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珍珠散协同爱宝疗浓缩液治疗重度官颈糜烂临床疗效和药物经济学效益。方法将有生育要求的Ⅲ度官颈糜烂患者11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中药珍珠散联合爱宝疗浓缩液治疗,对照组则单用爱宝疗浓缩液治疗,均每3d治疗一次。45d后,比较两组疗效、疗程及治疗费用。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7.9%vs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371.6±138.4)vs(483.6±36.6)]元(P〈0.01)。治疗组治疗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32.4±12.1)vs(44.0±3.3)]d(P〈0.01)。治疗组中提前结束治疗患者多于对照组(35/56vs6/55,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见副作用发生。结论珍珠散协同爱宝疗浓缩液治疗重度官颈糜烂疗效好,药物经济学效益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复发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复发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特点,为进一步改善复发肺结核患者的治疗,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98例复治涂阳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记录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婚姻状态患者的SCL-90、SSRS评分情况。并选择同期初治涂阳患者140例和健康志愿者120例作为对照。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各项指标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SCL-90阳性项目数高于男性患者(P〈0.01)。不同年龄复发涂阳患者.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恐怖3个因子上(P〈0.05)以及客观支持上(P〈0.01)存在差异。不同文化程度复发涂阳患者,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恐怖、偏执5个因子上以及客观支持上(P〈0.05)存在差异。未婚、离异患者社会支持低于已婚患者(P〈0.01)。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SCL-90阳性项目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客观、主观支持及支持总分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复治涂阳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较差,社会支持低。在严格执行全程督导管理过程中,要注重配合心理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周义乾 《医学信息》2009,22(6):522-524
目的观察胸腺肽辅助治疗对浸润型肺结核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变化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浸润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变化、肺部病灶改变及痰菌阴转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内皮素均明显增高P〉0.05,两组治疗后自身比较血浆内皮素均有明显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2个月后痰菌阴转结果,治疗组为94%,对照组为73.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灶吸收率,治疗组为97%、对照组为76.6%,治疗组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胸腺肽辅助治疗肺结核,可降低血浆内皮素,缩短痰菌转阴时间,加快肺部病灶吸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莫沙必利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均给予莫沙必利5mg,每日3次13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20mg/d,晨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67.9%)和总有效率(89.3%)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41.1%和69.6%,P〈0.01和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HAMA和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在治疗后3月的复发率(12.5%)也明显低于对照组(30.4%,P〈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罗舒  陈非  郭黔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6):611-612,614
目的探讨介入热化疗栓塞(IHC)治疗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并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进行对比。方法IHC治疗的中晚期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单纯行TACE治疗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生存质量、二次手术率、血清AFP下降程度、生存率及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9.4%)显著高于对照组(56.3%),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二次手术切除率(70.6%)显著高于对照组(43.8%),P〈0.01。观察组经治疗后Karnofsky评分增加20分以上者(35.3%)显著高于对照组(12.5%),P〈0.01;AFP下降程度大于50%者所占比例(52.9%)显著高于对照组(25.0%),P〈0.01。观察组术后12、18、24个月患者存活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IHC治疗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可增加患者二次手术的机会,是治疗巨块型肝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孙国华  刘旭  陈广军  段秀华 《医学信息》2007,20(12):2110-2112
