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内侧入路结合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肘关节三联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杜俊锋  朱仰义 《中国骨伤》2014,27(11):896-899
目的:探讨前内侧入路结合外侧入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1月至2013年3月,采用前内侧入路结合外侧入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2~68岁,平均36.6岁;左侧10例,右侧7例。术中前内侧入路采用肘关节前内侧切口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之间劈开指浅屈肌入路对冠状突骨折进行复位内固定,外侧入路采用肘关节外侧Kocher入路,沿肱骨外上髁在肱三头肌和肱桡肌间隙切开,向下在后侧的肘肌和尺侧腕伸肌间隙切开,显露外侧副韧带、关节囊和桡骨小头,采用微型钢板及螺钉固定桡骨小头,用带线锚钉修复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术后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24个月,平均12.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平均屈曲(134.0±8.8)°,平均伸直受限(6.4±2.3)°。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疼痛42.4±5.9,屈伸活动17.6±2.6,关节稳定性9.7±1.2,日常生活功能22.1±2.5,总分91.8±7.9;优13例,良4例。术后2例出现一过性尺神经麻痹症状,异位骨化1例,无感染、骨折不愈合、肘关节不稳、脱位及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前内侧入路结合外侧入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疗效可靠,术中能充分显露骨折部位,利于内固定植入,带线锚钉修复韧带可使关节获得充分稳定性,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Kocher入路联合前内侧切口内固定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14-06—2018-11采用Kocher入路联合前内侧切口内固定术治疗的1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无颈部骨折且较大骨块者使用埋头微型空心钉固定;合并颈部骨折且骨块较小者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后,行微型T形解剖钢板螺钉固定术;对于外上髁处损伤者缝合重建外侧副韧带复合体,于肱骨外上髁裸区旋转中心处行带线锚钉修复伸肌起点和外侧副韧带。结果 1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4~21个月,平均7个月。无切口感染、无骨折不愈合和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内固定未出现松动和移位。1例术后11个月肘关节屈曲和伸直功能受限且出现疼痛,合并骨化性肌炎。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按Mago评分:优4例,良4例,可2例,差1例。结论 Kocher入路联合前内侧切口能有效显露和固定桡骨头、冠状突骨折,修复的损伤骨与韧带组织,能较好地重建肘关节稳定性,结合早期功能锻炼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突前内侧骨折后,外侧副韧带是否需要全部修复。 方法选自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天津医院共收治的19例冠突前内侧骨折患者,排除1例合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例既往关节炎患者。术前行影像学检查,包括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CT检查,以明确损伤类型。根据O’Driscoll分型2-1型4例,2-2型9例,2-3型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肘关节内侧入路(尺侧腕屈肌入路),固定冠突骨折后,给予内翻应力试验,如为阳性,修复外侧副韧带;如为阴性,不修复。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上肢功能障碍评分(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DASH)、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 结果冠突骨折固定后,内翻试验阳性患者13例,给予外侧副韧带修补术,阴性患者4例,未给予外侧副韧带修补。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的肘关节评分,MEPS平均97.6分,DASH平均4.13分,VAS平均0.4分;关节炎Broberg-Morrey标准I度5例。 结论在冠突前内侧骨折的治疗中,冠突固定后的内翻试验对于判断肘关节稳定性至关重要,外侧副韧带修复与否取决于内翻应力试验。  相似文献   

4.
