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对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102例,筛查自身抗体,分为自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均给予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治疗前HCV RNA载量、治疗过程中血ALT和AST水平变化、病毒学应答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102例慢性HCV感染者中,共检出自身抗体阳性患者31例,其中,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18例,抗平滑肌抗体(SMA)阳性10例,抗1型肝肾微粒抗体(LKM1)阳性3例。治疗前,阳性组和阴性组HCV RNA载量,以及治疗后快速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0~20周,两组患者ALT和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阳性组高于阴性组。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聚乙二醇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可有效治疗自身抗体阳性和阴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的存在与否对治疗安全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丙肝抗体、丙肝病毒(HCV)RNA、白蛋白(ALB)及谷丙转氨酶(ALT)4种检验方法在丙肝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某院收治的丙肝患者2260例,采集所有患者的空腹静脉血,进行丙肝抗体、丙肝病毒(HCV)RNA、白蛋白(ALB)及谷丙转氨酶(ALT)检测,分析不同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HCV-RNA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丙肝抗体检测阳性率(P0.05);随着HCV-RNA检测水平升高,ALB水平有不显著的降低;HCV-RNA阳性中有504例ALT异常,随着HCV-RNA检测水平上升ALT值也有明显上升。结论:丙肝抗体、HCV-RNA、白蛋白(ALB)及谷丙转氨酶(ALT)4种检验方法均可用于丙肝诊断,HCV-RNA是诊断中最重要的数据,联合丙肝抗体、HCV-RNA、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的检验效果更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CV RNA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纤维化等疾病之间的关系,分析其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本组试验中,主要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3例不同临床类型的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清中的HCV RNA进行定量检验。结果无症状HCV感染者血清HCV RNA含量显著低于急性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中HCV RNA的检测已成为HCV感染诊断,是丙型肝炎患者病毒药物治疗疗效监测及血液筛查的重要手段。在肝损害和肝脏疾病进展过程中,高水平HCV RNA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和抗体,以了解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丙型肝炎病毒游离核心抗原试剂盒、HCV-AbELISA试剂盒和丙型肝炎病毒PCR检测试剂盒,对来自笔者所在医院输血前及门诊筛查的260例样本和80例丙型肝炎或疑似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HCV-cAg、HCV-Ab和HCV-RNA检测。结果 260例筛查样本HCV-Ab均为阴性,HCV-cAg阳性5例,HCV-cAg阳性率1.9%;其中HCV-RNA4例。80例HCV-Ab阳性的样本检出HCV-cAg阳性33例,HCV-cAg阳性率为41.25%;HCV-RNA47例。结论 HCV核心抗原检出时间早于抗体,HCV-cAg检测试剂盒可作为HCV抗体检测的补充试剂,尤其对术前HCV筛查的患者联合应用更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112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07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HCV-RNA含量、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结果112例HCV感染患者中,有29例高血压,48例高血糖,57例血脂紊乱,47例合并代谢综合征,HCV感染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47例中, ALT〉2×ULN者有29例,与HCV感染未合并代谢综合征组ALT〉2×ULN者有22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丙型肝炎患者的炎症程度与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有很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丙型肝芡合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单独感染人群的免疫功能差异,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28例丙型肝炎合并HIV感染者和30例单纯HC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第三代ELISA夹心法检测抗HCV抗体,荧光定量PCR法定量检测HCVRNA,流式细胞仪计数外周血CD4^+、CD8^+细胞,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结果:28例合并感染者中有9例抗HCV抗体阴性。合并感染者HCVRNA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单纯HCV感染者,CD4^+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单纯HCV感染者,ALT(54.1U/i。:33.5U/L,P=0.000)、AST(55.2U/L:35.5U/L,P=0.018)均明显高于单独感染组。结论:检测HCVRNA及相关免疫功能对于丙型肝炎合并HIV感染者的治疗、减缓肝病的进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各级血站尽管对献血员进行HBsAg、抗-HCV、抗-HIV、梅毒血清学及ALT检测,且一般至少检测2次均阴性者才能作为献血员,但既使如此仍难防范输血后丙肝、乙肝的发生。我国输血后丙型肝炎(PTHC)的发病率为2~3.4%,且有上升趋势。