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赵灵芝 《河北医药》2012,34(20):3075-3076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弹性的特征。方法随机选取TIA患者35例(TIA组),正常对照组为周期健康体检者35例。测量颈动脉收缩期内径(Ds)、舒张期内径(Dd)及内中膜厚度(IMT),应用ET技术评价颈动脉硬化的相关参数,包括硬化参数(β)、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和增大指数(AI),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IA组的β、EP、PWVβ、IMT值增高,AC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s、D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技术有助于评价TIA患者颈动脉的弹性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指标与其合并症及并发症间的关系,为防治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87例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基线资料、病史的采集和颈动脉ET检测。观察ET参数(Ep、β、AC、PWVβ、AI)与糖尿病合并症及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与Ep呈正相关,有高血压病者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病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Ep、β、PWVβ呈正相关,有冠心病者明显高于无冠心病者。糖尿病合并卒中与Ep、β、PWVβ、AI呈正相关,有卒中者明显高于无卒中者。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病变与Ep、β呈正相关,有下肢动脉病变者明显高于无下肢动脉病变者。结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可获知颈动脉弹性的减退。糖尿病颈动脉ET参数与高血压病、冠心病、卒中、下肢动脉病变等大血管病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颈动脉血管弹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应用超声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在正常范围的经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确诊为DR的T2DM患者的颈总动脉血管的各弹性参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颈动脉血管弹性参数β、Ep、AI测值越高,DR的发生率越高程度越重。结论T2DM患者颈动脉血管弹性参数的改变与DR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梁永平  马琳 《天津医药》2011,39(11):1031-1033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定量评价吸烟者颈动脉血管弹性的意义。方法:选取体检结果正常的男性吸烟者132例,非吸烟者49例(A组)。按吸烟指数将吸烟者分为3组,B组(≤400支年/d)、C组(401~800支年/d)、D组(801~1200支年/d)。应用ET技术检测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血管内径(Ds)和舒张期血管内径(Dd),并计算硬度指数(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动脉顺应性(AC)及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对照组及各吸烟组间IMT、Ds及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组β、Ep、AC及PWV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吸烟组中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β、Ep及PWVβ均随吸烟指数的增加而增高,而AC随吸烟指数的增加而减低。结论:ET技术能准确获取吸烟者颈动脉弹性参数,在血管发生形态学改变前检测出动脉硬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超声血管增强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应用的作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4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采用超声血管增强技术对其颈动脉部位进行检查诊断,并结合超声血管增强技术对患者颈动脉狭窄内径检测结果,与常规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46例患者共存74条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其中,轻度狭窄42条、中度狭窄24条、重度狭窄7条、完全闭塞1条;此外,超声血管增强技术检测患者颈动脉狭窄血管内径值与常规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存在较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血管增强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情况检查应用中,对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判断准确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诊断颈动脉狭窄时采用常规血管超声与微血管成像技术,对比研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就诊的4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诊治资料,共计80条血管,金标准是DSA检查,分别实施常规血管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对比颈动脉狭窄检出情况。结果微血管成像技术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均优于常规血管超声,差异明显(P <0.05)。结论诊断颈动脉狭窄时采用常规血管超声与微血管成像技术,具有一致性,其中微血管成像技术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明显更优,可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准确判定,具有可靠性,可有效评价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程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媛  陈曦  韦建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16):I0016-I0019
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血管病变的早期特征,也是引发和促进其发生和发展的关键环节,与临床相关疾病及其并发症密切相关,因此临床上早期检测血管功能受损程度在疾病的防治中具有重大意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Tracking,ET)是一项用于早期检测血管功能改变的新技术,目前已有较多临床实验研究,本文就ET技术的原理、测量方法和临床应用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弹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51例高脂血症患者及30例对照组正常人双侧颈动脉,获取颈动脉弹性指标,包括颈动脉僵硬度(Ep)、弹性系数(β)、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比较高脂血症患者与正常人颈动脉弹性的差异.结果 高脂血...  相似文献   

9.
