砷浓度与收缩压均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β值和95%CI分别为:-1.967(-3.531~-0.427)、-0.036(-2.415~-0.137)。结论黔东南州侗族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饮酒、腹部肥胖、BMI较大;黔东南州侗族高血压患病率、收缩压都与尿砷浓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昆山市2016年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概率比例抽样方法,于2016年对江苏省昆山市18~69岁常住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采集血样检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样本数据通过复杂加权后,估计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诸因素与糖尿病前期的关联。结果 2016年昆山市18~69岁常住人口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26.34%(95%CI:24.84%~27.83%),其中男性为24.80%(95%CI:22.77%~26.84%),女性为28.17%(95%CI:25.97%~30.37%)。肥胖(OR=1.43,95%CI:1.20~1.71)、高腰臀比(OR=1.37,95%CI:1.22~1.53)、甘油三酯偏高(OR=1.81,95%CI:1.59~2.06)、胆固醇偏高(OR=1.43,95%CI:1.06~1.94)、知晓自己腰围(OR=1.14,95%CI:1.01~1.29)、不知晓营养标签(OR=1.15,95%CI:1.03~1.29)、不在家吃早餐(OR=1.17,95%CI:1.02~1.34)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OR=1.24,95%CI:1.06~1.45)与糖尿病前期患病存在关联。结论 昆山市2016年18~69岁常住居民中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较高,人口学特征和行为生活方式与糖尿病前期显著关联。应大力倡导居民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来防止糖尿病前期人群进展为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贵州省黔东南州侗族成年人脂肪肝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黔东南州侗族人群脂肪肝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级抽样方法,对黔东南州侗族聚居地30~7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分析该地区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侗族成年人共计4 828人,其中脂肪肝患者804人(16.6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是否肥胖和血脂异常人群的脂肪肝患病率存在差异;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与黔东南州侗族人群脂肪肝患病存在关联;进一步联合分析显示,与无肥胖、无高血压、TG、LDL - C和HDL - C正常人群相比,“任意1项为阳性”、“任意2项为阳性”、“任意3项为阳性”、“任意4项或以上为阳性”的调整OR(95%CI)分别为2.845(2.201~3.678)、7.937(6.149~10.244)、14.994(11.128~20.204)、72.747(37.905~139.616),存在剂量效应关系(P for trend<0.05)。结论 黔东南州侗族人群脂肪肝患病率较高。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是导致脂肪肝患病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