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兔肺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9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n=24):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缺血 再灌注组(Sev IR组)和七氟醚组(Sev S)。IR组、Sev IR组参照Eppinger方法建立肺缺血再灌注模型,Sev IR 组 吸入肺泡最小有效浓度(MAC)七氟醚30 min后行缺血 再灌注,Sev S组吸入1MAC七氟醚30 min后不进行缺血再灌注。分别在缺血45 min、再灌注60,120 min处死兔,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TNFα、IL 1β和IL 10的含量以及MPO的活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分类计数、肺通透性指数及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再灌注后IR组和Sev IR组的肺组织W/D、TNFα、IL 1β的含量以及MPO的活性、肺通透性指数、BALF中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均高于S组(P<0.01), Sev IR组减弱上述指标的升高(P<0.05);IR组和Sev IR组IL 10低于S组(P<0.01),而Sev IR组IL 10的含量明显高于IR组(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七氟醚预先给药减弱肺组织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程度。结论七氟醚对肺缺血 再灌注损伤兔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NF α、IL 1β释放,升高IL 10的水平,抑制PMN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Breviscapine,Bre)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以及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夹闭左肺门45 min的方法,建立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前30 min,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灯盏花素(12.5、25、50 mg/kg)和舒血宁(4 mg/kg),并设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再灌注2 h后,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TUNEL法检测肺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bcl-2 mRNA、Bax mRNA表达,比色法测定肺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经灯盏花素干预能够显著降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肺组织W/D,减轻肺水肿,降低肺细胞凋亡指数(AI),改善肺细胞凋亡状况,上调bcl-2 mRNA表达,下调Bax mRNA表达,提高bcl-2/Bax比值,改善抗氧化酶(S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下调NF-κB蛋白表达,上述作用均具有一定剂量依赖性。结论灯盏花素可能通过调节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而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肺细胞凋亡起到抑制作用,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肌细胞Bcl-2及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n=8):假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IR组)和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IR组与S组接受左冠脉3h阻断和3h再灌注。七氟醚预处理组在缺血前吸入七氟醚,30min后洗脱15min。取心肌缺血区组织,RT-PCR测Bcl-2及Bax基因的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测蛋白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较,IR组和S组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调,而S组高于IR组;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IR及S组均高于C组,IR组则高于S组。结论七氟醚预处理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可能与上调Bd-2基因的表达、下调Bax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在缺血后处理(IPO)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肺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n=8),即对照组(C组)、肺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肺缺.血/再灌注+缺血后处理组(IPO组)、缺血后处理+溶剂对照组(PPCES溶液)(P组)、缺血后处理+ SP600125组(SP组).分别于再灌注2h颈动脉取血、留取左肺组织,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W/D)和总肺含水量(TLW);光电镜观察肺组织形态学结构改变,并进行肺组织损伤定量评估(IQA);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肺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与C组相比,I/R组血清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MPO活力显著升高(P均<0.01),肺组织W/D、TLW、IQA和AI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光镜电镜下肺组织结构发生明显损伤;IPO组、P组、SP组与I/R组相比,MDA含量、MPO活力显著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或P<0.01),肺组织W/D、TLW、IQA和AI均显著降低(P <0.05或P<0.01),光镜电镜下肺组织结构损伤情况有所改善;P组与IPO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SP组与IPO组相比,MDA含量、MPO活力显著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或P<0.01),肺组织W/D、TLW、IQA和AI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光镜电镜下肺组织结构未见明显损伤.结论:I/R导致大鼠肺组织过度氧化应激,激活JNK,肺内中性粒细胞聚集,导致肺组织结构严重破坏,细胞大量凋亡;IPO可以减轻氧化应激,抑制JNK通路的激活,从而改善其结构破坏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七氟醚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七氟醚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超微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7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均分为4组(n=18):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缺血再灌注组(Sev—IR组)和七氟醚组(Sev—S组)。