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Excel规划求解法在药物溶出模型拟合和优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获得一种药物溶出模型拟合和优选的简便方法。方法:根据Weibull分布模型直接采用Excel规划求解(DEBS)对药物溶出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并将拟合结果与线性变换后Excel规划求解(LEBS)的结果相比较;对同一实例的药物溶出数据分别用6种药物溶出模型进行DEBS拟合,根据拟合优度(R^2)或累积溶出百分比的残差平方和[SUM=∑(Y—Y^2]进行优选。结果:对于溶出介质pH分别为7.5,2.0,1.0的某药溶出百分率,采用Weibull分布模型并经DEBS拟合后,其SUM为3.9233,0.3264和7.4330,分别小于LEBS的6.0886,0.3435,7.9946;α,γ和m各有差别,但td和t50近似一致。对溶出介质pH1.0的药物溶出数据,在6个拟合模型中,Ritger-Peppas模型(α:2.626,k:8.2193,n:0.5996,SUM:4.3557)最优,Weibull分布模型(α:0.906,β:23.9009,m:0.91062,SUM:7.4330)次之。结论:DEBS应用于药物溶出模型的拟合和优选,方法简便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黄芩清肺分散片中黄芩苷的体外溶出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黄芩清肺分散片中黄芩苷的体外溶出度及溶出动力学。方法采用浆法,以自制普通片为参比制剂,采用HPLC法测定了两制剂在pH分别为1.0、2.8、4.5、6.8四种不同溶出介质中黄芩苷的累积溶出度,并分别用零级释放模型、单指数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及威布尔分布函数进行溶出动力学模拟。结果分散片中黄芩苷的溶出受pH值影响较大,在pH为4.5时溶出较完全,溶出过程以威布尔分布模型拟合最佳,与普通片比较,溶出速率快,溶出更完全。结论黄芩清肺分散片中黄芩苷在pH为4.5时体外溶出动力学符合威布尔分布模型,分散片具有速释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国外上市的复方替米沙坦片为参比制剂,考察自制制剂和参比制剂在不同溶出介质中体外溶出行为的相似性及体外溶出机制.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溶出度,用f2相似因子对两种制剂溶出曲线的相似度进行评价,并进行溶出模型的拟合.结果 在不同溶出介质中,自制制剂替米沙坦的溶出曲线与参比制剂的比较,f2相似因子均大于50;替米沙坦在4种溶出介质中的体外溶出拟合模型更接近Higuchi方程和Peppas方程.结论 参比制剂与自制制剂中替米沙坦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体外溶出一致,溶出机制为非Fick扩散,即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协同作用.两种制剂的体外溶出特征相似,处方工艺合理、稳定.  相似文献   

4.
严建铭 《药学进展》1999,23(2):117-120
采用转篮法对国产和进口氟康唑胶囊进行体外溶出度试验,求算威布尔分布函数。结果表明,非线性拟合法处理溶出数据较常用的简易线性回归法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计算模拟国产阿奇霉素颗粒(Ⅱ)的幼儿药物代谢动力学(PK)参数并预测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常规溶出曲线实验拟合得到体外释放曲线,Gastroplus软件搭建生理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PBPK)模型,结合两者采用群体虚拟技术模拟国产阿奇霉素颗粒(Ⅱ)在幼儿中的PK特征进行安全与有效性预测评价。结果:Korsmeyer-Peppas模型评价国产阿奇霉素颗粒(Ⅱ)与国外阿奇霉素细粒剂的体外溶出曲线具有相似性;威布尔函数拟合显示阿奇霉素在体内的吸收具有饱和性,不受体外溶出差异影响;PBPK模拟主要PK参数包括Cmax(36.2 ng·mL-1)、 AUC0-t(451.1 ng·h·mL-1)、 tmax(3.6 h);对比文献报道,计算预测错误系数(PE)分别为2.5%、6.3%和9.1%(均< 10%),模型确定系数(Rsq)为0.808(> 0.8),表明模型准确可信;而群体药物代谢动力学模拟(PS)预测显示,在90%置信区间(CI)内,Cmax、AUC0-t以及tmax的差异变化较大,其中Cmax和AUC0-t的变异系数(CV)分别达到30.906%和28.25%。结论:国产阿奇霉素颗粒(Ⅱ)与国外阿奇霉素细粒剂的体外溶出差异未影响其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行为;预测评价提示幼儿的生理发育状态会影响肝脏清除率,增加了体内PK参数的个体差异变化风险性,建议给予关注和加强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6.
