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为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5例皮肤慢性溃疡患者行全身一般治疗,同时局部创面经换药、清创处理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促进创面愈合,待创面明显改善后通过皮片移植或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15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经过清创、换药,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部分患者直接痊愈,部分患者创面明显改善,通过二期植皮或皮瓣手术修复创面,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是外科引流技术的革新,可以应用于治疗难愈性创面,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分泌物及坏死组织,促进创面愈合,该技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疗效远优于常规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难愈性创面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总结修复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经验.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治疗67例难愈性创面,对其临床治疗与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除2例胫骨凿孔,培养肉芽组织后植皮完全坏死外,板障层移植皮片与短管状骨面植皮片、皮瓣100%成活,伤口Ⅰ期愈合;对于存在数月至数年的糖尿病足、下肢静脉曲张后溃疡的患者,在全身情况维持稳定的同时,应用简易封闭负压治疗技术,创面局部改善后,行皮瓣或皮片移植术,皮瓣、皮片成活良好.经术后2~12月随访,创面愈合良好,功能恢复满意.结论:短管状骨骨髓面或板障层植皮、多种皮瓣以及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综合运用可较好治疗难愈性创面.  相似文献   

3.
张斌  刘毅  李勤  齐向东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9):1269-1271
目的:总结臀部及下肢难愈性创面的综合治疗经验。方法:2000年5月~2009年12月,采用简易封闭负压治疗技术、多种皮瓣及皮片移植等整形外科综合治疗方法修复95例臀部及下肢难愈性创面。结果:除1例电烧伤患者截肢,4例截趾外,经1~4次手术其余下肢创面修复后痊愈;对存在数月至数年的下肢慢性创面的患者,应用简易封闭负压治疗技术,创面局部改善后,行皮瓣或皮片移植术,皮瓣、皮片成活良好。术后0.5~2年随访,创面愈合良好,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治疗,重视整形外科综合技术的应用,臀部及下肢难愈性创面修复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技术 (vacuumsealingtechniqe ,VS)治疗肢体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疗效。方法  2 4例病人接受VS治疗 ,清创后将Vacuseal材料覆盖创面 ,接 5 0~ 60kPa( 175~ 2 10mmHg)中心负压 ,5~ 10d后植皮或皮瓣转移。 结果  2 4例病人通过采用局部转移皮瓣关闭 5例、植皮关闭 19例后完全治愈 ,无死亡 ,无全身和局部并发症发生。与传统换药方法比较 ,在植皮或皮瓣转移的时间、换药次数、总体治疗费用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VS能防止创面污染 ,充分引流和刺激创面肉芽组织快速和良好生长 ,对下肢慢性大面积创面病人的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负压封闭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负压封闭对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8例慢性难愈合创面应用负压封闭治疗。结果 :负压治疗后创面清洁迅速 ,5例创面经负压治疗后直接上皮化愈合 ,2 0例创面经植皮愈合 ,3例创面经局部皮瓣转移愈合 ,治愈率 1 0 0 %。结论 :负压封闭技术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处理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结合肌瓣转移游离植皮修复面部难愈性创面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入笔者医院的120例面部难愈性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时间编号并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后依据创面情况采用缝合或继续负压治疗,至创面愈合;研究组患者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肌瓣转移游离植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红期进入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治疗期间感染发生率及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14d创面愈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红期进入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治疗期间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1~7d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创面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研究组患者的皮肤过敏、湿疹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肌瓣转移游离植皮修复面部难愈性创面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感染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足、压疮、放射性溃疡等慢性难愈性创面是临床的治疗难题,虽用封闭创伤负压引流、植皮及皮瓣修复等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脂肪干细胞(ADSC)是一类来源丰富、提取简单,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目前ADSC已用于脂肪移植、创面修复等诸多临床领域。ADSC促进创面修复已得到了广泛认可,近年来其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带腓动脉穿支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矫形外科收治5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带腓动脉穿支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治疗(25例),对照组同期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植皮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可灌洗式持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复杂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难愈性创面.应用改良可灌洗式持续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观察负压引流持续时间、更换次数、愈合方式以及应用游离皮片移植及皮瓣转移的愈合情况。结果单例患者敷料套件更换次数最少2次,最多6次,首次治疗后,创面肉芽组织不同程度增生10例;继续应用改良技术固定游离皮片移植愈合10例,皮瓣转移修复1例,11例难愈性创面全部愈合。结论改良可灌洗式持续负压引流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创面条件,确保皮片及皮移植瓣成功率,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感染创面修复中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55例皮肤软组织缺损感染创面,先进行清创后VSD负压吸引,负压吸引后有26个创面经植皮或皮瓣覆盖,有29个创面经植皮或皮瓣转移联合VSD技术修复。对皮片及皮瓣成活情况以及颜色质地进行评价。结果:所有创面皮片及皮瓣成活好,无坏死,随访6个月~1年疗效满意,皮片及皮瓣无破溃。