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脉综合征病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栓弹力图(TEG)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冠脉综合征病人210例,全部病人均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Gensini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组(0~30分,60例)、中度组(31~60分,100例)与重度组(60分,50例)。采用TEG 5000型凝血分析仪检测TEG参数,如最大血凝块强度(MA)、MA后0.5 h血凝块减少速率(LY30)、α角、反应时间(R值)、凝血块形成时间(K值)、综合凝血指数(CI)。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TEG参数的差异,分析Gensini评分与TEG参数的关系。结果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重度组MA、LY30、α角、CI明显增高,R值、K值明显缩短(P0.05);与中度组比较,重度组MA、LY30、α角、CI明显增高,R值、K值明显缩短(P0.05)。冠脉综合征病人MA、LY30、α角、CI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R值、K值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冠脉综合征病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TEG参数具有紧密的关系,TEG参数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病情老年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特点,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各参数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TEG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3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比较各组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性,并进一步分析TEG参数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各组TEG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块形成时间(K值)、血凝块形成速率(α角)、血凝块形成后最大振幅(MA值)、血凝块力学强度(G值)和凝血综合指数(C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0.001)。各组R值:SAP组UAP组AMI组,CI值:SAP组UAP组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MI组K值明显低于SAP组和UAP组,AMI组α角明显高于SAP组和UAP组,AMI组MA值、G值均明显高于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0.001)。各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各组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AMI组和UAP组APTT明显低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FIB、D-D和PLT均明显高于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TT明显低于UAP组,UAP组TT明显高于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MI组高凝图形出现的比例明显高于SAP组及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EG参数R值与PT、INR、D-D及PLT呈负相关(均P0.05);K值与INR、FIB、D-D、PLT呈负相关,与TT呈正相关;α角与TT呈负相关,与PT、INR、FIB、D-D、PLT呈正相关;MA值与G值与FIB、PLT呈正相关,与TT呈负相关;CI与FIB、D-D、PLT呈正相关,与TT呈负相关。结论 AMI和UAP患者,特别是AMI患者存在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具有更高风险。老年冠心病患者TEG参数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TEG可以有效评估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用于监测其凝血功能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查参数与子痫前期高凝状态和母儿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符合入组标准的产妇117名,其中正常妊娠晚期59名,子痫前期58例(轻度子痫前期32例,重度子痫前期26例),入院后12 h内检测TEG参数[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凝固速率(K)、凝固角(α)、最大振幅(MA)、凝血综合指数(CI)]和常规凝血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I)、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计数(PLT)],并监测产妇病情、宫内胎儿和分娩后新生儿的情况。结果三组孕妇TEG的K、R、α、C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K、R、α、CI对诊断子痫前期均有一定意义[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0.73、0.74、0.95],以CI的特异度(87.93%)及敏感度(83.38%)最高。在母儿并发症方面,有母儿并发症组的R、K低于无母儿并发症组(均P<0.05);有母儿并发症组的CI、α高于无母儿并发症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K、R、α、CI对诊断子痫前期并发症均有一定意义(AUC分别为0.72、0.97、0.76、0.91),CI的敏感度(83.56%)及R的特异度(80.94%)最高。结论TEG中K、R、α、CI参数的变化与子痫前期高凝状态和母儿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EG)及常规凝血结果的检测,研究正常妊娠妇女在不同孕期的凝血状态。方法:随机选取200例正常妊娠妇女(早孕63例、中孕58例、晚孕79例)和100例健康非妊娠女性(对照组),分别进行TEG、常规凝血指标(APTT、PT、TT、FIB、FDP、D-D)和血小板(PLT)检测,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TEG指标中,与非妊娠组相比,妊娠组的R、K值明显降低,α角、MA值及CI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凝血指标中,与非妊娠组相比,妊娠组的PT、TT值明显降低,APTT、FIB、FDP及DD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R值:中、晚孕组较早孕组明显降低(P0.05);K值:晚孕组较早孕组明显降低(P0.05);α角:晚孕组较早孕组明显增高(P0.05);MA值:妊娠组各时期无显著变化;CI值:中、晚孕组较早孕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与非妊娠妇女在TEG和常规凝血指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TEG指标中的R值、K值、α角以及CI值在不同的妊娠时期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内科》2020,(3)
