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牵张成骨是一种利用骨痂愈合机制产生新骨的内源性组织工程学技术.随着近几年来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牵张成骨在颅颌面整形、肿瘤术后重建、牙槽骨内种植修复等方面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国内外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牵张成骨的生物学机制、促新骨形成方法、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等热点问题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2.
口腔种植修复技术日益广泛应用于临床,如何进一步提高种植体的骨结合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主要课题.大量实验研究显示局部应用脉冲电磁场可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的重建,提高种植体的骨结合.本文通过细胞实验研究、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三个方面综述了脉冲电磁场促进种植体骨结合愈合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erioGlas(bioaetive glass,BG)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e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在下颌骨侧嵴扩增的可行性。方法在免磨牙区唇侧骨皮质表面,球钻预备4~6个5mm的骨缺损,一侧骨皮质表面和骨缺损内放置BG/rhGBMP-2,另一侧作为空白对照。术后正常饮食,2、4、8周后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和组织学测量。结果观测时间内所有植入体固住良好,没有炎性反应。下颌骨表面明显加厚。材料表面骨组织覆盖;组织学观察皮质骨表面和骨缺损内新骨形成,2周纤维组织分割BG颗粒,4周大量新生骨呈编织骨样结构,新骨与BG颗粒直接结合。8周部分BG颗粒已降解被新骨取代,并与植骨床骨皮质表面直接结合,极少量残留颗粒被新骨包围。rhBMP-2/BG的表面成骨作用比单一BG、rhBMP-2好,具有明显的骨诱导性和骨引导性。新骨形成百分比明显高于BG(P〈0.05)。临床操作性能佳,易于放置,有止血作用。结论rhBMP-2/13G可以用于下颌骨侧嵴扩增。  相似文献   

4.
下颌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继发软硬组织缺损重建是口腔颌面外科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难题。牵张成骨术运用于放疗后下颌骨缺损重建是否可行,学者们意见不一致。本文就放疗后牵张成骨重建下颌骨基础研究、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临床牙槽骨缺损可以采用各类骨增量材料进行修复重建,但对于骨缺损大的区域,获取和加入一定比例的自体骨是获得良好成骨预后的一个重要环节.临床制取自体骨屑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通过手持器械如骨凿、刮骨器取骨,采用机用旋转器械如取骨环钻、超声骨刀、骨吸引收集器等.文章总结了不同取骨方法所获得自体骨的活性及成骨效能,希望为临床引导...  相似文献   

6.
<正> 牵引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是应用张力拉力法则,在特定频率和方向的牵引力作用下,在部分或完全截开的骨段之间产生持续缓慢的作用力,促使骨组织再生,从而在牵开的骨段间形成新骨,完成骨畸形的矫治和骨缺损的重建。国内外学者在组织学、影像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DO进行了广泛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本文就牵引成骨过程中新骨生成与血运重建方面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输送盘牵张成骨已成为重建人类长骨大范围组织缺损极为有效的方法之一.用其也可高效地重建颅颌面骨因创伤、肿瘤术后、骨髓炎以及骨愈合不良等造成的大范围骨组织缺损.本文就输送盘牵张成骨在颅颌面骨缺损重建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腓骨瓣是下颌骨缺损重建的首选复合瓣之一,它可修复各种下颌骨复合缺损。本文综述了腓骨瓣的应用解剖、临床应用、供区并发症及骨融合种植体和牵引成骨技术在腓骨瓣的应用,表明了腓骨瓣在下颌骨缺损功能重建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体牙本质片技术在水平向牙槽骨严重不足情况下种植骨增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无法保留的自体牙或无功能的第三磨牙拔除,制作成牙本质薄片,联合骨替代材料用于重建水平向牙槽骨缺损,延期植入种植体,通过临床预后、影像学对比、种植体留存率及患者满意度来评估骨增量效果。结果:骨轮廓恢复良好,骨缺损区骨宽度均明显增加,种植体6个月后可获得良好的骨结合,种植体留存率在观察期内为100%,患者满意度高。结论:牙本质片技术行种植水平骨增量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有潜力的新型的重建骨缺损方式。  相似文献   

10.
低幅度高频率振动波(low-magnitude high-frequency vibration,LMHFV)作为一种短期、简便、洁净、不良反应少的物理疗法已被证明有一定的成骨效应,LMHFV在身体各部位骨重建中有着积极的作用,也被报道证实其可以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的愈合和骨结合.本文就LMHFV的作用机制、传导机制、对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A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Sancti Spiritus Province in the 1984-1986 period about the results of the treatment of lip cancer. Male patients were the most affected by lip cancer (CIE 8-140) in our series. The place of the tumor was predominantly the lower lip (p less than or equal to 0.001). Surgical treatment was used in 96.8% of the cases and the cuneiform (wedge-shaped) exeresis wa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ethod in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disease (T1 y T2). Casta?ón keloplasty was the reconstructive procedure used in 18.7% of the patients. Local sepsis was present in 31.2% of the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occurring most frequently in upper lip tumors.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剂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溶解性和表面微观形态改变,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将3M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及GC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分别在人工唾液中浸泡30 d,冷热循环15000次,烘干测重,比较前后质量变化,计算溶解率,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微观改变.结果:不同剂型的玻璃离子水门汀溶解率由高到低分别为3M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3种玻璃离子水门汀经浸泡溶解后,SEM扫描表面微观形态可观察到GE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表面形态改变较少,其他2组玻璃离子水门汀表面微观改变较多.结论:双糊剂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理化性能及溶解率均低于传统水粉剂型,是未来临床修复治疗的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6.
A model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reported quality of restorative dentistry and dentist characteristics for 119 Montana general dentists is presented. The best predictors formed a significant model explaining 22% of the variance of the quality measure. Results are contrasted with a previous estimation of the model for 102 Washington general practitioners. Evidence for the external validity of the model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7.
口底癌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底癌的临床特性、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自1992—2002年住院治疗的34例口底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口底癌患者中,男28例(82.4%),女6例(17.6%),男女比为4.7∶1,平均发病年龄58岁。发病部位:前口底22例(64.7%),后口底12例(35.3%)。淋巴结转移率41.2%。单纯手术组、化疗加手术组、放疗加手术组、化疗加手术加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5.5%、60.0%、50.0%、62.5%。结论口底癌以中老年患者好发,男性居多。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综合疗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