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红蓝光照射联合聚维酮碘湿敷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17年1月-2018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0例中重度面部痤疮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患者使用红蓝光治疗仪进行局部红蓝光照射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使用聚维酮碘湿敷。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性皮损、非炎性皮损及不同类型皮损(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数目,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88.00%)显著高于A组(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炎性皮损、非炎性皮损及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数目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非炎性皮损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蓝光照射联合聚维酮碘湿敷治疗中重度面部痤疮效果明显,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30%超分子水杨酸联合抗菌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笔者科室就诊的60例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予以30%超分子水杨酸联合抗菌凝胶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抗菌凝胶治疗,记录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总皮损、非炎性皮损及炎性皮损GAG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同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复发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实验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0.00%。治疗前,实验组总皮损、非炎性皮损、炎性皮损GAGS评分分别为14.83±3.715、3.00(3.00,4.25)、12.00(9.00,13.00);对照组分别为13.07±3.713、2.00(2.00,3.25)、9.00(8.00,14.50)。治疗后,实验组总皮损、非炎性皮损、炎性皮损GAGS评分分别为2.43±1.406、1.00(0.75,2.00)、1.00(0.75,2.00);对照组分别为4.23±1.906、2.00(1.00,2.00)、2.00(1.00,4.00)。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皮损、非炎性皮损及炎性皮损GAG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有效率、总皮损、非炎性皮损ΔGAG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皮损ΔGAG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实验组复发率为23.33%,对照组为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超分子水杨酸联合抗菌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尤其针对非炎性皮损)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15%壬二酸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功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自2021年10月至2022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采用自身对照观察治疗效果,纳入33例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全面部涂抹15%壬二酸,早晚各1次,持续8周。分别在治疗前,第2周,第4周,第8周进行随访,记录面部痤疮炎症性和非炎症性皮损计数、IGA评分、VISIA成像、皮肤生理指标(角质层含水量、经皮水分丢失、pH值、皮脂分泌率)、患者对痤疮改善情况自评并收集不良反应。结果 30例获随访8周。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第2周面部非炎性痤疮皮损计数减少17.1%(P<0.05),第8周时面部非炎性皮损和炎性皮损分别减少了46.4%和34.3%(P<0.05)。IGA评分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P<0.05),第8周时96.4%的患者自评痤疮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皮肤生理指标检测显示,第2、4、8周皮肤经皮水分丢失和pH值较基线下降(P<0.05),角质层含水量和皮脂分泌率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初期部分患者有轻度瘙痒、灼热、刺痛的不适症状;随使用时间延长,以上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4.
高强度窄谱蓝光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高强度窄谱蓝光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方法:应用波长为405~420nm的高强度窄谱蓝光治疗93例面部寻常性痤疮患者,每周2次,共治疗8次。计数患者炎性皮损(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非炎性皮损(粉刺)及皮损总数来计算改善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皮肤黑素指数、红斑指数、皮脂分泌及角质层含水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总有效率为82.80%。非炎性及炎性皮损平均改善率分别为51.67%和68.90%;患者面部红斑指数及皮脂分泌显著降低,而黑素指数及角质层含水量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变化。随访3个月,总有效率与治疗结束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强度窄谱蓝光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疗效显著,且可以减轻皮肤红斑、减少皮脂分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新型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米诺环素与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新型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米诺环素与克林霉素磷酸酯组(实验组),阿达帕林联合米诺环素与克林霉素磷酸酯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炎性皮损数、非炎性皮损数及总皮损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虽无明显差异(P0.05),但实验组的基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干燥、脱屑、红斑、瘙痒、灼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从第4周开始实验组的总皮损减少速率明显快于对照组。