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光眼是我国致盲率较高的眼病之一,在我国,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为最多。此类青光眼的治疗目前仍以窦小梁切除术为主。窦小梁切除术有许多优点,但其主要缺点是术后有相当程度的组织反应和瘢痕形成,这是国内外眼科工作者一直在努力研究的课题。近几年来,我们在此手术中应用α-干扰素,抑制其瘢痕形成,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自1996年5月至1998年5月在我院手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计51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青光眼患者36例(49眼),年龄在49~75岁之间,其中男性14例(19眼),女性22例(30眼);慢性闭角青光眼17例,急性闭角青光眼19例。对照组:15例(19眼),其中男性7例,女性8例,慢性闭角青光眼7例,急性闭角青光眼8例。年龄在50~71岁之间。 手术方法:术前处置、术后换药及手术方法同一般窦小梁切除术,不同点在剥离完巩膜瓣后,用浸有α-干扰素溶液(浓度为50万u/ml)的棉片置于结膜瓣及巩膜瓣下5分钟(对照组以浸有生理盐水的棉片置于巩膜下5分钟),然后用0.9%氯化钠液10ml冲洗结膜瓣及巩膜瓣,再切除小梁组织。术后随访2年。  相似文献   

2.
鞠良  张秀艳  鞠胜 《当代医学》2009,15(27):68-69
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方法 将45例5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A组21例23眼行巩膜隧道切口小粱切除术,B组24例27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 两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眼压无统计学差异,浅前房、前房出血、功能性滤过泡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术中滤过量易控制,因多数无须缝合巩膜切口、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可以作为常规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3.
李志坤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8):116-116
资料与方法 2006年2月~2009年2月收治采用选择性二联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咬切术+巩膜瓣可调缝线)治疗青光眼、白内障患者26例(29眼),男13例,女16眼;年龄46~65岁,平均56岁。白内障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5眼,并慢性闭角型青光眼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6眼,26例瞳孔均〉4mm直径。  相似文献   

4.
前房恢复延缓是青光眼滤过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处理 ,常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如角膜水肿 ,晶状体混浊 ,房角粘连等致手术失败。我院自 1 999年 4月至 2 0 0 0年 5月共施行小梁切除或巩膜瓣下咬切术 1 44例 1 79眼 ,其中3 3例 3 3眼发生浅前房。现将其原因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3 3例中男 1 3例 ,女 2 0例 ,年龄 1 9~ 72岁 ,平均 55岁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 8例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1 3例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2例。手术方法 :常规小梁切除或巩膜瓣下咬切术。2 浅前房的原因 结膜瓣漏水 5例 ,滤过过强 6例 ,…  相似文献   

5.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常用方法,术后瞳孔的正确处理,对手术成败、预防术后并发症、保护视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1995年9月~1999年1月在本院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20例(20眼)进行瞳孔观察处理的体会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20例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2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例,开角型青光眼2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伴陈旧性虹膜睫状体炎1例。手术方法为小梁切除和巩膜咬切术,术后常规庆大霉素4万U,地塞米松5mg,球周注射。2给药方法①所有术眼术毕常规滴托毗卡胺眼水。②术眼次日滴托毗卡胺眼…  相似文献   

6.
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青光眼手术中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既往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常规麻醉是用球后麻醉、球周麻醉或眼筋膜囊下麻醉。我科自 1997年 7月开始采用表面麻醉代替上述三种方法。共完成手术 2 0 0例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2 0 0例患者中男 5 6例 ,女 144例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2 0例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5 6例 ,开角型青光眼 2 4例。年龄 18~ 78(平均 5 6 )岁 ,双眼 88例 ,单眼 112例。1 .2  麻醉方法 表面麻醉小梁切除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术眼滴 0 .75 %地卡因 ,1次 /5 m in,共滴 3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与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丝裂霉素C与巩膜瓣可调缝线在4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6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开角型青光眼,10例难治性青光眼(共89只眼)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3个月~1年随访。结果术后出院眼压平均在11.90mmHg,1个月复诊眼压平均13.75mmHg,3个月复诊眼压14.60mmHg,6个月~1年后眼压平均在18~20mmHg。结论丝裂霉素C与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正>青光眼目前多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在术中或术后1月内常用抗代谢药物(5一Fu或丝裂霉素等)预术术后巩膜瓣下纤维增殖形成瘢痕阻塞滤过泡。本院采用小梁切除术中加巩膜瓣缘灼烙治疗51眼青光眼,疗效尚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选择本科1994年1月~1995年7月青光眼住院病人作治疗组,共33例,男11例,女22例,共51只眼,平均年龄49.54岁。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3例,急性闭角型17例,慢性闭  相似文献   

9.
抗青光眼术后持续性浅前房20眼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的并发症中 ,最常见的是持续性浅前房 ,处理上有时颇为棘手。 1994~ 1998年本科共施行小梁切除术 70例 72眼 ,其中 2 0例 2 0眼发生持续性浅前房。现将其原因及处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例中 ,男 8例 ,女 12例 ;左眼 8例 ,右眼12例 ;年龄 12~ 85岁 ,平均 42岁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9例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6眼 ,慢性开角型青光眼 5眼 ;手术方法为常规小梁切除术。发生浅前房的原因 :虹膜睫状体炎 8例 ,结膜切口渗漏 2眼 ,巩膜瓣愈合不良 2眼 ,滤过泡过大 4例 ,脉络膜脱离 4眼。术后第 1d前房未形…  相似文献   