目的了解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各项参数的基本情况及其与患者凝血状况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40例作为疾病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志愿者体检时采血进行TEG检测。比较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与健康志愿者TEG各项指标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最大血块强度(MA)、凝血综合指数(CI)的差异;比较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前后TEG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R、K值低于健康体检者,α、MA、CI值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后的R、K值显著增高,α、MA和CI值显著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TEG各项指标异常,血液凝固性增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经过有效治疗后可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TEG)的变化。方法采用TEG血栓弹力图仪对60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及60例非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测,分别测定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固角(ɑ-Angle)、最大振幅(MA)、凝血块强度(G)和凝血指数(CI),并对脑梗死组治疗前24例单发病灶及36例多发病灶各项值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治疗前R值、K值较对照组减少(均P<0.01),ɑ-Angle、MA、G、CI值较对照组增大(均P<0.01),脑梗死患者治疗后R、K、ɑ-Angle、MA、G、CI值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1),脑梗死组24例单发病灶及36例多发病灶各项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血液凝固性异常,TEG对脑梗死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检测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高凝状态的监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住院的14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12例活动期克罗恩病(CD)患者以及21名同期健康体检者,比较3组的TEG指标、血小板、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分析TEG与血小板、Fib、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UC组与CD组的凝血综合指数(CI)、血凝块形成速率(Angle)、血栓最大幅度(MA)明显升高,血小板、Fib明显升高,凝血形成时间(K)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Angle、MA与血小板、Fib呈正相关,K与血小板、Fib呈负相关。CI、Angle、MA、K与CRP无相关性。结论 TEG可监测IBD患者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8.
张伟  何正琼  吴希  张钊 《老年医学与保健》2021,27(2):287-289,325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TEG)与凝血参数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0年9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o核工业四一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5例脓毒症老年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PACHE 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n=48)和脓毒症休克组(n=37),同时根据患者28 d的疾病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n=65)和死亡组(n=20)。检测并比较各组凝血参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与D-二聚体(DD)]和TEG参数[血凝时间(R)、血块成型时间(K)、α角、血块强度(MA)与凝血综合指数(CI)];分析TEG参数与凝血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休克组的PT、APTT、DD、R与K值高于脓毒症组,α角、MA与CI值均低于脓毒症组(P<0.05);存活组PT、APTT、DD、R与K值低于死亡组,α角、MA与CI值高于死亡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T、APTT、DD水平与R和K呈正相关,与α角、MA和CI呈负相关(P<0.05)。结论 TEG和凝血参数可判断老年脓毒症患者凝血纤溶状态,与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相关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监测冠心病患者凝血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入选用TEG监测凝血的冠心病患者150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86例)、稳定型心绞痛(AP)组(13例).分析各组的凝血特点.结果 (1)AMI组、UAP组与AP组比较,R值、K值明显缩短,MA值、Angle角增大,高凝图形出现比例明显増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D-二聚体在三组间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在AMI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明显减低,与UAP组、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MI和UAP患者存在高凝状态,需给予充分的抗栓及适度的促纤溶治疗.TEG在监测冠心病患者凝血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无症状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及其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08-2016-09收治的90例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所有患者住院当天即进行TEG检测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在患者经过4周的治疗后再次进行TEG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比较前后2次检测的结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的R时间、K时间和APTT、PT-INR、PT等指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FIB、CI、MA、α角等指标则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在90例入选患者中,TEG检测出62例高凝状态患者,灵敏度为68.89%,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出的高凝状态患者为36例,灵敏度为40.00%,即治疗前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对高凝状态的检出率显著低于TEG检测(χ2=13.382,P0.01)。在90例入选患者中,TEG检测出46例高凝状态患者,灵敏度为51.11%,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出的高凝状态患者为27例,灵敏度为30.00%,即治疗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对高凝状态的检出率显著低于TEG检测(χ2=7.345,P0.01)。患者的R值和PT-INR值以及PT值呈正相关关系,与FIB值则为负相关关系(均P0.01);CI值和PT-INR值以及PT值均呈负相关关系(均P0.01),和FIB值则为正相关关系(P0.05);FIB值和MA值为正相关关系(P0.05);其他检测指标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TEG检测能够从多方面对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系统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其灵敏度显著优于常规的凝血功能检测,在临床诊治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上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EG)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及凝血功能紊乱的评价作用。