除输血外,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输入血浆、Ⅷ因子、Ⅸ因子、纤维蛋白原等血制品也是易发生PTHC,为降低其发生率,笔者体会如下。一、提高检测筛查水平,优化供血质量应认识到抗-HCV在“窗口期”(从感染病毒到产生抗体的过程中)检测,则会造成部分感染者假阴性结果;更有极少数人感染HCV后不会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双抗原夹心法的临床作用。方法 190份血液筛查阴性标本及190份质控血液标本,应用双抗原夹心法对HCV抗体进行检测,分析其检测效果。结果 Chiron RIBA确认试剂检测127份HCV抗体阳性标本中通过双抗原夹心法显示阳性126份,1份阴性,敏感性为99.21%。结论 HCV抗体双抗原夹心法检测具有较高准确性,敏感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实验室诊断包括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病毒学检查和血清酶学检查,HCV感染的诊断中,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升高是临床最早出现的指标,而HCV血清病毒学实验是特异性诊断的重要手段。1 血清病毒学试验血清病毒学试验指检测血清中HCV抗体和直接检测血清HCVRNA。HCV抗体检测包括酶联免疫法(EIA)和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EIA检测HCV抗体重复性强敏感性高,目前应用的第三代试剂盒(含HCV核心、NS3NS4NS5)较第一代和第二代试剂盒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有所提高,对免疫完全者进行抗体检测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可达99%以上,因此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三种酶免试剂盒和电化学发光试剂盒检测HCV抗体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35例临床确诊丙型肝炎患者和4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Kappa检验。结果中山生物、罗氏公司、上海科华、英科新创试剂盒的灵敏度分别为94.3%、100%、94.3%、100%,特异性分别为93.3%、93.3%、97.8%、93.3%。四家公司试剂盒之间检测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家公司试剂间均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均大于等于0.8,P均小于0.01)。结论四家公司HCV抗体筛查试剂盒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筛查阳性标本应做进一步确诊试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铁代谢指标与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度的关系;乙型肝炎患者与丙型肝炎血清铁代谢指标有无差异。方法 入组135例乙肝患者和31例丙型肝炎患者,收集患者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总铁结合力(TIBC)并计算转铁蛋白饱和度(TS),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结果 TRF、TIBC与年龄成负相关;SI、SF、TS分别与ALT、AST、TBIL有显著正相关,SF、TS与ALB成显著负相关;TRF、TIBC分别与ALT、AST、TBIL成负相关,与ALB成正相关(r=0.551,P<0.001)。丙型肝炎患者的SF高于乙型肝炎患者,TRF及TIBC低于乙型肝炎患者(P=0.003),SI及TS在两组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铁代谢指标与肝脏炎症活动度有显著相关性; 慢性丙型肝炎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比,铁超载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2.
联合检测丙型肝炎抗体和核心总抗原的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丙型肝炎抗体和核心总抗原(HCV—cAg)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联合检测HCV抗体和HCV—cAg,并与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丙型肝炎核酸(HCV—RNA)的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57例患者中共检出HCV抗体阳性149例、HCV—cAg阳性99例、HCV-RNA阳性115例;5例HCV抗体阴性而HCV—cAg阳性的患者,经HCV—RNA证实为HCV感染;共检出HCV抗体或HCV—cAg阳性154例,另外3例经HCV—RNA排除HCV感染。结论联合检测HCV抗体和HCV—cAg提高了HCV感染的检出效率,可有效避免漏检,适合在普通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抗HCV—IgM检测的价值,方法对60名正常人、20例活动期丙型肝炎患者及10例稳定期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抗HCV—IgM、HCV-RNA检测。结果两组抗HCV—IgM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慢性丙肝活动期患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P〈0.001);HCV—IgM抗体阳性率与HCV—RNA阳性率相比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抗HCV—IgM与肝细胞损害有关,可视为慢性丙型肝炎活动、HCV复制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基因芯片检测法,了解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病毒复制及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收集49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建立实验室基因芯片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水平,同时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等肝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患者49例分为两组,1型丙型肝炎病毒有43例(87.76%),非1型丙型肝炎病毒有6例(12.24%)。