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在护理工作中,有效的沟通是增进护患之间的相互理解,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强患者配合护理工作的自觉性及对护理人员合理的依从性,减少护患矛盾冲突,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护理工作质量重要因素。为此,护理人员掌握一些沟通技巧并合理运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门诊输液护理中使用护患沟通技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门诊输液室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护患沟通技巧的相关培训,对培训前后的护患纠纷发生率、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掌握护患沟通技巧的程度进行对比。结果:在培训前,护理人员掌握护患沟通技巧的合格率为62.1%;在培训后,这一比例达到90.8%。在培训前,患者对于护理人员服务的满意度为63.9%;在培训后,这一比例达到96.5%。在培训前,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0.08%;在培训后,这一比例降低到0.01%。培训前后各项指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护患沟通的技巧,对于提升护理质量,完善和提高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秀娥 《吉林医学》2012,(27):5970-5971
目的:对儿科急诊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护理对策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并对护理质量与对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有效问卷共136例,有效率为90.7%,患者满意率达到了94.9%,护理满意度较低的有就诊环境、健康宣传与护患沟通方面。结论:加强儿科急诊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强专业培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提升护理技术水平,改善服务态度,增强护患沟通与健康知识宣传,较大的提升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张银萍 《中原医刊》2005,32(19):79-80
目的 使护理人员掌握护患间的体态语言沟通技巧,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方法 举办护患沟通技巧讲座;观看护理人员行为规范录像;模拟训练;督导检查。结果 病人的满意度调查由培训前的94%上升到97.6%。结论 受到了广大护理人员的赞同和病人的赞扬,得到了病人的信任和尊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有效的护患沟通技巧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住院部工作的200名护士和住院的600例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护患沟通的理解与应用调查表和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调查表600份.回收600份,有效回收率100%.护士方面,了解影响互患沟通的因素为69.0%(138/200)、掌握如何与新患者沟通67.0%(134/200)、掌握互患沟通技巧48.0%(96/200)、良好互患沟通的必要性82.0%(164/200);另一部分为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护士服务态度74.7%(448/600)、安全与隐私保护75.8%(455/600)、护理质量75.0%(450/7600)、需求满足70.5%(423/600).结论 护患沟通是一种能力和技巧,良好的护患沟通不仅有利于进行正常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患者康复,而且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化护理,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彦梅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3):110-112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医疗护理质量及住院环境的满意度.方法 通过电话对2 556名出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2556名出院患者中,对医院服务满意2150人,不满意406人,满意率为84%.表扬护士151人次,护士长43人次,医生352人次,科室5个.结论 患者满意度考评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一种新型医疗质量评价方法,为提高患者满意度,应更新观念,树立护理服务新理念;增强护理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加强护士专业理论的学习,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善于换位思考,提高护患沟通能力,注重与患者家属的交流;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加强病房管理,完善医院的后勤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7.