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脓毒症的患者130例,按照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积分系统将其分成DIC组(72例)和非DIC组(58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血凝指标和TEG检测,分析2组患者的常规血凝指标、TEG指标,分析TEG参数和常规凝血指标的相关性,分析TEG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的诊断价值。结果:DIC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D-二聚体(D-D)均高于非DIC组,纤维蛋白原(FIB)低于非DIC组,DIC组的凝血酶形成时间(K值)和凝血反应时间(R值)高于非DIC组,而血凝块最大宽度值(MA值)和血块生成率(α角)低于非DI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值、K值与APTT、PT和D-D时间呈正相关,R值与FIB值呈正相关,K值与FIB值呈负相关,MA值与PT、D-D及FIB呈正相关,而与APTT呈负相关,α角与D-D及FIB呈正相关,而与APTT和PT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时间、K时间、MA值及α角对DIC诊断的Youden指数分别为54.4%、80.4%、76.1%和62.9%。结论:TEG能够较准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的凝血状态,协助诊断严重脓毒症并发DIC,并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在老年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血栓弹力图对86例老年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及90例非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测,分别测定凝血反应时间(R时间)、凝血酶形成时间(K时间)、α角、血栓最大弹力度(MA)、凝血指数(CI值),同时应用常规凝血检测进行比较。并对老年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栓弹力图各项值进行比较。结果老年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急性期R值、K值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T、APTT检测指标偏低。TEG参数中R值、K值与PT-INR呈正相关,与FIB呈负相关。α角和MA与PT-INR呈负相关,与FIB呈正相关。而且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后R值、K值、α角、MA值、CI值均有所变化。结论 TEG检测可全面反映体内的凝血变化过程,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液凝固性有异常,与常规凝血试验检测可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严重脓毒症患者各阶段的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和常规凝血功能表现,评价TEG对严重脓毒症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北京安贞医院EICU和RICU严重脓毒症患者37例,根据显性DIC评分结果,分为DIC组17例、非DIC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凝血功能、血常规及TEG检测。应用ROC曲线对TEG各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严重脓毒症DIC组PLT显著低于非DIC组及正常对照组,PT、APT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严重脓毒症非DIC组PLT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FBG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严重脓毒症DIC组R时间、K时间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α角、MA值及CI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严重脓毒症非DIC组K时间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α角、MA值及CI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R时间、K时间、α角、MA值、CI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0.932,0.915和0.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最佳诊断临界点计算各诊断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显示各指标阴性预测值较高。结论:TEG可识别严重脓毒症的凝血状态,协助诊断严重脓毒症并发DIC,评估血栓、出血风险,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9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栓弹力图(TEG)以及凝血功能检测,比较3组患者TEG指标和凝血功能指标及抗血小板治疗反应性差异。结果 SAP组、UAP组、AMI组3组患者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成形时间(K),MA后30min振幅减少百分率(LY3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较值(INR);水平均值逐渐下降,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Angle),描记图最大幅度(MA),凝血指数(CI),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均值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0.05)。SAP组、UAP组、AMI组三组患者TEG图高凝图形分别为0.0%,33.3%,50.0%,AMI组患者高凝图形发生率明显多于SAP组及UAP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抗血小板药物反应正常组(9.2%)比较,抗血小板药物反应低下组(20.0%)患者3个月内缺血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7,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检测有助于指导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抗血小板用药,对降低缺血心脏事件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病人血栓弹力图(TEG)参数与脂蛋白(a)[LP(a)]和凝血功能指标相关性。方法检测2014年3月—2014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70例(观察组)ACI病人和60名(对照组)健康人员的TEG参数、LP(a)、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MA、CI值、a角明显升高,R、K值明显降低;相关性结果如下:(1)R、K值与DD、FIB、LP(a)呈负相关,与PT、APTT呈正相关;(2)MA、CI值、a角与PT、APTT呈负相关,与DD、FIB、LP(a)呈正相关。结论 ACI病人的LP(a)及凝血指标水平异常(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TEG参数与LP(a)及凝血功能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提示TEG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及LP(a)检测可及时为ACI病情诊断、评估与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 TEG)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患者的凝血功能,评价其在判断患者出血风险及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收集83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用TEG检测患者全血凝血动力学,同时检测其常规生化、凝血等指标;比较消化道出血组和无消化道出血组之间,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凝血指标[PT、APTT、凝血酶原国际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等]与TEG各参数[凝血因子活性(R值)、纤维蛋白原功能(K值)、纤维蛋白原功能(α-角)等]间的相关性;并用ROC曲线评价TEG的参数R值和PT对HBV-ACLF患者预后评估的能力。