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0 毫秒
1.
目的:对比股骨头坏死应用CT、核磁共振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将本院2016年3月-2018年6月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6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均行CT、核磁共振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参考,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效果。结果: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应用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阳性率为95.08%,明显要高于CT扫描检出80.33%的阳性率(P0.05);在股骨头坏死分期的诊断上,在Ⅰ期、Ⅱ期坏死的检出率上核磁共振检出率要高于CT检查(P0.05)。结论:相比CT检查,采用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这为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和评价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5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行CT、磁共振、手术病理检查诊断,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法对股骨头坏死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诊断的准确度81.33%、灵敏度98.46%、特异度60.00%均显著高于CT诊断52.00%、60.00%、30.00%,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CT诊断,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更佳,因此,其值得临床优先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股骨头坏死应用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存在股骨头坏死的87例患者为对象,分别行CT、核磁共振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的准确率。结果:核磁共振组患者的检查准确率为96.55%,CT组患者的检查准确率为78.16%,数据组间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成立标准,即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接受核磁共振检查,相对比CT而言准确性更为可观,可以减少漏诊、误诊风险,为患者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检查在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3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118例,均采用CT、MRI检查诊断。以病理诊断为标准,对比CT、MRI对不同分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结果,对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价值及对早期股骨头坏死典型征象显示率。结果:MRI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准确率92.86%高于CT的71.43%(P<0.05);MRI诊断股骨头坏死整体正确率96.61%高于CT的85.59%(P<0.05);CT、MRI诊断中期及晚期股骨头坏死准确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MRI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灵敏度高于CT(P<0.05);CT、MRI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特异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MRI对骨髓水肿、线样征、骨小梁结构模糊显示率高于CT(P<0.05);CT、MRI对单一囊变的显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RI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具有较高诊断敏感度、准确率,且可清晰显示骨小梁结构模糊、线样征、骨髓水肿等典型征象,对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应用CT和MRI检查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11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86例,分别采用CT与MRI进行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MRI早期诊断率与总体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7.1%与97.7%,均高于CT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CT组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灵敏度为57.1%,特异度为97.7%;MRI组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灵敏度为91.4%,特异度为98.5%。结论:CT与MRI用于检查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腮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2例腮腺肿瘤患者与25例参加健康体检的体检志愿者,分别设置为腮腺肿瘤组、对照组,两组均接受25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测量、记录并CT灌注参数。再对腮腺肿瘤组施行手术病理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计算CT灌注成像对腮腺肿瘤定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采用一致性检验方法,对CT灌注成像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诊断一致性进行分析。根据手术病理诊断,将腮腺肿瘤患者划分为混合瘤组、腺淋巴瘤组、基底细胞腺瘤组、恶性肿瘤组,比较混合瘤组、腺淋巴瘤组、基底细胞腺瘤组、恶性肿瘤组的CT灌注参数。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CT灌注参数与腮腺肿瘤的相关性。结果 CT灌注成像对腮腺肿瘤定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78.57%、78.70%、78.69%,经一致性分析,CT灌注成像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诊断一致性良好。腮腺肿瘤组的BV、BF、PEI均高于对照组(P0.05),TTP低于对照组(P0.05)。混合瘤组、基底细胞腺瘤组的BV、BF、PEI均低于恶性肿瘤组(P0.05),两组TTP均高于恶性肿瘤组(P0.05),而腺淋巴瘤组的BV、BF、PEI均高于混合瘤组、基底细胞腺瘤组、恶性肿瘤组(P0.05),TTP低于其他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CT灌注参数中的BV、BF、PEI均与腮腺肿瘤呈正相关,TTP与腮腺肿瘤呈负相关。结论 25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对腮腺肿瘤性质予以明确,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其灌注参数可对腮腺肿瘤予以反映,临床诊断时可将CT灌注成像作为腮腺肿瘤定性诊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CT与磁共振技术(MRI)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及MRI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手段在股骨头坏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80例患者(106髋)中,经手术病理证实,90髋为股骨头坏死,Ⅰ期、Ⅱ期、Ⅲ期、Ⅳ期骨头坏死分别为19髋、23髋、26髋、22髋。经MRI检查发现83髋,诊断率为92.22%经CT检查发现68髋,诊断率为75.56%;MRI检查的准确度83.96%、灵敏度86.67%、特异度68.75%均高于CT检查的准确度62.26%、灵敏度65.56%、特异度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检查均可诊断股骨头坏死,但MRI诊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并探讨1.5T动态增强(DCE)磁共振成像(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1.5T动态增强MRI检查,以穿刺病理活检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T、DCE-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析其诊断结果与穿刺病理活检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并比较CT、DCE-MRI对前列腺癌分期的诊断符合率。结果DCE-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结果与穿刺病理活检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系数高于CT。DCE-MRI对前列腺癌I期、II期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对前列腺癌III期、IV期的诊断符合率与C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5T动态增强MRI可对前列腺癌进行准确诊断,还可对前列腺癌分期进行有效鉴别区分,诊断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并探讨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对良恶性胆道狭窄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且明确为胆道狭窄的80例患者,对其进行磁共振胆胰管造影检查、动态增强CT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分析磁共振胆胰管造影、动态增强CT对良恶性胆道狭窄的诊断结果,并分析二者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根据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恶性组,比较组间CT差值。结果:磁共振胆胰管造影、动态增强CT对胆道狭窄性质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均较良好。在动脉期、门静脉期以及延迟期,恶性组的CT差值均高于良性组,P0.05。结论:在胆道狭窄的定性诊断中,综合应用磁共振胆胰管造影、动态增强CT,具有显著的鉴别诊断价值,可对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予以准确区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材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给予这60例患者有效的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CT诊断检查;观察组30例,给予核磁共振诊断,对这两组的诊断准确率以及分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检查结果显示确诊患者共为29例,诊断正确率为96.7%,对照组检查结果有22例确诊,诊断正确率仅为73.3%,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股骨头坏死分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给予核磁共振诊断明显优于CT检测,不仅准确率高,而且能够有效诊断出早期股骨头坏死,加强患者的早期防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并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检查对甲状腺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6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对这6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实施高频彩超检查、MRI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和比较高频彩超与MRI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并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高频彩超、MRI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高频彩超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2. 