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时期多见的一种临床征象。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某些特点,引起胆红素代谢紊乱的病因又较复杂,因此新生儿黄疸应作为新生儿时期一个特殊的临床课题认真对待。新生儿黄疸系间接胆红素或直接胆红素在体内滞留的结果,两者在形成原因、临床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黄疸的消化道护理322000浙江省义乌市人民医院陈宝玲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临床现象,正确的消化道护理是降低血清胆红素,减少核黄疸发生的重要措施。现将我院近年来50例新生儿黄疸的消化道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0例新生黄疸患儿,其中...  相似文献   

3.
探究对新生儿黄疸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黄疸茵陈颗粒进行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收治的黄疸新生儿100例,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黄疸茵陈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布拉氏酵母菌。对比两组临床干预效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效果更具优越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黄疸新生儿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黄疸茵陈颗粒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极大程度降低黄疸新生儿的光疗率,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病之一,黄疸较重时易发生核黄疸而造成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直接危害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新生儿黄疸早期预防和治疗是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减轻病情,缩短病程的关键,为探讨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的效果,比较分析我院2003年8月~2005年8月住院的90例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黄疸126例的临床治疗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我院近年来126例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并探讨患有黄疸的新生儿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6例新生儿黄疸病例的临床治疗和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新生儿黄疸治愈119例(94.4%),好转5例(4.0%),无效2例(1.6%),总有效117例,总有效率98.4%。结论新生儿黄疸预后好,但应重视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急性期护理。控制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及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血液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临床新生儿期常见疾病,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1]。病理性黄疸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引起患儿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发生胆红素脑病,导致脑部后遗症甚至死亡[2]。本研究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9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研究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重要原因之一,诊断不及时容易并发核黄疸或其他神经功能障碍,早期及时识别及监测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严重程度非常重要。矫正室内一氧化碳的呼气末一氧化碳值(end-tidal carbon monoxide corrected for inhaled carbon monoxide,ETCOc)可以无创、快速、床边测量溶血性黄疸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产生,可定量测定溶血率,假阳性和假阴性少;ETCOc在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早期诊断和评估严重程度、预测住院天数均有一定的价值,联合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在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精确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ETCOc作为一种无创持续评估患儿病情变化的检测方法能够有效监测溶血程度、并能协助及早期诊断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以指导临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后遗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期(出生到生后28d),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异常增高从而导致皮肤、黏膜、巩膜及全身其他组织黄染的临床现象,严重时可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受损引起胆红素脑病,影响新生儿智力发育。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50%~80%的新生儿在生后1周内可出现生理性黄疸。我科采用钩藤茶口服液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占新生儿住院病人的首位,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故应加强对其的临床观察,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从而缩短疗程,改善预后。本文分析了广州市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1998.1~1999.12的304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资料(占新生儿住院病人的53.0%),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新生儿疾病。选择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黄疸程度判别指标,为患儿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判断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对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检测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黄疸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以巩膜、皮肤和粘膜发黄为主要表现,系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分。正常足月的新生儿,于出生2~3天,出现轻重不等的黄染而其它情况良好,称为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一周左右就可以消退。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范围以外的黄疸,为病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游泳对生理性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晔  贾彩丽 《护理研究》2005,19(1):154-155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随着爱婴医院的建立以及纯母乳喂养的开展,新生儿黄疸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因而我院对部分足月活产新生儿进行游泳护理措施,并观察游泳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是临床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主要原因之一,常因母婴血型不合所导致。多见于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其中,Rh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伴随的临床症状较重,治疗不及时常可导致新生儿核黄疸的发生甚至引起新生儿死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黄疸测定仪在早期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产科分娩的4530例母婴同室的早期新生儿于生后第1天起用经皮黄疸测定仪监测其黄疸指数,结果 异常者抽静脉血查总胆红素,并予退黄干预.结果经皮黄疸测定仪高胆红素血症筛查率为11.6%,与国内文献报导一致;测得黄疸指数值与静脉血值相比较,t=1.86,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皮黄疸测定仪可应用于临床筛查早期新生儿黄疸.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血清胆红素过高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症状。若不及时治疗,胆红素可透过血脑屏障,损伤新生儿的脑神经,继而发展为核黄疸,而影响婴儿智力的正常发育。临床上采用双面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新生儿黄疸的形成因素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刘薇 《临床医学》2000,20(11):41-42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常见的生理和病理现象,胆红素既有潜在的神经毒性,又有重要的抗自由基的生理作用。如何把握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时机,是儿科和围产医学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故新生儿黄疸是目前探讨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观察护理经验.方法 通过观察2008年至2010年我院收治的6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析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来预防并发胆红素脑病.结果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占71.64%,病理性黄疸占28.36%.经护理治疗后4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在1周内,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下降,平均降至(42.1±20)μmol/L以下;2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2.5周内均痊愈;未发生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情况.67例患儿住院时间5~14 d,平均住院(6.7±1.0)d.结论 加强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护理,有助于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脐血胆红素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新生儿分娩后取脐血作胆红素测定并跟踪其后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血症发生率为28.0%。136例新生儿中,随脐血总胆红素浓度增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也增高,且当脐血总胆红素大于或等于35μmol/L 时,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高达77.4%。黄疸组与非黄疸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与脐血总胆红素浓度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脐血总胆红素浓度对预测新生儿黄疸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5472-5473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40例患有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20例。对照组新生儿给予淋浴,试验组新生儿实施游泳结合抚触早期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排便情况、黄疸消退情况和经皮胆红素差异。结果试验组新生儿排便和黄疸消退情况同对照组新生儿比较有显著改善的同时,经皮胆红素有明显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患有生理性黄疸新生儿采用游泳结合抚触早期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的经皮胆红素,改善排便情况,缓解黄疸症状,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未结合胆红素过度升高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是危险的征兆,可导致核黄疸且可留下可逆的智力损害及体格的残废、甚至死亡。因此,尽早采取预防措施,对高胆儿及时治疗,加强护理是十分重要的。1新生儿黄疸的分类1.1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血清胆红素产生过多,肝结合力低,酶未成熟及肝肠循环活跃等的胆红素代谢特点,在生后2~3d临床上出现肉眼黄疸、且逐渐明显,4~5d达高峰,除黄疸外无其它症状,足月儿生后2周内,未成熟儿1个月内退黄。由于是新生儿特有的生理状态称生理性黄疽。1.2病理性黄疸目前临床上多采用Mais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