丁力  翟怡 《齐鲁药事》2003,22(6):41-42
药物溶出度测定是药物质量控制中的一项重要手段 ,药物溶出规律通常采用威布尔分布模型拟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剂型不断涌现 ,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和定向释放系统等 ,越来越体现出高效低毒的临床用药需要。剂型的变化 ,势必导致药物溶出规律的变化。千篇一律的套用威布尔分布模型显然不够妥当。药物溶出规律采用何种模型应用拟合优度(R2 )来衡量 ,即R2 越接近 1 ,说明拟合的结果越准确。但对于一组溶出数据而言 ,对每种模型进行优度检验 ,手工计算量是相当巨大的 ,但利用SPSS软件的曲线估计 (CurveEstimation)功能 ,可以方便的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控制复方甘草片的质量,进一步评价其生产工艺,建立体外溶出实验方法及相关的HPLC检测方法。方法:溶出条件为桨法,转速为50 r·min-1,溶出介质为水,检测方法为HPLC法,以自身对照法进行溶出度计算。采用建立的溶出方法对3个厂家的复方甘草片中吗啡、磷酸可待因和甘草酸的溶出情况进行了考察,并用Weibull模型对溶出数据进行拟合。结果:通过比较拟合参数来评价各厂家的溶出情况,发现不同厂家之间的Weibull拟合参数有显着差异,说明各厂家的制剂工艺存在较大的区别;通过批间均一性比较,发现厂家A的生产工艺相对稳定,但其不同年份生产的样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采用建立的体外溶出实验方法对不同厂家的样品进行溶出曲线相似性评价,为复方甘草片的质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用SPSS拟合药物溶出度Weibull参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黄献  刘裕恒  莫志江 《中国药房》2006,17(14):1079-1081
目的介绍用SPSS拟合药物溶出度Weibull参数。方法采用SPSS软件经非线性回归拟合Weibull模型(Y=1—e-(t-τ)m/t0)处理药物溶出度数参数。结果SPSS与目前其它方法拟合的Weibull模型处理药物溶出度参数比较,其准确性高,计算过程简便、快速。结论本方法拟合药物Weibull参数操作简单,计算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9.
杜宁  王玉  蔡美明  狄斌 《中国药师》2010,13(6):828-829
目的:采用光纤化学传感技术,实时、在位监测米非司酮片的溶出度.方法:运用E1%/1cm值法监测米非司酮片的溶出全过程.结果:本法监测的溶出过程曲线与〈中国药典〉2005年版方法手动取样测定所拟合的曲线基本一致.结论:光纤药物溶出度监测仪可以准确测定固体药物的体外溶出度,真实地反映药物溶出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试论溶出速率参数—m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固体药物溶出速率的研究中,实验数据处理主要为数学模拟法。即把溶出药物的累积百分率作为时间的函数,以一适宜的数学模型拟合,检验相关系数高度显著后,故可以认为拟合成功,即可用数学方法提取参数。在药物动力学研究中有人曾用指数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成功地描述过一些资料,并曾从溶解的过程给这两个模型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不同厂家吲达帕胺片的溶出度数据进行多种曲线拟合分析。方法:对5厂家生产的吲达帕胺片溶出度进行测定,并将溶出数据用多种曲线进行拟合,分析拟合效果。结果:吲达帕胺片用不同的曲线模型进行拟合,相关性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1)。结论:处理药物的溶出数据不能用单一模型进行拟合,而应该用多种模型拟合从中择优。  相似文献   

12.
耿东升 《药物分析杂志》2016,(11):2067-2073
目的:建立改良Weibull数学模型,用改良Weibull拟合参数评价药物溶出曲线。方法:选择3种不同剂型的口服固体化学药品,采用在线测试仪分别测定实验制剂的药物溶出度,并对其进行方法学验证;建立Weibull公式中由常数"1"改为变量"c"的改良Weibull数学模型,使用改良Weibull模型分别拟合非诺贝特胶囊、呋塞米片和格列吡嗪片受试与对照制剂的时间-药物累积溶出百分率数据,以模型拟合参数评价受试与对照制剂药物溶出曲线的一致程度;并与经典Weibull模型和f_2相似因子评价方法比较。结果:在线检测药物溶出度方法,线性关系良好,日内精密度小于2%;改良Weibull数学模型能稳健拟合非诺贝特胶囊、呋塞米片和格列吡嗪片的药物溶出曲线,拟合优度优于经典Weibull模型;其参数法判别药物溶出曲线,较f_2相似因子和经典Weibull方法更准确、更灵敏。结论:改良Weibull模型及其参数判别方法,可以用于非诺贝特胶囊、呋塞米片和格列吡嗪片溶出曲线一致程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难溶性药物环孢素(CsA)的溶出速率.方法: 选择聚乙二醇(PEG400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两种载体,分别以溶剂熔融法和溶剂法制备CsA固体分散体;建立HPLC法检测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度,并考察不同载体、不同比例及溶出介质、桨法转速对CsA溶出速率的影响.对溶出度结果用Weibull分布模型进行拟合,计算体外溶出参数T50和Td,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使用HPLC法测定CsA的体外溶出量准确、稳定、可靠、载体无干扰.制备成的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CsA的体外溶出速率,PVPK30载体的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明显快于PEG4000载体的固体分散体.