S组开胸游离左肺门后,未行缺血再灌注。IR组、Sev—IR组参照Eppinger方法建立肺缺血再灌注模型,Sev—IR组吸入30min1肺泡最小有效浓度(MAC)七氟醚后行缺血再灌注,Sev—S组吸入30min 1MAC七氟醚后不进行缺血再灌注。分别在缺血45min、再灌注60、120min处死兔,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并在再灌注120min测各组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结果:电镜下IR组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工型肺泡上皮细胞水肿变性,肺泡壁增厚,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膜微绒毛减少,线粒体肿胀、嵴减少,且胞质中板层小体明显减少,肺间质水肿,毛细血管腔内中性粒细胞(PMN)堵塞。Sev—IR组毛细血管内PMN附壁减少,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内吞饮小泡增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增多。在再灌注120min时,IR组和Sev—IR组肺组织MPO的活性明显高于S组(P〈0.01),而Sev—IR组MPO的活性低于IR组(P〈0.05)。结论:七氟醚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超微结构改变有一定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PMN在肺脏的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6.
张楷  吴浩荣 《江苏医药》2006,32(10):957-959
目的探讨裉黑素对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肝脏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及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部分肝缺血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78只随机分为3组:(1)假手术组(S,n=6),动物只接受麻醉、肝门解剖和溶媒腹腔注射;(2)缺血再灌注组(I/R,n=36),肝脏缺血模型建立70min后对缺血肝叶进行再灌注,分别于再灌注后0、1、3、6、9、12h收集缺血肝叶组织标本(每个时点n=6);(3)褪黑素组(Mel,n=36),分别于建模前15min和即将再灌注时腹腔注射褪黑素溶液10mg/kg,收集标本时点及各时点动物数同I/R组。分别检测标本中NF-κB表达和肝细胞凋亡。结果S组仅有极少量的肝细胞凋亡,无NF-κB阳性表达;I/R组和mel组经历单纯肝脏缺血后NF-κB的表达及肝细胞凋亡率(HAI)与S组无差异(P〉0.05);而再灌注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NF-κB表达和HAI的增加,Mel组于再灌注后各相应时点NF-κB的阳性表达率和HAI均显著低于I/R组(P〈0.01)。结论褪黑素可以有效下调肝脏I/R过程中NF-κB的表达,抑制肝细胞的凋亡,发挥其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芪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凋亡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无创伤动脉夹夹闭双侧肾动脉建立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方法,将大鼠分为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黄芪治疗组)和C组(正常对照组),观察三组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肌酐(cr)、尿素氮(BUN)、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的表达及肾脏细胞凋亡指数(AI)的变化。结果黄芪治疗组SOD水平显著性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MDA、BUN和cr指标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正常对照组Bcl-2、Bax表达极少,缺血再灌注组Bcl-2、Bax表达均明显增强(Bcl-2:P〈0.05、Bax:P〈0.01);黄芪治疗组较缺血再灌注组Bax表达明显下降(P〈0.05),Bcl-2表达显著增强(P〈0.01)。黄芪治疗组凋亡指数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黄芪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的表达以降低肾脏细胞凋亡指数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对照(C组),肺缺血/再灌注(I/R组),肺缺血/再灌注+PD98059(P组);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免疫组化法检测磷酸化ERK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的改变;电镜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I/R组与C组比较,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SOD活力明显下降(P〈0.01),P-ERK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凋亡指数(AI)显著增高(P〈0.01),肺组织超微结构明显异常;使用ER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后,MDA含量进一步升高(P〈0.01),SOD活力进一步下降(P〈0.05),P-ERK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AI进一步增加(P〈0.01),肺组织超微结构异常改变继续加重。结论:ER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了拮抗再灌注肺细胞凋亡,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积极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Fas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依达拉奉治疗组(EDA组),每组8只。IR组和EDA组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SH组栓线只进入颈外动脉。EDA组于再灌注前30min和再灌注12h经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mg/kg,SH组和IR组在相同时间点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再灌注24h取血清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取脑组织检测缺血半暗带Fas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于再灌注3h和24h,参照Zealonga五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价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结果与SH组比较,IR组和EDA组再灌注24h血清SOD活力降低(P〈0.01),IR组SOD活力低于EDA组(P〈0.01)。与SH组比较,IR组和EDA组再灌注24h时血清MDA含量升高(P〈0.01);IR组MDA含量高于EDA组(P〈0.05)。