目的探讨胺碘酮静脉用药治疗阵发性快速房颠(房颠)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房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原有的心脏病治疗基础上,治疗组(80例)加用胺碘酮静脉用药,对照组(38例)加用西地兰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用药2h内快速性房颠转复窦性心律及心室率控制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3.68%),P〈0.05;治疗组用药后显效(转复窦性心律)率(62.50%)高于对照组(31.58%),P〈0.01;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胺碘酮静脉用药转复窦性心律及控制心室率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轻,持续时间短,但应在严密的心电血压监测下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iam-1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与鼻咽癌浸润转移的关系及意义。方法41例不同临床分期人鼻咽癌组织以及对照组20例鼻咽慢性炎症黏膜组织标本,用RT-PCR方法检测Tiam-1 mRNA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检测Tiam-1蛋白表达。结果Tiam-1 mRNA在鼻咽癌组织的平均表达水平为I.83±0.73,明显高于鼻咽黏膜慢性炎组织(0.87±0.45)(P〈0.01);而且鼻咽癌组Tiam-1 mRNA高表达率为46.3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iam-1蛋白在鼻咽癌组阳性率为65.85%(27/41),明显高于对照组(15%,3/20)(P〈0.01);其高表达率为43.90%(18/4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iam-1 mRNA及其蛋白高表达率在临床TNM各分期间的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在各T分期之间的差异亦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鼻咽癌中有淋巴结转移组Tiam-1 mRNA及其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59.26%(16/27)及55.56%(15/27),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21.43%(3/14)及14.28(2/14),(P〈0.05)。结论Tiam-1 mRNA及其蛋白高表达与鼻咽癌浸润转移有密切关系,提示Tiam-1基因可能是鼻咽癌的重要促浸润转移因子,有望成为治疗的靶标及有价值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护肝合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功能的影响。方法治疗组50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护肝合剂,对照组15例用甘草酸二胺氯化钠溶液、门冬氨酸鸟氨酸、灯盏花素等进行一般治疗。分离培养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加入植物血凝素(PHA),培养48h后,1500r/min离心10min,收集上清液-20℃保存,统一检测IFN-y,IL-10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CD8^+CD28^+T细胞亚群。结果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黄疸指数(TBIL)复常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P〈0.01)。治疗组治疗后IFN-y显著升高(P〈0.05),IL-10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升高不显著(P〉0.05)。CD8^+CD28^+T细胞亚群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前后亦显著升高(P〈0.05)。结论护肝合剂能够改善肝功能,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输注对大鼠载脂蛋白M(apoM)mRNA的表达的影响及罗格列酮干预的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葡萄糖组(对照组)、25%葡萄糖组(H组)、罗格列酮+5%葡萄糖组(RN组)、罗格列酮+25%葡萄糖组(RH组)4组。分两批独立的实验完成,一批应用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HEC)实验评价葡萄糖输注率(GIR),一批直接取肝脏提取总RNA,检测apoMmRNA表达水平及肝X受体途径(LXR)基因和PPAR-β/δ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葡萄糖和罗格列酮对GIR均有影响(均为P〈0.01),并且两者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葡萄糖下调大鼠肝脏apoMmRNA表达(P〈0.05),而罗格列酮明显增高大鼠肝脏apoMmRNA的表达(P〈0.0001),但两者的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葡萄糖显著抑制大鼠肝脏LXR-β(P〈0.01)、SHP1(P〈0.01)、LRH1(P〈0.01)、ABCA1(P〈0.01)、PPAR.13/8(P〈0.01)基因的表达;而罗格列酮仅降低SHP1(P〈0.01)及ABCA1(P〈O.05)基因的表达。罗格列酮显著抑制正常大鼠肝脏ABCA1mRNA的表达(P〈0.05),但在高血糖状态下,罗格列酮则明显升高大鼠肝脏ABCA1mRNA水平(P〈0.01)。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罗格列酮和25%葡萄糖对大鼠肝脏ABCA1mRNA影响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和罗格列酮对apoM的调节作用是相对独立的,高浓度葡萄糖有可能主要通过LRH1和(或)ABCA1途径下调apoM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护理干预2型糖尿病情绪障碍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在降糖药物基础上联合西酞普兰20mg/d和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仅用降糖药物治疗,疗程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经8周治疗后,研究组显效率为80.0%,对照组为32.0%,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比对照组抑郁评分下降显著(P〈0.05),两组间HAMD减分率于第2、4、8周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西酞普兰联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障碍具有良好疗效,而且副作用没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研究2HRZE/4HR方案联合胸腺肽、左氧氟沙星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104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2例,观察组采用2HRZE/4HR化疗方案并联合胸腺肽、左氧氟沙星,对照组予2HRZE/4HR抗结核,观察两组治疗后痰菌阴转、病灶吸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转归。