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冰袋冷敷序贯中药薰蒸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早期软组织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跟骨骨折患者56例,给予冰袋冷敷序贯中药薰蒸治疗,通过观察患肢肿胀及疼痛程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肢肿胀程度明显缓解,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结论:冰袋冷敷序贯加味桃红四物汤薰蒸治疗跟骨骨折早期软组织肿胀的临床疗效满意,其能有效促进肿胀消退,缓解疼痛,利于早日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冰袋冷敷中药薰蒸冷热序贯疗法治疗闭合性踝关节骨折早期软组织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踝关节骨折患者30例,于骨折后72 h内给予冰袋冷敷,于骨折72 h后给予中药加味桃红四物汤薰蒸治疗,通过观察患肢肿胀及疼痛程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肢肿胀程度明显缓解,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疼痛评分明显降低.结论:以冰袋冷敷中药薰蒸冷热序贯疗法治疗踝关节骨折后早期软组织肿胀的临床疗效满意,其能有效促进肿胀消退,缓解疼痛,利于早日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药药枕减轻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患肢肿胀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6月—2022年12月于赣州市中医院就诊的6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均给予中医骨伤科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普通枕头抬高患肢,观察组采用中药药枕抬高,均连续干预7 d。对比两组术后1、3、5、7 d患肢肿胀度、疼痛程度及肿胀消失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并分析护理满意度。结果 术后1 d两组肿胀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7 d两组肿胀度、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 d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胀消失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药枕有利于减轻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患肢肿胀疼痛,促进肿胀消失及疼痛缓解,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改良式冰袋与传统冰袋在骨科四肢骨折冰敷效果.方法:将100例四肢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各50例,两组病人按医嘱冷敷48h,改良组使用改良式冰袋外敷,根据病人患肢选用合适弧度冰袋.常规组应用传统橡胶冰袋外敷,观察两组间疼痛、肿胀程度.结果:改良组与常规组对比,改良组冷敷后2h、12h、24h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48h肿胀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冰袋的止痛、消肿效果优于传统冰袋,而且病人感觉舒适,可广泛应用于早期四肢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式冰袋在康复院四肢骨折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四肢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50例,两组病人按医嘱冷敷48小时,改良组使用改良式冰袋外敷,根据病人患肢选用合适弧度冰袋。常规组应用传统橡胶冰袋外敷,观察两组间疼痛、肿胀程度等等。结果:与常规组对比,改良组冷敷后2h、12h、24h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h、24h、48h肿胀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冰袋的降温、止痛、消肿效果优于传统冰袋,而且病人感觉舒适,可广泛应用于早期四肢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早期四肢骨折患者应用冰袋冰敷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180例四肢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只进行骨折早期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冰袋冰敷,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及肢体肿胀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3 h、12 h、24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12 h、24 h、48 h肢体肿胀程度评分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痛剂使用率为3.3 %,低于对照组18.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皱纹持续天数为(3.97±0.85)d,短于对照组的(5.77±1.2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肢骨折早期应用冰袋冰敷可缓解骨折处疼痛及患肢肿胀程度,降低止痛剂使用率。  相似文献   

7.
