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预后与手术时机的关系,并对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至2011年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患者119例的临床资料,依据出现症状到手术时间长短分为三组:48h以内的49例(A组),48~72h的41例(B组),大于72h的29例(C组),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问、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并分析影响三组患者中转开腹的因素。【结果】A组手术时间最短,与B组、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在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和出院时问方面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但A组和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和手术时机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且随着0R值增大,危险性越高。【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症状发作后48h内是腹腔镜手术的最佳时机,白细胞计数、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和手术时机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只要掌握正确时机,适时中转手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时机对并发症的影响及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79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症状出现与手术治疗的间隔时间分为A组(48 h)46例、B组(48~72 h)45例、C组(72 h)46例和D组(药物治疗后择期手术)42例。比较4组手术时间及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是否中转开腹分为中转开腹组和未中转开腹组,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引起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最短,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组手术时间最长,与B、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转开腹率C组最高,显著高于A组(P0.01),A、B、D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20,P=0.193)。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15×10~9/L、手术时间48 h是患者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影响,而与患者中转开腹率有关,白细胞计数15×10~9/L、手术时间48 h者中转开腹率高。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6-347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于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将50例中转开腹者纳入观察组,其余3 5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有无胆囊管结石嵌顿、有无坏疽性胆囊炎、术前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水平等资料,同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在年龄、有胆囊管结石嵌顿、有坏疽性胆囊炎、术前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水平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胆囊三角解剖不清、有坏疽性胆囊炎是引起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急性胆囊炎患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易受年龄、胆囊三角解剖不清、有坏疽性胆囊炎等因素而需中转开腹,临床术前评估时应综合考虑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可行性。方法:总结分析2007年10月至2009年6月36例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经验体会,包括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技巧等。结果:35例(97.2%)成功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2.8%)中转开腹,无胆管、肠管损伤,无术后出血及围手术期(术后30天)死亡等并发症,均获治愈。术后随访4月~23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在术者熟练的操作技巧,合理选择中转开腹时机的前提下,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赵宝书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1):2119-2121
【目的】总结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治疗经验,探讨手术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321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LC术患者的病例临床资料。比较发病不超过72h行LC术273例和发病72h后行LC术48例患者术中中转开腹情况。【结果】共完成LC305例。发病不超过72h组和发病超过72h组,术中中转开腹率分别为0.36%(1/273)、31.3%(15/48)。中转开腹16例患者中,9例因胆囊三角粘连分离困难、1例Mirizzi综合征Ⅱ型、1例胆囊坏疽穿孔、5例术中难以控制出血而中转开腹。【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病72h内行LC安全可行,发病72h后行LC风险明显增大,术者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发病1周以上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可行性。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8月29例发病1周以上结石嵌顿性胆囊炎行L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床间隙消失者做胆囊大部切除术,三角区结构无法辩认者中转开腹胆囊切除。结果:29例均行腹腔镜手术,24例完成,5例中转开腹(17.24%),8例行胆囊大部切除(27.59%),手术时间30~120min,出血10~300mL,术后均放置引流管,引流液5~60mL,无并发症。结论:发病1周以上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手术困难,手术时间长,出血多,中转开腹率高,尤其是在发病11~28d内。同期51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中转开腹4例均在此时间段。但只要有丰富的I。C手术经验和足够的耐心,结石嵌顿性胆囊炎发病1周以上,仍可行LC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并发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2012-07我院收治的92例LC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所致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所致的急性胆囊炎患者92例,全部行腹腔镜探查,完成LC手术77例(占83.7%)、中转开腹手术15例(占16.3%),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应用LC是治疗急性胆囊炎并发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的可选择术式,尤其是在有多年LC应用经验的医院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4):2650-2651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于2008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5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其中A组患者(先行保守治疗,待症状缓解后择期手术)、B组患者(症状出现36h内进行手术)、C组患者(症状出现36h后进行手术)。并对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B、C三组患者的中转开腹率分别为3/49(6.12%)、1/48(2.08%)、8/59(13.56%),结果表明B组患者的开腹率明显低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49(8.16%)、3/48(6.25%)、5/59(8.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中转开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胆囊壁周围渗出、白细胞数目、腹肌紧张以及症状出现时间等4个因素同中转开腹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胆囊周围渗出和症状出现时间是影响中转开腹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出现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症状36h内是腹腔镜手术的最佳手术时机,而胆囊周围渗出和症状出现时间是影响中转开腹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即刻中转开腹手术临床分析(附236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即刻中转开腹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1436例LC即刻中转开腹的临床资料。结果:LC即刻中转开腹手术的发生率为2.06%,主要原因是急性胆囊炎,近期有急性胆囊炎发作史,胆囊周围粘连,胆囊颈部结石嵌顿,Calot三角解剖不清,难以辨认胆囊管,胆总管损伤。结论:正确掌握中转开腹的时机是降低LC手术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提高腹腔镜基本技术,控制手术适应症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利于降低LC中转手术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胆囊三角的处理方法和胆囊切除技巧.[方法]回顾分析45例急性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性胆囊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病例.[结果]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成功42例,3例中转开腹,2例出现术后胆瘘,经置管保守治愈.[结论]认准肝十二指肠韧带与胆囊淋巴结的关系,正确处理嵌顿结石,灵活使用吸引器,严格掌握中转开腹时机,预防性置管引流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对 58例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 LC手术成功49例,中转开腹9例,中转率15.5 %.术后无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出院后随访6个月,复查超声发现胆囊窝和(或)肝肾隐窝积液19例,肝功能检查未见异常.结论:对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患者行LC手术,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效果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由于胆囊肿大,胆囊壁及胆囊三角组织水肿增厚,结石嵌顿,甚至部分患者因长期的反复慢性炎症而导致胆囊床、胆囊三角呈"冰冻样"改变,这些因素增加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难度,甚至中转开腹。有研究报道急性胆囊炎经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率高达13.6%[1]。本次研究探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及体会。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安吉县  相似文献   

13.