1型与非1型相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CVRNA、ALT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血清AST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基因芯片法可以对丙型肝炎病毒进行分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HCV-RNA抗-HCV和ALT联合检测在丙肝中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肝(抗-HCV)阳性人群中,其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 RNA)含量与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222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HCV RNA含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抗-HCV,采用酶法检测其ALT水平。结果 222例抗-HCV阳性标本中135例HCV RNA阳性(>500拷贝/ml),阳性率为60·8%,120份标本ALT异常(>40U/L),异常率为54%,ALT水平及异常率随HCV RNA含量的升高而增加。结论 ALT水平及异常率与HCV RNA之间呈正相关,提示ALT水平可间接反映HCV在肝脏的复制程度,HCV-RNA含量与抗-HCV同时检测可以提高临床对丙型肝炎的诊断,HCV-RNA是反映HCV复制的可靠指标,结合ALT生化指标结果可帮助临床了解HCV在体内的复制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筛查丙型肝炎抗体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仪对2010~2012年在本院做产前筛查的孕产妇做丙型肝炎总抗体的检测,统计分析孕产妇丙型肝炎的感染率。结果在5620例孕产妇筛查出丙型肝炎抗体的阳性率为1.01%,其中2010年的阳性率为1.14%,2011年的阳性率为1.12%,2012年的阳性率为0.79%,同时发现有1例通过了母婴传播。结论孕产妇感染丙型肝炎已经开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在分娩前对孕产妇进行丙型肝炎检测能够及早发现阳性患者,对预防和控制母婴传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血清学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对189例HBeAg阴性CHB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与同期血清HBV DNA水平、血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89例HBeAg阴性CHB患者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与血清HBV DNA水平相关(χ2=30.26,P〈0.01);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期与血清HBV DN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χ2=10.94,P〉0.05)。患者血清中TBIL、ALT、AST、GG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其ALB、PTA与之呈负相关。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病毒复制活跃和血清TBIL、ALT、AST、GGT能反映肝组织炎症活动。  相似文献   

18.
汪艳  陈乐 《安徽医药》2017,21(2):300-302
目的 考察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在丙型肝炎中的表达水平,分析25(OH)D与丙肝病毒RNA(HCV RNA)载量、肝脏纤维化之间的关联和影响关系.方法 选取慢性丙型肝炎病人26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正常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采用荧光定量 PCR 仪测定HCV RNA载量,采用肝脏纤维化指数(Fibrotest分级)进行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结果 观察组ALT和AST、GG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25(OH)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50~≤75 nmol·L-1项下25 (OH)D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血清25 (OH) D与HCV RNA载量呈负相关(r=-0.922,P<0.01),血清25 (OH) D与Fibrotest分级呈负相关(r=-0.957,P<0.01).结论 25(OH)D是丙肝的保护因素,临床对丙肝病人适当补充25(OH)D或可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与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和丙氨酸转氨酶(ALT)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抗-HCV阳性样本441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CV-RNA含量和其ALT水平。结果 441例抗-HCV阳性的血清中HCV-RNA阳性的有295例,阳性率67%,HCV-RNA阳性率随抗-HCV的S/CO值升高而升高。ALT异常的有269例,阳性率61%,ALT的含量及阳性率随HCV-RNA的含量升高而升高。结论 HCV-RNA的阳性率与抗-HCV的S/CO值存在正相关,ALT的阳性率及含量与HCV-RNA呈正相关,因此,可根据抗-HCV检测的S/CO值及ALT的含量辅助临床了解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以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在丙型肝炎中的表达水平,分析25羟基维生素D 与HCV RNA载量、肝脏纤维化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于2015年1月感染科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67例作为丙肝组,另选取我院体检科正常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采用荧光定量 PCR 仪测定 HCV RNA载量,采用Fibrotest分级进行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统计和分析。结果:丙肝组ALT和AST、GG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丙肝组25(OH)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丙肝组50-75nM 25(OH)D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25 ( OH) D与HCV病毒载量呈负相关(r=-0.922,p<0.01),血清25 ( OH) D与Fibrotest分级呈负相关(r=-0.957,p<0.01)。结论:25(OH)D是丙肝的保护因素,临床对丙肝患者适当补充25(OH)D或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