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核素肾动态显像评价肾癌患者术前肾功能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RCC)患者术前肾动态显像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RCC患者,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肾切除术(RN)96例和保留肾单位手术(NSS)14例.所有患者术前测定肾小球率过滤(GFR)和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比较RCC患者和对照组(正常供肾者)以及RN组和NSS组SCr、Bun、GFR、ERPF的差异,比较GFR和血肌酐(SCr)判断RCC患者术前肾功能异常的差异,比较RN组和NSS组肿块最长直径的差异.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RCC患者双肾GFR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2,P>0.05).19.1%(21例)的患者术前存在慢性肾脏病(CKD).在NSS组,CK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RN组(x2=9.92,P<0.01).106例患者SCr正常(<133 μmol/L),4例异常.NSS组肿块最长直径低于RN组(t=-2.428,P<0.05),总GFR低于RN组(t=-2.543,P<0.05),健肾GFR低于RN组(t=-3.312,P<0.01),健肾ERPF低于RN组(t=-2.274,P<0.01).结论:肾动态显像能准确评价RCC患者术前双肾和分肾功能,并指导手术决策.  相似文献   

2.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肾脏肿瘤的85%。手术治疗(包括肾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肾切除术等)是目前治疗肾癌的主要手段。RCC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sparing surgery,NSS),即在完全切除肿瘤同时有效地留存肾组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NSS)治疗小肾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58例小肾癌患者的诊疗方法及随访预后情况。结果术中切除范围距瘤体平均0.3~1.0cm;术中平均出血量100~500ml,平均150ml;阻断肾蒂时间20~30分钟,平均26.7分钟;术后病理示透明细胞癌35例,嫌色细胞癌2例,其他类型1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8个月(3个月~72个月)。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NSS)可作为T1a期小肾癌的首选治疗方式。对于肿瘤直径4~7cm的T1b期肾肿瘤患者,也可以进行有选择性的NSS。  相似文献   

4.
肾癌保存肾单位手术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肾癌保存肾单位手术(NSS)治疗的效果。探讨其手术方法及适应证。方法:分析1985年-2001年33例肾癌施行NSS治疗的资料,其中孤立肾癌11例。双肾癌9例,对侧肾有病变或合并症的10例,对侧肾正常的3例。术中29例肾创面经指压控制出血,8例肾阻断肾蒂控制出血,结果:平均随访55个月。30例存活,1例局部复发,术前后肾功能无差别。指压控制出血满意,平均出血200ml。结论:NSS治疗肾癌能有效保留肾功能,局部复发率低,对需迫切保留肾功能的肾癌患者是较佳的治疗方法。对单肾癌直径小于2cm。肿瘤易切除彻底,对侧肾正常的患者可选择应用NSS。创面边缘肾实质指压是较好的控制出血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 sparing surgery,NSS)治疗局限性肾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6月至2008年11月因肾细胞癌而施行NSS治疗的1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为绝对适应证,50例为相对适应证,102例为选择性适应证。手术方式均为肾部分切除术,159例行术中阻断肾蒂,平均阻断时间15 min,最短5 min,最长30 min。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肾透明细胞癌163例,乳头状肾细胞癌4例,嫌色细胞癌6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2例。肿瘤平均直径为2.8 cm(0.5~7.0cm),其中T1aN0M0153例,T1bN0M022例。手术切缘距肿瘤0.1~2.0 cm,平均为0.7 cm。所有病例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出现并发症7例,围手术期未见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3~119个月),1例局部复发,1例出现远处转移,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8.5%和95.9%。结论对于局限性肾细胞癌,NSS对肿瘤控制的疗效满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部分保留了患肾功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肾肿瘤风险中山评分在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 sparing surgery,NSS)围术期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行NSS的肾肿瘤患者650例,其中男性432例,女性218例,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51.2±10.2岁)。根据肾肿瘤风险中山评分分为三组:即A组(<5分)371例、B组(5~7分)186例、C组(≥8分)93例。A组于术后1~2天下床活动,B组于术后3~4天下床活动,C组于术后1~2周下床活动。根据肾肿瘤风险中山评分结果,对三组患者分别进行差异化护理,比较A、B、C三组护理的差异性。结果:650例行NSS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6.6±0.3天),其中A组患者平均住院4.2±0.2天,B组患者平均住院5.6±0.1天,C组患者平均住院10.2±0.6天。共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A组为0例,B组为2例(伤口感染1例、局部积液1例),C组为3例(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伤口感染1例、漏尿1例),经治疗后均康复。