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鼻胆管引流(ENBD)是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基础上施行的胆管置管引流减压技术.目的是降低胆管压力,充分引流胆汁,冲洗胆管,进行胆管造影,明确胆汁引流量,直接观察引流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十二指肠镜诊断及治疗胆管术后胆汁漏的价值.方法 2002年1月~2008年7月,应用十二指肠镜诊治胆管术后胆汁漏患者43例,先通过EKCP明确胆汁漏类型,然后根据胆汁漏的具体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胆囊管残端漏34例,损伤性胆管漏8例,迷走胆管漏1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十二指肠镜明确诊断,3例胆管严重损伤转行开腹手术,其余40例进行了内镜治疗,38例痊愈.治疗成功率为88.37%(38/43),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针对胆管术后胆汁漏,十二指肠镜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使多数患者免受开腹手术之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胆汁细菌谱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 15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集胆汁进行细菌培养,①分析胆汁细菌培养结果;②统计术后感染情况;③分析术后感染与胆汁细菌培养结果关系;④将术后患者分为未感染组与感染组,分析两组性别、年龄、结石种类、合并基础性疾病种类、胆汁细菌培养结果、肝切除范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资料;⑤分析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①150例胆汁标本中共132例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88. 00%,其中23例检测出2种细菌,共155株细菌,分布归属于16个菌属,其中革兰阴性菌92株(59. 35%),革兰阳性菌63株(40. 65%),细菌构成比最高的3类分别为大肠埃希杆菌属,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②术后共61例患者出现感染,感染率40. 67%,感染部位涉及胆道、切口、腹腔与肺部,其中32例合并1种感染、15例合并2种感染、12例合并3种感染、3例合并4种感染,总计感染109例次。③胆道感染、切口感染及腹腔感染与胆汁细菌培养结果间存在关联性(P0. 05)。④术后感染与患者合并基础性疾病种类、胆汁细菌培养结果、肝切除范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存在关联性(P0. 05)。⑤合并基础性疾病≥2种、胆汁细菌培养阳性及手术时间≥3 h是造成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管结石患者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高,合并基础性疾病≥2种、胆汁细菌培养阳性、手术时间≥3 h是造成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胆汁细菌培养阳性与胆道感染、切口感染及腹部感染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胆系疾病内镜下诊治技术在临床上已广泛推广和应用.作者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胆系疾病诊治同时经胆管插管抽取胆汁并对胆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探讨胆总管结石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菌群分布情况以及胆汁细菌阳性率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BAP)是由于胆道结石导致胆管下端梗阻,通过"共同通道"胆汁逆流进入胰管而发生的.在BAP发病早期,及时采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以及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等综合处理,降低胆道压力,解除且日胰间反流,终止高压胆汁注入胰管,以阻止急性胰腺炎的发展.1999年10月至2008年6月,本院采用EST+ENBD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13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0年1月~2003年7月,我院对48例胆管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了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并在外科手术或内镜治疗前进行了经内镜鼻胆管胆汁引流术(ENBD),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胆道术后病人胆管测压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胆管测压在胆道术后判断病情、改善食欲及指导医疗护理等方面的作用。方法 :胆管内置管术病人 4 6例 ,将术后胆道下端无梗阻的 2 4例设为A组 ,其余 2 2例设为B组。分别经胆管引流管检测餐前、餐后的胆管压力 ,记录 2 4h胆汁引流量和食欲评分 ,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胆管压力调节引流管高度 ,或将胆汁注入消化道 ,了解食欲改善情况。结果 :B组餐后胆压明显升高 (P <0 .0 1) ,A组变化不显著 (P >0 .0 5 ) ;B组食欲评分明显低于A组 (P <0 .0 1) ;食欲评分与胆汁引流量呈负相关关系 (r=- 0 .71,P <0 .0 1) ;将胆汁注入消化道后 ,食欲评分升高 (P <0 .0 1)。结论 :胆道术后胆管测压有利于了解、调节胆道压力 ,改善病人的食欲  相似文献   

8.
普通外科     
961007经内窥镜置鼻胆管注药溶石治疗胆石症50例的护理/梅跃英…//护理学杂志一1995,10(3)一138~139 术前向患者作好内镜有关知识介绍,作好常规用药。术后:1.保持鼻胆管通畅及有效引流,防折曲、脱出.2.溶石治疗中,患者平卧,臀垫高3护,注药lh后,将原液抽出再注入,提高溶石效果。注药2h将药物、胆汁抽出,并观察胆汁是否混浊及有无泥沙。每日注药前和注药2h后,用生理盐水行胆道冲洗。3.注意患者发热、腹痛、黄疽有否缓解。冲洗时严格无菌操作,鼻胆管无菌引流袋每日更换,记录胆汁引流的量、性质。给予含脂肪食物,以利引流和排石。预防鼻咽部并发…  相似文献   