王春煜  林雪冰 《新中医》2020,52(13):97-99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肿胀的效果。方法:选取160例四肢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疼痛患者给予依托考昔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蒸,连续治疗15 d。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肢疼痛程度、症状评分及肿胀、疼痛消失时间,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症状评分均降低,治疗组VAS评分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肿胀、疼痛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熏蒸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肿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和肿胀,促进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热熨配合体外冲击波在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40例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体外冲击波联合中药热熨,比较两组疼痛情况、肢体肿胀程度及上肢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及患侧上肢周径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熨配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疼痛情况、肢体肿胀程度,促进上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实施中医护理对减少下肢DVT(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4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观察对象,依据摸球法分为对照组(24例)和研究组(24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中医护理,对比术后患肢端疼痛、下肢肿胀程度变化情况、下肢DVT形成的差异。结果:对照组、研究组术后3 d下肢肿胀程度、患肢端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5 d、术后7 d患肢端疼痛VAS评分、下肢肿胀程度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下肢DVT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实施中医护理可有效缓解下肢肿胀和患肢端疼痛,预防和减少术后下肢DVT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Bobath技术治疗;两组均每次治疗30 min, 1次/d,每周5次,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比较两组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手肿胀评分、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UE)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手肿胀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MA-UE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改善患者患肢灵活性、疼痛水平及手肿胀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患侧肩、肘、手部关节肌肉疼痛和肿胀,提高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缪刺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月华分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SHS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信封简单随机法1:1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缪刺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评价2组患者患侧上肢疼痛情况、运动功能及肿胀程度。结果: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患手肿胀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巴塞尔指数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2周和4周观察组患者VA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巴塞尔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4周后在改善疼痛、患手肿胀程度、运动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最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缪刺法联合中药熏洗可减轻卒中后SHS患者患肢疼痛,提高运动功能并缓解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后采用自冷式冰袋冷敷颈部减轻术后伤口疼痛、颈部肿胀及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将80例甲状腺手术后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自冷式冰袋冷敷颈部。观察2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程度、颈部肿胀情况、患者的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颈部肿胀情况、患者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手术后采用自冷式冰袋冷敷颈部可减轻术后伤口疼痛、颈部肿胀,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骨折术后中药熏蒸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对患肢功能恢复及疼痛的影响。方法: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术后均早期功能锻炼,观察组加用中药熏蒸。结果:两组术后1天患肢功能恢复状况、腕关节功能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8周前臂旋后、前臂旋前活动度、握力、三指捏力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8周腕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可加快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肢活动度恢复,提高患肢肌力,降低疼痛评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黄帝内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内针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内针组采用黄帝内针配合康复训练,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的肿胀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肿胀程度、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内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M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内针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帝内针联合康复训练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患肢的肿胀及疼痛程度,改善偏瘫上肢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90例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火针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分别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患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肩手综合征评分(SHSS)、上肢功能Fugl-Meyer评估量表(FMAS)评分、患肢血管超声参数(患肢最大血流速度、血管内径和血管厚度),并评定疗效。结果: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组退出2例,最终两组各43例完成研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2%(40/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2%(32/4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患侧上肢VAS评分、SHSS及患肢血管内径、血管厚度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患侧上肢VAS评分、SHSS及患肢血管内径、血管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AS评分、患肢最大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MAS评分、患肢最大血流速度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自制中药"消肿贴"冷敷对踝关节骨折L-H分型围术期肿胀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40例踝关节骨折L-H分型围术期肿胀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试验组给予自制中药"消肿贴"冷敷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患肢肿胀程度。结果治疗后,中药冷敷自制"消肿贴"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肿胀度量表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结论自制中药"消肿贴"冷敷对踝关节L-H分型骨折围术期肿胀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肿胀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金黄散加减冷敷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的临床护理干预研究。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在100例行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下肢肿胀,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冷敷;实验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中药(金黄散加减)冷敷,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前1d和术后1d的髌下10cm处周径变化差异不大,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4d、7d、l0d的髌下10cm处周径明显缩短(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指标更低(P<0.05);两组患者术前1d和术后1d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差异不大,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4d、7d、l0d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更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2周的HSS膝关节评分更佳(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更高(P <0.05)。结论:金黄散加减冷敷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十分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湿敷疗法结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SHS后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在常规脑卒中治疗基础上给予临床康复训练和Bobath技术干预,中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湿敷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干预。判定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估疼痛和手部肿胀程度,治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患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中医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80.56%)(P0.05)。两组治疗前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14天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中医组治疗后7天、14天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肿胀程度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两项评分均明显升高,且中医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湿敷疗法结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SHS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手部肿胀和运动功能,提高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腕踝针与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腕踝针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2例。在内科和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腕踝针组予腕踝针治疗,穴取患侧上4区、上5区、上6区;常规针刺组予针刺患侧肩髃、曲池、手三里等,两组均每次30 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S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MA-UE、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腕踝针组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SHSS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FMA-UE、MBI评分高于常规针刺组(P<0.05)。腕踝针组总有效率为96.9%(31/32),高于常规针刺组的90.6%(29/32,P<0.05)。结论:腕踝针可有效减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温针灸配合推拿手法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运动功能及患肢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8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同时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手的肿胀程度,运用上肢功能评定量表(Fugel?Meyer,FMA)的患肢疼痛程度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检测两组患者腋静脉、肘静脉、肱静脉的最大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治疗后的肿胀程度明显减轻(P0.治疗后的FMA评分显著升高,VAS评分显著降低(P0. 05),治疗后,研究组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治疗后腋静脉、肘静脉、肱静脉的PSV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腋静脉、肘静脉、肱静脉的PS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配合推拿手法可提高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减轻疼痛程度,改善患肢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