结果观察组2、4、6月末痰菌转阴率分别为90.38%(47/52)、94.23%(49/52)和96.15%(50/5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2、6月末的病灶吸收情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总治愈好转率为96.15%,完全吸收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HRZE/4HR方案联合胸腺肽、左氧氟沙星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可以明显提高痰菌阴转率及病灶吸收率,治疗转归方面比传统2HRZE/4HR方案好,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血糖控制情况对抗结核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较完整的108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以及3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抗结核治疗前后结核病灶范围、晨痰结核菌以及空洞的变化为评价指标,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情的控制与肺结核临床转归的关系。结果在血糖控制理想的患者中(I组),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肺结核痰菌阴转率以及空洞缩小率或关闭率分别为94.3%、100%和90%;在血糖控制尚可的患者中(Ⅱ组),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肺结核痰菌阴转率及空洞缩小率或关闭率分别为85.4%、92.3%和83.3%;在血糖控制差的患者中(Ⅲ组),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肺结核痰菌阴转率及空洞缩小率或关闭率分别为44%、73.3%和42.9%;在对照组患者中(Ⅳ组),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肺结核痰菌阴转率及空洞缩小率或关闭率分别为96.7%、100%和100%。经χ2检验,I、Ⅱ、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Ⅱ、Ⅳ组分别和Ⅲ组比较,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与空洞缩小率或关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对肺结核抗结核治疗效果有负面影响,良好的血糖控制可能改善抗结核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FB)局部灌洗加灌注抗结核药物在耐多药难治性肺结核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74例耐多药难治性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常规按复治方案抗结核治疗,治疗组38例经FB局部生理盐水灌洗,清理病灶和疏通气道,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灌注异烟肼0.3g+链霉素0.5g(或丁胺卡那霉素0.4g)。观察两组细菌学阴转、病灶和空洞吸收情况。结果:治疗组细菌学阴转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55.6%(χ2=11.35,P0.01),阴转所需时间明显缩短。治疗组病灶显效率(治愈+显著吸收)92.1%,空洞闭合率3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8.9%及14.3%(χ2=16.45及5.16,P0.01及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B局部灌洗加灌注抗结核药物,可加速细菌学阴转,加快病灶愈合,加快空洞闭合和缩小,缩短疗程,对耐多药难治性肺结核治疗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华支睾吸虫感染和患病情况的临床特点,探讨临床简便的确诊方法,指导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随机就诊的广东人群进行大便常规检查,并对发现华支睾吸虫卵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6140例受检患者发现,华支睾吸虫感染1029例(1.83%)。主要临床症状为肝区疼痛486例(47.2%)、上腹疼痛297例(28.9%)、腹泻173例(16.8%)、乏力147例(14.3%)、食欲不振107例(10.4%),主要疾病有胆囊炎462例(44.9%)、胆囊息肉213例(20.7%)、胆管壁增厚182例(17.7%)、胆石症132例(12.8%)。实验室辅助检查中,华支睾吸虫感染组的嗜酸性粒细胞比例(EOS%)及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GGT)显著高于非感染患者组(Z=-10.837,P〈0.01;Z=-6.622,P〈0.01)和健康对照组(Z=-7.320,P〈0.01;Z=-6.920,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ALT)在华支睾吸虫感染有症状组中显著高于非感染患者组(Z=-3.528,P〈0.01)和健康对照组(Z=-4.948,P〈0.01),而在华支睾吸虫感染无症状组中与非感染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Z=-1.561,P=0.119;Z=-1.834,P=0.067)。结论肝区疼痛和上腹不适是华支睾吸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在EOS%和GGT增高的患者中华支睾吸虫卵的检出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估癫癎及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SF-36量表对2007年6至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专科、呼吸专科及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癫癎患儿、哮喘患儿和健康儿童进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研究期间85例癫癎患儿(癫癎组)、81例哮喘患儿(哮喘组)和87名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进入分析。