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假性动脉瘤是指血流通过动脉壁裂口进入血管周围组织并形成一个或多个腔隙(瘤腔),收缩期动脉血液经过载瘤动脉与瘤腔之间的通道(瘤颈部)流入瘤腔内,舒张期血流回流到动脉内的一种病理现象[1].经皮经股动脉行心脏介入治疗术后血管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为常见血管并发症[2].迟发型假性动脉瘤易被临床所忽视,其临床表现为拔管后12~48 h自觉右腹股沟区疼痛,并出现包块,查体包块有搏动感,局部可闻及血管杂音,经彩超显示特征性血流往复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在进行各种心脏介入检查及治疗时共发生假性动脉瘤21例,经护理人员早期床边护理干预,均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徐鋆卉 《天津护理》2009,17(4):220-220
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是指行经皮穿刺后血液通过动脉壁裂口进人血管周围组织并形成一个或多个腔隙(瘤腔)收缩期动脉血液经过载瘤动脉与瘤腔之间的通道(瘤颈部)流入瘤腔内,舒张期血流回流到动脉内的一种病理现象故称为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是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局部血管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其并发症发生率为0.3%~8.0%[1].假性动脉瘤若未及时发现并及时进行治疗及护理,瘤体可不断扩大,形成血栓栓塞、压迫临近血管和神经,导致组织坏死.我科2005年1月-2009年2月经股动脉入路心脏介入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病人有15例,在彩色超声引导下对其注射凝血酶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指导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的方法,失败的病例选择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结果经超声检查确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39例患者中有18例经压迫修复治愈,平均压迫时间(36.78±1.71)rain。21例经压迫修复失败后采用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愈,平均瘤内血栓形成时间(0.33±0.06)min。所有患者均于修复后24h复查超声,证实假性动脉瘤已闭合。术后随诊半年,未见假性动脉瘤复发。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引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在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和超声引导下行腔内注入凝血酶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及疗效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断及监测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23例,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后15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8例,所有患者都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超声监控下,探头垂直加压压迫假性动脉瘤通道或破口直至内无血流通过。压迫失败后在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24h、1个月后复查超声。结果23例中有15例一次性压迫2h后假性动脉瘤瘤腔闭合;5例一次压迫2h后超声显示瘤腔明显变小,动脉与瘤腔仍有少许血流相通,再次压迫2h后瘤腔闭合;3例压迫2次失败后在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2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1例经验不足失败。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准确,简便,无创。且可在超声引导下行安全无创治疗。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莉红 《全科护理》2008,6(36):3352-3353
随着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数量不断增加,加上高效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假性动脉瘤(PSA)成为较常见的并发症。假性动脉瘤是血管外存在一个或多个腔隙,内部有血液流动,并经通道(瘤颈部)与动脉相连,收缩期动脉血液经过瘤颈部流入瘤腔内,舒张期血流到动脉内,由于瘤壁内没有动脉组织(如中膜或外膜),故称为假性动脉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在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采用20G穿刺针经皮穿刺,对20例经股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行瘤腔内注射凝血酶封闭,凝血酶浓度为200U/ml,总量均≤500U。结果20例患者均1次治疗成功,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无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凝血酶封闭治疗假性动脉瘤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可作为神经介入术后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藜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8):1686-1687
医源性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s PSA)是指经皮穿刺后血液通过损伤的动脉壁破裂口进入血管周围组织并形成一个或多个瘤腔,收缩期动脉血液由载瘤动脉经瘤颈部流至瘤腔内,舒张期血液回流到载瘤动脉内的一种病理现象,是心血管介入术后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与留置的动脉鞘大小、术后抗凝治疗、压迫止血及患者术后有效制动有关[1,2]。既往PSA多选用外科修补术或加压治疗,但并发症较多。近年来的大量临床实践显示,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ultrasound guided thrombinin-jection,UGTI)治疗外周动脉PSA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快捷经济的优…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疾病(CAD)是全球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状动脉血管化最常用的策略,其能有效地缓解症状,保护缺血心肌和心脏功能,并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2]。随着介入技术的普及和介入材料的进步,心脑血管及周围血管腔内治疗的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由穿刺导致的医源性假性动脉瘤发生逐渐增多,尤其是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有报道其发生率约为0.3%-8%[3,4]。文献显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多数不能自愈,其不断长大可出现局部压迫,或瘤体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进而脱落致远端肢体栓塞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5,6]。因此一旦确诊应及时、合理的干预以求减少或避免相关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目前有局部压迫疗法、超声引导下压迫治疗(UGC)、超声引导下瘤腔注射凝血酶(UGTI)、外科手术行假性动脉瘤切除和动脉修补术等治疗方法。既往如1997年Liau等[7]研究主要为回顾性研究及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本文全面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评价UGTI和UGC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UGTI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提供较好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10.
陈开永  代红燕 《全科护理》2014,(21):2013-2014
假性动脉瘤是动脉创伤之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由外伤、动脉硬化或医源性等原因所致血管外存在一个或多个腔隙,内部有血液流动,并经通道(瘤颈部)与动脉相连,收缩期动脉血液经过瘤颈部流入瘤腔内,舒张期回流到动脉内,由于瘤壁内没有动脉组织,所以称之为假性动脉瘤。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3%~0.8%[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血管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原因及防护方法.方法:对10例经血管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结果:10例患者中,与术后患者提早活动有关6例;与穿刺和压迫有关4例;经沙袋局部压迫治愈出院3例,超声引导下瘤腔注射凝血酶治愈出院7例.结论:经血管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与肥胖者、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抗凝药物的广泛应用、患者依从性和心理因素、术后压迫包扎不当等有关,局部压迫疗法和超声引导下瘤腔注射凝血酶是治疗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头颈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使用血管内介入的方法治疗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对近10年单纯用介入栓塞的方法治愈的头颈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2l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经血管造影确诊有血管壁损伤并在血管外形成囊腔,假性动脉瘤的位置分别是:10例位于颈内动脉,8例位于颈外动脉,3例位于锁骨下动脉/推动脉。分别用带纤毛的铂金微弹簧圈、可脱性微球囊、电解可脱性弹簧进行栓塞。结果 单纯闭塞动脉瘤保留载瘤动脉通畅的13例,同时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的有8例,1例出现术后视力下降,无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6~24月,无复发表现。结论 对头颈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高效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临床工作中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有所增加。假性动脉瘤一般继发于介入诊断或治疗后腹股沟大血肿。动脉与周围组织有异常的交通,动脉血液经异常通道流入血肿内,通常表现为有压痛的搏动性肿块。据文献报道,医源性假性动脉瘤作为导管介入性检查或治疗后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3%~0.8%[1]。股动脉穿刺部位的医源性假性动脉瘤通常可以用局部压迫、超声指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以及外科手术方法闭合[2],现将1例复杂假性动脉瘤的护理报道如下。病例介绍患者,女,58岁,体重50 kg。…  相似文献   