尺骨冠突前内侧面骨折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尺骨冠突在肘关节稳定性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解剖研究发现约有58%的尺骨冠突前内侧面没有尺骨干骺端和骨干的支持,受到内翻应力极易发生骨折.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损伤可引起冠突前内侧面骨折,常伴有肱尺关节半脱位和外侧副韧带起点处撕脱损伤.肘内侧副韧带前束不易受损.常表现为完整的内侧副韧带前束连带着前内侧面骨折块,一般骨折块较大,可引起肘关节内侧不稳.目前此类骨折以手术治疗为主,可先行肘内侧入路暴露骨折处,直视下解剖复位和牢固固定骨折块,再通过肘后外侧入路修复受损的外侧副韧带.重建冠突稳定性和修复受损的外侧副韧带可使肘关节获得稳定,并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但该法主要适用于单纯冠突前内侧面骨折,如果骨折是肘部复杂骨折脱位的一部分,可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肘关节副韧带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搪塞肘关节副韧带的形态结构特点在不同屈曲角度时的形态变化规律。方法 在54侧成人肘关节标本上解剖、观察肘关节副韧带的组成、形态特点及肘关节不同屈曲角度时副带的形态变化。结果 (1)尺侧副韧带前束起于肱骨内上髁的前下方,止于尺骨冠突内小结节;后束起于肱骨内上髁的内下方,止于尺骨鹰嘴内侧的骨面;(2)桡侧副韧带直于肱骨个上髁的外下方,其纤维部分止于环状韧带,部分止于尺骨冠突的外下方;桡侧副韧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手术治疗入路和合并损伤的处理。方法:自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共收治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9~49岁,平均32.6岁;左侧3例,右侧3例;优势侧4例,非优势侧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根据O’Driscoll尺骨冠状突骨折分型均为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2亚型或3亚型,均采用肘前内侧切口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之间劈开指浅屈肌入路行微型接骨板固定,其中3例行冠状突固定后肘关节内翻应力位X线检查可见肱桡间隙增宽,表现出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桡侧副韧带未进行探查修复。术后石膏固定2周行肘关节功能锻炼,表现出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者石膏固定4周。术后随访记录患者肘关节活动范围、疼痛和稳定情况,肘关节力量和手部握力,根据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肘关节总体功能。结果:6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7.5~13个月,平均9.3个月。患侧肘部和手部力量均同健侧,肘关节平均屈曲(129.0±6.5)°(120°~135°),平均伸直(4.0±4.2)°(0°~10°),前臂旋转活动度平均旋前(84.0±6.5)°(75°~90°),平均旋后(89.0±7.1)°(80°~100°),1例术后出现尺神经感觉症状并于半年后恢复,所有患者未出现肘关节疼痛、不稳定,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均为优。结论: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可采用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间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伴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者可适度延长制动时间。  相似文献   

7.
慢性肘关节不稳定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肘关节不稳定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8月~2002年8月,12例慢性肘关节不稳定患者完善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合术中探查,分析其原因;采用内、外侧入路分别或同时修复与重建肘关节尺、桡侧副韧带,总结疗效。桡侧副韧带的修复方法是将指总伸肌腱的外侧半劈开向外侧转位,将外侧关节囊重叠缝合数针后,在尺骨冠突外侧尺侧副韧带前束的起止点处钻骨孔,将转位的肌腱穿过骨孔后缝合重建桡侧副韧带前束,然后将伸肌总腱缝合。尺侧副韧带的修复是将屈肌总腱劈为两半,取外侧半,保留其在肱骨髁的止点,从尺骨冠突内侧钻骨孔后将肌腱条穿过骨洞后反折缝合固定于尺侧副韧带前束的止点处,将后束增生瘢痕尽量切除,缝合关节囊及屈肌总腱。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6年,平均3年。肘关节未发生复发性脱位,应力外翻试验阴性,肘关节外侧及后外侧轴移试验(PST)阴性,肘部无疼痛;活动范尉:平均屈伸0~135°,前臂旋转:平均旋前85°、旋后80°,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2000年,无锡)全国上肢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价,本组优8例,良4例,优良率为100%。结论慢性肘关节不稳定主要原因是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采用手术重建肘关节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肘关节不稳定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尺骨冠突骨折、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使用肘关节后侧入路术中暴露、固定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近期单纯尺骨冠突骨折、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及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并尺骨冠突骨折患者资料,均使用肘关节后侧入路暴露固定,术中暴露固定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以上骨折患者均使用后侧入路,术中各结构暴露清楚,固定牢固,冠突前侧肱肌止点剥离较少。结论采用后侧入路术中尺骨冠突、桡骨小头均可完整暴露、固定,如向近端扩切口,肱骨远端内外侧髁均可完整暴露,同时固定肱骨远端骨折,修复肘关节内外侧副韧带等。减少前侧入路固定冠突对神经、血管损伤风险,前侧入路位置深、暴露困难及对前侧屈肘肌群止点大量剥离等,从而减少术后异位骨化及肘关节僵硬发生。  相似文献   

9.
