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玉簪抗炎活性部位及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玉簪Hosta plantaginea的抗炎活性部位及其化学成分。方法萃取法制备不同极性部位,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法、棉球致小鼠肉芽肿法筛选抗炎活性部位;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醋酸乙酯部位能明显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以及棉球肉芽肿;从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二烷醇(1)、β-谷甾醇(2)、豆甾醇(3)、(25R)-2α,3β-二羟基-5α-螺旋甾烷-9(11)-烯-12-酮(4)、胡萝卜苷(5)、(25R)-2α,3β-二羟基-5α-螺旋甾烷-9(11)-烯-12-酮3-O-{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木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6)、山柰酚3-O-(2″-O-β-D-吡喃葡萄糖基)-β-D-芸香糖苷(7)、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7-O-β-D-吡喃葡萄糖苷(8)、(25R)-2α,3β,12β-三羟基-5α-螺旋甾烷3-O-[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9)、(25R)-2α,3β-二羟基-5α-螺旋甾烷3-O-[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10)。结论醋酸乙酯部位为玉簪抗炎的活性部位;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玉簪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0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2.
水茄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舒伟虎  周光雄  叶文才 《中草药》2011,42(3):424-427
目的研究茄科植物水茄Solanum torvum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溶剂萃取及柱色谱方法分离水茄的化学成分,通过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水茄地上全草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有4个酰胺类、4个甾体皂苷类、2个黄酮类、1个有机酸类成分,分别鉴定为N-反式阿魏酸酪酰胺(1)、N-反式-对-香豆酰基酪胺(2)、3-(4-羟基苯基)-N-[2-(4-羟基苯基)-2-甲氧基乙基]丙烯酰胺(3)、N-反式-对-香豆酰基章鱼胺(4)、山柰酚(5)、槲皮素(6)、反式咖啡酸(7)、(25S)-6α-羟基-5α-螺甾烷-3-酮-6-O-(β-D-吡喃鸡纳糖苷)(8)、(25S)-6α-羟基-5α-螺甾烷-3-酮-6-O-[α-L-吡喃鼠李糖基-(1→3)-β-D-吡喃鸡纳糖苷](9)、(25S)-螺甾烷-5-烯-3β-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0)、(25S)-5α-螺甾烷-3β-醇-6α-O-[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鸡纳糖苷](11)。结论化合物3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新鲜黄山药中C27甾体皂苷的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黄山药(Dioscorea panthaica Prain et Burkill)的化学成分,寻找新的活性物质。结果:分离鉴定了3个C27甾体皂苷,其结构分别鉴定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尺)-呋甾烷-5-烯-38,22ζ,26-三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protobioside Ⅰ),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呋甾烷-5-烯-38,22ξ,26-三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deltosideⅡ),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呋甾烷-5-烯-38,22ξ,26-三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Ⅲ):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到。与文献报道的从该植物中分到的化合物进行比较,认为文献报道的化合物可能为药材久放后的酶解产物或提取分离过程中的人工产物。  相似文献   

4.