李琼  黄鹤 《安徽医药》2015,19(9):1740-1742
目的:探讨血管支架在组织血管病变中对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及纤维蛋白原变化的影响。方法观察21例颈动脉狭窄,49例冠状动脉狭窄和13例下肢动脉狭窄患者血管支架植入术前后von Willebrand因子( vWF ),内皮素( ET ),纤维蛋白原( FIB)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的变化。结果各组vWF,ET,FIB和FDP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多支冠脉血管组与单支冠脉血管组各指标升高幅度有显著差异,P<0.05;vWF与ET的升高呈显著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777,P<0.05。结论血管支架应用在组织血管病中可以活化血管内皮细胞,且可以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用于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慢性迁延期动脉弹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T技术对30例RA慢性迁延期患者和30正常人的颈、肱、胫前动脉的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度(β)、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增大指数(AI)等动脉弹性参数进行检测分析。结果RA组颈、肱、胫前动脉的弹性参数Ep、β、PWVβ、AI高于对照组,AC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前动脉的弹性参数Ep、β、PWVβ、AI高于同组颈动脉的弹性参数,AC低于同组颈动脉的弹性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测量精确、客观、能在线或脱机分析处理数据及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以准确评价RA患者的颈、肱、胫前动脉弹性功能,为临床早期预防及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racking)对糖耐量异常者早期颈动脉硬化进行研究。方法糖耐量异常者和糖耐量正常者各50例,年龄40~65岁,应用e—tracking技术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量化分析来评估动脉硬化参数,包括僵硬度(β)、弹性模量(Ep)、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糖耐量异常组β、Eβ、PWVβ较正常组明显增高,Ac较正常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耐量异常者血管的硬度、弹性、顺应性均减低,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较好地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李岩  王丽红  焦丽娜 《河北医药》2014,(19):2885-2887
目的:评价超声血管增强技术(VET)对颈动脉的检测价值,并同时评价VET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T2DM患者应用VET,显示正常及病变血管,并与正常对照组及传统的超声技术对比。结果 T2DM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IM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5)。应用VET不仅提高了超声对颈动脉血管管壁、内膜的显示,还可清晰显示斑块的轮廓、大小及范围情况。与传统的超声技术相比,可明显提高斑块的显示率( P <0.05)。结论 VET可提高血管的显示能力及显示灵敏度,能更清晰地显示血管腔及管壁结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血管性病变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受到临床研究的重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以及颈动脉狭窄是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1]。由于缺血性脑卒中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主要采用颈部血管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CT 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现就不同的影像检查技术方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cho tracking E-tracking,ET)技术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45例为冠心病组,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45例为对照组,均采用ET技术检测颈动脉硬度指数(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放射波增压指数(AI)和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等颈动脉弹性指标。结果冠心病组的β、Ep、AI、PWVβ和IMT参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各病变组的β、Ep参数和二、三支病变组的AC、AI、PWVβ和IMT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除二支病变AC和二、三支病变IMT,其他参数与单支病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技术具有精确、简便、无创等优点,对于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在评估子痫前期孕妇颈动脉弹性的应用。方法选择32例轻度子痫前期和32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为观察对象,同期选择32例健康的晚期妊娠做阳性对照,进行双侧颈总动脉血管内膜中膜厚度(IMT)和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度指数(p)、顺应性(AC)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l3)等弹性指标检测,评价不同组别孕妇颈总动脉弹性指标的差异,并与IMT相关分析。结果轻度子痫前期组孕妇左右两侧IMT分别为(O.47±0.08)min和(0.46±0.09)mm,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分别为(0.48±0.07)和(0.47±0.08)mm,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4和P=0.803)。颈总动脉弹性参数轻度子痫组和重度子痫组患者左右两侧A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与轻度子痫组比较,重度子痫组孕妇左右两侧AC显著降低(P=0.002和P=0.001)。同样的方法比较三组孕妇颈总动脉其他弹性参数,发现轻度子痫组和重度子痫组孕妇左右两侧β、Eβ和PWV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做相关分析显示,IMT与AC呈负相关(r=-0.473),与IMT与β、EP、PWVβ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9、0.612、0.642。结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可以早期发现子痫前期孕妇颈总血管弹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神经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该法具有创伤小,病人痛苦小,见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我院于2004年7月-2005年9月已施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12例。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脑保护器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中的初步应用结果。方法应用脑保护器angioguard(血管保护伞),对2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行血管内扩张和(或)支架置入术,并总结其临床使用结果。结果应用脑保护器成功施行23例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扩张和(或)支架置入术,回收的保护伞中17个发现碎片组织,无手术死亡及血栓栓塞并发症,临床短期随访无脑缺血事件发生。结论脑保护器的使用有助于提高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扩张和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B-flow技术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B-flow技术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能量多普勒显像(PDI)三种模式对123例疑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31例患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B-flow技术对血管边缘显示更清晰,具有更高帧频、更高分辨力和全景显示功能,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比较,B-flow、CDFI、PDI测量的血管狭窄程度均显著相关(P<0.01),但B-flow技术与其相关性高于CDFI、PDI(P<0.01).结论 B-flow技术能更有效地观察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评价血管狭窄的程度,且操作简便、无创,更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定量评价颈动脉扩张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目前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准确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血管的功能性改变对疾病的早期防治和疗效评估有重要意义。回声跟踪技术 (eTRACKING)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超声新技术 ,能够动态跟踪和描记动脉内膜的运动轨迹并计算血管内径的变化幅度 ,分辨率高达 10 μm ,为临床准确评价血管的扩张性提供了新的手段。本研究应用该技术观察 14 3例健康志愿者颈动脉扩张性参数的改变 ,并分析年龄、性别、血压和心率等因素对这些参数的影响 ,旨在探讨该技术的临床实用性并确定国人相关参数的正常值范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20.
扇贝糖胺聚糖对氧自由基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扇贝裙边提取物一糖胺聚糖(SS-GAG)体外培养应用对氧自由基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SS-GAG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理。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建立氧自由基诱导的HUVEC损伤模型,用MTT比色法观察SS-GAG对HUVEC增殖活性抑制的影响,用比色法观察SS-GAG对HUVEC损伤后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量的影响,应用放射免疫方法.观察SS-GAG对Fenton体系所引发的HUVEC损伤后内皮素(ET)及血管紧张素Ⅱ(AⅡ)分泌改变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Fenton体系损伤组血管内皮细胞(VEC)的增殖活性、培养液中LDH释放、ET及AⅡ的分泌差异明显.而细胞经不同浓度的SS-GAG预先处理后,细胞增殖活性的损伤减轻,LDH释放以及ET、AⅡ的分泌均明显减少。结论 本研究结果证实,SS-GAG可减轻氧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抑制内皮细胞LDH的释放以及ET和AⅡ分泌,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其抗AS的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