结论:VSD负压吸引可吸除渗液及分泌物,促进感染创面肉芽生长,加速创面愈合,有利于移植皮片及皮瓣成活,在感染创面修复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负压封闭引流在骨科复杂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在骨科复杂创面修复的适应证与疗效。方法对52例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VSD治疗,负压吸引直至创面新鲜后经直接缝合、植皮或转移皮瓣覆盖修复。结果 52例创面均愈合良好。并发症:引流通路堵塞6例,膜下积液4例。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处理复杂软组织缺损疗效显著,是显微皮瓣技术的辅助及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带蒂旋转皮瓣在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确诊头皮恶性肿瘤的患者行肿瘤扩大切除术,应用带蒂旋转皮瓣修复肿瘤切除后创面,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游离中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50例患者皮瓣全部存活,供瓣区愈合良好或植皮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个月~6年,1例肿瘤复发,余未见肿瘤复发,效果满意。结论:头皮恶性肿瘤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带蒂旋转皮瓣修复切除后创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损伤感染创面的护理要点。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7月,对50例应用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损伤感染创面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结果:50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患者毁损伤部位大片肉芽组织增生。结论:采用VSD治疗损伤创面,可控制感染,免除换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修复经久难愈的创面,缩短创口愈合时间,为组织皮瓣移植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慢性难愈性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以笔者医院2015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难愈性烧伤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住院编号,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创面皮肤外观以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创面2周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完全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完全愈合后,观察组皮肤均一性、松弛度以及瘢痕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湿疹、瘙痒以及灼痛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有效缩短慢性难愈性烧伤创面的愈合时间,预后良好,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波动式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穿支皮瓣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20年4月在笔者医院接受诊治的60例难愈性创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清创术毕后常规放置引流条,无菌辅料包扎并定期换药,观察组接受VSD干预,两组肉芽组织生长满意后均行穿支皮...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60例采用负压密闭引流(VSD)技术[1]对难愈性创面的治疗.对创面进行彻底清创后,采用VSD负压材料进行持续恒定的负压吸引,改善局部血运,促进肉芽生长,再配以游离植皮、皮瓣转移等方法促进伤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自制简易负压吸引装置在创面修复术前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白明  曾昂  张海林  李薇薇  高鹏  乔群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1):1481-1483
目的:探讨自制简易负压吸引装置在创面修复术前期准备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7例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自制的简易负压吸引装置治疗,并在每次更换负压装置时进行清创。经过7~30日,平均15.6日的治疗后,在创面上行二期游离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术。结果:27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创面清洁,面积较前缩小,肉芽生长新鲜,游离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均一次性获得成功。结论:自制简易负压吸引结合间断清创能够减少创面污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创面的愈合,为二期手术创造条件,缩短术前准备时间,且减轻医务人员换药工作量,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局部皮瓣成形辅助VSD负压引流治疗难愈性创面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2009年9月至201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采用局部皮瓣成形辅助VSD负压引流所治疗的5例难愈性创面,2例放射性溃疡,3例骶尾部溃疡合并截瘫。结果:采用局部皮瓣成形辅助VSD负压引流术后,2例患者愈合;3例患者延迟愈合,其中2例伴低蛋白血症、贫血、营养不良的骶尾部溃疡合并截瘫患者,术后皮瓣下出现腔隙;1例伴贫血的放射性溃疡患者出现皮瓣远端上皮及真皮浅层坏死。结论:局部皮瓣成形辅助VSD负压引流治疗难愈性创面疗效肯定,必要时行输血、静脉输注白蛋白,营养支持,可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修复四肢严重毁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行四肢严重毁损创面修复治疗的64例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VSD技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64例患者治疗后无一例出现过敏反应,且损伤创面感染明显好转。经过5~7 d的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除10例患者由于毁伤创面受损较大,且感染严重,出现血运欠佳,需进一步清创后继续VSD治疗,其余54例患者毁伤创面的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未出现水肿、渗出等。47例患者行局部转移皮瓣治疗,17例患者行薄中厚皮片植皮治疗,均成活良好。结论 VSD在四肢严重毁损创面修复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提高愈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VSD治疗截肢术后残端皮瓣坏死合并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海龙  陈登  王军海  王志烈 《实用骨科杂志》2010,16(7):538-539,I0001
目的探讨负压闭式引流技术在治疗创伤性截肢术后残端皮瓣坏死合并感染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9年8月我科对12例创伤性截肢术后肢体残端皮瓣坏死合并感染患者应用负压闭式引流技术治疗,术后50~60kPa中心负压吸引7~10d后全部行中厚皮片植皮。结果经负压闭式引流7~10d后,本组12例患者中有10例直接行植皮术,2例更换二次负压吸引后植皮,植皮前所有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呈粉红色颗粒状,触碰易出血,直接行中厚皮片植皮后创面全部愈合,无一例发生深部感染及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负压闭式引流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引流充分,是一种治疗截肢术后残端皮瓣坏死合并感染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