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血清抗结核分支杆菌抗体对肺结核的疗效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血清抗结核分支杆菌抗体与肺结核病情变化的相关性,对肺结核疗效评价的实用价值。方法 观察肺结核患者在进展期、吸收好转期、稳定期的血清抗结核分支杆菌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好转期、稳定期的抗结核分支杆菌抗体的阳性率(27.5%、19.5%)与进展期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核抗体阴转率为75.5%。结论 血清抗结核分支杆菌抗体水平对评价肺结核的疗效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肺结核患者血清中IAP和T淋巴细胞亚群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清中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水平及自身T淋巴细胞亚群间的变化与结核病发生发展间关系。方法 采用琼脂扩散法和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分别测定122例肺结核患者血清中IAP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肺结核病患者血清中IAP水平明显增高,CD3、CD4、CD4/CD8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差异(P<0.05);进展期较稳定期和好转期变化更明显(P<0.05)。IAP水平与CD3、CD4、CD4/CD8相关分析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CD8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IAP水平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肺结核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核病治愈后抗结核抗体在体内持续的时间。方法 ELISA法以PPD为包被抗原,每隔3个月检测治愈时血清抗结核抗体呈阳性的肺结核病人血清抗结核抗体1次,连续18个月。结果 每隔3个月抗结核抗体阳性人数逐渐下降,12个月时下降最明显,从9个月时的109人(63.0%)下降到21人(12.1%),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15个月时阳性人数11人(6.4%),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肺结核病治愈后抗结核抗体呈阳性的病人其特异性抗体阳性持续时间一般为12~15个月,Ⅳ型结核治疗前病灶范围广,治愈后以增殖性病灶为主的患者持续的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痰结核菌培养检出时间 (DTP)和肺结核病人抗结核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56例住院肺结核病人,于疗程 0、7、14、30及 60d留痰行快速痰结核菌培养,记录培养阳性检出时间并追踪临床疗效以评价两者关系。结果 抗结核治疗后 40例病人对治疗显现良好反应同时其结核杆菌在培养管中的DTP逐渐延长。 16例痰菌仍阳性病人,其结核杆菌在培养管中的DTP没有变化或增长很少。结论 在预测治疗效果上DTP与肺结核治疗反应关系密切,可能是临床预测病人疗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结核分支杆菌快速培养对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无痰或痰菌阴性的不典型肺结核患者49例行纤支镜检查,进行活检、刷检、BALF经BBLMGIT分支杆菌快速培养查结核杆菌。结果 49例经纤支镜刷检、BALF快速培养结核分支杆菌检出率分别是67.4%、83.7%,其中15例经纤支镜肺活检,10例病理证实为结核肉芽肿,检出率为66.7%。结论 纤支镜对无痰或痰菌阴性下BALF行结核分支杆菌快培对不典型肺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快速,阳性率较高。根据镜下所见采用不同的取材方法可望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结素试验及血清抗结核抗体对成人肺结核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 经细菌学、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 134例肺结核病、109例胸部肿瘤及 51例肺部感染成人患者接受结素试验及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查。比较结素试验不同硬结直径作阳性筛查标准及与血清抗结核抗体的不同组合对结核病诊断的价值。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的估计应用Bayes公式。结果 结素试验与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价值,若以结素试验硬结直径≥15mm或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作为阳性筛查标准 (标准 1),则阴性预测价值最大 ;若以结素试验硬结直径≥20mm及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作为阳性筛查标准 (标准 2),则阳性预测价值最大。若就诊患者中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0.5 %,5 %,10 %,30 %,60 %时,标准 1的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0.999,0.987,0.972,0.901,0.723;标准 2的阳性预测价值均为 1.000。结论 在结核高感染地区,联合检测结素试验及血清抗结核抗体对诊断成人结核病仍有辅助价值。结素试验硬结直径小于 15mm且血清抗结核抗体阴性对排除结核病有帮助;结素试验硬结直径≥ 20mm且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对确诊结核病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郑州市1992~1996年结核分支杆菌原发耐药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郑州市1992~1996年结核分支杆菌原发耐药性。