所有患者出院随访6-12个月,均未发生迟发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根据肾肿瘤风险中山评分实施NSS的围术期差异化护理措施,可以提早大多数患者(中山评分小于7 分)的下床活动时间,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和手术后更好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 Survivin 在肾细胞癌(RCC)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液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 RCC 行肾癌根治术患者和10例非肿瘤原因切肾患者术前1 d、术后第7天外周血中 Survivin 含量表达变化情况。结果10例非肿瘤原因切肾患者术前1 d、术后第7天外周血中Survivin 的含量分别为(10.90±14.69)pg/mL、(5.00±10.58)pg/mL;30例 RCC 患者术前1 d、术后第7天外周血中 Survivin 的含量分别为(125.80±49.28)pg/mL、(31.53±23.70)pg/mL。对照组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CC 组术前、术后相比,术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与 RCC 组相比,术前术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肾细胞癌根治术后,Survivin 在外周血中含量随之明显下降,进一步说明了 Survivin 与 RCC 的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测定外周血中 Survivin 含量可作为监测肿瘤发生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将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正>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但双侧同时性肾细胞癌(Bilateral synchronous renal cell carcinoma,BSRCC)发病率较低,发生率约占散发肾癌的1%~4%[1]。肾癌的治疗首选手术,手术方式主要包括:根治性肾切除术(Radical nephrectomy,RN)和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 sparing surgery,NSS)。NSS是公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根治性肾切除术(RN)后肾细胞癌(RCC)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患者预后的风险模型。方法 从SEER数据库筛选出接受RN后的RCC患者,下载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按7:3的比例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以列线图形式呈现,对变量及预测风险进行K-M生存分析,并用C-index指数、ROC曲线和校正图验证模型。结果 建模集和验证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婚姻状态、病理分级、TNM分期、肿瘤分期、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种族、N和M分期、肿瘤大小是影响RN术后RCC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以这些因素为变量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的C-index分别为0.816和0.788,建模组的3年和5年ROC曲线AUC值为0.821和0.827,验证组3年和5年ROC曲线AUC值为0.801和0.816。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RN术后RCC患者的生存时间,对预测其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中山评分系统指导下高危肾肿瘤改良开放小切口保留肾单位手术围手术期精准ERAS护理流程的改良和思考。 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26例患者,对高危肾肿瘤(中山评分≥8分)行Mi-OPN NSS,其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20-80岁,平均50±15.3岁;体重指数(BMI)17.7-31.6,平均23.7±3.4;肿瘤直径3-14cm,平均5.9±2.6cm;肾肿瘤中山评分8-18,平均10.2±2.6;14例位于左肾,12例位于右肾;23例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因体检或其他疾病发现肾肿瘤,2例患者因镜下血尿纠正发现,1患者因局部不适就诊发现。 围手术期精准ERAS护理流程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及并发症观察护理,并逐步开展了针对复杂肾肿瘤Mi-OPNNSS手术ERAS护理流程改进。 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Mi-OPNNSS,手术时间70-158mins,平均104.4±37mins;术中热缺血时间11-35mins,平均22±7.7mins;术中出血10-800ml,平均159.2±213.7ml。术后住院时间3-11天,平均5.7±2天;术后引流量27-256ml,平均113.3±39.8ml;术后排气时间13-80.5hr,平均46.8±21hr。19例患者术后体温>38℃,最高39.5℃,对症治疗后好转,无一例患者出现尿漏和假性动脉瘤,无心脑血管并发症。 针对复杂肾肿瘤Mi-OPNNSS手术ERAS护理流程改进如下:1.术前必须做到精准的评估。2.针对不同风险患者采用不同的流程,即在ERAS流程中应该体现不同风险患者的不同护理流程。3.ERAS高危肾肿瘤NSS患者出院后的护理指导。 结论:腔镜下保肾手术,改良了传统的开放术式,建立了小切口开放NSS(Mi-OPN NSS),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创伤。目前,在高危肾肿瘤行NSS采用ERAS时,更需要精准、规范的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我科26例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sparing surgery,NSS)治疗肾肿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后腹腔路径NSS的适应证、治疗方法、并发症及治疗效果进一步提供实践与理论依据。方法选择T1NoMo、直径为1.7~4.5cm的局限性肾肿瘤患者26例。经后腹腔镜行NSS,术中阻断肾动脉。用剪刀距肿瘤边缘0.5~1.0cm的正常组织处切割。用生物蛋白胶、止血纱布及可吸收线缝合创面等方法彻底止血。结果 26例手术均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30(60~160)min、术中出血量50~300ml、肾动脉阻断时间平均20min、住院时间10~14d且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肾功能正常。随访3~15个月,影像学检查未见肿瘤局部复发与转移。结论在严格进行病例选择和术者操作熟练的前提下,后腹腔镜NSS效果好、恢复快、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2.