14.
1例复杂假性动脉瘤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高效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临床工作中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有所增加。假性动脉瘤一般继发于介入诊断或治疗后腹股沟大血肿。动脉与周围组织有异常的交通,动脉血液经异常通道流入血肿内,通常表现为有压痛的搏动性肿块。据文献报道,医源性假性动脉瘤作为导管介入性检查或治疗后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3%~0.8%。股动脉穿刺部位的医源性假性动脉瘤通常可以用局部压迫、超声指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以及外科手术方法闭合,现将1例复杂假性动脉瘤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假性动脉瘤与动静脉瘘的影像学研究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假性动脉瘤与动静脉瘘的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方法:全组男35例,女15例,均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受损动脉造影,根据造影表现将其分为三类:(1)单纯假性动脉瘤;(2)单纯动静脉瘘;(3)假性动脉瘤伴动静脉痿.介入治疗采用三种方式:(1)球囊导管经血管腔内阻断血流后再行血管重建术;(2)覆膜支架植入术,可取代血管再植术;(3)固体栓塞材料栓闭裁瘤动脉,可取代动脉结扎手术.结果:血管造影:单纯假性动脉瘤35例,单纯动静脉瘘4例,假性动脉瘤伴动静脉瘘11例.全组共有56个假性动脉瘤,最小0.3 cm×0.3 cm,最大13 cm×11 cm.介入治疗:用球囊导管经血管腔内阻断血流后再行手术20例.用固体栓塞材料栓塞载瘤动脉29例.覆膜支架置入1例.全组无并发症,无致残、死亡病例.结论:对主要动脉干或(和)解剖结构复杂区域内的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的患者,一定要行选择性动脉造影,明确部位及早治疗.用血管内介入的方式较手术治疗有创伤小、安全、血管复通快等优势,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和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是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局部血管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其并发症发生率为0.3%~8.0%。假性动脉瘤若未及时发现并及时进行治疗及护理,瘤体可不断扩大,形成血栓栓塞、压迫临近血管和神经,导致组织坏死。我科2005年1月-2009年2月经股动脉入路心脏介入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病人有15例,在彩色超声引导下对其注射凝血酶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假性动脉瘤主要由外伤、动脉硬化或医源性等原因所致使血管外存在一个或多个腔隙,内部有血液流动,并经通道(瘤颈部)与动脉相连,收缩期动脉血液经过瘤颈部流入瘤腔内,舒张期回流到动脉内,由于瘤壁内没有动脉组织(如中膜或外膜),故称为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  相似文献   

18.
袁晓利  宋玲  王洪静  高志刚 《临床荟萃》2010,25(20):1831-1831
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以及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广泛应用,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成为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PSA是血管外存在一个或多个腔隙,内部有血液流动,并经通道(瘤颈部)与动脉相连,收缩期动脉血液经过瘤颈部流人瘤腔内,舒张期血液回流到动脉内,  相似文献   

19.
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为常见的血管并发症,介入医师对其非常重视,但迟发型假性动脉瘤易为临床医师忽视、漏诊.我们报告8例,旨在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避免因临床医师及介入医师忽视而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出现.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001年1月至2011年3月山东省交通医院共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1 600余例,其中并发迟发型假性动脉瘤8例,男5例、女3例,年龄68~83岁,中位年龄76岁.均为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7例,肥胖2例、糖尿病4例.术前均化验血常规、凝血机制、肝肾功能均正常.术前均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术中常规给予肝素抗凝.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4~6小时,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40~60秒,局部麻醉下拔出股动脉鞘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记录和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分析超声引导下瘤腔凝血酶注射治疗的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6 379例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22例,发生率0.34%。FAP瘤体平均最大直径23.1 mm(范围13~44 mm),瘤颈平均直径1.51 mm(范围1.3~1.9 mm)。22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均成功,成功率100%。凝血酶的平均用量为342 IU(范围250~500 IU)。术后24 h复查超声,均无复发。所有患者未发生远端动脉栓塞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是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