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火易怒,怒则伤肝,肝木克脾胃之土,脾胃之土克肾之水,肾之水克心之火,心之火克肺之金。这一条锁链个个相串,有一个出现问题就会伤及全链。而火算其中的罪魁祸首,那如何灭火呢?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老年高血压病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致病因素风、火、痰、瘀形成,使一身之气周流不畅,致血压升高。中土亏虚、木气郁塞、肾水虚损是老年高血压病发生和发展的病机关键,当从脾、肝、肾论治。从脾,当补脾土、助轴运,脾胃纳化如常,则诸虚得补;脾胃升降有序,则气血流畅;脾胃健,则服药得效。从肝,当疏肝气、调气机,助其左路升发通畅,使一气循环得以运转,则血压下降。从肾,当滋肾水、补源泉,使肾中精气充足、脏腑功能正常,则人身之机枢运作如常。如此,人身一气得以正常的周流往复,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得消,五脏安和,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3.
治疗口腔溃疡宜清降心脾胃肾之火,方用半夏泻心汤加玄参、肉桂。方药组成:半夏、玄参各12克,黄芩、黄连、甘草各10克,肉桂5克,干姜6克,党参24克,大枣4枚。大便秘结者加石膏  相似文献   

4.
阴火刍探     
阴火理论源于李东垣,但对于阴火的认识,至今尚未有定论。关于阴火学说的起源,有阴虚内热说和壮火散气说两种。关于阴火学说的内涵,有阴火即心火说、阴火即肾火说、阴火即脾胃火说、阴火即脉中伏火说、阴火即三焦火说、阴火即相火说几种观点。心火,有心阴虚火旺、离位之心火、代君之火之分;肾火,有肾阴虚火旺、肾中真阳外越、肾气郁火之分;脾胃之火,有脾胃郁火、血虚之火、脾胃虚火之分;脉中伏火,有心火煎熬血脉、气郁血脉、火邪下陷血脉、卫气下陷血脉之分;三焦火,有三焦气郁化火、三焦流行之火之分;相火,有妄行相火、离位相火、病理相火之分。  相似文献   

5.
从木土相克理论看理肝要剂乌梅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木土相克理论看理肝要剂乌梅丸简晖,刘英锋(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南昌330006)关键词肝犯脾胃证,风证,乌梅丸,临床运用肝主风木,脾胃属土,木能克土,“脾……其主肝也”,“土得木而达之”(《黄帝内经》)。故生理上,“木能疏土而脾滞以行”(《临证指南医...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阴土阳土 ,水火喜恶不同 ;脾胃虚弱 ,中气下陷 ,火(邪火 ) 乘土位而元气(真火 ) 不足 ,水湿(客水 ) 停滞而津液(主水 ) 不布是内伤热中证的基本病机 ;脾升则木(肝 ) 升 ,木升则火(心 ) 旺 ,胃降则金(肺 ) 降 ,金降则水(肾 ) 生 ,水随脾升则火不上炎 ,火随胃降则水不下寒 ,失此则脾胃内伤 ,百病由生。指出水火学说是认识脾胃生理、病理及指导脾胃病治疗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刘玉洁教授治疗泄泻,善于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临床,治疗泄泻时重视气机升降出入理论,提倡调畅气血、恢复升降之机、调畅中焦脾升胃降之机及一身之气机。在治疗泄泻时以脾胃为轴心,治脾而不忘调肝、肾,多采用疏肝和脾法,疏解肝气、和解脾胃;脾属土,火生土,补肾阳以温脾阳。重视湿邪致病与脾胃的关系,认为泄泻的发生与脾胃和湿邪密切相关,二者相互影响,刘玉洁教授强调泄泻之治责之于脾与湿邪,治脾责之于运,治湿贵在燥。巧妙的将气机、气血、脾胃、肝肾联系在一起。对临床治疗泄泻及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益火补土理论主要包括君火论、补心生脾论、命门火论、两火论、脾胃火论等。君火论指温心阳助脾阳的治法;补心生脾论是根据心脾两脏生理病理关系,补心养脾;命门火论是着眼肾阳、脾阳联系,温肾阳壮脾阳的治法;两火论则是根据“脾胃分治”原则,以肾阳、心阳分补脾胃之阳的治法;脾胃火论即直接补脾胃之阳以恢复脾胃功能的治法;另有从用药角度诠释益火补土理论,即根据“脾得阳始运”用温热药补脾阳,或根据“泻心火、实脾土”采用甘温佐以苦酸的用药之法。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傅青主在妇科疾病诊治上有自己的特色:强调“肾”在妇科中的重要作用。重视“脾”、“肝”在经、带、胎、产、乳等妇科疾病中的作用,治疗上采取肾,肝,脾三脏同治,重补心肾之火,以火暖土。  相似文献   