肘关节三联征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厚兆军  王栓科 《中国骨伤》2016,29(7):677-680
肘关节三联征是一种复杂的肘关节骨折脱位,复位后肱尺关节和肱桡关节可达到同心圆复位、肘关节稳定,桡骨及冠突骨折块较小可保守治疗,但需定期复查。若需手术治疗,必须修复桡骨头骨折及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可以采用单一外侧入路也可以联合前内侧入路。MorryⅠ型和Ⅱ型冠状突骨折是否需固定,是否附加外固定支架固定及同时修复内侧副韧带损伤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0.
肘关节创伤中内侧副韧带结构损伤较为常见。内侧副韧带复合体分为前、斜、后三束,前束起始于肱骨内侧髁的前下部,止于尺骨冠突的前内缘。斜束紧贴尺骨面,连续前束和后束在尺骨上的止点。后束起于肱骨内侧髁的内下缘,止于尺骨鹰嘴近中1/3内缘。2009年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治疗指南中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应常规行外侧副韧带修复,是否需要修复内侧结构(包括内侧副韧带及共同屈肌复合体)是争论焦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损伤不一定都损伤外侧副韧带,也有可能仅损伤内侧副韧带。内侧副韧带前束在抗外翻应力方面起主要作用,是肘关节内侧稳定的主要结构。内侧副韧带前束是肘关节韧带中最坚韧的一束,从肘关节伸直到屈曲60°的过程中呈紧张状态;屈曲超过60°,在抗外翻应力方面前、后束共同起作用。Eygendaal等通过长期随访发现,大部分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都存在肘关节外翻不稳定相关性疾病,如关节退化、异位骨化、疼痛等,因此认为应该对存在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进行MCL修复。Jeong等对13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在对修复肘关节外侧的同时,常规通过外侧入路或内侧入路修复内侧受损结构,平均随访25个月,Mayo评分为平均95分(85~100分),获优10例,良3例。他们认为采用内、外侧入路修复所有内、外侧损伤组织可达到满意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建议对于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应常规修复关节内侧结构。Toros等认为一般仅对外侧结构修复完毕后仍存在持续性肘关节屈伸不稳定或明显外翻不稳定的患者,应采取内侧入路修复内侧结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伴肘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7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且获完整随访的9例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伴肘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20~62岁,平均41岁。致伤原因:跌伤3例,自行车伤1例,电动自行车伤3例,交通事故伤2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无神经、血管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4~12 d,平均7.2 d。均为O'Driscoll分型2型,其中1亚型1例,2亚型5例,3亚型3例。其中肘关节外侧副韧带肱骨外髁止点撕脱骨折4例,其余5例术中证实肘关节外侧副韧带肱骨外髁止点撕脱。伴有尺骨鹰嘴骨折或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未纳入本组。经肘关节前侧或内侧入路复位,以支撑钢板、缝合锚、螺钉固定冠状突骨折及修复前侧关节囊。经后外侧入路,以缝合锚修复外侧副韧带。 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5.6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失效、肘关节不稳定、创伤后骨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患肘关节活动范围:伸肘0~10°,平均1.1°;屈肘110~135°,平均128.9°;前臂旋前40~70°,平均61.1°;旋后80~90°,平均88.9°。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为82~100分,平均95分;优6例,良3例,优良率100%。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0~2分,平均0.7分。 结论重视和识别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伴肘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对于存在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者,根据冠状突骨折块的大小、部位及形态,经肘关节前侧或内侧入路复位,以支撑钢板、缝合锚及螺钉固定,修复前侧关节囊,经肘关节后外侧入路,以缝合锚修复外侧副韧带,术后早期活动锻炼,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前侧入路联合Kocher入路治疗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治疗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的患者19例,其中男13例,女6例,平均年龄(40.47±9.20)岁。左侧9例,右侧10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O'Driscoll分型II1型7例,II2型10例,II3型2例。术中均经改良前侧入路固定尺骨冠突,经Kocher入路以锚钉修复外侧副韧带。术后以可调肘关节支具辅助行早期功能锻炼。 结果所有19例患者术后均取得满意疗效,伤口愈合良好。