结论:新型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米诺环素、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寻常性痤疮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光电协同技术联合果酸治疗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宜兴市人民医院2021年4月-2022年1月收治的92例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光电协同技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光电协同技术联合果酸治疗。治疗16周后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炎性皮损和非炎性皮损减少率、面部红斑量、经皮水分流失量、焦虑情绪及治疗期间药物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8周炎性皮损和非炎性皮损减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后,两组炎性皮损和非炎性皮损减少率均高于治疗8周后,且研究组炎性皮损和非炎性皮损减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面部红斑量及经皮水分流失量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30%超分子水杨酸与低浓度甘醇酸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6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86例轻、中度寻常性痤疮患者分别进行水杨酸或甘醇酸治疗,其中甘醇酸组48例,水杨酸组38例,共治疗3次,每次间隔时间2~3周,第1次治疗时、第2次治疗时、第3次治疗时及第3次治疗后4周随访(分别为V0、V1、V2、V3),记录患者痤疮分级、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及GAGS评分。结果:V0时水杨酸治疗组粉刺17.00(13.00, 61.00)个、炎性丘疹32.00 (17.00, 67.00)个、 GAGS评分14.50 (14.00, 16.00)分;V0时甘醇酸治疗组粉刺24.50(11.00,44.00)个、炎性丘疹27.00(19.50,37.50)个、GAGS评分14.00(13.00,18.00)分。V3时水杨酸治疗组粉刺8.00(5.00,19.00)个、炎性丘疹20.00(10.00,22.00)个、GAGS评分11.00(9.00,13.00)分。V3时甘醇酸治疗组粉刺8.50(3.00, 21.00)个、炎性丘疹13.50 (10.00, 21.50)个、GAGS评分11.00 (9.50, 12.50)分。超分子水杨酸和低浓度甘醇酸两组间有效率及GAG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V3较V0皮疹减退率、有效率及GAG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丘疹方面甘醇酸组在治疗2次后较基线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水杨酸组在治疗3次后较基线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30%超分子水杨酸与低浓度甘醇酸在轻中度寻常性痤疮治疗中均有效,在炎性丘疹治疗方面甘醇酸起效更快,但水杨酸的安全性略高。  相似文献   

8.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为特征.粉刺为针尖至米粒大小的无炎症性丘疹,好发于面部及胸背部,分为黑头粉刺(开放性粉刺)和白头粉刺(闭锁性粉刺),内充满脂质样物,可单独存在,或与炎性痤疮的丘疹、脓疱、囊肿并存[1].临床上有不少痤疮患者皮损以粉刺为主(称之为轻度痤疮),皮损虽轻,但病程长、数量多,对患者容貌有较大影响,按肺经风热治疗效果常不理想.2010年6月~2011年12月,笔者以风痰论治,采用祛风化痰的方法治疗轻度痤疮患者4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果酸疗法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评价果酸(羟基乙酸)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掌握果酸治疗的适应证及方法。方法:应用浓度为20%、35%、50%、70%的羟基乙酸治疗24例痤疮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进行疗效观察。结果:23例患者完成治疗。4周后皮损减退率34%,有效率83%;8周后12例患者皮损减退率53%,有效率100%;12周后5例患者皮损减退率69%,有效率100%;炎性皮损减退率高于非炎性皮损。结论:果酸治疗痤疮至少需要4周,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多发于青少年期,女性多于男性,成年人也可发生,不仅影响健康,而且有碍面容,常给患者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痤疮在临床上大致分为4种类型:开放性痤疮(白头)、闭合性痤疮(黑头)、结节囊肿型痤疮、丘疹脓疮型痤疮。其中白头属于非炎症性粉刺,而另外的几种均是炎症性粉刺。发病原因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解释,但痤疮丙酸杆菌的致病作用已被证实。由于颜面部寄生着以痤疮丙酸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30%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粉刺挤压术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轻中度痤疮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超分子水杨酸联合1周后粉刺挤压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超分子水杨酸治疗。每两周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第2、3、4次治疗后的皮损评分较对照组下降较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疗程结束后4周随访,治疗组有效率为77.5%,对照组6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分子水杨酸联合1周后粉刺挤压术治疗轻中度痤疮安全有效、起效快,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羟基乙酸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浓度为20%、35%、50%、70%的羟基乙酸治疗352例轻中度痤疮患者,每4周治疗1次,共治疗10次。比较治疗前后皮损消退情况及面部皮肤平整程度。结果:炎性皮损、非炎性皮损及总体皮损计数随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减少。治疗早期羟基乙酸对非炎性皮损的效果优于炎性皮损(P〈0.05)。经过10次治疗,皮损总有效率为95.2%,皮肤平整度有显著改善。共有17例患者出现暂时性的红斑和脱屑。结论:羟基乙酸是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盛秀  尤伟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3):1464-1466