卷丹甾体皂苷和酚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卷丹Lilium lancifolium的鳞茎进行甾体皂苷和酚类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应用多种柱色谱(包括正相、反相和凝胶柱色谱)分离和波谱分析方法对卷丹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采用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法对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筛选研究。结果从卷丹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顺-1-O-对香豆酰基甘油酯(1)、反-1-O-对香豆酰基甘油酯(2)、咖啡酰基甘油酯(3)、3,4-二羟基苯甲醛(4)、邻羟基苯甲酸(5)、(25R,26R)-26甲氧基螺甾烷-5-烯-3β-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1→6)]-β-D-葡萄糖苷(6)、(25R,26R)-3β,17α-羟基-26甲氧基螺甾烷-5-烯-3β-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1→6)]-β-D-葡萄糖苷(7)、薯蓣皂苷元3-O-{O-α-L-鼠李糖基-(1→2)-O-[β-D-木糖基(1→3)]-β-D-葡萄糖苷}(8)、(25R)-3β,17α-二羟基-5α-螺甾烷-6-酮-3-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9)、(25R)-3β-羟基-5α-螺甾烷-6-酮-3-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10)、(25R)-螺甾烷-5-烯-3β-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1)。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显示酚类化合物1~5对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较强,抗氧化活性较强;而甾体皂苷类抗氧化活性比酚类化合物弱。结论化合物1~5和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卷丹鳞茎中的酚类化合物和甾体化合物对不同自由基具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李金楠  赵丽迎  于静  高缨  邓雁如 《中成药》2010,32(9):1552-1556
目的:研究香加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化学成分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异香草醛(Ⅰ),4-甲氧基水杨酸(Ⅱ),4-甲氧基水杨醛(Ⅲ),咖啡酸乙酯(Ⅳ),东莨菪内酯(Ⅴ),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tortosideB)(Ⅵ),periplocosideL(Ⅶ),Δ5-孕甾烯-3β,20(S)-二醇(Ⅷ),Δ5-孕甾烯-3β,20(S)-二醇-20-O-β-D-吡喃葡萄糖-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Δ5-孕甾烯-3β,20(S)-二醇-20-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Ⅹ),Δ5-孕甾烯-3β,20(S)-二醇-3-O-[2-O-乙酰基-β-D-吡喃洋地黄糖基(1→4)-β-D-吡喃加拿大麻糖]-20-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洋地黄糖苷(Ⅺ)。结论:其中化合物Ⅳ,Ⅵ,Ⅸ和Ⅹ为首次从该种药材中得到。  相似文献   

6.
薤白中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书彪  汪悦  张玉峰  王毅 《中草药》2013,44(9):1078-1081
目的 研究薤白Allii Macrostemonis Bulbus的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反相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薤白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3个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5β-螺甾-25(27)-烯-3β,12β-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1)、(25R)-5β-螺甾-3β,12β-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2)、5β-螺甾-25(27)-烯-2β,3β-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3).结论 化合物1为1个新化合物,命名为薤白皂苷S,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盾叶薯蓣中甾体皂苷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娟  胡长鹰  庞自洁  徐德平 《中草药》2008,39(2):165-167
目的 对盾叶薯蓣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利用反相色谱技术分离盾叶薯蓣水相部分中的化学成分,用1H-NMR、13C-NMR、135DEPT、HMQC和HMBC等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新鲜的盾叶薯蓣根茎分得3个甾体皂苷,分别鉴定为薯蓣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Ⅰ)、(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呋甾烷-5-烯-3β,22ζ-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毗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Ⅰ)、(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呋甾烷-5-烯-3β,22ζ二醇-7-羰基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0β-D-吡喃葡萄糖苷(Ⅱ).结论 化合物Ⅱ为一新甾体皂苷,命名为盾叶薯蓣皂苷H(zingiberenin H).  相似文献   

8.
鄂西鹿药甾体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林洁  王国全  白璐  余林中 《中草药》2018,49(17):3987-3991
目的研究鄂西鹿药Smilacina henryi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硅胶、葡聚糖凝胶、半制备薄层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1D、2D-NMR,HR-ESI-MS,I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鄂西鹿药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25S)-5α-螺甾-9(11)烯-3β,17α-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1)、(25S)-5α-螺甾-9(11)烯-3β,17α-二醇(2)、(25S)-5α-螺甾-9(11)烯-3β,17α-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3)、薯蓣皂苷元(4)、薯蓣皂苷(5)、henryioside A(6)、henryioside B(7)。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罕见的9(11)烯螺甾皂苷类新化合物,命名为鄂西鹿药苷D,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延龄草Trillium tschonoskii Maxim.根及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反相硅胶C18、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等对其85%甲醇洗脱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质谱、一维及二维核磁等波谱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延龄草的85%甲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并鉴定9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s)-5α-呋甾烷-△20(22)-烯-3β,26-二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1);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s)-5α-呋甾烷-△20(22)-烯-3β,26-二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2);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s)-5α-呋甾烷-△5(6),20(22)-二烯-3β,26-二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3);deoxytrillenoside A(4);24-acetyl-deoxytrillenoside A(5);24-methoxy-trillenoside A(6);trillenoside B(7);24-acetyl-trillenoside B(8);24-acetyl-deoxytrillenoside B(9)。结论化合物1~3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6、8和9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细梗胡枝子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新中  周思祥  屠鹏飞 《中草药》2009,40(9):1374-1376
目的 研究细梗胡枝子Lespedeza virgat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其醋酸乙酯部分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甲醚(Ⅰ)、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Ⅱ)、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Ⅲ)、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Ⅳ)、槲皮素(Ⅴ)、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Ⅵ)、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Ⅶ)、山柰酚(Ⅷ)、正三十烷醇(Ⅸ)、正三十四烷酸(Ⅹ).结论 化合物Ⅰ、Ⅱ、Ⅸ、Ⅹ为首次从胡枝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以肩痛散通电加热外敷治疗实验性兔肩周炎,并测定了模兔患肩肌腱组织中的羟脯氨酸、DNA和蛋白质,结果治疗组三种测定指标含量在治疗各时相均与健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13.
