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明中医》2021,36(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功能性肠病。作为其中一个亚型,目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西医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西药治疗主要为通便药、微生态制剂、解痉剂、促胃肠动力药、助消化类药物、精神类药物等,由于为对症治疗,其总体疗效欠佳。随着近年对中医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深入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上有独特的优势,故在此总结近5年来中医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上的进展,以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准确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思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 ,祖国医学虽无肠易激综合征这一病名 ,但可将其归于“腹痛”“腹泻”“便秘”等疾病进行治疗及研究。近年来 ,中医药研究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仍存在无统一的疗效及证型标准等问题。故从心主神志、中医证型、生存质量量表与肠易激综合征几个方面探讨中医药研究肠易激综合征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祖国医学虽无肠易激综合征这一病名,但可将其归于“腹痛”“腹泻”“便秘”等疾病进行治疗及研究。近年来,中医药研究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无统一的疗效及证型标准等问题。故从心主神志、中医证型、生存质量量表与肠易激综合征几个方面探讨中医药研究肠易激综合征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从肝论治"是近年来中医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主流辩证思维,有大量的文献从理论、临床及机制上进行了大篇幅的阐述及报道,然而该病的中医临床诊治尚未形成较规范的学界指南以作为临床治疗的指导原则。就古今文献对便秘病的认识作回顾性的总结,以"从肝论治"的角度联系近10年来的文献报道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及分析,希望从已有的成果中可以得到启发,以今后更好地开展"从肝论治"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关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不断深入,结果表明中医论治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确切且有着独特的优势,在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面也优于单纯的西医对症治疗,文中结合近年来本病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6例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210028)唐群,刘光元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IBS)为消化系统常见病,西医认为是由高级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肠道生理功能障碍。其特点为:出现反复的腹痛、腹泻、便秘等一系列症状群,而经检查又无组...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是以腹痛、大便异常为主症的临床常见病,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中医学小肠腑在临床上也多见有腹泻、便秘、腹痛等症状群。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小肠动力异常等也是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机制。文章拟以中医小肠腑功能异常在肠道方面的体现,结合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小肠病理,以及中医药调理小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等来探讨小肠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雅慧主任医师应用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导师讲解、门诊记录及查房总结收集导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因病机认识、辨证分型及遣方用药变化,体会中医药治疗该疾病的优势及有效途径。结果:中医药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优势突出,疗效明显。结论:名中医应用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其中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最为常见。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优势在于能有效缓解其腹泻、腹痛等临床症状。临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应特别注意疏肝健脾。现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和辨证施治两方面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来探讨说明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用药体会。  相似文献   

10.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日益成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鉴于该病病程长、症状易反复的特点,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凸显出明显优势,在辨证治疗方法、病因病机、证候分型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笔者结合近年来研究,概述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从病因病机、中医临床治疗(腹泻型、便秘型、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治疗)等综述了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认为中医药在症状的改善、缩短疗程及远期疗效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基础研究少,疗效评价方法不统一。  相似文献   

12.
包泽霞  岳妍 《光明中医》2016,(6):789-790
介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阐述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制和临床治疗的研究概况,通过验案讲述及分析,阐明针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运用及临床疗效。同时,指出临床研究的某些不足,希望能够更好的发挥针灸的优势,为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为其常见亚型之一。笔者2009—06-2012—06采用疏肝理脾清肠通便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赵华  岳园 《吉林中医药》2013,33(4):376-377
目的:观察四磨汤加减治疗女性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2年2月门诊女性患者30例,以四磨汤加减(乌药、人参、木香、槟榔等,日1剂)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结果:治愈5例,好转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结论:四磨汤加减在治疗女性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温中顺气法治疗交替型肠易激综合征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存善 《陕西中医》2009,30(9):1154-1154,1180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药传统方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投以自拟温中顺气方(香附、木香、芡实、荔枝核、枳壳等)治疗腹泻便秘交替型肠易激综合征56例。结果:临床有效54例,总有效率96.43%。结论:中药施以温中散结,顺气降逆之法对本病有较好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系统常见病,我国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为主。IBS-D作为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其发病率日益增高。目前西医尚无特效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疗效不甚理想。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独特的临床优势,古今文献都有大量相关记载和报道。笔者根据从医数十年的临床所得,对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展开述评,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近10年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的文献,探讨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优势,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与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肠易激综合征~([1])是以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腹部症状与排便习惯改变有明确的相关性,症状可持续或间歇发作,但各种检查未发现生化学和形态学异常。按照罗马Ⅳ诊断标准~([2]),根据粪便形状改变可以分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IBS-M)、不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U),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最为多见。王国斌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40余年,现将其治疗IBS-D的经验介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系以肠道运动功能紊乱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分便秘型、腹泻型及便秘腹泻交替型,一般认为主要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度敏感及情志异常有关。近年来,笔者用参芍汤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较  相似文献   

20.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西医对此缺乏有效药物治疗。杨倩教授以"浊毒理论"为指导,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浊毒是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发病的物质基础,也是其治疗的关键环节,并组麻枳降浊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