SH组脑组织无或仅有少量细胞Fas表达呈阳性,IR组与EDA组缺血半暗带均有大量Fas表达;EDA组平均灰度值较IR组大(P〈0.01)。SH组脑组织仅有少量凋亡细胞,IR组与EDA组缺血半暗带可见大量凋亡神经细胞;EDA组凋亡细胞数较IR组少(P〈0.01)。SH组各时点无神经损伤症状,再灌注3h,IR组与EDA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差异无显著性(P〉0.05);再灌注24h,与IR组比较EDA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减轻(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清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升高、大脑皮层半暗带Fas表达及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依达拉奉可保护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减少缺血再灌注大脑皮层半暗带Fas的表达及细胞凋亡,从而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阿霉素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霉素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健康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阿霉素组(A组)。每组分别在缺血45min,再灌注60、120min3个时点处死6只大鼠,留取血浆和右肺组织,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肺组织干湿质量比值(D/W)、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肺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AI),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再灌注期间IR组MPO活性、AI、血清MDA升高,D/W降低,而预先给予阿霉素干预后可以减弱缺血再灌注诱导上述指标的变化。肺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阿霉素预先给药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结论阿霉素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氧自由基生成、中性粒细胞浸润及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骨骼肌细胞的凋亡情况及缺血顸适应(IPC)对其影响。方法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预适应(IPC+IR)组,每组8只。分别测定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氧(ROS)、丙二醛(MDA)的含量;观察骨骼肌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还原型谷胱甘肽(GSH)、Ca^2+、Na^+-KtATP酶、Ca^2+-Mg^2+-ATP酶的含量变化及Caspase-3和骨骼肌凋亡指数(AI)。结果IPC+IR组较IR组,血浆LDH、CK、ROS、MDA及骨骼肌组织中Ca^2+含量下降,骨骼肌组织中GSH-Px、GSH、Na^+-K^+-ATP酶、Ca^2+-Mg^2+-ATP酶水平升高,Caspase-3及骨骼肌AI下降。结论IPC可能通过减少自由基生成和提高自由基清除酶的活性、降低钙超载、抑制骨骼肌Caspase-3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大鼠LIR后骨骼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中南药学》2017,(1):61-64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夹闭左肺门45 min的方法建立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前30 min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灯盏花素(12.5、25、50 mg·kg~(-1))和舒血宁(4 mg·kg~(-1)),并设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再灌注2 h后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比色法测定肺组织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NF-κB蛋白表达,TUNEL染色法检测肺细胞凋亡。结果经灯盏花素干预能够显著降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肺组织W/D、减轻肺水肿,显著提高肺组织中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性和血清中T-AOC水平、降低血清中MPO活性和MDA含量,下调NF-κB蛋白表达、降低肺细胞凋亡指数(AI)、改善肺细胞凋亡状况,上述作用均具有一定剂量依赖性。结论灯盏花素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而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米洛利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将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阿米洛利组(A组)。每组分别在缺血45min,再灌注60、120min3个时点处死6只大鼠,留取血浆和右肺组织,测定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W/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肺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AI)及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再灌注期间IR组肺组织W/D、MPO活性、AI、血清MDA均升高,而预先给予阿米洛利干预后可以减弱缺血再灌注诱导上述指标的升高。肺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阿米洛利预先给药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结论阿米洛利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氧自由基生成、中性粒细胞浸润及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1%、2%、3%七氟烷后处理组(SP1、SP2、SP3组),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结束时测定血清LDH浓度、心肌p53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结果与S组比较,各组血清LDH浓度、心肌p53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升高(P<0.05);与IR组比较,各SP组血清LDH浓度、心肌p53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降低(P<0.05);与SP2组比较,SP1组和SP3组血清LDH浓度、心肌p53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升高(P<0.05)。