3组儿童的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①疾病及治疗情况:癫癎组和哮喘组服用1种药物者分别为70/85例和59/81例,癫癎组63/85例和哮喘组56/81例患病后规则服药,两组在服药种类和依从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癫癎组36/85例至本次调查前至少有1年癫癎未发作;哮喘组29/81例最大呼气峰流速监测持续保持个人最佳值的80%以上。②生活质量评价:癫癎组的生活质量总分和8个分项的终得分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的生活质量总分及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和活力4个分项的终得分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疾病控制与否,癫癎组生活质量均较哮喘组差;癫癎组情感功能及精神健康状况明显差于哮喘组,其心理障碍不随疾病控制而明显改善。结论①癫癎和哮喘患儿生活质量较健康儿童明显下降;②癫癎患儿较哮喘患儿生活质量损害更为明显;③SF-36量表可作为评价疾病控制程度的手段,辅助评价疾病治疗的疗效;④癫癎患儿的心理障碍应引起临床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结核患者外周血IFN-γ探讨结核患者结核多肽特异性IFN-γ,分泌水平随抗结核治疗的变化。方法采用结核混合多肽E6+E7+C14、E6+E7作为刺激抗原,对331个处于治疗前或1、2、3、4、5和6个月治疗期的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标本进行多肽特异性IFN-γ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结果治疗前的肺结核患者其ELISPOT阳性检测率均高于痰涂片和痰培养阳性率(E6+E7+C14-ELISPOT92.5%、E6+E7-ELISPOT89.7%、痰涂片41.0%、痰培养59.0%),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和P〈0.001)。在抗结核治疗各个时期,肺结核患者IFN十ELISPOT检测阳性率和斑点数(spot forming cells/10^6 cells,SFP)随着治疗的进行持续下降,由治疗前高水平(E6+E7+C14.ELISPOT阳性率92.5%、SFP计数中值M=381;E6+E7-ELISPOT阳性率89.7%、SFP计数中值M=168)降至第6个月治疗结束时低水平(E6+E7+C14-ELISPOT43.6%、M=40;E6+E7-ELISPOT38.1%、M=36)。痰涂阳性患者的SFP计数持续处在高位,且治疗6个月痰涂阳性患者的SFP计数显著高于痰涂阴性患者。结论两种混合多肽IFN-γ-ELISPOT可提高结核患者的诊断率,同时检测抗结核治疗患者的IFN-γ分泌水平以监测抗结核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攀枝花市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内尚未完成治疗疗程的各级结防机构登记的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通过胸部X线检查、痰涂片检查,并结合受检者的临床症状诊断是否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病.同时对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连续8个月的随访观察,对密切接触者检查获得的数据利用SPSS软件,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和x^2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475名密切接触者接受检查,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4例,持续8个月的跟踪观察全部密切接触者无新发肺结核病例。通过对检查结果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患病的危险因素为居住地(城市或农村)(x^2=3.415,P〈0.05,OR=4.148)、密切接触者的性别(x^2=4.955,P〈0.05,OR=0.232),而与密切接触者年龄(0~14岁或≥15岁)(x^2=1.181,P〉0.05,OR=3.106)、密切接触者与肺结核病人的密切关系(亲属或非亲属)(x^2〈0.001,P〉0.05,OR〈0.001)、肺结核病人的痰涂片检查结果(涂阴、±、1+、2+、3+、4+)(X^2=2.017,P〉0.05,OR=0.771)、肺结核病人咳嗽程度(咳嗽〈3周、≥3周或无咳嗽症状)(x^2=0.003,P〉0.05,OR=0.971)无关。并应用x^2检验对攀枝花市与全国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发现攀枝花市活动性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的患病率为949.15/10万,高于2000年我国流调时367.03/10万的患病率(x^2=13.528,P〈0.05,OR=2.601,0R95%C.I.(1.533,4.415)。结论影响攀枝花市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肺结核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居住地、密切接触者的性别,而密切接触者与肺结核病人的密切关系、年龄、肺结核病人的痰涂片检查结果、肺结核病人咳嗽程度与密切接触者发病无关,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重视痰涂片涂阴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工作,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我们更应重视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骨桥蛋白(OPN)、IL-2和VE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法对62例肺结核患者进行了血清OPN、IL-2和VEGF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肺结核患者在治疗前血清OPN、VEGF水平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血清IL-2水平又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2个月后与正常人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OPN水平与IL-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822,P〈0.01),而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r=0.6134,P〈0.01)。结论:检测肺结核患者血清OPN、IL-2和VEGF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肺结核活动性和药物疗效的一个早期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