10.
口中异味     
口中异味,早在《素问·奇病论》已有记载,历代医家多有论述。究其病因,多以七情劳倦为病之本,火、燥、湿、寒为病之标。论病位有五脏和胆、胃之分,且以脾胃胆湿热或湿火为多见。盖脾胃之脉挟络舌本,肝之相火亢盛,易乘脾胃,是亦木乘土病之义也。然前人所述,多以一种异味辨证论治,本例系五味同见者,录治验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阴土阳土,水火喜恶不同;脾胃虚弱,中气下陷,火(邪火)乘土位而元气(真火)不足,不湿(客水)停滞而津液(主水)不布是内伤热中证的基本病机;脾升则木(肝)升,木升则火(心)旺,胃降则金(肺)降,金降则水(肾)生水随脾升则火不上炎,火 随胃降则水不下寒,失此则脾胃内伤,百上生。指出水火学说是认识脾胃生理、病理及指导脾胃病治疗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肝脾五行相克,若肝气过旺,疏泄太过,"肝木乘脾土",则会引发多种脾胃疾病,治疗上采用扶土抑木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许多中医典籍都提到命门之火能助脾胃腐熟水谷,帮助脾胃消化吸收。如果命门之火不足、命门火衰则脾阳受其影响,不能腐熟水谷,因而引起泻泄。古人还有“肾为胃关”的说法,如张景岳说:“肾为胃之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而阴寒极盛之时,则令人洞泻不止也”。古籍中提到命门火衰之证,多为黎明之前,脐下作痛,腹鸣则泻,泻后  相似文献   

14.
正常的气机升降出入,是通过脏腑协调的功能活动共同完成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既互相依赖,又互相制约。在各脏腑之中,脾胃的升降,对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至关重要。脾胃为后天之本,居中焦,通连上下,是升降运动的枢纽。肝之升发,肺之肃降,心火下导,肾水上升,肺主呼气,肾主纳气,无一不是依靠脾胃的功能来完成其升降运动的。如《素问经脉别论》说:“没有脾胃的升降运动,则后天之精不能收藏,饮食清气无法进入,废浊之物不能排出。”反之,脾胃正常升降运动的维持,也赖于其他脏腑功能的协调。因此,其他脏腑功能失常,对脾胃也有影响。其影响表现为:肝失疏泄,克脾犯胃引起的肝胃不和,肝脾不和;肝气升发太过,肺失清肃所致的肝火犯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补火暖土法在临床中应用的心得体会。方法对历代医书进行手工检索,同时以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资料。结果归纳了补火暖土法的四种观点和对每种看法的依据以及在应用于临床治疗疾病的例子。结论补火暖土法文献中有着补命门之火滋脾土、补心火滋胃土、补心火滋脾土、补命门之火滋胃土四种解释,笔者临床中多以补命门之火温脾胃之土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食疗祛火     
中医学所称病理之火,常见者如心火、肝火、肺火、胃火、肾火。以食疗方法祛火,常收到独特的疗效。介绍几种祛火食疗法,供参考 心火:心烦、口渴、面赤、胸内闷热、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可用莲子30克,栀子(布包)15克,加冰糖适量水煎煮,吃莲子喝汤。 肝火:目赤肿痛、口苦咽千、头眩面热、烦躁易怒、睡眠不安等 可用猪肝1具,菊花30克,决明子15克(两药用布包),共放沙锅内煮至肝熟,吃肝喝汤。  相似文献   

17.
清代名医黄元御创立了中气升降理论。心火上炎宜清降,肺金上逆宜肃降,赖乎胃土之右转;肾水下寒宜温暖,肝木下陷宜升达,藉于脾土之左旋。治疗上强调执中培土,升脾陷而降胃逆。脾胃之升降,即调达阴阳之升降,亦即推运四维肝心肺肾,气血精神之轮转。因此多从扶阳抑阴入手,处处以顾护阳气为先,用药擅培土泻湿、暖脾温肾、疏木清风、降胃敛肺,喜温热而远苦寒,多用甘草、干姜、桂枝、茯苓等药。  相似文献   

18.
黄元御在脏腑气机升降理论的基础上,指出胆之“甲木下降”与全身脏腑气机升降有密切的关系。胆为甲木,化气相火,一气周流,肺、肾、心、肝乃至胃家和膀胱等,其生理功能正常发挥,无不与胆之甲木下降、相火潜藏有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甲木不降,克胃土,则胃气上逆,胆之相火扰心火则心君躁烦,甲木、相火逆升刑肺而致咳嗽和鼻渊,相火不藏于肾导致源泉失温、生气绝根,胆气不降易致肝木不升、郁结生风。因此在治疗上,降甲木、潜相火,乃是针对气机逆乱而从胆论治的治疗大法。探讨甲木下降的理论,可以补充丰富脏腑升降制克理论,对《内经》“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提出新的诠释,并为临床提供较新的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任格格  马战平 《中医学报》2019,34(11):2276-2279
一气周流从最本质的"气"的层面,构建了以土为轴,清气左旋,浊气右转,兼顾四象,带动左右之气升降有序的一气周流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根据一气周流理论下脾胃及四象的生理特性补虚泻实,标本共治,使气机轮转,四维圆则中气旺。主要治则包括:治肺脾以升降得序,温肾阳以运助周流,补心火以阴阳调和,使得中气健旺,肝木升发,肺金沉降,肾水滋养肝木并抑制心火过亢,心火温暖肺金并防止肾水过寒。周流顺畅,阴阳调和而正气充足、邪不可干。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报》2019,(11):2276-2279
一气周流从最本质的"气"的层面,构建了以土为轴,清气左旋,浊气右转,兼顾四象,带动左右之气升降有序的一气周流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根据一气周流理论下脾胃及四象的生理特性补虚泻实,标本共治,使气机轮转,四维圆则中气旺。主要治则包括:治肺脾以升降得序,温肾阳以运助周流,补心火以阴阳调和,使得中气健旺,肝木升发,肺金沉降,肾水滋养肝木并抑制心火过亢,心火温暖肺金并防止肾水过寒。周流顺畅,阴阳调和而正气充足、邪不可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