方法 采用绝对浓度法进行6种抗结核药物的耐受性测定。结果 总原发耐药率、耐RFP率分别由1992年的41.5%、19.5%降至1996年的29.6%、11.1%。结论 1992~1996年郑州市结核分支杆菌原发耐药率和耐RFP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1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认识。方法 对 1998—2003年收治的 129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进行分析。结果 HIV感染途径 :静脉吸毒史 80例,性乱史 25例,静脉吸毒加性乱史 18例。临床表现 :发热 (86.8%)、消瘦 (76%)、全身酸痛、乏力 (74.4%)、浅表淋巴结肿大 (30.2%)、腹泻(21.7%)、皮肤搔痒 (20%)等常见。胸部X线以粟粒性病变、中下肺野浸润、肺门或纵膈淋巴结肿大及胸膜炎多见。 37.2%患者同时合并丙肝抗体阳性,5.4%合并梅毒抗体阳性。经抗结核治疗后,大部分病人症状体征及胸片改善。结论 临床医师应重视AIDS流行的现实,对发热伴X线不典型肺结核患者,应常规检测HIV抗体及HCV抗体,短程抗结核化疗对本病较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症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致病菌种分布特点,细菌耐药情况。方法 选82例经纤支镜双套管保护性毛刷(PSB)培养发现致病菌株的重症肺结核患者,确定菌种后进行抗菌药物体外药敏检测。结果 82例患者PSB培养发现致病菌株98例次。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5株(56.1%),革兰阳性球菌20株(20.4%),真菌23株(23.5%)。结论 重症肺结核患者呼吸道致病菌种以革兰阴性杆菌居多,但真菌感染亦明显增多,可能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长期滥用抗生素及不合理应用抗结核药物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种抗结核分支杆菌抗体和胸膜活检术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价值。方法 对121例结核性胸膜炎(合并肺结核60例),44例癌性胸液患者进行血清、胸液四项抗结核抗体测定(抗PPD-IgG、LAM-IgG卡、TB-Dot卡、ICT-TB卡),对72例结核性胸膜炎病人进行胸膜活检病理检查。结果 血清四项抗体检测结核组阳性率分别为75.6%、30.7%、44.7%、35.1%;癌性组为43.2%、17.1%、11.4%、2.6%。胸液四项抗体检测结核组阳性率分别为81.7%、24.0%、27.1%、22.7%;癌性组为51.2%、14.7%、5.9%、2.8%。血清和胸液结核组均比癌性组高,合并肺结核高于单纯性胸膜炎组。敏感性以抗PPD-IgG为最高,但特异性差(血清56.8%,胸液48.8%),与癌性胸水存在明显交叉;LAM-IgG卡、TB-Dot卡、ICT-TB卡,特异性血清分别为82.9%、88.6%、97.4%,胸液为85.3%、94.1%、97.2%,比抗PPD-IgG高,但敏感性较低。胸液抗体检测阳性率除抗PPD-IgG外略低于血清。以抗PPD-IgG加TB-Dot卡(A组)或抗PPD-IgG与ICT-TB卡(B组)两项阳性组合,且两项均阳性时,特异性,血清可达94.3%~100%,胸液可达91.4%~97.2%。阳性率,血清为43.0%~42.98%,胸液为23.7%~17.2%,可提供临床鉴别诊断参考。胸膜活检72例,阳性34例(47.2%),活检阳性与病程密切相关,发病2个月内活检阳性率最高75.5%(25/34)。结论 胸膜活检病理学诊断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上有重要价值,多项抗体联合测定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毛晓辉  于丰  王勃  曹思哲  吴璇  任斐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2):1895-1896
目的探讨痰噬菌体联合结核菌素试验(PPD)、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10年5月间诊断明确的肺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痰噬菌体检测结果与PPD、血清抗结核抗体及痰抗酸杆菌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肺结核患者痰噬菌体检测阳性率为73.3%(110/150),高于肺癌患者[12.5%(1/8)]和良性疾病[4.5%(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肺癌和肺部良性疾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0.60,P〉0.05)。2.肺结核患者痰噬菌体检测联合PPD、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查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为84%(126/150),高于单独痰噬菌体、PPD及血清抗结核抗体的敏感性(P均〈0.05)。结论痰噬菌体检测对肺结核的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痰噬菌体检测联合PPD、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更加有利于肺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T-SPOT.TB)在菌阴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SPOT.TB试剂盒对55例菌阴肺结核(A组)和36例其他肺部疾病(B组)患者的外周血中Mtb特异性T淋巴细胞进行检测,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PPD试验、血清结核抗体(Mtb-AB)检测。结果A组T-SPOT.TB的阳性率为89.1%(49/55),要明显高于B组的19.4%(7/36)(χ2=44.59,P<0.001)。