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肺功能的变化。方法 本研究设高血压病组68人,对照组46人,高血压病组根据WHO/ISH分类分为3组,其中1级22人,2级28人,3级18人。检测检测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单位肺泡容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最大通气昔(MVV)、呼出25%啼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FEF25)、呼出50%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FEF50)、呼出75%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苗(FEF75)等肺功能指标,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各组间肺功能各指标间的差异,结果高血压病组患者VC、FEV1/FVC、MVV、FEF25、FEF50、FEF7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FEV1、DLCO、DLCO/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3级患者VC、FEV1/FVC、MVV、FEFn、FEF50、FEF75低于1级,高血压病2级患者FEF25,低于1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FEV1、DLCO、DLCO/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以通气功能为主的肺功能损伤,且通气功能的损伤稃度与高血压的进展及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叠综合征患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日间肺功能上的变化差异。方法随机选择60例患者,将其分为二组,重叠综合征组30例,稳定期COPD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和体重指数相匹配,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作静态肺功能检查及日间血气分析,并对各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重叠综合征组与稳定期COPD组患者的各项相关指标中,血气分析中两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及血氧饱和度(O2sat)无显著差异(P〉0.05)。静态肺功能中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FVC%无显著差异(P〉0.05),而最大通气量(MVV%)、用力呼气峰流量(PEF%)、呼出25%肺容积时的最大呼气流量(FEF25%)低于稳定期COPD组(P〈0.05)。结论重叠综合征患者与稳定期COPD患者的日间低氧血症差异不明显,但静态肺功能损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训练前、后肺功能、6min步行试验(6MWT)及症状评分的变化。方法选择30例70岁以上稳定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运动训练,包括呼吸训练、步行训练及全身有氧耐力训练,康复治疗前和6个月后分别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0)、最大通气量(MVV)、残气量(RV)、肺总量(TLC)及6MWT运动距离;并进行症状评价。结果运动训练后,6MWT运动距离[(357.5±16.6)m]较运动训练前[(326.2±19.3)m]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运动训练前相比,FVC、FEV1.0、MVV等指标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训练后,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均有所改善。结论对老年COPD患者进行低强度运动训练,可提高运动耐力,减轻症状,但不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肺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旭军  王桦 《临床内科杂志》2010,27(12):807-809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症状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6MWT)及肺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60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包括心理康复治疗、呼吸肌康复治疗、长期家庭氧疗),康复治疗前和48周后分别测定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第1秒用力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和FEV,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及6MWT运动距离;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症状评价。结果治疗组咳嗽、咯痰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改善,6MWT运动距离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肺功能指标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长期、综合程序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运动耐力,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吸锻炼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纳入3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18)和对照组(n=17),两组均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每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2次呼吸锻炼,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检查肺功能。结果两组病例基线资料可比,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的肺活量(VC)平均增加525ml(P〈0.05),最大通气量(MVV)平均增加5.3L(P〈0.0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无差异(P〉0.05),1秒率(FEV1/FVC%)下降(P〈0.05)。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强呼吸锻炼有助于改善肺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肺癌患者放疗前后肺功能检测来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放疗前一周及放疗后1个月和3个月分别检测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一秒内用力呼气量(FEV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结果放疗后1月,在基础肺功能正常组,FVC,FEV,值明显高于放疗前,而DLCO值有下降趋势(P〉0.05);在基础肺功能异常组,FVC,FEV1,DLCO值均有下降趋势(P〉0.05)。放疗后3个月时,在基础肺功能正常组,FVC,FEV1值较放疗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而DLCO下降明显。在基础肺功能异常组,FVC,FEV1,DLCO均较放疗前下降明显,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放疗能导致肺功能损伤,基础肺功能异常的患者做放疗计划时可能需要适当地减少放疗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时呼吸力学与术前肺功能的关系.确定术前通气功能参数能否预测术后呼吸衰竭。方法择期行肺切除术的原发性肺癌病人100例.ASAⅠ级或Ⅱ级,术前测定肺功能:一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最大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75%肺活量位用力呼气流速(FEh)、最大中期呼气流速(MMEFm)、功能残气量(FRC)、残气量与肺总量之比(RV/TLC%);测定脉冲震荡肺功能:共振频率(Fres)、呼吸总阻抗(Zres)、中心阻力(Rc)、5Hz和20Hz时粘性阻力(R5、R30)。分别记录插管后机械通气初始和开胸单肺通气后双肺气道峰压(Tpeak)、双肺胸肺顺应性(TCT)和单肺气道峰压(Opeak)、单肺胸肺顺应性(OCT),取其平均值。Opeak和OCT与身高、体重及肺功能的关系采用多元逐步回归。一般情况和肺功能与术后呼吸衰竭的关系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呼吸衰竭分为2组:呼吸衰竭组(RF)和非呼吸衰竭组(NRF)。