溶出介质对药物溶出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CsA: PVPK30为1: 6的固体分散体具有良好的体外速释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元胡止痛分散片中延胡索乙素的体外溶出度及溶出动力学.方法:采用小杯法,考察不同pH的溶液中延胡索乙素的溶出情况,选择合适的溶出介质;以自制普通片为参比制剂,采用HPLC法测定2制剂的累积溶出度,并分别用零级动力学、一级动力学、Highchi方程、Weibull方程进行溶出动力学拟合.结果:分散片中延胡索乙素的溶出受pH影响较大,在pH值1的盐酸溶液中溶出快而完全;与普通片相比,分散片溶出速率快,其溶出过程可用一级动力学或Weibull分布模型较好地拟合.结论:元胡止痛分散片在pH值1介质中的体外溶出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或Weibull分布模型,具有速释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三个厂家生产的头孢地尼胶囊的体外溶出度,为药品采购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桨法进行体外溶出度实验,以HPLC-UV进行含量测定,计算累积溶出百分率.以威布尔方程拟合溶出参数T50、Td、T80、m,再利用f2相似因子法对三种药物的溶出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与结论:三个厂家头孢地尼胶囊的溶出度体外均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规定.虽然在15 min内三厂家头孢地尼胶囊溶出行为有所差异,但是三者在15 min以内溶出均达到85%以上.空腹使用后在胃内迅速溶出,因而其溶出基本不会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6.
后验差检验法在药物体外溶出模型拟合优度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溶出度测度是药物质量控制中的一项重要手段 ,药物溶出规律通常采用威布尔分布模型拟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型制剂不断出现 ,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和定向释放系统等 ,越来越体现出高效低毒的临床用药需要。制剂在变 ,药物溶出规律也在变 ,那么如何在众多的溶出模型中辨别出较佳的模型呢 ?既往的研究大多采用 R2法并借助微机快速获得优选模型 ,但 R2 法存在两个问题 :1我们习惯于对 Y实施非线性变换后 ,再拟合线性回归模型 ,此时 ,R2已失去原有意义 ,在某些极端情况下 ,还会出现负值 ;2对优选的模型没有进行优度检验。本文试图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右美沙芬咀嚼胶新型给药系统体外释放行为。方法:建立了新型右美沙芬咀嚼胶给药系统中药物释放的测定法;运用溶出仪法、冲压法和夹剪法进行体外释放实验,采用拟合因子法比较各评价方法。结果:3种方法测得的释放行为差异无显著性,优选溶出仪法进行测定。结论:溶出仪法、冲压法和夹剪法均可用于测定咀嚼胶新型给药系统的体外释放,优选溶出仪法。  相似文献   

18.
番泻叶超微饮片与不同粉体溶出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番泻叶超微饮片与不同粉体的体外溶出特性。方法:采用桨法进行体外溶出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泻叶超微饮片与不同粉体不同时间点番泻苷A和番泻苷B的溶出量,计算累积溶出百分率,并对其进行威布尔分布函数拟合。结果:番泻叶中粉、细粉、超微粉与超微饮片之间的溶出速度具有明显差异,超微饮片中番泻苷A和番泻苷B的溶出量最大,累积溶出70%的时间明显小于其他粉体。结论:番泻叶超微饮片具有快速溶出、高效溶出有效成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溶出度试验是评价口服固体制剂质量的重要手段。药物在胃肠道的溶出和吸收是1个连续、动态的过程,传统溶出试验由于缺乏与体内相似的化学成分、流体动力学等条件,对药物的体内评价作用十分有限。为此,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些基于人体生理状态的非生物学动态体外溶出方法,包括多室溶出模型、溶出-吸收模型和体外消化模型等。这些新型的体外溶出模型可以作为传统溶出的补充或替代,使研究人员更加全面地了解药物在体内的溶出表现。本文对近年来该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简要的综述,并对各模型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进行概括,为口服药物的溶出度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潘柏良  李鹏 《中国药业》2010,19(7):24-25
目的测定5厂家盐酸西替利嗪片的体外溶出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转篮法测定溶出度,用威布尔分布模型拟合溶出曲线,并对提取形状参数(m),溶出药物50%所需时间(T50),溶出药物63.2%所需时间(Td)进行方差分析。结果5厂家盐酸西替利嗪片的含量、含量均匀度及体外溶出度均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的相关规定,不同厂家产品间的溶出参数T50,Td,m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5厂家盐酸西替利嗪片的溶出度存在差异,临床应用时应加以注意,药监部门应加强生产质量的动态监测和药品生产工艺管理,以保证产品质量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