在A组,T-SPOT.TB的阳性率要明显高于PPD试验[36.4%(20/55)]、Mtb-AB[52.7%(29/55)]及PPD试验+Mtb-AB的阳性率[23.6%(13/55)],(χ2=12.13,χ2=7.08,χ2=21.54,P值均<0.01)。T-SPOT.TB在B组中的阴性率为80.6%(29/36),较PPD试验[86.1%(31/36)]及Mtb-AB阴性(63.9%,23/36)和PPD+Mtb-AB检测方法的阴性率[88.9%(32/36)]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χ2=2.69,χ2=0.41,P值均>0.05)。结论T-SPOT.TB检测特异度和敏感度要优于PPD试验及Mtb-AB的检测,可用于菌阴肺结核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融合抗原38F和64F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中IgG、IgM和IgA抗体检测的诊断价值。 方法 利用结核分枝杆菌抗原优势肽段融合抗原38F和64F,通过ELISA法对223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IgG、IgM和IgA抗体水平检测。223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分为三组,第一组为涂片和培养共同阳性组(86例),第二组为涂片阴性且培养阳性组(51例),第三组为涂片和培养共同阴性组(86例)。 结果223例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第一组IgG、IgM和IgA的联合检出率为79.07%(68/86);第二组IgG、IgM和IgA的联合检出率为62.75%(32/51);第三组IgG、IgM和IgA的联合检出率为69.77%(60/86)。全部样本血清学方法的检出率为71.75%(160/223)。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融合抗原38F和64F对于活动性肺结核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并且IgG、IgM和IgA抗体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血结核抗体和PPD试验对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对血结核抗体和PPD试验用于肺结核诊断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 100例肺结核患100例肺癌对照组患的血清用“TB-CHECK-1”精材料法检测血结核抗体,同时进行PPD测试。结果 100例肺结核患结核抗体的敏感性力为88%,PPD试验的敏感性为84%,特异性分别为92%,57%。结论 血结核抗体对肺结核的诊断是快速、方便、敏感及特异的,可用作菌阴肺结核的辅助诊断方法,与PPD试验联合应用则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GeneXpertmTB/RIF技术和血清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tuberculosis specific antigen,TB-SA)抗体联合检测在菌阴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期间山东省滨州市结核病防治院临床确诊的住院菌阴肺结核患者119例和菌阳肺结核患者47例作为试验组,同期确诊的住院非结核病患者71例和健康者55人作为对照组.每组均留取晨痰和血液一份,晨痰进行GeneXpertmTB/RIF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血液进行血清TB-SA抗体检测.结果 119例菌阴肺结核患者,GeneXpertmTB/RIF、血清TB-SA抗体检测和2种方法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37.8%、68.1%和81.2%,特异度分别为100%、74.6%和74.6%.2种方法联合检测结果与GeneXpertmTB/RIF和血清TB-SA抗体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21、5.71,均P<0.01),GeneXpertmTB/RIF和血清TB-SA抗体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6,P<0.01).结论 GeneXpertmTB/RIF和血清TB-SA抗体联合检测敏感度提高,对菌阴肺结核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异种血清抗体检测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IgG/IgM抗体试剂盒分别检测102例结核病患者(包括73例肺结核和29例肺外结核)、223例其他肺部疾病患者和100例对照者结核感染情况,以临床诊断为标准评价该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同时分别与痰菌培养及痰涂片平行检验的结果作比较,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结核抗体IgG/IgM检测结核病患者的敏感度为74.51%、特异度为91.64%。结核抗体IgG/IgM检测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的敏感度分别为82.19%、55.17%,肺内和肺外结核的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抗体lgG/IgM检测结核患者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痰培养法和痰涂片法(P<0.05)。102例结核病患者年龄段分组分析,少年组和老年组检出率分别为58.33%、36%,远低于青年组和中年组的96.15%和89.74%。不同年龄组间进行卡方比较分析显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5例标本中,共发现8例非结核分枝杆菌,其中6例胞内分枝杆菌, 2例脓肿分枝杆菌,lgG/lgM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IgG/IgM血清抗体检测肺内、外结核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和较高的敏感度,适合用于临床结核筛查。  相似文献   

17.