随访12~33个月,平均20.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折临床愈合。患者肘关节活动度为屈曲120°~140°(130.47°±5.45°),伸直0°~16°(5.79°±4.51°),旋前75°~90°(83.42°±4.60°),旋后80°~90°(85.42°±2.99°)。术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15例(90~100分),良3例(80~85分),中1例(70分)。术后X线片采用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退行性关节炎X射线分级评价,18例无退行性改变,1例出现1级创伤性关节炎改变,未出现2级或3级改变。术后随访未发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改良双切口联合治疗法通过改良前侧切口与Kocher切口联合治疗,既有效固定了内侧尺骨冠突的骨折,同时又修复了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帮助肘关节重建了骨和软组织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尺骨冠突前内侧关节面骨折合并肘关节后脱位/内旋半脱位"的新概念.[方法]自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2例患者,其损伤特征包括:肘关节后脱位或内旋半脱位;冠突前内侧关节面劈裂骨折呈倒立三角形,连带内侧副韧带前束的附着点高耸结节,为O'Driscoll Ⅱ型;外侧副韧带从起点撕脱.治疗上采用肘关节内、外侧入路,分别固定骨折和修复韧带,并随访1年以上.[结果]肘关节无疼痛和不稳,屈伸和旋转幅度与健侧相同,恢复伤前体力工作.MEPS评分和DASH评分均为优.[结论]认识这一新的肘关节损伤类型,并手术固定骨折和修复韧带,能获得优良的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肱骨小头背侧撕脱性骨折合并肘关节内侧或后内侧脱位的损伤机制,并探讨其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4例肱骨小头背侧撕脱性骨折合并肘关节内侧或后内侧脱位患者临床资料。男3例,女1例;年龄13~32岁,平均20.7岁。肱骨小头背侧撕脱性骨折合并肘关节内侧脱位2例,肱骨小头背侧撕脱性骨折+冠突前内侧面骨折合并肘关节后内侧半脱位2例。3例新鲜骨折合并脱位患者先闭合复位,然后2例予以张力带固定,1例予以张力带结合Acumed冠突解剖钢板固定;1例陈旧性骨折不愈合患者先用螺钉固定冠突,再清除肱骨硬化骨块,最后修复外侧副韧带并添加铰链外固定架。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周围神经损伤等早期并发症。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30个月,平均20.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70~90 d,平均79.5 d。术后6个月,1例右肘关节后方可见异位骨化形成,患者ALP检测水平正常(67 U/L),拆除张力带清除异位骨化并行肘关节松解;其余患者均无异位骨化形成。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Mayo评分为85~100分,平均92.5分,优良率为100%。肘关节屈曲活动度为120°~135°、伸直活动度为10°~20°,旋前、旋后活动度均为75°~85°。结论肱骨小头背侧撕脱性骨折合并肘关节内侧或后内侧脱位可能为单纯内翻应力所致,如果伴冠突前内侧面骨折,则可能为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所致,与Osborne-Cotterill损伤机制相反。对于新鲜肱骨小头背侧撕脱性骨折可采用张力带固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2例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2年8月及2013年10月共收治2例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46岁及47岁,病程2个月及8个月。其中1例采用肘后侧入路,复位肘关节,同时复位桡骨头和冠突骨折并内固定,修复损伤侧副韧带;1例采用外侧切口复位肘关节,同时复位固定肱骨小头骨折,并作内侧切口复位固定尺骨冠突骨折。术后均行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2例均于术后4个月骨折愈合,分别获随访15个月及10个月。肘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78分和85分,评定为良。结论对于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通过手术复位肘关节,尽量解剖复位内固定骨折,修复损伤侧副韧带,术后积极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均可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纯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01—2016-12诊治的2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均采用外侧入路手术,尺骨冠状突骨折及桡骨头骨折均用无头挤压螺钉内固定,撕裂的外侧副韧带用带线锚钉修复重建。结果 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1.6(12~7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肘关节屈伸、旋转活动及内外翻应力时肘关节均保持稳定,屈伸活动范围均可达到15°~130°,旋转活动度平均140°。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MEPS评分平均89(75~100)分,其优8例,良11例,可2例。结论单纯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尺骨冠状突骨折、桡骨头骨折固定及修复外侧副韧带后,肘关节已经获得相对稳定,无需作内侧切口修复内侧副韧带。  相似文献   

17.