刘爱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3,(18):2414-2416
目的了解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现状,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方法选择妇产科患者196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新的护理对策。对比2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问题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淡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护理专业技能不足等。观察组实施新的护理对策后,护理工作合格率为99.0%,患者的满意度达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和74.4%,(P<0.01)。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是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蔚晓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9):1147-1148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580例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调查表由医院护理部统一设计,调查内容包括入院宣教、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水平、病房环境、舒适护理与人文关怀等。结果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意的原因有病房环境、主动服务欠缺、宣教不到位、健康教育少。结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各项要求在不断提高,应加强病房管理、强化护理人员培训、落实健康教育、促进护患沟通和人文关怀等措施,提高患者满意度,针对不同患者需求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沟通组与常规组,每组各9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沟通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入护患沟通技巧,对比两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沟通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7.8%。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4.4%;沟通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2%,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4.4%,两项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可使护理人员及时准确地了解患者心理及需求,有效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维持和谐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社区护理中护患沟通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月接受社区护理的296例患者,科学运用语言或其他沟通方式,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促进护理活动的顺利展开。结果:通过与患者进行的语言或非语言沟通方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7.97%;患者与护理人员建立了良好护患关系,患者的需求也得到及时有效地回复。结论:社区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掌握护患沟通的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及时满足护理人员的多种需求,提高护理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解除骨科术后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骨科术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7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便秘改善情况,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便秘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92.85% v s77.14%,P<0.01),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100% v s85.71%,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骨科术后患者便秘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2005年至2010年在我院住院就诊的患者569例,分为护理标识管理前组及护理标识管理后组,评估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管理前患者满意度为75.00%,管理后为94.81%,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前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5.57%,管理后为2.14%,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标识能显著地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9):177-180
目的 探索PICC患者给予全程规范化护理的效果及满意度。方法 选择2018年2月12日至2020年3月20日期间120例PICC置管患者为试验对象,采用单双号随机化分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规范化护理指导,随后对比两组各项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98.33%)高于对照组(78.33%),导管维护操作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83.33%)、护理质量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81.67%),教育信息支持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6.67%),自我护理能力评分(134.86±8.46)分高于对照组(125.19±7.53)分,生活质量评分(92.47±2.33)分高于对照组(83.69±1.58)分,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21.67%)(P<0.05)。结论 全程规范化护理用于PICC置管患者中效果显著,可增加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妇科病区护患纠纷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病区140例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按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护理组(n=70)与对照组(n=70),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之上进行细节护理,护理8周后,比较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护理组护患纠纷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护理组护理水平、服务态度、患者管理、应急能力、风险评估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4.29%,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妇科病区实施细节护理,有利于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改善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优质护理服务与传统排班模式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优质护理服务排班模式与传统排班模式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将41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甲、乙组,2组患者病种及病房的住院环境及护理人员的编制基本相同,住院期间甲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排班模式下的护理,乙组患者接受的是传统排班模式下的护理,出院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对甲乙组患者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甲组患者满意度为98.87%,乙组患者满意度为90.16%,两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排班模式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精神,其护理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排班模式,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患者满意度调查中发现问题以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方法随机抽查访谈,询问患者及家属,充分体现"以顾客需求为主导"的管理理念。结果住院患者满意率为88.3%,有10.1%的患者较满意,1.00%的患者认为一般,不满意的患者占0.50%.护理服务质量随着患者满意度的逐年提高得以优化和持续改进。结论护士队伍的数量、素质已经影响到临床护理质量,建议管理者正确认识临床护士缺编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小銮 《当代医学》2014,(20):120-121
目的研究医护一体化查房在骨伤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中医院收治的98例骨伤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2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7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4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病房巡查模式,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查房管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采取有效的医护一体化查房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大大提升,且护理人员自我满意程度得到提高。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9.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9.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的实施有利于使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实现护理干预工作的规范化,确保护理质量,使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与专业知识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经桡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术后发生桡动脉闭塞和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6年12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桡冠状动脉介入术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接受护理模式的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接受协同护理模式服务的患者为观察组(42例),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服务的患者为对照组(42例),观察2组患者经桡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问卷调查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经桡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闭塞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 接受协同护理模式服务的观察组患者经桡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为2.4%(1例),护理满意度为100.0%(42例);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服务的对照组患者经桡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为19.1%(8例),护理满意度为85.7%(36例)。2组患者经桡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闭塞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对经桡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术后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改善医护患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9.
张银环  杨洪芹 《当代医学》2016,(30):118-119
目的:分析、研究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心血管疾病患者9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满意程度。结果护理之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92%)显著优于对照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采取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护理效率和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唐甜甜 《中国现代医生》2013,(33):129-130,133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神经外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神经外科病房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两组的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线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在医院制度考核(t=4.292,P=0.041)、护理文书考核(t=3.975,P=0.042)、护理安全考核(t=3.095,P=0.045)、药品安全考核(t=1.006,P=0.085)、总考核得分(t=7.965,P=0.031)等指标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优势;干预组心理护理满意度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48%(X2=4.888,P=0.027);干预组总体满意度为95.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7%(x。=4.411,P=0.040)。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运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