10.
曹征  封丽芳 《中原医刊》2007,34(5):38-39
目的 评价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移植术的疗效。方法 对23例(23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持续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移植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功能性滤过泡为87%,术后眼压控制完全成功20例,条件成功3例。结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手术治疗是完全有效的,只要术前、术后处理得当,可以缩短病程,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整缝线联合术后眼球按摩规避并发症与形成功能滤过泡的作用.方法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缝合法加术后规律性眼球按摩治疗2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例开角型青光眼,术后进行半年—1年随访.结果术后57天出院,眼压平均值11.42mmHg,6个月至1年眼压均在15—19mmHg之间.结论单纯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配合眼球规律性按摩可有效地形成功能滤泡,降低眼压,规避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青光眼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深层巩膜咬切术治疗青光眼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4-2004年采用深层巩膜咬切术治疗各种类型青光眼57例。现将随访1~5年50眼的远期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0眼中,男22眼,女28眼。年龄38~75岁,平均52.3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6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8例,慢性单纯型青光眼2例,继发性青光眼4例。手术方法:按Smith(1)术式进行,50眼均在肉眼下直视手术。作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以角膜缘为基底的6mm×5mm梯型巩膜瓣,分离至角巩膜缘半透明区,在角巩膜缘后缘之前1mm处切开深层角膜约4mm,用巩膜咬切器咬切后唇深层巩膜组织1.5~2mm,相应处作根部虹膜切除,巩膜瓣复位后两端固定…  相似文献   

13.
资料与方法2003年10月~2005年10月连续收治的青光眼行滤过性手术的住院病人372例495只眼,年龄2.5~84岁,平均52.26岁。其中106例117眼发生术后浅前房,右59只眼,左58只眼;男55例61只眼,女51例56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7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0只眼,开角型青光眼20只眼,继发性青光眼9只眼,先天性青光眼4只眼,抗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17只眼。手术方法:在352例495只眼中分别行小梁切除术64例78只眼,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C(MMC)178例291只眼,青光眼联合白内障的三联手术(ECCE+IOL+小梁切除术或Phaco+IOL+小梁切除术)110例126只眼。其中发生…  相似文献   

14.
青光眼滤过术后的浅前房是青光眼手术的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此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则对手术效果不会产生影响。否则,不仅导致手术失败,还会影响视力。现整理199O年~1992年ZI例青光眼滤过术后线前房患者处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l一般情况。观察对象是施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具有浅前房或无前房,抵眼压和没有创口渗漏的患者。ZI例患者中9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Ic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例开角型青光眼。男性13例,女性8例。最小年龄47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54岁,施行深层巩膜咬切术者7例,小梁切除术者12例,深层…  相似文献   

15.
我科近年来应用显微手术技术,开展小梁切开、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虹膜嵌顿术,治疗常见类型的青光眼38例50只眼,其中先天性青光眼7例(1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5例(7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2例(16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7例(10眼)、继发性青光眼7例(7眼),取得较好效果。术后经六个月至二年的随访观察,认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抗青光眼手术。一、手术方法1.球结膜切口:上直肌牵引固定缝线后,常规采用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经角膜缘切开法,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5×),切口力求整齐,分离时避免损伤结膜瓣。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05年用巩膜瓣下纵形小梁巩膜条形切除术治疗各型青光眼,临床证实疗效可靠,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23例(28眼)是我们2005年1~6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其中男10例(12眼),女13例(16眼),年龄20~70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3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例,慢性开角型青光眼4例,继发性青光眼1例。  相似文献   

17.
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新的抗青光眼手术,国内外相继有很多文献报道,我们近年来对62例72只青光眼患者进行了小梁切除术,现报告如下:资料:男40例、46只眼,女22例、26只眼;年龄最小6岁,最大64岁,平均年龄44岁;其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7例,41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例、7只眼,开角型青光眼18冽,20只眼,先天性青光眼2例、4只眼;观察时间最长三年,最短6个月。总有效率95.69%。  相似文献   

18.
杨殿君 《中外医疗》2010,29(1):70-70
目的探讨可调整缝线的应用和术后眼球按摩在小梁切除术中规避并发症与形成功能滤过泡的作用。方法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缝合法加术后规律性眼球按摩治疗2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例开角型青光眼,术后进行半年至1年随访。结果术后57d出院,眼压平均值11.42mmHg,6个月~1年眼压均在15~19mmHg之间。结论单纯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配合眼球规律性按摩可有效地形成功能滤泡,降低眼压,规避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青光眼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谢祥勇  银太星 《广西医学》2003,25(6):992-993
巩膜隧道小切口及前房维持管白内障手术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术后视力恢复快 ,眼压控制好。我院于 1 999年 2月至 2 0 0 2年 7月开展这种新的三联手术 42例 ,获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42例 ,其中男 1 8例 ,女 2 4例 ,年龄 48~ 80岁 ,平均年龄 65 .6岁。原发开角型青光眼 2 0例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1 5例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4例 ,外伤白内障继发青光眼 3例。术前眼压控制在 1 .0 4~ 3.2 5 k Pa范围内。术前视力 :光感~0 .4,晶体核硬度 : 级核 7例 , 级核 1 2例 , 级核1 6例 , 级核 7例…  相似文献   

20.
青光眼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为主临床上多采用小梁切除术但术后引流口堵塞易导致手术失败多年以来眼科医生们都在积极寻求一种术后阻止创口纤维增生粘连的有效方法我科自1996 年3月~1998 年2 月对98 例120 只原发性青光眼住院患者采用潜池式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两种术式效果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分组 随机将98 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潜池式小梁切除术组60 只眼男11 例女39例年龄40 ~81 岁平均年龄57 岁其中开角型青光眼18 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1 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眼21 例对照组小梁切除术组48 例男10 例女38 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