结果Opeak与Zres、身高、体重和FEF。呈线性关系(R2=0.504),OCT与Zres、身高、VC和RVfrLC%呈线性关系(R^2=0.602)。与NRF组比较,RF组FEV1、FVC、FEV1/FVC%、MVV、MMEFw均降低(P〈0.01)。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FEV1≤60%、FEV1/FVC≤60%、MVV≤50%、MMEn%≤35%时,RF组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率高于NRF组(P〈0.05)。Logistic回归表明.年龄和MVV是术后呼吸衰竭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术中单肺通气时的气道峰压和胸肺顺应性分别与身高、体重和术前肺功能呈线性相关。中度肺功能减退的老年患者行胸科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风险性大:年龄和MVV是术后呼吸衰竭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联合吸入福莫特罗和布地奈德干粉剂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24)联合吸入长效B2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和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对照组(n=24)为空白对照组,不吸入福莫特罗和布地奈德。观察2组用药12周后肺功能的变化,StGeorge’s呼吸问卷(SGRQ)等情况,通过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观察运动耐力的变化以及随访3—6个月急性加重的人次、住院人次。结果用药12周后治疗组FEV1、FVC、最大肺活量(FVC)、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比对照组明显改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运动耐力(6MWT)增加,随访3~6个月治疗组急性加重人次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和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可以改善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与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加重的发作,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深吸气量(IC)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COPD)运动耐力的相关性。方法对人选的30例稳定期COPD患者,每日吸入噻托溴胺粉雾剂18ug,连续观察12周。于第1、43、85天检查呼吸困难的评分,6分钟行走距离(6MWD),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深吸气量(IC)等指标,比较用药前后各变量变化的统计学意义及肺功能各变量与6MWD的相关性。结果用药后FEV1和FEV1/FVC均有所改善,其中FEV1的改善要好于FEV1/FVC改善,但与用药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用药后6周、12周IC较用药前比较有显著增加(t=4.596、5.405,P均〈0.01),6MWD用药后6周、12周较用药前有显著提高(t=4.628、6.207,P均〈0.01);用药后6周、12周呼吸困难评分的下降较用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z=4.433、4.026,P均〈0.001);回归分析显示IC的变化与6MWD的变化均有较好的相关性(r=0.900、0.873,P均〈0.01)。结论本研究的结果提示比较其他肺功能指标,伦的改变与呼吸困难和运动耐力的改变有更好地相关性,IC的测定有助于COPD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T2DM患者的肺功能损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诊断为T2DM的患者及40名健康志愿者,检测肺功能及动脉血气进行对照研究,并以肺功能各项指标与FPG、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HbA1c、BMI和糖尿病病程等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T2DM组BM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T2DM组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出气量为50%肺活量的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50)、用力呼出气量为25%肺活量的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2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2DM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弥散指数(DLCO/VA)、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血氧饱和度(SaO2)低于对照组(P〈0.01)。(3)TLC、FVC、FEV1、MMEF50与FPG、2hPG、FC-P、2hC-P、HbA1c、BMI、ISI、病程无明显相关;但DL(如、DLCO/VA、MMEF25与FPG、2hPG、FC-P、2hC-P、HbA1c、BMI、病程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与ISI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1)T2DM患者肺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减退和弥散功能异常。(2)FPG、2hPG、FC-P、2hC-P、HbA1c、BMI、病程、ISI与T2DM小气道损害和肺弥散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与不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HS)患者夜间低氧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40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和家庭夜间血氧饱和度监测。用Spearman相关系数来对肺功能与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SaO2低于90%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SIT 90%)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相关分析表明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与体重指数(BMI)呈负相关(r=-0.25,P〈0.05)、与FVC占预计值%(FVC%)、残气容积(RV)(r值分别为0.26、0.25,P均〈0.05)呈正相关,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与峰流量(PEF)、FVC%、FEV1占预计值%(FEV1%)、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0.27、0.25、0.22,P均〈0.01),与RV呈负相关(r=-0.32,P〈0.01),SIT90%与RV呈正相关(r=0.22,P〈0.05)、与PEF、FVC、FVC%、FEV1、FEV1%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9、-0.21,P均〈0.05)。阻塞程度相同的重叠综合征与单纯COPD患者在FEV1%,PEF%,RV%,TLC%,BMI,SIT90%,LSaO2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PD患者夜间低氧与COPD肺功能分级相关。伴SAHS的COPD患者(重叠综合征)夜间低氧比单纯COPD患者更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陛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营养状况与肺通气功能的关系。方法对217例患者进行以身体组成评价法(BCA)营养状况调查。根据其营养评价结果分为营养良好组和营养不良组,两组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观察指标包括: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结果在调查的217例患者中,有67例患者营养状况良好,占30.87%,有150例COPD患者被评为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9.13%。