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可通过下调p53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2%七氟烷后处理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胆红素在大鼠肺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抗凋亡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胆红素对实验性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凋亡作用。方法6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手术对照(C)组,缺血再灌注(IR)组,胆红素干预(B)组。每组分别于夹闭缺血的45min,再灌注后30、60、120min4个时点处死大鼠,取血浆和右肺中叶,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测定肺组织干重/湿重(D/W),TUNEL法测定肺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①肺组织D/W:经缺血和再灌注后,IR组和B组的肺组织D/W都呈进行性下降(P<0.01);B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IR组(P<0.05);②肺组织细胞AI的变化:与IR组相比,B组相同时点的肺组织细胞凋亡数显著减少(P<0.05);③肺组织病理变化:缺血再灌注后IR组肺组织损伤进行性加重,B组肺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较IR组减轻。结论胆红素对于实验性大鼠肺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五组:假手术组、I-R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后再灌注2 h)、七氟醚后处理组(心肌缺血27 min后吸入2.5%七氟醚5 min)、苍术苷组(心肌缺血前15 min静脉注射苍术苷5 mg/kg)和苍术苷联合七氟醚后处理组(联合组).灌注结束时测定心肌梗死范围;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Westen blot法测定活化型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细胞色素C(CytC)表达水平;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含量;电镜下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 与I-R组和联合组比较,七氟醚后处理组心肌梗死范围缩小,AI降低,心肌病理学损伤减轻,活化型Caspase-3和CytC表达下调,NAD+含量升高(P<0.05).结论 七氟醚后处理可通过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对大鼠I-R心肌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任建军  董振明  赵煜毅 《河北医药》2009,31(19):2541-2543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白介素-8(IL-8)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影响,探讨异丙酚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异丙酚组(P组),每组8只。实验结束取缺血区心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IL-8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I-R组、P组NF-κB、IL-8表达及凋亡细胞数均高于Sham组(P〈0.05),P组各指标较I-R组降低(P〈0.05)。结论抑制缺血-再灌注心肌NF-κB激活,进而降低IL-8表达,是异丙酚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研究芦荟苷(Barbaloin,Barb)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Barb高、低剂量预处理组。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水平,化学法测定线粒体Ca^2+-ATPase活性。结果与IR组比较,Barb组AI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Ca^2+-ATPase活性明显增高(P〈0.05)。结论Barb能明显抑制IR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降低TNF-α水平和提高Ca2+-ATPase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是否加重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及核转录因子NF-κB、Caspase-3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 h后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0.5mL),地塞米松组腹腔注射地塞米松[0.5 mg/(kg·d)].利用TUNEL法研究凋亡细胞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法检测NF-κB蛋白、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各缺血组凋亡细胞显著增多.地塞米松组各时点凋亡细胞数多于生理盐水组,NF-κB活化程度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Caspase-3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地塞米松加重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是与其阻碍NF-κB蛋白活化与上调Caspase-3 mRNA表达,并继而加重脑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臭氧氧化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臭氧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SD大鼠(雄性,6~8周龄,250~280g)随机分为3组:臭氧预处理组(OP+IR组,n=6)、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组,n=6)和假手术组(S组,n=6)。臭氧预处理组每天同一时间点行腹腔注射O3/O2混合气体(臭氧浓度为50ug/ml,1mg/kg/d),连续注射5天。假手术组和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则注射相等容积(ml)的氧气。缺血45min后恢复灌注3小时建立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S组仅开腹不阻断肝血流),取左肝叶组织, 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法测定肝细胞凋亡指数(AI),免疫组化法测定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并计算Bcl-2/Bax比值。结果:(1)与S组比较,(OP+IR)组与IR组的肝组织超微结构皆有损伤,(OP+IR)组的损伤程度较IR组减轻。(2)与S组相比,(OP+IR)组和IR组的肝细胞凋亡指数增加,Bcl-2蛋白表达下降,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Bax比值下降(均P<0.05)。(3)与IR组相比,(OP+IR)组的肝细胞凋亡指数降低,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减少,Bcl-2/Bax比值增加(均P<0.05)。结论:臭氧氧化预处理可以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减少和Bcl-2/Bax比例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