寻常性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颜面及胸背部,多发于青年人,痤疮不仅造成皮损局部不适,更重要的因影响容貌而对患者造成心理损害。依据皮损性质和严重程度痤疮分为三度4级:Ⅰ级(轻度):仅有粉刺;Ⅱ级(中度):Ⅰ级基础上出现炎性丘疹;Ⅲ级(中度):Ⅱ级基础上出现脓疱;Ⅳ级(重度):Ⅲ级基础上出现结节、囊肿或瘢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强脉冲光联合石膏倒模治疗面部痤疮的美容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0例面部痤疮患者,按抽签随机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单纯石膏倒模治疗,观察组实施强脉冲光联合石膏倒模治疗,均持续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皮损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炎性皮损、非炎性皮损、总皮损计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性皮损、总皮损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脉冲光联合石膏倒模治疗面部痤疮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皮损,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痤疮是好发于青春期的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其发病主要与性激素水平、皮脂大量分泌、痤疮丙酸杆菌增殖、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及炎症等因素有关.研究证实,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简称P acnes)在痤疮的多个致病环节中起核心作用.本文就P acnes在痤疮发病中引起局部炎性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及毛囊导管上皮角化过度等三方面进行综述. 一、P acnes的炎性致病机制 P acnes在痤疮发病中参与炎症反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释放脂酶,使机体产生大量的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及毛囊周围发生非特异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姜黄消痤搽剂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笔者医院皮肤科就诊的92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两组均予以红蓝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姜黄消痤搽剂涂抹,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痊愈患者复发情况,治疗前后的症状评价及痤疮丙酸杆菌培养计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83% vs.84.78%,P0.05)。观察组30例痊愈患者复发率为23.33%,对照组15例痊愈患者复发率为53.3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皮损积分、证候积分、总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痤疮丙酸杆菌培养计数分布"4+"级别的患者占比均减少,"-"级别患者增加(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3+"患者占比较对照组少,"-"患者较对照组多(P0.05)。结论:姜黄消痤搽剂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的效果更为显著,通过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从而有效改善痤疮症状,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果酸和5%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中度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试验组患者用不同浓度的果酸治疗,每2周1次,连续治疗6次;对照组患者给予5%过氧苯甲酰凝胶外用,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连用12周,按炎性皮损(丘疹、脓疱)与非炎性皮损(粉刺)分别观察皮损数目的变化,每4周观察并记录两组痤疮患者的粉刺、丘疹、脓疱数量,做评分比较。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51.6%,二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有2例患者,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局部不良反应。结论:果酸换肤是一种有效、安全治疗痤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青春期男女,因此也称为“青春痘”.临床表现为面部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等多种形式损害,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痤疮丙酸杆菌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痤疮炎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但是对痤疮丙酸杆菌引起的炎症机制尚不明了.最近研究证实痤疮丙酸杆菌通过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2,TLR2)依赖途径激活单核细胞,进而释放细胞因子引起炎症[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含百脉根籽提取物(Loutus Corniculatus seed Extract,LCE)的产品治疗面部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面部轻中度痤疮患者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分组,LCE安瓶组(观察1组)、LCE安瓶及LCE喷雾组(观察2组)和不含LCE的安瓶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三组患者皮损疗效、痤疮(炎性丘疹)部位毛孔数量和单个痤疮体积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皮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单个痤疮体积值及皮肤毛孔数量值的减少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百脉根籽提取物为有效成分的LCE安瓶及喷雾治疗面部轻中度痤疮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痤疮体积及毛孔数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acidphotodynamictherapy,ALA-PDT)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中重度痤疮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0),对照组予以红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组采取ALA-PDT治疗,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痤疮严重程度分级系统评分(Global Acne grading system,GAGS)、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The acne-specificqualityoflifequestionnaire,Acne-QOL)、皮损情况、炎症后红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GAGS评分均降低(P<0.05),两组Acne-QOL量表评分均升高(P<0.05),两组炎性皮损和非炎性皮损数量均减少(P<0.05),两组红斑指数和红斑主观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