慢性胃脘痛证型与胃电图,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96例慢性胃脘痛患者证型与胃电图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脾胃虚寒证组的胃电幅值在餐前,餐后均低于正常人组和其它三个实证组(P〈0.05),而三个实证组与正常人组间两两比较,胃电幅值和频率餐前,餐后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对37例作了幽门螺杆菌检查的病例进行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餐前波幅下降,明显低于其它三组和正常人(P〈0.05)。而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球炎和正常  相似文献   

14.
海螵蛸接骨动物实验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采用化学方法处理后的海螵蛸作为接骨材料,在86只家兔身上行实验研究,并与同种异体家兔骨相比较,术后行一般情况及组织学检查,海螵蛸植入动物体内,周围组织不引起炎症、毒性及免疫反应,从节段缺损、空洞缺损的修复情况看,处理后的海螵蛸与兔骨在成骨方面无明显差异,检查结果表明海螵蛸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以及良好的成骨支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天麻不同变异类型药材中天麻素含量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四种天麻不同变异类型药材中天麻素的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四种天麻不同变异类型中天麻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乌天麻1.440%,绿天麻1.697%,黄天麻0.904%,红天麻1.519%。结论以乌天麻和绿天麻作为重点保护和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16.
盐锁阳可使正常和阳虚模型小鼠睾丸曲细精管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活跃,间质细胞及其胞核体积明显增大;附睾管扩张,管腔增大;包皮腺成熟细胞数量增多。锁阳的作用则相反。揭示盐销阳对睾丸、附睾及包皮腺的功能有显著促进作用,而锁阳则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兔眼球结膜体外细胞培养和活体兔结膜下埋线并分别用喜树硷和5-氟脲嘧啶对埋线周围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进行抑制实验。结果证明,喜树硷无论在体内还是在体外,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的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的作用(P〈0.01),体内实验组与5-氟脲嘧啶组相比,效果差异无显著性,但喜树硷所致的局部组织反应较5-氟脲嘧啶组轻,且对眼组织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用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DR)、长春新碱(rincrisline,VCR)分别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HXO-Rb_(44)生长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显示:TDR在1~40μg/ml范围内对HXO-Rb_(44)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45μg/ml;VCR对该细胞系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为0.31μg/ml。提示TDR与VCW一样,在体外对Rb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能成为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新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药对于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高血糖、高血脂与其它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对110例男性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单服抗精神病药物,研究组53例在服抗精神病药物的同时加服中药。治疗结束时,用治疗中需要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进行测评,并测定空腹血糖、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结果:研究组6项症状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照组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均值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中药对于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高血糖、高血脂及其他副反应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千斤拔的品种调查与质量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对千斤拔的品种调查表明,蔓性千斤拨、大叶千斤拔和宽叶千斤拨是当前的主流品种,经对3种千斤拔药材性状,组织结构、化学成分预试,TLC、UV比较,以及浸出物、总黄酮含量测定,急性性与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3才所含成分大致相似,经理作用无明显差异,认为可等同入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