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1996年3月-2001年12月,应用腹腔镜手术设备与器械为41例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病人实施了手术治疗。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39例,术中中转开腹手术2例,本组中无胆漏,胃肠道损伤,胆管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无1例死亡。结论:严格掌握腹膜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手术适应证,适时中转开腹手术,是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急诊腹腔镜治疗结石嵌顿性急性胆囊炎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探讨急诊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嵌顿性急性胆囊炎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12例急性胆囊结石嵌顿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 行急诊LC治疗 ,207例手术成功(97.7%),5例中转,中转率:2.3%,术后无胆漏、腹腔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 严格手术适应证,完善术前准备, 选择手术时机,正确手术操作,术中常规腹腔引流,急诊LC治疗结石嵌顿性急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状态下结石嵌顿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3月~2005年3月317例结石嵌顿性胆袭炎的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317例结石嵌顿性胆袭炎LC,成功309例,成功率97.48%,中转开腹手术8例,中转手术率2.52%,全组术后并发胆漏2例,术中出血1例,胆道残余结石3例,切口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2.84%,无胆道损伤,无死亡。结论严格掌握结石嵌顿性胆囊炎LC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技巧,适时中转手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关键,LC治疗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胆囊颈部、胆囊管结石嵌顿所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手术治疗胆囊颈部、胆囊管结石嵌顿所致112例结石性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结石梗阻性急性胆囊炎112例,全部行腹腔镜探查。78例(69.64%)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34例(30.36%)中转开腹手术。112例均置腹腔引流管。全部治愈。术后住院时间3~21d,平均6.4d。结论术前影像学检查难以区分胆囊颈结石、胆囊管结石嵌顿,急性期患者胆囊三角解剖不清、粘连,胆囊肿大、壁厚,给LC造成相当大困难。但选择好适应证、掌握好手术技巧,仍可用LC治疗大部分急性发作期的结石性急性胆囊炎。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处理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腹腔镜处理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手术方法 ,腹腔引流适应证及术后对胆囊进行解剖的临床意义。方法 :本组 32例结石嵌顿性胆囊炎 ,LC成功 31例 ,1例中转开腹。结果 :1例因血管损伤出血经腹腔镜处理无效而中转开腹 ,4例行肝下间隙引流 ,术后 1~ 2d拔除引流 ,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及无 1例死亡。结论 :严格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时机 ,术中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 ,必要时切开胆囊管取石 ,适当的腹腔引流 ,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术后对胆囊进行正确解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石嵌顿性胆囊炎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哲  涂湘炎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8):867-868,87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56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均顺利完成LC,无中转开腹,其中5例胆囊大部分切除加腹腔引流,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LC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是复杂LC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张翔 《华西医学》2010,(2):274-275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状态下结石嵌顿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9年10月期间172例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手术成功164例,成功率为95.35%,中转开腹8例,中转率为4.65%。术中出血1例,术后并发胆漏1例,胆管残余结石1例,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3%(4/172),无胆管损伤,无死亡。结论LC治疗结石嵌顿性胆囊炎安全、可行,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时机和技巧。适时中转手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急诊腹腔镜治疗胆囊颈管结石嵌顿的经验。方法:2005年1月—2010年5月对急性胆囊炎胆囊颈管结石嵌顿85例采用四孔法和钝性解剖及吸引器管吸、推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结果:81例顺利完成LC,4例中转开腹,其中1例胆囊颈部结石大,明显影响术野,无法解剖胆囊三角;1例为Mirizzi综合征;2例为胆囊三角炎性粘连呈冰冻状无从下手,术后2例胆瘘,1例出血。85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急诊腹腔镜治疗胆囊颈管结石嵌顿是安全可行的,但要掌握好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