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抗体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TB-SA)抗体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29例结核病患者(男471例,女358例)、278例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男172例,女106例)和125例健康志愿者(男51例,女74例)同时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结核分枝杆菌TB-SA抗体检测,并对全部肺结核和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进行痰抗酸杆菌涂片和培养。采用EPl20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结核分枝杆菌TB-SA抗体检测诊断菌阳肺结核的敏感度为75.1%(272/362);诊断菌阴肺结核的敏感度为68.9%(226/328);诊断肺外结核病的敏感度为71,2%(99/139);诊断结核病的总体敏感度为72.0%(597/829),特异度为82.1%(331/403)。TB-SA血清抗体检测值并不与PPD值呈线性关系,即结核分枝杆菌TB-SA抗体检测诊断结核病不受卡介苗接种反应的影响。结论结核分枝杆菌TB-SA抗体检测诊断结核病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是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核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抗结核抗体检测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823例确诊肺结核患者、580例非结核病的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及50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抗酸染色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金标法及蛋白芯片法检测,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ELISA法、金标法及蛋白芯片法对肺结核患者的检出敏感性分别为59.1%、62.7%和71.2%,均显著高于抗酸染色(18.4%).蛋白芯片法对抗酸染色阴性肺结核患者的抗结核抗体检出率为67.9%.结论 3种结核抗体检测技术均可用于肺结核的快速辅助诊断.相对于ELISA法及金标法而言,蛋白芯片法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对痰菌阴性肺结核患者的辅助诊断更具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结核抗体检测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结核科住院的49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观察组)和158例非结核呼吸道疾病患者(对照组),均为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影像、痰细菌病原学检测或诊断性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等资料临床确诊后进行血清学诊断。分析血清MTB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ipoarabinomannan,LAM),以及相对分子质量16000(以下采用“16kD”表示)和相对分子质量38000(以下采用“38kD”表示)的蛋白抗体的检测资料,以及单独及联合检测不同结核抗原(LAM、38kD和16kD)的结果,评价两组患者结核抗体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效能。结果 495例观察组患者血清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68.7%(340/495)]明显高于158例对照组患者[34.8%(55/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7.50,P<0.01);菌阴肺结核患者血清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64.0%(210/328)]明显低于菌阳肺结核患者[77.8%(130/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83,P<0.01)。观察组340例结核抗体阳性患者中,LAM、38kD、IgG抗体联合检测同时均阳性的患者最多[61.8%(210/340)];对照组55例结核抗体阳性患者中,单一IgG抗体阳性最高[67.3%(37/55)]。以临床诊断为标准,血清结核抗体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约登指数分别为68.7%(340/495)、65.2%(103/158)、86.1%(340/395)和39.9%(103/258)、67.8%(443/653)、0.34。 结论 血清结核抗体检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和敏感度,对诊断活动性肺结核具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其中菌阳肺结核患者的检测阳性率高于菌阴肺结核,LAM、38kD和IgG联合检测可提高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部阴性的结核性变态反应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误诊情况、治疗及预后。方法汇总分析在我院住院期间87例诊断为结核性变态反应综合征且无肺结核病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7.13%的患者有不同程度发热,44.83%的患者出现多发性关节炎,59.77%的患者有皮肤损害,4.60%的患者出现心肌受累,73.56%的患者血沉增快,12.64%的患者出现抗"O"升高,结核菌素皮试强阳性反应90.8%,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查71.26%阳性;临床误诊率81.61%;规则抗结核治疗率100%。结论肺部阴性的结核性变态反应综合征临床误诊率较高,结核杆菌感染所致变态反应是该综合征的始动因素,临床上以发热、皮肤结节性红斑及游走性的关节疼痛等为主要表现,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查及结核菌素皮试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