9.
胆管扩张是诊断阻塞性黄疸的主要依据,胆管压 力升高时先引起胆管扩张,压力进一步升高造成胆汁 逆流才出现黄疸,仅有胆管扩张而无黄疸时称“元黄 疸性胆管扩张”[1]。下面是我们对三例无黄疸性胆管轻 度扩张(肝外胆管直径在7~10mm)患者的超声分析, (已经手术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及胆汁中肿瘤标志物肿瘤抗原199 (cancer antigen 199,CA199)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联合检测对胆管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胆管癌及胆管良性病变患者89例,于术前抽取血清样本、术中抽取胆汁样本,检测患者血清及胆汁中肿瘤标志物CA199和CEA水平,并比较其在胆管良恶性病变患者血清及胆汁中的变化规律.结果 胆管癌患者血清和胆汁CA199水平及CEA水平均显著高于胆管良性病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胆管癌患者和良性病变患者胆汁中CA199和CEA水平均显著高于其血清CA199和CE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血清和胆汁CA199及CEA联合检测诊断胆管癌的特异性均高于其单独检测,但敏感性较低.结论 患者血清及胆汁中CA199和CEA检测均可作为胆管癌的诊断指标,胆汁中CA199和CEA检测对胆管癌的诊断作用优于血清中上述指标,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胆管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 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胆管探查术后处理方法分成胆管一期缝合组 (19例 )和T管引流组 (84例 ) ,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与T管引流组相比 ,一期缝合组在术后胆汁引流量、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方面具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在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死亡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不延长手术时间 ,不增加手术死亡率 ,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减少胆汁丧失量 ,避免因放置T管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探讨十二指肠镜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0例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实施十二指肠镜行逆行胰胆管造影后给予精心护理,观察治疗效果.本组50例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均可见脓性胆汁自胆管内排出,共实施约肌切开术(EST) 47例,鼻胆管引流(ENBD) 39例,胆道塑料内支架引流(ERBD)15例,网篮取石31例,内镜下碎石15例.所有患者胆道梗阻症状均解除,胆汁引流顺畅,术后给予适当抗生素治疗后,患者体温1~8d内恢复正常,高温消失.ERCP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准备时间短、疗效显著等优点,精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肝吸虫性胆管炎在东南沿海地区流行,在东北地区极易被忽视而误诊。本文应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1例肝吸虫性胆管炎患者,既解除了患者的梗阻,又方便留取胆汁行胆汁细胞学及微生物学检查,极大提高了该病检出率,为及时明确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两种引流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伴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比较鼻胆管与鼻胆管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胆总管结石伴梗阻性黄疸患者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3天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每日胆汁引流量及引流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差值和直接胆红素差值的差异。结果鼻胆管联合持续负压吸引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下降、引流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差值、直接胆红素差值变化均优于鼻胆管组,且每日胆汁引流量明显多于鼻胆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胆管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胆总管结石所致梗阻性黄疸更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胆汁漏的防治.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因肝外胆管结石施行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的256例患者(其中连续缝合的174例,间断缝合的8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连续缝合组有2例术后发生胆汁漏,间断缝合组有5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胆汁漏的患者经通畅引流后,均得以痊愈.结论:连续缝合法较间断缝合法能有效减少术后胆汁漏的发生,保证术后引流通畅是治疗术后胆汁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黄疸型肝炎与胆管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578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血清,用贝克曼CX5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直接胆红素的含量,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胆汁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急性肝炎患者胆管组织并发的炎症、胆泥形成及肝外胆管炎性梗阻等,约有71.3%的患者可随肝功能好转而恢复正常。4.2%~5.3%的患者无论肝脏病变是否存在,其胆系病变已作为独立疾病长期存在。约9.2%左右的病例在急性病程中发生急性肝外胆管炎性梗阻,这些患者短期内胆红素迅速升高,常被临床诊断为急性、亚急性重症型肝炎。结论乙型肝炎病毒不仅在胆管组织中停留,而且可以损害胆管组织,胆汁是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排放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T型管与空肠造瘘管对接后发热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晚期胆管癌或壶腹周围癌患者行胆管切开引流术后,T型管与空肠造瘘管是极为重要的2条管道,既解决了患者的黄疸问题,为胆汁排出提供了通路,又解决了胆汁回输及肠道营养问题.将T型管(胆道引流管)与空肠造瘘管对接,让胆汁经体外进入肠道,为患者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但T型管与空肠造瘘管对接后常出现发热.2000年5月至8月我们治疗护理了T型管与空肠造瘘管对接后发热3例,现将诊治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邢庆蓉  李健  石晓琼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4):1269-1270
目的探讨胆管测压在胆道术后判断病情、改善食欲及指导医疗护理等方面的作用。方法胆管内置管术病人46例,将术后胆道下端无梗阻的24例设为A组,其余22例为B组。分别经胆管引流管检测餐前餐后胆管压力;记录24h胆汁引流量,记录食欲评分,进行相关分析;根据胆管压力调整引流管高度,或将胆汁注入消化道,了解食欲改善情况。结果B组餐后胆压明显升高(P<0.01),A组变化不显著(P>0.05);B组食欲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1);食欲评分与胆汁引流量呈负相关关系(r=-0.71,P<0.01);将胆汁注入消化道后,食欲评分升高(P<0.01)。结论胆道术后胆管测压有利于了解、调节胆道压力,改善病人的食欲。  相似文献   

19.
104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良  何宋兵  毛忠琦 《新医学》2007,38(1):39-40
为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常见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总结分析了1 045例行LC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并发症25例(2.4%),其中胆汁漏15例(含胆管损伤4例),其中8例为胆囊床胆汁渗漏,3例胆囊管残端漏,胆管损伤4例,3例为胆囊三角解剖不清所致,1例为胆管解剖变异;出血7例,其中4例为胆囊动脉出血,3例为胆囊床渗血;胆总管残余结石(LC术中胆囊内小结石滑入胆总管内)1例,术后腹腔感染2例(均为术中胆囊破裂).予相应的处理后,全部患者均治愈,住院时间3~10日.结果提示,要减少LC并发症的发生率,重在预防,应从严掌握LC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20.
淀粉酶主要由胰腺、唾液腺分泌,血淀粉酶(AMY)活性增高除急性肠炎外,部分胆道疾患在症状发作时期血总淀粉酶及淀粉同工酶(P-AMY)活性明显增高,为此我们对158例胰、胆管疾病患者血及23例胆道疾病患者胆汁内淀粉酶活性改变进行观察,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