31%、91. 18%、91. 67%,MRI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6. 15%、97. 06%、96. 67%,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高频彩超、MRI对甲状腺结节的定性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均较良好,Kappa值分别为0. 726、0. 745。结论:在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中,采用高频彩超检查的准确性与MRI检查相当,可替代MRI作为基层医院定性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并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输尿管梗阻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接收的130例疑似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30例疑似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患者进行X线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获取CT扫描原始图像后,采用螺旋CT自带的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实现三维立体重建,作出诊断。以手术诊断结果作为参照,计算X线、多层螺旋CT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并计算X线、多层螺旋CT对不同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多层螺旋CT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4.23%、96.15%、94.61%,均高于X线(P0.05);多层螺旋CT的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而X线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仅为中等;多层螺旋CT对不同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X线(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可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予以准确检出,还可对不同类型的输尿管梗阻性病变予以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CT、MRI对原发性脑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冠县中心医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的60例疑似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MRI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检查、MRI检查对原发性脑淋巴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结果: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均高于CT检查(P<0.05)。结论:相比较于CT检查,原发性脑淋巴瘤诊断中,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41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依据不同的检查方法分为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以临床诊断结果作为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实验组阳性征象检出率优于对照组,检查结果的漏诊率、误诊率低于对照组,准确率优于对照组,不同分期诊断准确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且能较早发现病变,对临床诊断的治疗方案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股骨头坏死诊断中128层CT与3.0T磁共振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5月—2023年7月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63例患者为研究组,纳入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均接受128层CT与3.0T核磁共振检查,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式在股骨头坏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临床综合诊断确诊63例股骨头坏死患者;128层CT检出阳性患者56例,其中真阳性51例;3.0T磁共振检出阳性63例,真阳性63例;3.0T磁共振诊断灵敏度(100.00%vs 80.95%)、特异度(100.00%vs 90.00%)、准确率(100.00%vs 84.96%)均高于128层CT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T磁共振检出Ⅰ期11例、Ⅱ期14例、Ⅲ期31例、Ⅳ期7例;128层CT检出Ⅰ期9例、Ⅱ期14例、Ⅲ期23例、Ⅳ期5例;3.0T磁共振在不同病变分期患者总检出率高于128层CT (P<0.05)。结论:3.0T磁共振技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更高,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探讨双源64排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1.5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评价。方法:研究时间为2014年1月~2017年1月,研究对象选择就诊于我院的8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对患者实施CT检查、MRI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以DSA诊断结果为参照,计算和比较CT、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析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以DSA诊断结果为参照,CT、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致性分析,CT、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结果均与DSA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结论:双源64排CT、1.5T MRI均可对主动脉夹层予以准确、灵敏检出,其诊断结果与DSA较接近,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诊断时可综合应用CT、MRI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在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中CT与核磁共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经手术证实的8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将接受CT诊断的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接受核磁共振诊断的4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股骨头坏死检出率。结果:经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股骨头坏死检出率95.12%比对照组78.05%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中,CT、核磁共振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但是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效果更佳,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早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ANF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疑似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成年患者而解剖影像学诊断无法确诊的患者行SPECT/CT融合显像检查,观察并分析其检查结果及图像特征。最终经过临床手术或者6个月随访确定检查诊断结果。计算并分析SPECT/CT融合显像对ANFH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58个股骨头SPECT/CT融合显像阳性49(其中48个为真阳性,1个为假阳性),阴性9个(真阴性6个,假阴性3个)。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1%(48/51)、85.7%(6/7)、93.1%(54/58)。结论:SPECT/CT融合显像对早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诊断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宝贵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联合DW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对腮腺肿瘤患者良、恶性鉴别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120例腮腺肿瘤患者(2015年1月~2018年6月),对腮腺肿瘤患者实施常规MRI检查、DWI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计算和比较常规MRI检查、DWI检查对腮腺肿瘤的定性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析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根据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将腮腺肿瘤患者分为良性病变组与恶性病变组,比较不同性质腮腺肿瘤患者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结果: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DWI检查对腮腺肿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常规MRI检查(P 0. 05)。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DWI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达到良好水平,而常规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仅为中等。不同性质腮腺肿瘤患者的ADC值比较,恶性病变组在b值分别为600 s/mm~2、800 s/mm~2、1000 s/mm~2时的ADC值均低于良性病变组(P 0. 05)。结论:在腮腺肿瘤定性诊断时,采用MRI联合DWI技术可对腮腺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予以准确鉴别区分,具有较好的定性诊断价值,有利于实现量化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比较经会阴超声与经腹部超声检查在宫颈机能不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70例疑似宫颈机能不全患者(2017年1月~2018年6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患者实施经腹部超声检查、经会阴超声检查,以宫腔镜诊断结果为参照,计算和比较经腹部超声、经会阴超声对宫颈机能不全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并分析两种超声诊断结果与宫腔镜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70例疑似宫颈机能不全患者中,有52例患者经宫腔镜诊断为宫颈机能不全,以宫腔镜诊断结果为参照,经会阴超声对宫颈机能不全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经腹部超声(P0.05)。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经会阴超声检查结果与宫腔镜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优于经腹部超声。结论:在宫颈机能不全诊断中,采用经会阴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性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可推广应用于宫颈机能不全诊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