结果消化道出血组的R值、PT均较无消化道出血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3例患者中死亡37例,病死率为44.58%,死亡组年龄、R值、K值、PT、INR、TBIL、血清肌酐均明显高于生存组,凝血综合指数(CI值)、α-角、血小板功能(MA值)、凝血酶原活动度、抗凝血酶III、AFP水平均低于生存组(P均<0.05);TEG参数中R值、K值与PT呈正相关,与纤维蛋白原(fibrirlogerl, Fg)呈负相关;α-角和MA值、CI值都与PT、INR、TBIL呈负相关,与Fg呈正相关; R值对HBVACLF患者预后评估的能力低于PT,AUC分别为0.655、0.816。结论 TEG检测能真实反映HBV-ACLF患者凝血和抗凝在低水平的再平衡状态,其指标的异常提示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增加,但对预后评估的准确性低于P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循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对高血压脑出血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拟以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经本院收治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按2d内复查血肿程度分为血肿扩大组(20例)及非血肿扩大组(58例),同期选取78例非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均行TEG检测,比较各组TEG参数水平,并分析TEG参数联合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入院前R、K值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α角、MA值则更低(P0.05);血肿扩大组R、K值与非血肿扩大组比较更高(P0.05),α角、MA值则更低(P 0.05);经TEG参数联合诊断血肿扩大灵敏度为81.03%、特异度为95.00%、准确率为84.62%。结论 TEG可准确反映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状态,疾病程度越严重,R、K值越高,α角、MA值越低。且诊断效能良好,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不同严重程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弹力图(TEG)的特点。方法本次研究入组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人民医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90例(观察组),单纯冠心病患者90例(对照组),健康志愿者90例(空白组)。观察组根据冠状动脉CT下冠状动脉病变的数量分为1支病变组(40例)、2支病变组(29例)和3支病变组(21例)3个亚组。观察各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合并疾病和服用药物情况)、外周血炎症因子[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和核因子-κB(NK-κB)水平]和TEG参数[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栓最大振幅(MA)和血凝块形成速率(α角)]。采用Pearson法评估炎症相关因子与TEG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基线资料方面,3组性别比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合并疾病和用药情况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炎症指标方面,观察组外周血YKL-40和NK-κ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YKL-40和NK-κB水平均高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中,3支病变组外周血YKL-40和NK-κB水平均高于2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YKL-40和NK-κB水平均高于1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EG指标方面,MA值和α角水平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高于空白组;K值和R值水平空白组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均0.05);观察组中,MA值和α角水平3支病变组均高于2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高于1支病变组,K值和R值水平1支病变组均高于2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高于3支病变组(P均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YKL-40、NK-κB含量与MA值和α角与呈正相关,与K值和R值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TEG参数显著异常,且各参数与病情及炎症反应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临床中评估老年骨折患者凝血状态的常用方法,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试验判断高凝状态的相关性及一致性。方法:收集2021年同时检测TEG与常规凝血试验的老年骨折患者290例为试验组,同期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的TEG参数与常规凝血指标进行相关性及一致性分析比较。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凝血凝固时间(K)、凝血形成速率(α角)、凝血最终强度(M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检测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相关性分析表明,老年骨折患者的TEG参数中凝血反映时间(R)与凝血酶原时间(PT)呈正相关(r=0.314,P<0.05),与FIB呈负相关(r=-0.142,P<0.05);K与PT、TT呈正相关(r分别为0.201、0.184,P<0.05),与FIB呈负相关(r=-0.589,P<0.05);α角与FIB呈正相关(r=0.597,P<0.05),与PT、TT呈负相关(r分别为-0.200、-0.171,P<0.05);MA与AP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联合常规凝血实验对乙肝患者成分输血的评价效果,分析其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选取宁德市医院2011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55例乙型肝炎患者,纳入观察组,并选取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TEG及常规凝血实验结果,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明确观察组TEG各项参数与常规凝血参数的相关性,探讨其指导精确成分输血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ALB显著低于对照组,TBIL、ALT、AST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PTT、PT、TT、INR、Fig、FD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PTA、PL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K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α角、MA、CI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y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APTT、PT、INR与R、K呈正相关,与MA呈负相关,PTA、Fig、PLT与MA呈正相关,PTA与R、K呈负相关,INR与CI呈负相关,PTA、Fig与CI呈正相关(P0.05),常规凝血实验室参数与Ly30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本研究共发现12例患者存在出血状态。观察组R异常率为19.35%,显著低于INR的异常率32.90%,其MA异常率为15.48%,显著低于PLT的异常率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联合常规凝血实验能够更精确地反映乙肝患者实际凝血状态,对指导临床成分输血方案的制定有积极意义,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