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是指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或缺损、外侧副韧带损伤和外侧肱桡关节间隙增宽,骨性损伤使冠状突相对于滑车内侧缘发生半脱位。文献报道由于冠状突相对于尺骨干其72%是突出于尺骨干的,因此一旦受到轴向外力撞击,容易发生骨折。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肱桡关节面增宽,冠状突内侧面骨折。由于认识不足,易漏诊,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包括关节不稳定和陈旧性脱位、肘内翻、关节迅速退变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异位骨化、肘关节僵硬、尺神经炎等。在临床上我们需注意的是,这种损伤与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损伤机制是相反的。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病因包括骨折未获得解剖复位、骨折不愈合,继发性移位和冠状突骨折块缺血性坏死。因此需早期诊断并通过合理的治疗,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多数学者认为此类患者需手术治疗,如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块较小,且肘关节稳定性好的患者可以考虑保守治疗。在处理冠状突前内侧骨折时建议采用钢板结合克氏针进行固定。冠状突骨折固定完成后,如外侧不稳定,可切开修复,也可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进行固定保护,外架固定术后第二天即可开始康复训练,效果更确切。对于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是否必须修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切口及锚钉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中的应用、注意事项及疗效。方法应用主副双切口人路,前者在肘外侧主要显露前关节囊、桡骨头骨折、外侧副韧带、伸肌总腱起点。副切口偏内侧,主要复位冠突骨折,然后采用小钢板、空心螺钉、克氏针张力带等固定骨折。侧副韧带使用美国施乐辉双固定钛螺钉系统(锚钉)修复。术后3周左右取下石膏托及拆除外固定支架,开始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的主被动功能锻炼。结果本组6例随访时间6月~5年,平均13月;除1例外术后摄片发现骨折一般在3-5月内均愈合,肘关节稳定,无疼痛。肘关节屈伸幅度平均110°,前臂旋转幅度平均100°。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4例,良2例。其中1例术后5月时,摄片发现有桡骨小头小钢板断裂,重新做了钢板内固定,8月后骨愈合,所有患者日常生活活动无困难。结论采用双切口,可充分嶷露需复位骨折部位,可减少因牵拉等导致的进一步损伤,有利于内固定物的植入。“锚钉”修复侧副韧带,因其构造的特殊性可以使撕脱的侧副韧带与骨面紧密接触缝合,术后可获充分稳定。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女,20岁,玩滑板时不慎摔倒,伤后5 h入院。查体:肘部肿胀,有压痛,患侧肘关节伸直屈曲活动受限。入院后肘关节CT三维重建及X线检查显示桡骨颈骨折伴肘关节脱位(见图1A、B)。臂丛麻醉下手术。患者仰卧位,患肢外展,行Kocher手术入路。术中探查见外侧副韧带断裂,于肱骨外髁中心置入2. 7 mm带线锚钉修复外侧副韧带(未切开环装韧带),C臂机透视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窗口显露肱骨远端亚髁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12—2014-12采用双窗口显露肱骨远端亚髁钢板内固定治疗31例肱骨中下段骨折。肱骨近侧同肱骨前外侧入路显露方法,远端同肱骨远端外侧入路显露方法,以桡神经及伴行部分肱肌为界,形成远近2个窗口。结果 31例均获得随访6~36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均满意复位,术后6~12个月获得骨性愈合。肘关节活动度为120°~145°,平均135.2°。末次随访时疗效根据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均为优。结论采用双窗口显露肱骨远端亚髁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可充分显露骨折端及肱骨外髁外侧柱,有利于骨折复位及钢板远端螺钉的置入,降低桡神经损伤概率,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