营养不良组的肺通气量指标MVV%(36.21±17.36)、FVC%(75.42±19.65)、FEV1%(41.92±16.29)、PEF%(36.06±17.25)均低于营养良好组MVV%(59.25±22.61)、FVC%(93.19±15.32)、FEV1%(52.3±14.43)、PEF%(68.19±2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结果均不理想,而营养不良会使呼吸肌储备力量下降及呼吸肌容易疲劳,导致肺通气功能降低,所以改善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对肺通气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舒利迭吸入治疗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1.5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予舒利迭气雾剂吸入及茶碱缓释片121服、布地奈德气雾剂吸人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积分、肺功能指标[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FEV1、FEV1/FVC、FEV1%均显著大于治疗前,且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舒利迭吸入治疗可明显改善中重度CDPD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且无明显全身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测定87例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和42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肺功能,并对DM组肺功能变化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DM组总肺活置(TLC)、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气流量(FEF25、FEF50、FEF75)、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TLC、FVC、FEV1、FEF50、FEF75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紊(FINS)、餐后2h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体重指数(BMI)及微血管并发症积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FEF25、DLCO与FPG、FINS、ISI及微血管并发症积分显著相关(P〈0.05或P〈0.01)。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以限制性为主的肺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FPG、FINS、ISI及微血管并发症等可能是影响其肺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70岁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训练的康复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训练前、后肺功能、6 min步行试验(6MWT)及症状评分的变化。方法选择34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运动训练,包括呼吸训练、上肢肌力训练及全身有氧耐力训练,康复治疗前和6个月后分别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0)、最大通气量(MVV)、残气量(RV)、肺总量(TLC)及6MWT运动距离;并进行症状评价。结果(1)运动训练后,6MWT运动距离[(357.5±16.6)m]较运动训练前[(326.2±19.3)m]提高,其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2)与运动训练前相比, FVc、FEV1.0、MVV等指标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运动训练后,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均有所改善。结论对70岁以上老年COPD患者进行低强度、简单的运动训练,可提高运动耐力,减轻症状,但不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肺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工气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阻肺)的疗效。方法对210例慢阻肺患者进行人工气腹治疗,并对其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一秒钟用力呼气率(FEV1%)、6分钟行走距离(6MWD)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人工气腹治疗慢阻肺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稳定期不同级别COPD患者血清中氧化/抗氧化因子及细胞炎症因子水平与肺功能主要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COPD稳定期患者80例,检测各患者肺功能与血清中反应性氧核素(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细胞炎症因子水平,观测各组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FEV1、FVC、FEV1/FVC、SOD、ROS、TNF.d、IL-8、GM—CSF水平在不同组别中存在差异(P〈0.05),ROS、TNF-a、IL-8、GM—CSF水平与FEV1,FVC、FEV1/FVC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P〈0.05),SOD与其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COPD细胞炎症因子的持续升高及氧化加重可能是引起稳定期COPD肺组织慢性损伤、功能降低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大容量肺灌洗(WLL)治疗尘肺病患者远期疗效的分析,探讨影响WLL远期疗效的因素及改进方法。方法2007~2008年对陕西韩城桑树坪矿、山东招远玲珑金矿和安徽淮北刘桥一矿78例男性尘肺病患者的远期疗效进行回顾性调查,比较肺灌洗组和非灌洗组的肺功能及生存状况。结果WLL治疗10a后,大部分肺功能指标[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率(FEV1%)、25%FVC时的用力呼流量(FEF75)、最大通气量(MVV)]无明显改善,仅50%FVC时的用力呼气流量(FEF50)、75%时的用力呼气流量(FEF25)有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9、3.216,P=0.008、0.002);肺灌洗组及非灌洗组治疗后10年生存率分别为69.8%、5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80,P=0.159)。结论经过10a时间观察,肺灌洗组在肺功能指标及生存情况方面较非灌洗组略有优势,但WLL远期疗效尚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静态肺功能和弥散功能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2-04~12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稳定期COPD患者26例,进行症状限制性最大运动负荷观察(SLME)。运动前测量患者静态肺功能[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 )、努力肺活量(FVC)、肺活量(VC) ]和弥散功能[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 ];运动时代谢车测量患者呼吸困难指数(DI)和千克体重耗氧量(V·2 /kg)的变化;BorgScales(BS)被用于判定患者运动时呼吸困难的程度。结果 V·O2max/kg与诸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V·O2max/kg=15. 37×DLCO% 28 .11×FEV1 /VC-7. 56×G。结论 静态肺功能和弥散功能障碍是导致COPD患者运动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慢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的差值(VC-FVC)与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共97例COPD患者完成了常规肺功能和心肺运动试验,根据VC-FVC的结果分为两组:1组VCFVC 77例,另1组VC≤FVC 20例,比较这两组的运动反应。结果:VCFVC组的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和最大摄氧量(peak VO2)均显著低于VC≤FVC组,VC-FVC与peak VO2有显著的负相关(r=-0.404,P0.00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与peak VO2有显著的正相关(r=0.418,P0.001),以peak VO2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VC-FVC、FEV1%和年龄与peak VO2相关,可解释peak VO235.9%的变化。结论:VC和FVC测定简单,其差值不仅可以反应COPD患者气体受限的程度,还可预测其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