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NSS)在治疗局限性肾癌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月该院对29例局限性肾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NSS.选择临床分期Tla,单发且肿瘤直径2.2~4.0 cm(平均3.6cm)的局限性肾肿瘤患者.术前逆行肾盂插管持续灌注4℃生理盐水实现对肾脏的低温保护,术中采用血管束带阻断肾动脉,用剪刀在距肿瘤5~10mm处将肿瘤完整切除,后以可吸收缝线缝合及止血纱布压迫止血,2-0可吸收线做8字缝合肾实质,Hem-O-lok间断结扎代替打结.结果 手术成功27例,1例术中因出血明显中转开放,1例因术后继发性大出血二次行经腹残余肾切除.术后病理报告透明细胞癌24例,嫌色细胞癌4例,后肾腺瘤1例.手术时间125(100~180) min;热缺血时间28(21~35) min.术中出血量130(60~500)ML;术后1例漏尿,留置双J管2周后自愈.住院时间7(6~14)d.术后随访29例,随访时间18(3~36)个月.患者术后肾功正常,肿瘤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后腹腔镜下NSS操作难度大,采用间隔Hem-O-lok结扎代替打结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肾热缺血时间,降低操作难度;术前逆行肾盂插管灌注解决了肾低温保护和术后漏尿两个问题,有利于延长肾缺血时间、保护肾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RAML)干预治疗方式的选择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收治的94例R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69例,平均年龄42岁,肿瘤平均直径为6.6cm。单发RAML73例,多发RAML21例。结果 RAML破裂出血并行急诊手术4例,其中2例行患肾全切术,2例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控制出血后择期行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sparing surgery,NSS);择期手术90例,其中NSS71例,患肾全切术13例,选择性动脉栓塞术2例,射频消融术4例。开放及后腹腔镜下NSS对于直径在7cm以下的RAML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住院天数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4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NSS是RAML的治疗首选,其中腹腔镜NSS对于体积较小的肿瘤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选择性动脉栓塞对于控制RAML急性破裂出血有独特优势,也用于多发肿瘤及RAML复发等情况。射频消融对于直径较小的RAML微创而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与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3年8月在该科室行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切除术治疗的86例肾T1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38~73岁,平均(53.9±8.9)岁,肿瘤直径1.3~4.5 cm,平均(3.3±0.8)cm;开放手术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39~68岁,平均(54.7±6.1)岁,肿瘤直径1.4~4.4 cm,平均(3.3±0.6)cm。结果 8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85~150 min,平均(105±10.9)min,术中出血量30~100 mL,平均(51.6±14.5)mL,肾脏热缺血时间17~32 min,平均(22.6±3.8)min,住院天数6~14 d,平均(9.1±1.9)d;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60~130 min,平均(92.0±19.9)min,术中出血量50~130 mL,平均(75.0±19.3)mL,肾脏热缺血时间20~38 min,平均(31.0±4.7)min,住院天数7~16 d,平均(11.0±2.7)d。86例患者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肿瘤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错构瘤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错构瘤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3例行该手术的患者术前积极预防和控制肿瘤自发性破裂出血。术后防止出血、肾功能衰竭、尿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促进其早日恢复。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成功切除肿瘤,肿瘤直径2~23cm,术后病情稳定,无并发症发生。经病理检查均诊断为错构瘤。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错构瘤,疗效肯定。但围手术期病情观察及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NSS)疗效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行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手术均成功,除1例术后切口漏尿,经保守治愈外,无其他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41个月,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局限性,体积小和低分化的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19例肾癌患者行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其中男16例,女3例,平均年龄53岁,平均肿瘤直径2.8cm。术后评估局部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9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随访29(14~38)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肿瘤转移。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局限性肾癌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共施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21例,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43(21~58)岁。肿瘤均为单发,左侧12例,右侧9例,其中含孤立肾2例。肿瘤平均直径2.5(1.8~4.0)cm。7例良性肿瘤行剜除术,14例恶性肿瘤行楔形切除术。结果 21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85~185min,中位数115min;肾脏热缺血时间17~29min,中位数25min。术中失血约55~450ml,中位数105ml。术中腹膜破裂2例,肾蒂周围小血管损伤出血3例,肾静脉破裂1例,术中即时缝合。术后病理示所有切缘均阴性。术后平均随访10(2~23)个月,全部无瘤生存,无1例局部复发或穿刺通道处发生种植转移。结论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直径≤4.0cm的肾脏单发肿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局部肾切除术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治疗T1b期肾癌患者,对其生存质量及5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统计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70例T1b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采用局部肾切除术的患者30例为PN组,采用根治性肿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40例为RN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和5年生存率。结果 PN组手术时间较RN组显著延长(P<0.01),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肌酐水平和术后住院时间均较RN组显著减少(P<0.05或P<0.01);PN组各项功能领域生存质量评分均较RN组显著升高(P均<0.01),前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较后者(10.00%)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组术后1、2、3和5年的生存率较RN组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局部肾切除术治疗T1b期肾癌,患者术后恢复迅速,并发症少,且生存质量显著改善,远期生存率与根治性肿瘤切除术相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肾脏肿瘤保留肾单位(NSS)手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因肾脏肿瘤T1N0M0在该院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45例患者的资料。其中,实施3D腹腔镜手术患者16例,2D腹腔镜手术患者29例。回顾性分析两种方式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蒂阻断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的临床差异。结果两种手术方式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3D腹腔镜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6.43±22.4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0.71±6.73)ml、平均肾蒂阻断时间(15.43±2.23)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00±1.00)d;2D腹腔镜手术组中平均手术时间为(120.67±30.1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2.91±20.61)ml、平均肾蒂阻断时间(23.83±4.63)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42±1.24)d。3D腹腔镜手术组的手术时间、肾蒂阻断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2D腹腔镜手术组(P0.01)。两组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腹腔镜在保留肾单位手术应用较传统2D有明显优势,它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难度。在空间定位及深度感觉上优势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